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分析中国沿海集装箱运输需求与港口供给间的平衡性,可以看出中国沿海集装箱港口将出现产能过剩及资源闲置、浪费等问题,进而结合中国经济发展形势,得出中国集装箱运输的发展趋势将逐渐放缓,建议中国沿海集装箱港口应该由粗放式发展模式向精细化、敏捷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稻谷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和居民消费口粮,稻谷供需安全在我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近年来,我国稻谷生产出现恢复性增长,但是供求关系依然紧张。文章构建了四指标加权平均安全系数,选取了稻谷产量波动率、年末库存与消费比、稻谷自给率、人均稻谷占有量这四项指标作为稻谷安全评估的基本指标,赋予各项指标不同权重。研究表明:我国稻谷安全系数为0.63,供需形势依然严峻。  相似文献   

3.
我国集装箱港口体系演进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集装箱港口数量、吞吐量、空间布局、市场集中度几个角度,利用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来分析1979—2011年我国集装箱港口体系及市场结构的演变,指出1979—1989年是快速分散阶段,为高度集中的寡占市场;1989—2009年是缓慢分散和缓慢集中相互更替的发展阶段,形成了中度集中的寡占市场;2010—2011年延续了分散的趋势,HHI值已经小于1 000,出现了形成非集中竞争市场的趋势。这要求港口企业随着竞争程度的不断增强,需要不断提升质量、建设软环境,提高竞争力,从粗放式发展向精细化、敏捷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际海运业的发展和全球经济的一体化进程的加快,集装箱港口在全球运输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日趋突出,对港口竞争力的评价也随之增多.但大多把港口间竞争力评价定位在企业间竞争的层面上,只选用了一些企业竞争评价指标.结合当今国际集装箱港口的特点,本文认为要对集装箱港口的将争力评价不仅要从这个层面出发,还应从系统角度探讨影响港口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对港口进行综合指标评价.  相似文献   

5.
顾亚竹 《经济师》2006,(4):32-33
文章在研究我国集装箱港口业务现状与竞争格局的基础上,分析了集装箱港口的竞争要素,最后提出了提升集装箱港口竞争力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美国集装箱港口体系演进过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美国集装箱港口体系的相对集中度为标准,通过计算1970--2009年的赫芬达尔一赫希曼指数,在参考1970--2009年美国集装箱港口数量、集装箱吞吐量以及港口的空间变化基础上,将美国集装箱港口体系演进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即1970---1981。年的快速分散阶段、1981--1995年的缓慢分散阶段、1995--2006年的缓慢集中阶段以及2006--2009年的再次分散阶段。从美国集装箱港口体系的演进过程中可以发现,美国集装箱港口体系发展存在周期性;并在1995年之后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多中心的集装箱港口网络,且某一区域的货运中心并非都是一港独大的。  相似文献   

7.
我国水资源短缺,发展节水农业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全局性战略,具有紧迫性。灌区节水改造项目实施后,可以极大的改善渠道工程安全状况和灌区农田灌溉的条件,还可以改善灌区水利环境,提高农作物应对旱涝天气的能力,可以调节和控制农田水分状况,改善土壤中的气、热和养分状况,调节农田小气候,改善农业生产种植条件。  相似文献   

