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从三峡工程看移民安置方式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进 《经济导刊》1998,(5):12-17
三峡工程对于加快中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而妥善安置百万移民则是三峡工程成败的关键。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百万大移民引起许多人的激情与振奋,同样也使许多人焦虑与不安。乐观者认为,虽然三峡工程移民的绝对数字惊人,但其相对数字并...  相似文献   

2.
三峡外迁移民与沿海安置区的经济整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整合是三峡外迁移民与沿海安置区社会整合的基础。由于三峡地区和沿海安置区在自然条件、经济发展和社会文化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差异,因此经济整合的构成便成为自然环境整合、生产条件整合、经济发展水平整合以及影响经济整合的社会文化整合,其中生产方式、生产技能、就业方式和发展资金的不足是影响经济整合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文章定量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地区对外贸易差异:东部沿海地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点地区.也是对外贸易的主要区域,东、中、西三大地带在全国对外贸易中所占份额出现一定的波动,各地区外贸依存度、对外贸易方式、对外贸易结构等差异也非常明显.文章还定量分析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素质水平、教育水平、外商投资等,其中外商投资对外贸区域差异的影响最大.区位因素是对外贸易的基本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区域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别从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总量、投资主体、投资去向及其投资需求四个方面对我国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区域差异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第一,农村基础设施发展水平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因而我国从东部往西部农村基础设施发展水平总体也呈现逐渐递减的状态。第二,各地区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主体构成存在明显差异。东部经济发达地区非农户投资比重远远大于中西部不发达地区的非农户投资比重。第三,中西部地区在第一产业的投资比重远远大于东部地区,但第二产业的投资比重远远小于东部地区。第四,各地区农民对基础设施的投入需求存在明显差异。东部地区需求最强烈的主要是社会性基础设施,中西部地区需求最强烈的主要是经济型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5.
城镇化是提高经济水平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是改善民生的关键举措,在城镇化进程的推进过程中,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也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改善.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力量,由农村过渡到城市,可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扩大内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但是在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由于诸多因素带来了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比如地区之间存在产业结构差异、城乡发展差异、基础设施差异、市场化程度差异,这些因素都可造成地区之间城镇化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探究我国城镇化区域差异的原因,并从这些众多的因素中总结出主要影响因素,从而改变原有发展条件、创造新的条件以促进城镇化高质量的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6.
陕西省是我国的文化资源大省,由于陕北地区、关中地区、陕南地区的资源优势不同,文化产业呈现出较大的地区差异.本文主要利用泰尔指数证明文化区域间的区域差异和关中地区的内部差异是导致陕西省文化产业结构差异的主要原因.选取了几个有代表的影响因素,并将其进行排序,用灰色系统理论说明这些影响因素对其发展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国际减排新形势下,中国碳排放的增加受到全球的重点关注,如何降低中国的碳排放成为一个我们亟待研究的课题。以综述的方式总结中国碳排放的区域差异和影响碳排放的多种因素,通过对经济学研究文献的梳理可知,中国碳排放区域差异的研究主要从三大区域、八大区域和碳聚集三个划分标准展开。影响中国碳排放区域差异的驱动因素主要有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为三大主要影响因素,技术、贸易、人口和城市化也对碳排放有相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将支农效率划分为支农贷款投放效率和运用效率,并以省内区域差异具有代表性的江苏省为例,选取40家县域农商行2008-2017年的数据,运用DEA效率评价方法中的BCC模型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以地级市为单位进行区域差异分析,丰富了现有研究。结论如下:农商行支农贷款投放综合技术效率相对运用综合技术效率较高,两者关联性较弱,且各市之间差异化明显;支农贷款投放纯技术效率相对运用纯技术效率较高,两者关联性较弱;支农贷款运用规模效率相对投放规模效率偏低,两者关联性较强;规模效率是影响综合技术效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调整农业结构适应市场经济的关键是增强其效果。文章选取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等十项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中国31个省(市、区)2014年的农业结构调整效果进行测度,由此得出:31个省(市、区)的农业结构调整效果好坏在空间上呈现显著区域差异,按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内陆地区→西部边远地区依次递减,由此分析农业结构调整效果区域差异原因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农村现代化区域差异AHP—Fuzzy综合评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系统分析原理,按照全面、可比、层次及可操作原则,建立了农村现代化指标体系。在确定农村现代化的层次结构基础上,首先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其次运用模糊多级综合评判法对华东6 省1 市1996 年农村现代化水平进行了综合的评价,最后,阐述农村现代化区域差异产生的原因,扩大的机制和均衡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殷洁  张京祥 《经济地理》2008,28(4):631-635
随着三峡工程即将顺利竣工,三峡库区移民投资和建设规模逐步缩减,库区经济发展中的一些矛盾和问题也日趋显化.文章从发展经济学中的贫困恶性循环理论的视角出发,通过对库区经济发展总体态势的分析,认为三峡库区正面临着"贫困恶性循环"的闲境,而破解恶性循环的方法在于减少人口、增加投资和争取国家财政转移支付,进而针对现阶段的工作提出了鼓励创业、促进劳动力转移等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三峡库区湖岸带经济开发与保护对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蔡书良 《经济地理》2002,22(3):301-305
三峡库区湖岸带是水生生态经济和陆地生态系统的交换地带,因此是十分重要的生态脆弱带。对库区湖岸带的经济开发,必须根据库区湖岸带的自然地理条件,加强湖岸带的生态稳定的建设和环境保护。对库区 岸带的保护,就是对库区湖岸环境的保护和对库区水体的保护,也是对整个库区生态的保护,在库区湖岸带经济开发中,湖岸带保护应该十分重视,本文在分析三峡加区湖岸带经济开发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蒋昭侠 《经济地理》1999,19(3):64-69
三峡水库的兴建对长江流域生态与环境会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涉及因素众多,地域广阔,时段持久,而且各因子间相互渗透,关系复杂,利弊交织。但就整体而言,其环境是符合持续性要求的。对此,可通过评价指数进行概括评析。分析表明水库淹没与百万移民是直接影响工程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体系构建研究--以长江三峡为例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刘名俭  黄猛 《经济地理》2005,25(4):581-584
文章首先解析了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等概念,归纳出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的要素,并在此基础之上从三个层面构建了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体系,最后将此体系应用于长江三峡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体系的构成,分析了三峡工程给三峡区域旅游空间结构体系造成的影响和空间格局的演变,提出了旅游开发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5.
长江三峡库区旅游产业战略布局探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张立明 《经济地理》2000,20(3):117-120
三峡工程的兴建使长江三峡地区宜昌-重庆成了长达660km的狭长库改变了三峡区域自然环境结构和社会生态结构,三峡库区旅游资源数量丰富,特色鲜明,尽管旅游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但毕竟服库区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要想实现库区旅游产业的可持志发展就必须对其进行重新定位和布局。文章在旅游产业布局的基本原则指导下提出了库区旅游产业布局的模式、思路,并指出了战略布局的目标和实施步骤。  相似文献   

