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湖北省4个县(市)乡镇干部的问卷调查和分析,以乡镇干部的视角来看待乡镇改革。本文认为,几乎每次乡镇改革,都是把乡镇干部视为被动的改革对象,将他们当作“包袱”抛弃,而极少从乡镇干部的视角来设计改革方案,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将他们合理的利益、要求考虑进来。这种改革思路本身就值得商榷。这也是笔者企图建立以乡镇干部为“主位”的研究范式的一个重要原因,希望藉此引起上层政府和社会对乡镇干部意见的重视。简单地将乡镇干部当作“包袱”来改革,迟早会造成社会不稳定,不利于建设和谐的乡村社会,促进乡村社会的善治。  相似文献   

2.
本文讲的“粮”,标准称呼是农业税和三提五统费。在农村,农民的产出主要是粮食,缴纳这些应承担的税费时,就以交粮为主。因此,向拖欠税费的农民催交就通称为“催粮”。1998年12月,笔者调到乡镇任职,参加了乡镇马拉松式的“催粮”工作。在对全县农民拖欠税费情况作了调查后,更深刻地理解了农村税费征收工作的艰难和乡村干部“催粮”工作的艰辛。在与乡镇干部、村干部谈起“催粮”工作时,他们倾吐心中  相似文献   

3.
“三农”工作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然而在一些地方,一些县乡干部却把主要精力放在招商引资活动上,忙于酒宴应酬,而不愿深入田头地尾调查研究,了解农民的需求;他们热衷于建设高标准的小城镇草坪、广场,忙于“政绩工程”,忽略了农民生产生活中的具体困难。当前,县乡干部“非农化”倾向的主要表现有三种:一是乡镇干部“走读”现象严重。群众说他们工作在乡镇、“筑巢”在县城,露脸点个卯、拔腿便回城。遇到突发性事件或需紧急救助的事情,农民往往求助无门,许多矛盾的最佳处置时机被错过了。二是在议决策、定措施、调资金时“避农离农”,宁可…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一些地区的乡镇干部工作热情不高,劲头不足,其低落之势令人担忧。其主要表现为:由于市场经济刚刚起步,弃旧扬新有一个艰难的阵痛期。而我们的绝大多数乡镇干部长期习惯于计划经济时代唯上、唯书、凭经验干事,催种、催耕、催收得心应手,一下子要从行政指挥型转向技术服务型,要他们用经济的手法去领导经济,亲自率领农民奔市场、建市场,便难以适应。乡镇工作难搞,乡镇干部难当。一是干群关系难处理。有人说现在的乡镇干部是  相似文献   

5.
“现在农民的思想工作不好做,你挖空心思为他找钱,他还不买账。”一位正在推广芦荟种植的乡镇干部对笔者说。的确,近年来乡镇干部不轻松:这里搞芦荟试验区,那里推广天麻、杜仲药材种植技术;去年的山羊品种改良刚卸妆,今春  相似文献   

6.
学校教师根据学生在学校的表现情况,要不定期地进行家访,和学生家长互通情况,沟通思想,促进家庭和学校共同做好学生的培养工作。教师家访是教书育人的法宝之一。然而家访并非教师职业的专用法宝,其他行业也可以效仿。建国初期的乡镇干部们就十分重视家访,经常家访他们所联系的村社的农户,和农民兄弟同吃同住同劳动,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干群关系十分密切,各项工作开展顺利。可以说,家访是乡镇干部做好农村工作的优良传统。但是,近年来部分乡镇干部丢掉了家访的传统,有的以工作忙为由取消了家访,有的在农忙时节因为忙着农事间断了…  相似文献   

7.
进入新世纪,经济全球化、世界一体化的迅猛浪潮,让每个人都猝不及防。广大农村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对乡镇干部的素质也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笔者认为,如今的乡镇干部应会说“三种话”,如此方能适应形势,与时俱进,推动工作。  相似文献   

8.
最近我们在下乡调研时了解到 ,农民群众迫切希望乡镇干部在当前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和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中 ,帮助他们了解农村政策、致富信息 ,提供农产品的产前、产中、产后等方面的服务。希望乡镇干部能当好“四员”。一是当好农村政策的宣传员现在 ,农民群众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了解得不多、不全面、不系统。乡镇干部身处农村基层第一线 ,每天与农民群众打交道 ,是宣传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最佳宣传员。因此 ,乡镇干部在自己学习并全面掌握的基础上 ,要注重把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原原本本地宣传给农民群众 ,努力做到家喻户晓…  相似文献   

9.
乡镇干部处于基层第一线,随时有群众找你反映问题。如若推托,就会激起他们的不满,引起越级上访。那么,乡镇干部如何面对上访群众呢?认真听在乡镇政府工作,不论你职务高低,群众都认为你是吃公家饭的,你就代表政府,他们的事情你就得管。因此在明白群众的这种心理之后,你就应该认真听取他们反映的意见及问题。上访群众见你听得  相似文献   

10.
时下,一些农民朋友反映部分乡镇干部变成了“三响”干部,即“喇叭响、BP机响、大哥大响”。下乡村轿车一溜烟,有事找干部要打传呼机或手机。可以想见,这些“三响”干部一年中也很难与老百姓见几面,谈起密切联系群众,很多乡镇干部不以为然,认为这是上级领导的事。实际上,乡镇干部尽管生活在基层,同样存在密切联系群众的问题。“三响”干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既是一些乡镇干部身上官僚主义的反映,也是一种奢侈浪费的表现,乡镇就这么大,开会、出差有公共汽车,办公有程控电话,为何要配备上那么多“现代化”的装备呢?有的乡镇财…  相似文献   

