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5 毫秒
1.
我国发展市政债券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邓晓益  沈娜利 《经济师》2005,(6):138-139
市政债券属于地方政府债券,是地方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融资工具。目前在我国,市政债券尚属空白。文章从我国地方财政困境和现状出发,探讨发展我国市政债券的时机,并提出发展市政债券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
美国市政债券特点与发行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伟  牟晖 《经济导刊》2004,(1):48-50
在美国,市政债券是指州和地方政府及其授权机构发行的一种长期债券,目的是一般市政支出或特定市政项目融资。美国发行的市政债券长期债券大约在80%以上.根据信用基础的不同,分为一般责任债券和收益债券。一般责任债券由各州、市、县政府发行,以其税收能力为偿债基础。收益债券由为建设某一基础设施而依法成立的地方政府代理机构、委员会或授权机构发行,通过有偿使用这些公共设施的收入来偿还债务。收益债券的风险往往比一般责任债券的风险大,利率高。市政债券市场已经成为美国各州、县政府以及下属机构筹集公共事业所需资金的重要市场,与股…  相似文献   

3.
杨开元 《时代经贸》2020,(10):74-75
】为有效规范地方政府举债,切实化解财政金融风险,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2014〕43号),各地方 政府应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深入贯彻实施预算法,建立“借、用、还”相统一的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机制。依原稿剥离融资平台公司政 府融资职能,融资平台公司不得新增政府性债务;地方政府新发生或有债务要严格限制在依法担保的范围内,并要根据合同依法承担相关责任。对没 有收益的公益性项目发行一般债券融资,主要依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偿还,纳入一般公共预算管理;对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项目发行专项债券融资, 以对应的政府性基金收入或专项收入偿还,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这对平台公司的转型升级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我国市政债券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市政债券是缓解地方政府公共设施建设资金不足、改善地方财政状况、推进一国债券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工具.虽然我国已经存在大量"准市政债券",但由于现行法律的约束,市政债券仍未能正式发行,这不但影响了国家的宏观经济发展和投资计划实现,而且造成了较大的隐性风险.当前我国应尽快推出市政债券,推进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在清查地方政府债务的基础上出台地方财政风险预警和危机化解机制,贯彻市政债券试点审批制,严格控制发债规模,合理设计债券品种,健全完善市场体制和相关保障促进机制,不断推动市政债券发展.  相似文献   

5.
《经济师》2002,(9)
国家开发银行行长陈元近日提出 ,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加速期的起点上 ,资金需求巨大。选择资本市场和现代金融工具 ,市政债券应当是城建项目最具潜力的融资方式。他说 ,由于市政基础设施的公共品或准公共品性质 ,这就限制了一般商业性资金的投入。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发行市政债券的城市化融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市政债券是加速城市化的最好融资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前,在解决财政分权下体制性矛盾的基础上,借鉴发达国家地方政府的融资经验,发行市政债券成为地方政府融资市场化的路径选择。第一,完善市政债券风险管理体制。2010年以来爆发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英国债务危机、爱尔兰债务危机、日本债务危机充分说明,合  相似文献   

7.
一个完善的、成熟的债券市场,大致包括国债市场、市政债券市场和公司债券市场等3个子市场。在我国,除国债市场近年获得长足发展外,企业债券市场因为信用问题基本上徘徊不前,而包括收入债券在内的市政债券市场在我国则一直是一块空白。市政债券是经济发展中一种重要的融资工具,在美国债券市场上成为鼎之一足,三分天下有其一。我们应借鉴发达债券市场的成熟经验,以收入债券为突破口,开发具有中国特色的市政债券市场。一、美国市政债券市场发展的启示尽管市政债券在我国还属一块空白,但在发达的证券市场上已经是极为成熟的金融工具。美国公共…  相似文献   

8.
林怡君 《经济师》2012,(6):170-171
大型体育赛事必须利用多种融资方式筹措资金。可能的融资方式如政府财政拨款、商业银行贷款、发行体育彩票、发行市政债券或准市政债券、设立体育产业投资基金、运用BOT或TOT等项目融资手段等。各种方式均有其适用性,同时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创新,以确保举办体育赛事所需的资金。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际经济和贸易的迅速发展,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对地方政府债券均有一定程度的认可,认为赋予地方政府发债权是完善的分税制以及财政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履行其公共职能的必然要求。因此,本文将对地方政府发行债券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与市政投资的关系以及市政债券的宏观经济效应等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经济视角》2011,(11):35-38
地方政府通过组建政府融资平台来获得城市建设和改造资金,在一定程度上了满足了地方经济建设发展需求,但也存在着较大的风险隐患。如何满足地方政府融资需求,促进政府融资平台规范健康发展,已成为改革地方政府融资体系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本文以T县人民政府"试水"市政债券,分析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进行债券化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地方政府对融资方式的使用受地区特征约束,本文将当前两大融资方式——融资平台发行的城投债和PPP模式纳入统一视野,从经济发展、财政债务、市场开放三个层面的地区特征出发,运用2015—202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构建融资方式依存度指标反映地方政府对融资方式的使用力度,探究地区特征对融资方式差异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地方政府的融资方式偏好映射为融资方式的地区差异,融资方式偏好受地区特征影响,且作用于两种融资方式的地区特征不同:显著影响城投债的地区特征与财政债务状况关联紧密,而显著影响PPP模式的地区特征与市场开放关联紧密。在综合财力异质性影响下,两种融资方式与地区特征间的关联得到进一步细化,低财力组中融资方式依存度与财政债务特征的关联性更弱。同时,城投债和PPP模式间的替代性可能导致PPP模式的优势无法体现。本文为明晰融资方式差异存在的原因提供了实证依据,可为优化地方政府融资结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日渐完善,公共财政框架已经基本建立的今天,对于财政资金动态使用的这个全新问题,应当开展广泛而深入的探索.如何把财政资金作为资本的增值特性充分发挥出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则成为新形势下我们需要研究的理财问题.如果科学地解决这一理财问题,不仅可以拓展我国理财的新思路,也为世界各国的理财模式开创一个先例.  相似文献   

