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城镇化发展面临全球强化以“碳减排”应对气候变化与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压力、资源环境瓶颈制约日益加剧的内外部环境深刻变化,过去传统、粗放的城镇化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客观上要求我国必须转向以人为本、优化布局、生态文明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在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进程中实现高质量发展,不断探索“双碳”目标与城镇生态治理总体协调。  相似文献   

2.
传统古村落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为了保护与传承传统村落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传承与发展传统村落文化,离不开生态文明建设,生态保护与发展是实现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发展,传统古村落面临着自然环境人为的破坏、传统建筑的损坏、传统村落“空心化”等一系列问题。从生态文明的视野下,将传统村落传承、保护性发展与自媒体时代背景结合起来,研究城镇化、工业化背景下传统村落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使其焕发出新的生机,使传统村落凭借着自身的文化魅力,在当代社会实现其自我价值。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标准差修正G1组合赋权法,基于《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确定的新型城镇化指标,利用2008—2013年截面数据从城镇化水平、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资源环境四个方面定量测度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指数并对2016—2018年进行预测。根据测度结果,结合人的全面发展状况,对新型城镇化与人的全面发展之间的关联性、协调性展开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新型城镇化水平提升明显、增幅平稳,具有线性增长特征,未来三年发展指数将持续走高但增速有所放缓;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能够显著影响人的全面发展,二者之间具有较强的关联性;新型城镇化与人的全面发展形成了良性互动,反映出我国现行城镇化决策能够有效促进人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以人为本而不是以地为本。传统城镇化来自传统的政绩观。新型城镇化的目的,是人的不断现代化进程,是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历史过程。在新型城镇化中,土地可以升值也可能贬值,但是,人的现代化进程不能停歇,人的价值升值不能停歇,只有当人的创造性劳动成为社会财富的主要来源时,今天的经济泡沫才会消失,通货膨胀才能获得根治,以创新为主要使命的转型升级才有希望,真正的创新型社会才会到来。市场决定而不是政府主导。政府主导的确可以做大事、  相似文献   

5.
传统农区新型城镇化能够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寻找到新的出路,实现农业经营方式转型升级。推动传统农区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能够有效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在具体的路径选择上,应坚持以节约、绿色、环保为原则,将传统农区城镇化建设融入农业现代化环境之中。  相似文献   

6.
新型城镇化对农商行而言意味着全新的机遇与挑战。农商行亟需创新机制体制,转变经营方式,以市场化方式推动城镇化业务发展城镇化的建设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大的潜力及引擎,对农商行而言意味着全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农商行亟需创新机制、体制、产品、管理,转变经营方式,抓住发展机遇,实现稳健、持续、有效发展。城镇化带来新机遇在中国未来的社会经济发展中要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信息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新四化发展方向。作为长期服务于农村市场和农村经济的农商行,三大支农任务之一就是支持农村城镇化建  相似文献   

7.
新冠肺炎疫情为我国城市发展带来巨大挑战,城市经济社会生活受到严重影响。为此,在保证疫情防控成果基础上如何实现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研究意义。本文立足于中国城镇化发展现状,对城镇化过程进行梳理研究。通过对社会发展环境的分析和对城镇化发展的梳理总结,对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问题进行研究,并从内生动力、区域格局、城乡融合与空间治理等方面提出规划应对,以期为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传统村落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构成,合理有效的开发是对传统村落资源保护的重要方式。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传统村落资源开发与保护面临许多现实困境,一些传统村落资源由于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正在逐渐消失。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如何将传统村落资源开发与乡村环境建设、乡村旅游有机结合,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9.
新型城镇化的建设是在"三型社会"大前提下的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城镇化。"三型社会"和新型城镇化的理念是一脉相承的。将"三型社会"的理念贯穿到山东省的具体城镇化建设中,源于山东省在城镇化建设方面还存在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问题。人口、资源、环境是影响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主要影响。鉴于以上认识,文章对此进行了研究,通过人口、资源、环境与城镇化模型的构建对人口、资源、环境对城镇化的影响程度进行较为客观的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设路径,为我省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伍红菊  朱苹 《山西农经》2024,(2):116-118+125
城镇化是现代化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城乡之间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础。我国提出了建设新型城镇化的重大发展战略。新型城镇化与传统城镇化相比,更加重视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是注重发展质量的新型发展理念。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农业用地转化为城镇用地,由此产生失地农民是不可避免的,解决好失地农民的再就业问题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11.
基于熵值法的河南省新型城镇化风险识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新型城镇化风险识别体系与方法,有助于规避和降低新型城镇化发展中的潜在风险,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文章通过构建包含政治风险、经济风险、社会风险、生态风险等4个维度共17个指标的新型城镇化风险识别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和极值法对2010—2014年河南省新型城镇化风险进行测度。[结果]整体上,河南省新型城镇化风险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风险综合风险指数由2010年的0. 793下降至2014年的0. 199,年均下降率为14. 98%。其中,政治风险呈波动性变化态势;社会风险显著下降,且城乡差距逐年缩小,表明河南省城乡一体化成效开始显现;经济风险指数也呈现下降趋势,河南省经济增长实现了中高速平稳增长,经济发展质量不断提升;生态风险显著降低,说明新型城镇化逐步摆脱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结论]为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破解土地财政依赖难题,加快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2.
“三农”     
<正>推动大型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融入新型城镇化。1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9个部门印发指导意见,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推动大型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融入新型城镇化、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主攻方向、主要任务和支持政策。指导意见明确,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聚焦大型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以满足搬迁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巩固拓展易地扶贫搬迁脱贫成果实施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为主线,  相似文献   

