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短期汇率水平是由外汇市场的供求状况决定的。由于我国至今实行的是对贸易的强制结售汇制和对银行外汇头寸的额度管理,因此非政府部门对外汇保有量的调节余地不大,致使国际收支的差额基本上都被反映到了外汇市场的供求量上;又由于我国自1994年起就进入经常项目、金融与资本项目双顺差的格局(仅1998年例外),因此在国内外汇市场上, 相似文献
2.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存在的主要缺陷 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种汇率制度赖以存在的基础有两个:一是银行结售汇制,非银行客户(不包括三资企业)必须将出口所得的外汇无条件地卖给外汇银行,不能持有外汇账户,后来调整为大型外贸企业可以持有一部分外汇,1996年在此基础上人民币实现了经常项目下的可兑换,非银行客户的贸易用汇可以通过外汇银行的售汇来满足,非贸易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购买力平价理论,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对1980-2008年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与中美消费物价指数的数据进行研究分析,以探究购买力平价理论与人民币汇率之间存在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购买力平价理论,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对1980-2008年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与中美消费物价指数的数据进行研究分析,以探究购买力平价理论与人民币汇率之间存在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1994-2005年的数据背景和依据,运用汇率决定理论中的两大重要理论分析我图1994年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后的汇率走势情况,得出利率平价理论与购买力平价理论在我国并不适用的结论,并就其可能的原因做出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本文探讨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国际经济学文献,特别是有关人民币汇率问题的的期文献中流行的汇率分析工具一定实际汇率的含义,本文证明,由于实际汇率存在着由名义汇率造成的扭曲,因而不仅不是一个比相对购买力平价更有效的汇率分析工具,而且会导致决策风险,事实上,实际汇率的作用仅在于检验某一名义汇率是否相对购买力平价汇率,对汇率进行调整的依据只能是对购买力平价,本文同时证明,在东南亚金融危期间我国人民币的确没有对外贬值的必要。 相似文献
7.
1990年代兴起的基本均衡汇率研究较购买力平价理论有更大的合理性。在对基本均衡汇率理论进行分析后构建了人民币基本均衡汇率的理论模型,并就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运用人民币基本均衡汇率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最终得出人民币汇率并不存在明显高估或低估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购买力平价与均衡汇率:人民币汇率错位测算理论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人民币汇率是否存在错位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要判断人民币汇率是否失衡,实际上就是要确定人民币的“合理”汇率。用于测算“合理”汇率的理论依据主要有购买力平价理论与均衡汇率理论,学者们各自运用不同理论对人民币汇率进行了大量测算。但是两种理论孰优孰劣,在实践中应该如何应用,学术界却一直没有进行过深入探讨。本文拟从理论上探讨两者的异同,力求有助于人们在实践中对测算工具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游春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1):85-87
本文分析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与特点,指出了现行汇率制度存在的缺陷,说明在我国金融进一步开放的背景下,汇率制度的重新选择是我国汇率制度的内在要求,并对我国汇率制度选择路径进行了分析。指出从短期来看,“不可能三角理论”揭示了在资本管制的情况下,我国汇率制度的选择是维持汇率的稳定;从中长期来看,资本项目开放是大势所趋,汇率目标区是中国金融进一步开放中比较适合的汇率制度,也符合中国渐进式的发展改革道路;最后进一步从中心汇率和波动区间的确定、汇率干预等方面提出了实施汇率目标区的具体设想。 相似文献
10.
购买力平价理论对人民币汇率升值的适用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人民币升值的外在压力中,有一种理由认为人民币汇率已大幅偏离了购买力平价。但是偏离购买力平价的汇率需要调整这一命题的真伪取决于购买力平价理论对一国的适用性,这种适用性的常用检验方法有两种:实际汇率的平稳性检验和名义汇率与国内外价格水平的协整检验,虽然分析结论认为前者的严谨性优于后者,但这两种方法均不支持购买力平价对于人民币汇率的适用性。原因除了购买力平价自身的局限外,更重要的在于中国的汇率-价格传导机制不够通畅。既然购买力平价在中国并不完全成立,那么人民币汇率对购买力平价的偏离就不能构成人民币升值的理由。 相似文献
11.