11.
乡镇干部长年工作在最基层,农民看他们象干部,领导看他们象农民。他们默默奉献,其酸其苦,一言难尽……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乡镇干部上受区县各部门的领导,下受千家万户农民的监督。工作安排时,这个部门分任务,那个部门下指标,项项任务重,样样难度大。凡有中心工作,乡镇党委、人大、政府一齐上阵,农林水工青妇全面参战,人人头上有指际,个个有包村蹲点任务。什么农税提高、生猪税收、粮食生产、多种经营、乡镇企业、计划生育、文教卫生、综合治理、精神文明等大事得管,小事也  相似文献   

12.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乡镇干部如何开展工作更有效?五莲县对乡镇干部的工作方式进行大胆改革,让他们办起示范服务基地,实现了由行政命令工作方式向示范服务工作方式的转变。五莲县在过去的农村工作中遇到了一个突出的矛盾,乡镇干部为了让农民尽快致富,就靠行政干预让村里上项目,由于缺乏技术、市场等方面的服务,很多农民赌了本。如此再三,群众搞怕了。乡镇干部再动员,群众也不听,甚至产生对抗情绪。实在逼得没办法,农民就糊弄干部。乡镇干部眼看着好多在外地赚钱的项目,本地农民就是不敢上,急得没办法,就怨群众素质差、觉悟低。如何解决这一矛盾?五莲县的领导认为,必须让乡镇干部们亲自带头干,做出示范给群众看,群众才信服,才敢干。同时,群众干起来以后,能不能成功,乡镇搞好服务是关键。示范服务基地就是干部们带头干和开展服务的具体场所。从去年以来,全县22个乡镇陆续建起示范服务基地。基地上的项目有大棚种植、高效林果、科学饲养  相似文献   

13.
在农民群众的心目中,啥人要有啥打扮,啥人要有啥味道,不能"窜了味"。时下,一些农民群众一提到乡镇干部就说,现在的乡镇干部越来越没有乡镇干部的"味"了。意思是说,有些人咋看咋不像个乡镇干部,起码不是受他们欢迎的那类乡镇干部。这些乡镇干部应有的"土"味少了,脱离实际的"洋"味多了。且不说衣食住行上的"洋化",他们满脑子新思路、大产业,张嘴闭嘴WTO、国际化,对脚下百把里地上"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却视而不见。规划蓝图样样超前,却往往被群众一句话说白了,叫:"站着说话不腰疼"。乡镇干部应有的实在"味"少了,脱离群众的花哨"味"多了。  相似文献   

14.
时下,乡镇干部家居县城的现象较为普遍,他们像跑龙套一样,周一下基层,周五回县城,加之开会办事奔县城,因而在基层工作的时间和精力很难保证。造成乡镇干部家居县城的主要原因,除少部分是从县城下派到基层接受锻炼外,大部分是由于城市各方面条件优越于农村,而将家安置在县城的。乡镇干部一窝蜂地涌向县城,若任其蔓延下去,必将影响基层的工作,而且由此滋长的官僚主义和飘浮作风,实在令人忧心忡忡!  相似文献   

15.
《农村经济导刊》2002,(2):48-49
从1999年开始,龙游县在全县乡镇干部中全面推开记“三薄”(民情日记薄、理论笔记薄、科技知识笔记薄)活动,经过近三年的不懈坚持和不断深化,记“三薄”,不仅成了乡镇干部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也成了干部联系、团结群众的重要纽带,特别是在农村产业结构进行大调整的今天,更加显现出其服务经济的特殊功能,成为知民情、解民忧、帮民富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6.
~~乡镇干部修养“心”字歌@黎耀成  相似文献   

17.
时下,随着信息化进程加快,农村通讯条件有了很大改善。有的乡镇干部却忘记了走遍千山万水、费尽千言万语的优良传统。他们双脚开始偷懒,不愿深入田间地头了。无论什么事都依靠电话发号施令,不进村、不入户,使深入基层变为“电话下乡”。  相似文献   

18.
“乡镇干部挂职村会计”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在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强化财务监督,减轻农民负担,密切干群关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实际操作中,还应注意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一、到什么村去挂职。挂职最根本的目的就是稳定大局,不让村民因财务问题而引发上访,以稳定促进村经济的发展,所以挂职村会计应选择村级财务混乱,村情薄弱,广大群众强烈要求政府选派会计的村。二、选派什么样的乡镇干部去挂职。村会计作为村主要干部之一,有些工作由村支部书记、村主任支配,作为乡镇干部任村会计,职小位低,可以讲好说不好听,容易造成思想压力,从而工作积极…  相似文献   

19.
昊夫 《中国改革》2004,(6):36-38
引题:农业税是中西部地区乡镇政府的主要财源。减免农业税,但是乡镇干部的数量并未相应减少,这一庞大的基层干部队伍一要养家糊口,二要致富升迁,其汲取财富的根,就深深地扎在农民的身上。当他们手中的合法权力不足以使之获取基本“生存所需”时,非法的手段便大行其道。农民说:无论上边怎样“减负”,只要基层干部人员和权力不减,他们就会用和平或暴力手段从农民身上获取钱财。  相似文献   

20.
据报载,山东省安丘市景芝镇干部因致富有专长,走在路上有人追,下到地里有人围,不管书记、镇长还是一般干部,群众一律不叫职务喊“师傅”。看似普通的一句称呼,却道出了人民群众的心声。他们需要懂行的干部做给他们看,带着他们一起干。不可否认,在我们的乡镇干部队伍中,确有一些同志只习惯于行政领导,工作上满足于开开会,念念文件,平时只知道催钱要粮,完成上面布置的任务,他们虽然整天蹲在农村,但对农业生产中的科技知识却道不出“子丑寅卯”来。有一次听一分管农业的副乡长介绍当前小麦的长势,他只知道用两手比划着小麦长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