16.
基于比较优势的三峡地区旅游产业发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万先进  吴南  伍婷 《经济地理》2007,27(5):873-876,880
比较优势理论是自由贸易理论的基石,是区域分工与合作的理论基础。在区域分工与贸易格局中,三峡地区要加快经济增长速度,根本途径是充分发挥和利用三峡地区重大支柱产业之一的旅游产业的比较优势,获取比较利益。文章从三峡地区旅游产业发展面临的新的机遇和挑战出发,应用比较优势理论,通过分析旅游产业的比较优势及其制约因素,提出了三峡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7.
农村人口城市化是实现主体功能区价值目标的根本途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即将实施的国家主体功能区划提出了一个重大的发展命题,即中国的人口配置和促进农村人口城市化。文章因此分析了农业农村发展的历史局限性和"农业移民"道路的终结。通过对中国广大农村尤其西北、西南地区地理环境的研究表明,当地既没有发展农村小城镇的条件也没有发展大规模城市化工业化区域的条件,中国要实现农村人口城市化就必须实行大跨度的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迁徙。同时指出,中国人口城市化进程中来自农村人口跨区域流动的机械增长比例很小,其障碍因素很多,并提出了促进农村人口城市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分省的面板数据对农村地区间基尼系数分解结果表明,1995—2008年,中国农村地区间收入差距总体上仍然呈现上升趋势,基尼系数上升了0.0639,但增幅出现明显减弱趋势。基尼系数变化及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对基尼系数的贡献变化显示出与经济发展阶段变化一致的含义;结构性效应已不再是农村地区间收入差异的唯一构成来源,收入集中效应对基尼系数起了明显的增加作用,工资性收入的集中效应超过了其他收入来源。这些构成来源的变化蕴含着中国面临调节地区间农村收入差距的政策机遇。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地域分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梅林  郭建香 《经济地理》2008,28(1):21-24
采用外贸总额、实际利用外资额、人均外贸总额、人均实际利用外资额、外贸依存度和资本依存度等6个外向型经济测度指标,对黑龙江省13个地市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测度和分类比较研究,结论表明黑龙江省外向型经济发展地域分异十分明显,这种地域分异是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客观因素主要包括区位因素、经济因素、空间联系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主观因素主要是指决策行为因素,包括政府决策行为和企业决策行为。  相似文献   

20.
欠发达农区产业集群的网络组织结构及其区域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基于河南农区三个不同网络类型集群129家企业的调查,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通过对比三个集群中的衍生网络、情感网络、咨询网络以及合作网络的网络特性,鉴别出欠发达农区集群网络中的核心节点、重要关系及不同网络组织类型的区域效应.研究发现:先导企业是集群衍生的孵化器,亲属或厂属关系是区域产业繁衍的关键渠道;大企业是技术创新和扩散的中心,供需关系和技术工人流动是区域学习的重要路径;中等企业是情谊联系的活跃点,长期合作关系能培养区域信任;中介组织与服务机构、"生产组织者"是企业间合作的"桥梁",上下游的经济联系对区域合作影响巨大.从集群的网络组织类型来看,混合性的转包网络和互补性的垂直网络比竞争性的水平网络对区域内的网络学习、信任培养、合作行动以及区域发展能带来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