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在解释城乡融合发展效应机制的基础上,从经济效应、社会效应、生态效应和空间效应4个维度,构建了城乡融合发展效应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2003—2018年望城区城乡融合发展过程,提炼出其城乡融合发展模式,并评价该模式下城乡融合发展效应。研究表明:望城区城乡发展同步推进,探索出了城—镇—村三级共推、产业—空间—制度多维协同的城乡融合发展模式;望城区城乡融合发展的综合效应整体上较强,尤其在经济效应方面较为突出,不过,早期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关注不够,导致生态效应呈下降趋势,城—镇—村的联动机制仍需进一步完善,乡村产业特色优势也有待进一步强化。建议统筹编制城镇村发展规划,切实保护城乡生态环境,促进园区高质量发展,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的有机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2.
房地产市场化与城市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胜利 《经济地理》1994,14(3):54-57
1房地产市场化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为突破制约城市经济发展的各种限制,客观要求引入房地产市场机制,发挥房地的财产利益价值,在土地所有权被国家垄断的前提下,通过积累土地收益,建立起城市建设投资投入产出的良性循环,从而增强城市开发的自我发展能力,取得城市规模经济、集聚经济及乘数效应后,仍能保持新的良好的城市外部经济效果,缓解城市投资活动的发展势头和市区投资条件不相适应之间的矛盾。提高城市生产能力和客观上组织经济的能力。2房地产市场化在城南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从房地产市场运作及其实际效果看:①能够改善城…  相似文献   

3.
易恩文  王军  朱杰 《现代财经》2023,(12):20-37
数字经济为缓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提供了新的契机。本文阐述了分析数字经济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直接影响效应,从资源配置理论的视角,在现代农业“三大体系”框架下分析数字经济通过产业融合效应、资源匹配效应和技术乘数效应纠正传统农业资源配置扭曲从而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制,并运用2011—2019年全国216个城市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我国城市数字经济发展为农业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数字红利”,且优化产品、资本与劳动力要素资源配置效率是数字经济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三大核心路径;农业高质量发展能够通过城市间内生交互与邻近城市“数字红利”外溢实现区域协调;数字经济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效应在地形坡度较小的城市作用更为明显。本研究为数字经济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理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也为探寻数字经济背景下优化资源配置和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4.
基于生命周期阶段的农业产业集群形成和演化机理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农业产业集群的聚集过程是在流入效应、流出效应和乘数效应共同交互作用下完成和演变的.在农业产业集群的孕育阶段,以自然资源优势为主的关键要素是产生流入效应的基础,乘数效应还没有真正充分发挥作用;在成长阶段,特定区域空间上的分工与专业化得到发展,乘数效应发挥较强作用,由专业化分工所带来的外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为成长阶段带来了新的流入效应.在成熟阶段,集群已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价值体系,乘数效应充分发挥作用,在原有流入效应的基础上,基于社会资本形成的创新网络又为集群带来了新的流入效应.在构建本地农业产业集群时应充分考虑农产品特点和当地农业资源禀赋情况,大力发展龙头企业,鼓励农户创业,同时政府要为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5.
论郑州都市农业发展的目标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都市农业是适应大城市市场需求的农业,功能日益多样化,经济功能、生态功能和社会功能寓于美食品尝、休闲与住宿之中,分析了郑州都市农业的主要经济、社会与生态产品,探讨了都市农业发展的目的,即提高农业的经济附加值、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实现环境教育和城乡交流、为发展现代农业示范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朱梦秋  彭华涛 《当代经济》2011,(20):146-148
全民创业过程中,其社会网络在乘数效应作用下呈现不同的发展特点。全民创业社会网络的乘数效应涉及经济领域、社会领域和管理领域,对其研究意义重大。目前关于乘数效应和全民创业的研究及成果较少,本文阐述了乘数效应产生的原因和作用机理,充实了该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本文使用1994—2011年中国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数据,分析了中国正规金融体系改革对降低企业内部资金的乘数效应进而对企业总资产增长产生的影响。本文发现不同的改革阶段对企业增长的影响不同:在金融市场化改革初期1994—2000年,金融部门的规模、效率和相对结构变化均对企业资产增长产生正向作用;2001年之后银行的规模扩张和效率提升显著地促进了企业成长,而股市对企业资产增长的作用不明显,金融体系的结构变动对企业增长的影响不大。本文的研究表明中国金融体系的顶层设计直接影响着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在中国金融发展-经济增长模式中,金融体系的规模特别是银行部门的规模扩张起了主要作用;调整金融结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有利于进一步发挥金融体系促进企业资产增长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城乡收入差距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最突出矛盾之一。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通过理论解释和实证检验对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理论分析认为,国家层面城市偏向的发展政策、地方层面经济增长至上的单向思维、体制层面的"中心—边缘"二元格局,是城乡收入差距形成的内在机理;Panel Data实证模型估计结果进一步表明,城乡收入差距受到来自经济发展、政策偏向、金融发展、经济干预以及其他控制性因素的多维影响,其中,城镇化建设、经济开放度、人力资本培育度、农业经济发展程度以及第三产业的发展有助于总体上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而科教文卫和公共服务的城市偏向、金融发展规模以及非国有化则都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为此,城乡差距问题的消解,应立足于"乡村本位"的价值思考,通过加强农村职业教育、推动城镇化建设、建立城乡"包容性政策体系"等举措,真正达成城市与乡村社会的衔接。  相似文献   

