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0 毫秒
1.
法律人文精神是人性对法律的诉求,也是法律应有的人文之维,强调在法律中肯定人的尊严和价值,鼓励尊重人性、关怀他人,体现了人类的自我关怀。当前,人文精神在我国法律中还未能得到充分体现,加快构建法律人文精神对于预防冤假错案、推进法治建设、构建和谐社会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人文精神与健美操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健美操运动从起源到发展 ,都离不开自身所包含的人文精神 ,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 ,表现出对人身心健康的关怀。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 ,科学、经济的发展 ,健美操运动将更为个性化、社会化 ,内容更趋丰富  相似文献   

3.
张以宽 《新智慧》2005,(12):9-11
一、孔子的主要教育思想 (一)教育目标是为国家培养人才 孔子所处的春秋末期诸侯纷争,天下分裂,礼乐崩溃。孔子向往西周盛世,不满当时现状。所以,他的哲学思想.政治主张、伦理道德观念、教育思想等都充满了一种对现实的批判态度。孔子把“礼”作为最完美的伦理规范和制度,同时他又将“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准则和品质。“仁”既是孔子所理想的普遍社会道德风范,又是君子的道德修养标准。他把仁德作为治国之道。他所理想的国家就是《礼记&;#183;礼运篇》中所说的大同社会。即“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相似文献   

4.
孔子仁学思想的当代德育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仁”是孔子伦理道德思想的核心,是儒家关于人自身及人与人关系的最一般的价值原则,其重视自省、慎独的德育方法,遵循知仁、求仁、成仁的德育生成规律,可以融通于我们当代德育中,为我们建立平等、互助、和谐的人际关系及稳定、良好的社会秩序提供基础和保障。本文在阐述了孔子“仁”内涵的基础上,论述了“仁”的当代德育的内涵及方法论意义.为我们当前德育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孔子形象在不同时代被不同程度地改变塑造,更有甚者把他定义为不食人间烟火、天生的圣人,以致使孔子的形象发生了变形。本文意在还原孔子的真实面貌,尽可能接近真实的孔子形象。孔子并非是一个无所不知、接近完美的圣人形象,他其实是一个普通人,有真性情,高兴了会唱歌,也会开玩笑,伤心了会痛哭,生气了会现于色,看不顺眼时也会骂人,甚至说些过头的话。做事有成功亦有失败,但知错就改,好学谦虚,既受人爱戴,亦会遭受诋毁。  相似文献   

6.
高校图书馆弘扬人文精神,为教学、科研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是实现其自身价值、维持社会地位、职能及其发展的需要。只有从加强环境建设,提供人文关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提升馆员素质,做好导读服务等方面入手,营造图书馆人文精神,才能建设成优秀的图书馆。  相似文献   

7.
孔子的仁,从仁产生的心理学基础上看,仁是知、情、意的统一。而正是因为道德认知,使仁由超越变为内在,转化成自身崇高的德性;正是因为道德感情,使仁由内在的德性转化为外在的德行;正是因为道德意志,使仁成为一种生命境界;正是这三种心理因素的综合作用,才使人从小人转化为君子,进而转化为圣人的儒家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8.
颜回:前521—前481,曹姓,颜氏,名回,字子渊,亦颜渊,春秋末期鲁国人。他甘贫乐道,是孔子所倡导的"仁"的楷模,也是孔子最得意弟子,"敏于事而慎于言",故孔子常称赞他具有君子四德,即强于行义、弱于受谏、怵于待禄、慎于治身。他终生所向往的就是出现一个"君臣一心,上下和睦,丰衣足食,老少康健,四方咸服,天下安宁"的无战争、无饥饿的理想社会。颜回一生没有做过官,也没有  相似文献   

9.
浅谈人文精神的含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西方文化中一个独立的模式,人文精神是以人为中心的价值,第一是自然的对立,从人的经验出发理解世界;第二每个人的价值在自身的尊严和人格的完善;第三强调理性,但反对工具理性,强调内在的质的价值。作为学问,人文精神重道德和社会风气。  相似文献   

10.
教育人道主义精神强调珍视每个人的尊严、权利、自由和价值,把学生、教师当人看,教学为人存在,使人成为人。传统学徒制技艺传承过程蕴涵着丰富的人道主义精神包括:学徒入学的自愿性、学习目标明确性、学习过程的默会性、有合乎时代的文化传承、教学与生活合一、注重自主创新和发展。这些方面在西方现代学徒制中也有较为清晰的体现。我国现代学徒制教育体现人道精神的着力点还包括加强对“师傅”的人文关怀、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及职业文化熏陶。  相似文献   