购买力平价理论作为最有影响力的汇率理论之一,自创立以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运用.与此同时,由于理论本身缺陷以及应用国家的客观条件,致使购买力平价经常偏离市场汇率,以致对一国汇率的升贬值给出错误信号,尤其在发展中国家较为普遍.本文通过收集数据并计算我国自1994年到2006年购买力平价与市场汇率对比来实证分析该理论对于解释人民币汇率走势的适用性问题,并对实际存在的偏离现象给出原因分析和观点启示. 相似文献
12.
利率平价理论直接给出了汇率与利率的关系式,是分析人民币汇率与利率相关性的理论基础.通过对1994年至今人民币利率、美元利率及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年度数据的实证分析,使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协整检验等方法进行了研究,得出利率平价理论在我国失灵的结论,并试图对此结论进行分析,进而揭露利率平价理论在我国不适用的原因,并据此提出了一些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政治经济地位不断提高,人民币汇率问题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08经济危机过后,人民币升值预期强烈,而人民币是否该升值及其国际化问题引起了学界的广泛讨论。本文从人民币均衡汇率的概念入手,通过对前人计算人民币均衡汇率的分析,运用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寻找出人民币的均衡汇率,同时分析现阶段人民币国际化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人民币汇率水平政策对日益开放的我国影响重大。本文运用购买力平价理论和利率平价理论探讨了人民币升值的理论根据 ,认为 ,如果现行的实际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不变 ,不论在长期还是在短期 ,人民币都将继续具有较大的升值压力。对这种压力 ,必须及时通过多种渠道予以释放 ,否则将对我国宏观经济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5.
购买力平价理论是最具解释力的汇率决定理论,也是其他汇率决定理论的基础,经常被各国用作制定汇率政策的主要依据。本文使用计量经济模型建构专用软件PcGive,对1997年1月2007年1月时段的人民币兑美元名义汇率和中美两国消费者价格指数数据进行单位根和Johartsen协整的再检验,结果表明:购买力平价理论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但不足以成为我国制定人民币汇率政策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购买力早价理论是最具解释力的汇率决定理论,也是其他汇率决定理论的基础,经常被各国用作制定汇率政策的主要依据.本文使用计量经济模型建构专用软件PcGive,对1997年1月至2007年1月时段的人民币兑美元名义汇率和中美两国消费者价格指数数据进行单位根和Johansen协整的再检验,结果表明:购买力平价理论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但不足以成为我国制定人民币汇率政策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以人民币汇改重启为引,深入讨论了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方向以及所带来的影响。认为,中国应该推进人民币浮动汇率制度的实施,以最终完成人民币向世界货币转变的过程。同时利用购买力平价理论分析了巨无霸汉堡这一单一贸易品的价格指数以及使用巴拉森.萨缪尔森基本模型的核心原理进行了推测,均得出支持人民币被低估的判断。最后解释并分析了中国目前会逐步引导升值趋势,并且在一篮子货币制度下合理的调控汇率浮动,使汇率弹性增强,改善经济结构的调控具体实施。 相似文献
18.
19.
于静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经济管理版)》2003,18(3):55-56
购买力平价理论是20世纪前半期汇率决定理论发展的重大成果,虽然它不能很好的解释现实世界.但仍被认为具有“残存的有效性”。本文通过已有的实证研究,分析了人民币汇率偏离购买力平价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利率变动对汇率影响理论在我国是否适用做出了分析,且进行了原因分析,并给出了合理的建议。认为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外汇管制逐步开放,利率对汇率影响理论在我国的适用性将大大提高,成为人民币市场汇率定价和预测的好工具。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