9.
文章采用2013—2020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考察创新要素市场化、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关系。结果表明:创新要素市场化不仅可直接促进乡村振兴,还可通过推动新型城镇化驱动乡村振兴,由此产生的中介效应在总效应中占比约为19.2%;新型城镇化的中介作用存在明显门槛效应,当某地区新型城镇化率超过门槛值时,创新要素市场化的“牵引效应”占据主导位置,对乡村振兴的驱动作用显著增强;创新要素市场化驱动乡村振兴作用效果随时间渐趋增强,具有长期性。为此,要全面激活创新要素市场,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渠道;引导城镇服务延伸乡村,统筹推进城乡互促共荣;发挥数字经济动能,助推数字乡村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10.
传统涓滴理论作为西方主流发展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源自西方社会报酬结构演进中对利益冲突的行为选择与思潮迭代。这一理论逻辑的根本缺陷在于其遮蔽了社会制度的内在蕴涵和社会结构的本质特征。将经济增长、收入分配和贫困三者关系置于社会生产关系的视域下考察:生产关系性质决定分配关系性质继而决定涓滴发展的实质,所有制是涓滴效应实现的核心机制。涓滴效应在不同经济体中阻滞或畅通实质上受所有制关系规定的“发展为了谁”的增长逻辑支配。“发展为了资本”和“发展为了人民”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前者从私有制出发,沿着自下而上的负向涓滴路径,必然导向两极分化;后者从公有制出发,沿着自上而下的正向涓滴路径,必将导向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1.
The composition, inequality and determinants of wealth among households in urban China in 1995 are studied. In addition, we compare the wealth distribution in urban China with the wealth distribution in rural China and present the first estimates of inequality in the distribution of household wealth in China as a whole. The results show that housing wealth makes up a large part of net worth in urban China. Most urban Chinese households keep a bank account; debts are unusual. A household's net worth is strongly related to its income and location. Net worth is more unequally distributed among urban households than among rural households. However, compared to the situation in most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 net worth in urban China and in China as a whole appear to be rather equally distributed.  相似文献   

