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业生态文明建设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内在规定,是实现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中国的基本要求。新中国70年来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经过了初步发展、深入推进和新时代提质发展三个阶段,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前提、协调经济和生态的原则以及制度和法律的保障方面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因此新时代农业生态文明建设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加强农业生态文明的理念培育,坚持走绿色生态农业发展之路,完善农业生态文明评价制度,深化农业生态文明的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2.
<正>党的十九大上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部署,开启了我国"三农"工作新时代。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农"事业获得长足发展的新形势  相似文献   

3.
生态宜居已经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目标,农业生产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环境问题,完善农业生态补偿法律机制为农业发展与生态治理提供了良好的制度环境。在当下,必须要找到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法律机制所存在的缺陷,完善农业生态补偿立法与补偿标准、明确补偿主体、打造多部门协同管理监督机制,提升农业生态补偿法治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做好新时代 "三农"工作的重大战略部署,是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使农民生活更加富裕,解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一公里"目标,提出的促进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增收的治本之策。乡村振兴即是经济的振兴,更是教育、文化、社会和生态的振兴。应该说,振兴乡村战略的实施及兴旺产业概念的展开,无疑是未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新引擎。当前,制约我国农业农村实现现代化的因素很多,要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必须加强新时代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而"产业兴旺"则是"乡村振兴"在发展战略上最现实的调整和反映。  相似文献   

5.
黄倩 《农业经济》2016,(4):96-98
目前,我国农业生产的生态发展还面临土地资源过度开发,污染和次生污染严重,生产结构和生产方式不合理,生态理念淡薄、市场化水平较低等诸多问题。为此,要通过实施一系列有效措施解决当前我国农业生产生态化面临的困境,实现土地资源合理有效利用,推动农业现代化、生态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积极延伸和拓展农业产业链,培育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这些重要论述和部署,为新时代新征程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指明了方向,为推动乡村产业发展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是做好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7.
正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绘就了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总要求的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壮美蓝图,这是新时期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遵循,具有非凡的划时代意义。"五句话二十字"的总要求,呼应了时代新发展,顺应了农民新期待。新时代,乡村发展有了新蓝图;新时代,乡村发展要有新气象;新时代,乡村发展要有新作为。跨入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承担新使命,走在振兴之路上的广袤乡村,明天会更加美好。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十分重视农业的稳定和发展,出台了一系列保护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但是,由于目前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计划农业向市场农业转变的新时期,加之历史上遗留的诸如粮食比价低、剪刀差大等一些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农业和农村工作确实面临许多新的情况,新的问题。当前要保持农业的稳定发展,必须着力解决好以下“四大矛盾”: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林业改革、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等问题进行了一系列开拓性、突破性和创新性的理论创造和实践探索,形成了内涵丰富、体系完整的新时代林业理论。习近平新时代林业理论对我国林业的重要性、林业的目的与意义、林业的现状与问题,以及林业改革和发展的方法论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系统、科学的论述与阐释,同时作出了一系列重大理论论断,提出了一系列林业重大改革举措,是我国现阶段,以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林业改革、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与理论。  相似文献   

10.
新常态下发展农业生态经济是保持农业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和保障,保持农业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则是农业经济永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当前,我国农业生态经济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经济新常态下又面临着新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农业生态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境,着力探索农业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布局、原则及对策,以期促进经济新常态农业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推动农业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打下坚实农业基础。  相似文献   

11.
生态产品是人类生存之本、生产之源、生活之要。构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不仅是解决生态文明建设最关键最迫切问题之需,也是顺应新时代自然资源管理实践的必然要求。文章立足新形势新要求,坚持问题导向,明确生态产品及其价值概念内涵,阐述了新时代自然资源管理领域加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重要性,剖析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中的生态产品有效供给能力不足、价值评估缺乏精准方法等几个难点问题,提出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与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2.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第一次提出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主要是将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党务工作的重要方向。要坚持农业方面优先发展,促进农业水平提升、产业兴旺、生态良好、治理有效等要求,进而建立城乡结合的发展机制及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有关部门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对乡村振兴发展战略进行反思,进行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业发展,努力实现白银地区经济高质量跨越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新时代,应合理利用互联网技术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应用互联网技术可以促进我国农业发展和进步,同时改善和解决农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分析了“互联网+”时代农业经济发展的现状,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指明了前进方向和实现路径。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崇明从本世纪初就确定了生态立岛的指导思想。2016年年底,上海市人  相似文献   

15.
《山西农经》2017,(21):2-2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五句话、二十个字"的总要求,呼应了时代新发展,顺应了农民新期待。新时代,乡村发展有了新蓝图;新时代,乡村发展要有新气象;新时代,乡村发展要有新作为。承担新使命,开始新征程,走在振兴之路上的广袤乡村,明天会更好!按照十九大报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包括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确保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农业现代化思想是新时代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思想理论基础。马克思对重农主义进行剖析,对空想社会主义进行批判反思,对资本主义农业本质进行发掘研究,对当下农业问题进行指导,对当下农民问题进行回应。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迫切要求推进农业现代化,坚持农业的根本性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农业合作社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17.
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中国的国家战略,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本文全景式展现了中国乡村振兴的基本特征,深刻阐释了中国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系统梳理了中国乡村振兴的实践历程,真实立体地展示了新时代中国乡村振兴取得的阶段性重大成就。乡村振兴为中国化解社会主要矛盾提供了实践路径,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也为发展中国家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面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要继续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建设数字乡村赋能乡村全面振兴、积极完善乡村振兴法治体系、深化城乡融合发展,谱写建设农业强国新篇章。  相似文献   

18.
[目的]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的综合性系统方案,明确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科学逻辑和发展重点,探索因地制宜的乡村振兴战略模式,对有效推动区域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方法]以陕西省关中地区为研究区域,以产业兴旺和生态宜居为核心,在评估乡村发展现实问题的基础上,明确关中地区乡村振兴的理论逻辑和重点任务。[结果]关中地区乡村人均农业资源占有量少,传统农业经营增收困难,而环境门槛的提高和资源禀赋的影响,又使得原本薄弱的非农产业发展面临严峻的生存困境,也加大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压力;因此在农村经济发展受限的情况下,通过县域城镇化和小城镇建设,吸引农业人口就近转移,并据此提高农业人均资源占有量,实现农业增产、增效,同时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挖掘乡村发展内生动力。同时,在农村人口外流、农业可投入劳动力减少的背景下,乡村发展要通过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构建便捷交通、移民搬迁等手段引导居民集中居住,逐步构建合理的镇村体系及其相应的公共物品供给模式,并通过人居环境整治构建符合现代生活需求、彰显乡村特色风貌的乡村。[结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不能就乡村论乡村,应结合新型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研究乡村产业振兴与经济发展模式、镇村体系及公共服务配套模式、村庄人居环境整治模式,在此基础上探讨因地制宜的乡村振兴战略模式及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9.
过去我国农业发展以粗放型为主,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致使生态环境越加恶劣,带来了一系列环境污染问题,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社会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因此发展生态型农业经济越加受到重视。基于此,以生态经济要求背景下的农业经济发展为研究对象,对农业经济相关问题展开了论述。  相似文献   

20.
昭通市是以农业为主的地区,也是云南省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发展农业是解决当地贫困问题的关键。该文在阐述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的基本内涵和意义的基础上,就发展昭通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的优势、功能区划分和发展模式作了探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