13.
徐朝辉  周宗放 《技术经济》2014,33(10):106-112
首先从理论层面探讨了在融资约束下财务柔性对公司信用风险的作用机理,提出了"财务柔性缓冲"的概念;然后使用2009—2012年中国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检验了财务柔性对企业信用风险的缓冲作用。研究结果显示:财务柔性对缓冲企业的信用风险具有积极作用,且这种效应与企业所受的融资约束程度密切相关。指出:在后金融危机时期,融资受限的中国企业可通过提高财务柔性持续有效地降低其信用风险。  相似文献   

14.
中国房地产融资途径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前房地产融资方式很多,但银行信贷资金比重大的融资格局一直没有改变,这显然与中国不完善的金融市场有关。实行房地产行业融资渠道的多元化,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并可以进一步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15.
农村公共品融资是中国农村财务管理面临的重要问题。税费制度改革之后,随着村提留和各种收费的废除,尤其是免征农业税后,农村公共管理可用资金明显减少,因而在废除这种制度后建立起一种新的、有效的农村公共品融资制度已成为公共财政建设的重点内容,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6.
论企业筹资风险的成因与识别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筹资风险是指企业在筹资活动中因资金供给、需求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或筹资来源结构、期限结构等因素而给企业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基于此,论述了企业筹资风险的成因,着重阐述了企业筹资风险识别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基础设施PPP模式融资结构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私合作模式(PPP模式)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当中,并逐渐成为解决大型准营利性基础设施融资难题的有力方式。本文首先对PPP辛莫式内涵、应用范围、融资过程进行了剖析,肯定PPP;fJ~式融资优势的同时提出了其应用问题。其次建立了基于蒙特卡洛技术的融资结构优化模型,并对主要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最后通过一个简化算例展示了模型的使用过程,证明了仿真模型的有效性。该模型在融资初期即考虑风险的合理分担,为融资谈判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基准点,有利于缩短谈判时间、降低融资费用、提高PPP模式的使用效率。同时,通过仿真模型优化GPPP项目融资结构,有利于决策者找到满意的融资结构。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中国中小型出口企业无论在规模还是实力上,都得到了快速发展。在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小型出口企业仍然面临订单减少、生产规模萎缩,贸易摩擦频繁、应收账款风险加大,原材料价格上涨、用工成本增加,人民币升值,银行信贷紧缩,融资更加困难,基础管理水平低、创新能力较差等问题。基于此,本文主要从政府、金融机构及中小型出口企业的角度,探讨各自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determine the value added by Income-Generating Activities (IGAs) on the financial performance of public secondary schools, in terms of assets, liability portfolio, and net worth. Secondary school managers have the gigantic task of balancing meager resources between subsistence and development needs as well as good performance in national examinations. However, macro-economic shocks such as inflation, fuel shortage, and crop failure, among others, often militate against the success of public schools. School-based IGAs enable public schools to cope with external economic shocks, without necessarily passing down budgetary adjustments to parents. However, the country lacks a clear policy guideline to facilitate the initiation, management, accounting, reviewing, and financial reporting of IGA projects. Besides, there is no documented information regarding the value added by IGA initiatives to the financial performance of public secondary schools. The study found that IGA and non-IGA school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 terms of category, student population, age, annual income, and number of paid workers. Schools having IGAs were 1.9 times more likely to own as many assets as schools not having IGAs. Besides, IGA schools were about 2.2 times less likely to have their liability in excess of the median threshold. Regarding net worth, the study found that schools having IGAs were about 2.1 times more likely to be operating above the median threshold; suggesting that schools having IGAs were wealthier than non-IGA schools. Based on the findings, this study concludes that IGA projects were beneficial to schools by improving the ability of schools to accumulate assets and manage their liabilities. The study recommends the need to: formulate an appropriate policy framework to guide and standardize IGA activities; initiate suitable training programs for school IGA managers; as well as engage business development managers to advice schools on IGA matters.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中国社科院披露的我国247座城市地方政府性债务对金融稳定影响的评价指数,分析了地方政府性债务治理对上市企业债务融资与资本性投资效率的影响及其传导机理。研究发现,与地方政府性债务治理较好地区相比,处于地方政府性债务治理较差地区的地方政府控股国企,其杠杆率均显著较高,但企业资本性投资效率却显著较低,企业产能过剩的财务特征十分明显。这表明,地方政府性债务治理会显著影响微观企业的投融资,并且地方政府性债务治理越差,透过政府对经济活动的控制或干预,通过预算外举债,政府“杠杆”有转化为企业“杠杆”的风险。本文明确了“去杠杆”究竟应去谁的“杠杆”问题,对理解地方政府性债务治理转变为“内涵型”经济增长的微观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