12.
中国城镇居民的财产分配   总被引:37,自引:3,他引:34  
本文利用住户调查数据对 1 995年的中国城镇住户的财产分配状况进行了经验分析 ,包括对财产分配的差距进行了测量 ,影响财产分配的主要因素进行了估计 ,并将中国城镇住户的财产分配进行了国际比较。与大部分市场经济国家相比 ,中国城镇居民之间财产分配的差距并不大。但是中国城镇居民的财产分配差距超过了收入分配差距 ,而且从长期趋势上可能会出现加速扩大的势头。中国城镇居民之间财产分配的不均等并非全是经济市场化过程的结果。一些不均等的原因来自于传统计划经济遗留下来的分配模式。本文还发现 ,在户主一生中财产积累出现了两个高峰值。这是与正统的生命周期理论不同的。本文还表明了财产分配和收入分配之间的较强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This work focuses on the role that Chinese lineage networks can play in alleviating income inequality in rural villages through their effect on migration from rural to urban areas. Unique panel data from rural China identifies lineage networks (ancestral hall and genealogy) and provides detailed information on income and migration experiences. Our key finding is that lineage networks increase migration for all social groups by lowering costs, and this pattern is more salient for the poor. Consequently, this population accumulates greater wealth, which decreases income inequality in origin villages. The estimation results remain robust to both the inclusion of exogenous subsamples and an instrumental variables strategy using the effect of historical natural disasters on current lineage ancestral hall or genealogy. The analysis in this paper, coupled with an emerging empirical literature on networks and migration, provides a new perspective on how income inequality in a fast-growing economy varies with access to social networks.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2013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选用工具变量法,考察了金融素养对城乡家庭借贷行为影响的差异性,并验证了财富不平等扩大会抑制金融素养对家庭借贷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1)金融素养是影响家庭借贷行为的重要因素。户主金融素养水平的改善显著提高了家庭发生借贷的概率与家庭借贷规模。(2)金融素养对城乡家庭借贷行为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金融素养的提高对信贷约束较为严重的农村家庭借贷行为的促进作用更大。(3)财富不平等对家庭借贷行为存在明显的抑制作用,财富不平等的扩大减少了家庭借贷需求,降低了家庭发生借贷的概率和家庭负债规模。(4)随着家庭财富不平等程度的扩大,金融素养对家庭借贷行为的促进作用受到抑制。基于以上结论,政府应该大力开展消费者金融素养教育,注重家庭收入分配合理性,从而推动我国消费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先分析了 2 0 0 1年在世界经济增速减缓中 ,中国经济显似“一枝独秀”。然而 ,就中国经济的自身情况看 ,仍存在着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本文进一步考察了近几年来中国经济增长的特点 ,并提出今后发展的逻辑思路 :扩大就业问题 ,包括城镇人员就业与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 ,是下一步中国经济增长中需要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 ;这主要靠城镇产业结构的升级来拉动 ;而这又要靠城镇消费结构的升级来拉动 ;住宅业的发展是城镇消费结构升级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提高和培育居民购买力的过程中 ,住宅金融创新是关键的一环 ;通过住宅金融创新 ,推动城镇住宅业的发展和我国城市化的进程 ,可以做到以城带乡 ,以乡促城 ,实现城乡就业联动 ;由此 ,推动中国经济实现新一轮的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一个加入交易成本的两期资产选择模型,对目前城镇居民储蓄迅速搬家股市而农村居民几乎不持有风险资产这两种并存现象的巨大反差提供了一个较为合理的解释.研究发现当持有风险资产存在成本时,财富水平的高低和交易成本的大小是居民决定是否持有一定数量风险资产的重要因素.二元经济结构下的城乡收入差距显著,财富分布极不均等,交易成本的不对称是阻碍农村居民投资风险资产的主要原因.在众多影响风险资产持有水平的因素中,高风险升水所带来的财富效应主导了其它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赵伟  普雁翔 《技术经济》2006,25(7):105-110
本文基于农村工业化过程中存在严重的集聚不足之现实,以城市集聚经济的相关理论为基础引入城乡分割的约束条件实证分析了城市与农村工业活动的集聚效应。结果显示,城乡分割导致工业活动在农村与城市的“集聚二元性”,而集聚程度及其效应存在明显的地区和城乡差异。提高外国地区集聚程度能改善生产效率,这预示不仅要关注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也要重视促进城乡经济的一体化,提高经济活动集聚程度,以缩小地区和城乡差距。  相似文献   

18.
农民增收的极限约束与跨跃路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长期看,农民增收有两个极限性约束条件:一是收入增长速度不能高于或者相当于城市居民收入增长速度;二是农民收入增幅不能高于农村财富的增幅。但是农民收入又不能不维持大幅度的增长,否则会影响国民经济的增长,影响政治社会的稳定。要解决这对矛盾,必须通过农村内部挖潜,拓宽内源性增收空间;调整束缚增收的制度;寻找和扩大外源性增收渠道。  相似文献   

19.
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城乡比较——以四川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消费需求是扩大内需、促避经济持续增长的根本动力。研究表明,城镇与农村居民的收入和消费之间具有长期的协整性,但城乡的协整关系不同。城乡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城镇居民长期平均的边际消费倾向较稳定,而农村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则有较大交动。因此,应根据城乡居民的消费特征,采取增加低收入阶层的收入,培育新的消费点,完善农村社会保障等措施。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中国2002—2013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建立了动态面板模型,利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SYS—GMM)考察了电商经济发展的消费效应。研究发现:我国电商经济发展显著提高了总体消费规模,促进了跨区域的消费集聚,拉大了城乡消费差距,且这种消费差距效应可以通过扩大城乡收入差距这一机制实现。上述三大消费效应均表现出一定的地区异质性,在中西部地区影响更大。本文系统地考察了电商经济发展的消费效应,尤其体现在消费集聚效应和城乡消费差距效应两个方面。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新常态下促进消费增长识别到另一条路径——发展电商经济释放消费潜力,为打造区域性电商消费集聚中心提供了经验证据,明确了电商经济收益共享的推进方向,以实现城乡居民消费差距收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