8.
欧美港口集装箱海铁联运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欧洲港口集装箱海铁联运概况 欧洲主要有3大集装箱港口:鹿特丹港、汉堡港和安特卫普港,均位于欧洲西部北海海岸(见图1)。在欧洲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这些港口共同拥有整个欧洲广阔的腹地,为海铁联运的发展提供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9.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缺水、水污染、水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日益突出,制约着广州经济的发展,部分地区出现水质性缺水,经济发展对水资源需求的增长同水资源缺乏和污染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文章通过对水资源近期和长期需求的预测来反映未来广州市不同时点水资源的供需能力,并对广州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发展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0.
铁路集装箱运输在港口物流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影响力越来越大,但是我国铁路集装箱信息化程度落后,作业效率较低,而RFID技术可以方便快捷的采集、分类和整理集装箱信息,实现集装箱的全程监管.因此,本文基于港口物流的基本流程和特点,探讨铁路集装箱中RFID技术的应用对集装箱作业和港口物流的影响,并对中铁铁龙集装箱物流股份有限公司RFID技术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得出铁路集装箱中RFID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港口物流的信息整合和优化管理.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能源供需格局演变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由于存在着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明显局限性,能源供应范围的不断扩张成为国家和地区现代化进程的一种必然趋势.文章通过中国能源生产、消费和平均运距刻画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能源供需格局的演变过程.结果表明:第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能源的生产、消费量和供应空间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有了巨大的增长和扩展;第二,能源供应空间的扩展过程不仅是能源消费总量增长的结果,更是消费结构升级的产物,其中煤炭绝对主导地位的下降和石油及天然气作用的提升在全国和区域均得到很好的印证;第三,在资源泉赋和经济发展二者共同作用下,国家能源供需格局变得更加清晰.为了满足东部地区能源输人需求的持续增长,中西部地区的能源输出能力得到了明显加强,尤以西部地区能源输出地位的提高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重庆市城市用地供需状况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黄京鸿  刁承泰 《经济地理》2003,23(4):504-507
首先从供给数量和供给质量两方面,分析了重庆市区城市建设用地的供给状况。耕地在重庆市城市建设用地的供给来源中占有重要地位,但供给数量有限;受重庆市区自然条件的限制,城市建设用地的质量较差,表现在坡地多、平地少,冲沟多、地块小,难建地多、宜建地少,所以,重庆市城市建设用地的供给能力相当有限。其次,分析了重庆市区城市建设用地的需求状况。从城市GDP的增长、重点建设项目和城市人均用地水平的提高这三个方面分析了城市建设用地的未来需求趋势。结论是:重庆城市建设用地的供给相当有限,而需求量很大;随着未来重庆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用地的供需矛盾将成为城市发展中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从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为重庆的经济发展提供用地支持和保障的角度出发,文章就此问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旅游环境相对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旅游资源综合丰度和旅游经济指标,对旅游环境系统的承载状况和承载潜力进行定量测算,以探讨区域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相对于全国而言,东部沿海地区整体旅游资源环境相对承载能力和旅游经济环境相对承载能力较强,处于弱载状态,具有一定的承载潜力,其中旅游环境相对承载力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应加强各省市旅游业的协调有序发展,以提高东部沿海旅游环境整体承载力,进一步推动沿海发达地区旅游业的综合发展.  相似文献   

14.
金华市旅游社会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社会学民意调查的方法,对金华市内常住居民及旅游者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通过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和旅游社会容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认为金华市旅游社会容量的潜力较大,城市建设、城市形象、城市旅游是挖掘旅游社会承载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西部开发中的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友兆  王永斌 《经济地理》2001,21(4):487-491
在对西部开发中耕地利用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论述了耕地产出与耕地产品需求相平衡的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观点,提出了以区域平衡,质量平衡和时间平衡为行征的西部地区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实现形式以及促进平衡实现的6项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6.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对内资企业吸收能力有很大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外资部门的技术溢出具有正向外部性,而R&D经费投入与外资技术溢出的配合却起到了抑制作用,但行业差异是存在的。因此在引资政策和经费支持政策方面,应有差别,同时完善相应的技术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17.
论旅游环境承载力——持续发展旅游的判据之一   总被引:100,自引:2,他引:100  
崔凤军 《经济地理》1995,15(1):105-109
正确判断人类旅游经济行为是与否与旅游资源、环境条件相匹配,是实现持续发展旅游的前提。本文作者提出了初步判断旅游经济与环境是否协调、是否持续发展的理论和指标--旅游环境承载力,给出了它的定义、特征、组成体系及技术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8.
区域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模型研究--以温州市为例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数量的剧增,使耕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人地关系日益尖锐。本文在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系统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以温州市为例,建立了耕总量动态平衡模型,用模型模拟了该地区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目标,对缓解耕地人口压力、保护耕地和实现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进行了探讨,并分析了该地区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可行性,提出了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9.
小城镇规划中的生态环境容量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黄梅  李小兵  谭艺平 《经济地理》2005,25(4):569-572
文章分析了我国小城镇建设中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指出在生态环境容量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科学规划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本出路,并就理论研究、定量化研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河南省产业关联能力变动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产业关联变动趋势是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内在经济联系变化规律的重要指标,认清产业关联的变化轨迹对于产业转型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用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和部门产出比重相叠加,构建波及能力指数和感应能力指数,并利用这两个指数和《1987—2007年河南省投入产出表》,分析河南省产业关联变化的趋势。结果发现:1987—2007年间河南省的循环累计增长部门以传统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主,推进产业转型的同时并不能完全放弃传统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的优势;基础能源产业对河南省经济发展的影响和制约作用在逐渐增加;生产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但有明显的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