11.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怀。从根本上说,人文学科能提供一种正确的价值和意义体系,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和道德情操,塑造一种文明、开放、民主、科学、进步的民族精神。医学生的人文精神教育是医德建设的基础工程。当今的大学生是未来医疗队伍的希望,加强医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十分重要。第一,医学教育要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大力加强人文精神教育。首先,要树立对人文科学的正确观念。现代医学发展到今天,正在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以往的医疗行为,只重视病人的肉体疾病,或对“症”下药,或用手术刀切除病灶,或采取措施消灭癌细胞。这是一种有一定成效的医疗模式,但也是一种存在着很大缺陷的医疗模式。其不足之处就在于,它把病人只是当作简单的个体生物,一没有看到人是有思想有情感的高级动物,二没有看到人的社会属性,社会的一切都会在人的身上打下烙印。因此,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办法并不能包治百病。在社会飞快发展的今天,激烈的竞争环境,沉重的生活压力,繁重的学习负担,紧张的人际关系等等,都会对人的心理乃至生理产生巨大的影响,导致人...  相似文献   

12.
知识经济蕴含丰富的人文精神,知识经济更强调和突出人的主体地位,凸现人的价值和尊严.因此,知识经济是以人为本的经济.  相似文献   

13.
姚华是清末民初画坛上一位全才大师,他的画论体现出了鲜明的文人画精神,对作为哲学本体的"道"有着系统而深刻的认识。他认为:"画虽小,道宏之",他既主张画作要"常参造化之权",同时也认为"文人之画有人存焉",他认为画不仅仅要反映自然之道,更重要的是对"人之道"的自然抒写,这样才能体现出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和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史的角度分析了<礼记·乐记>问世之前儒家艺术鉴赏论的主要观点,并着重阐释了<乐记>中儒家艺术鉴赏论的基本特征和内在本质,得出的结论是"淫乐"、"和乐"以及"惟君子为能知乐"这组概念确实代表着孔子之后儒家艺术鉴赏理论的最新观点.  相似文献   

15.
孔子作为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教育家,他的一些思想给了后人以巨大的影响。纵观我国文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从后世的一些伟大诗人、作家的身上和作品里都可以看到孔子思想的影子。北宋著名诗人苏轼的思想与孔子的人格思想有很多相通之处,比如两人都有出仕的理想,都有乐观的生活态度,都主张文章必须内容与形式并重,同时都主张要加强学习,要多学,多思,他的思想中有很多地方都是对孔子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本文就是把他们两者的思想做一些比较,突出孔子人格思想对苏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一、孔子的主要教育思想(一)教育目标是为国家培养人才孔子所处的春秋末期诸侯纷争,天下分裂,礼乐崩溃。孔子向往西周盛世,不满当时现状。所以,他的哲学思想、政治主张、伦理道德观念、教育思想等都充满了一种对现实的批判态度。孔子把“礼”作为最完美的伦理规范和制度,同时他又将“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准则和品质。“仁”既是孔子所理想的普遍社会道德风范,又是君子的道德修养标准。他把仁德作为治国之道。他所理想的国家就是《礼记&;#183;礼运篇》中所说的大同社会。即“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闻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但是,孔子提倡的大同,至今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能做到,这只是一个公认的理想社会,上述这段话树立在各国孔子像前。我国提倡以德治国,为此做了一系列工作,如老年社保工程、下岗再就业工程、推行医疗保险制度、九年义务教育制、重视希望工程和打击各种犯罪活动等。孔子推行以礼为制,以仁德治国,实现大同之治,因此他主张实行贤能教育,培养治理国家...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基本要求,强调建立和维护人与自然相对平衡的关系,以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全面协调发展,体现出了深厚的人文关怀意蕴。  相似文献   

18.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最令成人学员感到头疼,最难以突破的是单词的学习和记忆。要想克服这一困难,就要从学员自身和教师单词教学这两方面入手,发现原因,找到对策,进行不断地学习实践,提高英语学习效益。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在他的学说创立和发展中,始终都重视人的问题。他扬弃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人本主义传统,提出了丰富而独特的人本思想。马克思的人本思想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之中,他对人的问题的关注、对人类解放的追求和对人权发展的向往,都寄予着深刻的人本主义关怀。  相似文献   

20.
<周易>是中国最古老的哲学经典,被奉为群经之首,万法之宗.<周易>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智慧与人生哲理,数千年来,"易学"绵延不绝,滋养着华夏文明.进入新世纪,<周易>智慧更加光彩夺目,孕生了高举人文精神与人文关怀的东方管理学,为企业家品质修炼提供了丰富的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