13.
新型城镇化与传统城镇化相比更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体现了持续发展的基本目标。就地城镇化是新型城镇化的主要途径,对于解决传统城镇化出现的"城市病"等问题有积极作用。然而,当前就地城镇化面临农民思想认识存在偏差、农业产业发展支持不足、户籍制度和土地制度需要变革等现实问题,鉴于此,需要统筹城乡发展,提升人们的思想认识,推进产业化进程,变革原有制度,打造宜居环境,进而为农村地区就地城镇化的实现提供动力和保障。  相似文献   

14.
文章在对关中地区新型城镇化与农业产业现状描述的基础上,分析新型城镇化对关中地区农业产业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积极影响主要包括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了农民收入、拉动了关中地区的城市内需,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优化了关中地区的农业产业结构及提升了关中地区农业信息化水平等;消极影响主要包括农村耕地面积减少、农村资源出现流失、环境恶化、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减少等。针对城镇化对农业产业的影响提出了以下策略:坚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产业化协调发展,实现互惠共赢;对新型城镇化与农业产业协调发展的相关制度进行改革或创新相关制度;在农村建设住宅小区,实行集聚化居住,减少宅基地的占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农业产业发展;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城镇化,以城镇化拉动农业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推进新型城镇化是妥善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全省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是促进各地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是实现江苏"两个率先"的必由之路。面对发展新常态,各地必须准确把握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点,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江苏特点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将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首要任务。充分尊重农民自主选择权利,以促进城乡产业发展、增加城乡就业、改善人居环境、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为重点,着  相似文献   

16.
<正>新型城镇化作为一项国家战略和系统工程,需要庞大的资金投入和各类要素资源保障。农发行山东省分行紧扣政府规划组合多种信贷产品实施了"整区域、全产业"的金融支持方案,积极探索传统农区新型城镇化路径,在推进当地城镇化过程中发挥了较好作用。新型城镇化作为一项国家战略和系统工程,未来增长潜力巨大,发展空间广阔,需要庞大的资金投入和各类要素资源保障。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要"发挥好现有政策性金融机构在城镇化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国务院最近又出台了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  相似文献   

17.
新型城镇化的重点在于人的城镇化,处理好城镇化进程中与人口要素相关的“三生空间”问题,有助于提高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质量。针对青岛市这一典型区域,基于可能—满意度测算方法,结合人地关系、资源禀赋与可持续发展理论,对青岛市当前资源环境承载力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评价和预测,得出如下结论:青岛市自然资源尤其是水资源已接近本地资源潜力极限,资源承载力亟需进一步提升;青岛市经济水平承载力最大,当前及未来都不对人口承载构成威胁,应重点关注自然资源与社会资源,生态环境次之。建议应以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为蓝本,科学推进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18.
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重视城镇发展的动力培育,注重产业发展与城镇化的内在协调联动。沈阳市要实现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的良好互动协调发展,可采取的对策是通过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为推进"两化"互动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根据产业集聚要求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强化城镇化发展的产业支撑作用,统筹城乡发展以促进"产城"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9.
<正>2013年,"城镇化"无疑是最热门的经济词汇。李克强总理在《协调推进城镇化是实现现代化的重大战略选择》一文中指出:"工业化、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标志"。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从历史发展、国际经验和连云港市实际情况看,未来十年新型城镇化将成为连云港市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大战略,是推动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王牌"动力。近年来全市城镇化进程明  相似文献   

20.
通过厘清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新农村建设和农户福利提升之间的矛盾,分析在矛盾冲突下其得以留存的原因,以反映传统村落的发展现状及其保护的重要性;基于经济学视角,借鉴"公地悲剧"的破解思路,提出十种传统村落保护模式,即罚款与补贴模式、名录保护模式、文保模式、农民退出模式、农民自主开发模式、社区主导开发模式、公司主导开发模式、综合开发模式、博物馆模式以及保护区模式,为中国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利用提供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