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究提升区域产业集群绩效的各种机制,采用时间序列模型,利用1995—2010年度《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数据,探讨集群绩效衡量指标对陕西省高技术产业集群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指出,技术创新能力和政府支持力度与产业集群绩效存在正相关关系,而人力资源投入与投资水平对产业集群绩效的促进作用不明显。最后为陕西高技术产业集群的绩效提升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产业集群政策研究——以浙江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发明  周才明 《技术经济》2006,25(6):37-40,10
产业集群是当代经济世界的一个重要现象,也是已被实践证明了的有效的区域经济组织形式。然而在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问题上,政府应扮演什么角色则一直是争论的焦点。因此,研究地方政府应如何发挥作用以及主要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以积极参与并促进区域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健康持续发展,就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比较紧迫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制造业集群中企业社会关系网络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已经被许多学者验证,由于制造业属性与旅游产业存在差异,对于旅游产业集群中企业社会关系网络通过资源获取能力影响创新绩效也会有不同。文章以五台山旅游产业为例,通过问卷调查与实地访问相结合的方式获得相关数据,运用回归模型方法,对旅游产业集群企业社会关系网络、资源获取能力和创新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旅游产业集群中社会关系网络强关系、资源获取能力均与创新绩效呈正向显著相关;社会关系网络中的强关系与资源获取能力相关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产业集群的网络创新机制和绩效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黄中伟 《经济地理》2007,27(1):47-51
产业集群的网络结构是由市场关系网络和社会关系网络叠加而成的复合网络,内含乘数传导创新机制、合作创新机制和创新动力增强机制。在产业集群网络结构的创新机制作用下,产业集群内的企业与集群外企业相比,具有新产品乘数倍增加、创新低风险低投入高成功率、创新成果高速扩散、创新周期缩短等绩效和创新优势。  相似文献   

5.
以台州蓬街喷雾器企业集群为例,问卷统计分析了地方政府行为的特征和绩效,提出了促进台州蓬街喷雾器企业集群成长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通过探讨产业集群中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所依赖的知识基础的分布性和知识基础的两种类型,提出了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两种表现形式和特征,并重点研究了适应知识基础分布式特征的全面型创新网络的组成。最后,以东莞石龙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为例,分析了其知识基础的组成,以及创新网络中的主体基于不同知识基础的交互式作用。  相似文献   

7.
彭英  陆纪任  黄印 《生产力研究》2020,(8):1-3+39+161
以南京软件产业集群202家企业为研究对象,构建集群创新网络,对目标企业所处网络的关系特征、结构特征、创新环境与创新绩效间的关系进行假设并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网络关系特征的稳定性维度与企业创新绩效显著负相关,网络结构特征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集群内部的氛围环境正向作用于企业创新绩效,由此得到相关的管理启示和进一步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产业集群的核心企业借助于网络权力,通过网络运行效率间接影响集群创新绩效。根据因子分析结果,将网络权力分为知识影响力和规模影响力,将网络运行效率分为资源配置效率和关系运作效率,将集群创新绩效分为社会绩效、规模绩效和效率绩效。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河南省15个产业集群中的调研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核心企业的知识影响力直接影响规模绩效和效率绩效,并通过资源配置效率间接影响社会绩效和效率绩效。规模影响力通过资源配置效率间接影响社会绩效和效率绩效,通过关系运作效率间接影响规模绩效和效率绩效。  相似文献   

9.
基于创新环境学派和能力理论的相关观点,深入探讨区域环境对集群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通过对江苏省若干产业集群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社会文化对集群创新绩效具有直接的积极影响;要素环境、区域政策正向影响集群创新能力从而影响集群创新绩效;集群氛围通过对集群创新能力的作用对集群创新绩效产生倒U型影响。  相似文献   

10.
《经济地理》2021,41(4):93-99
基于产业链治理视角探究产业集群发展,通过构建产业链内外主体行为、区域文化和集群绩效的关系模型,以安徽省宁国市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为研究案例,借助实地访谈和问卷调查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得出主要结论:(1)产业链内部主体行为和产业链外部主体行为均能对集群绩效产生显著影响;(2)区域文化对集聚效应、政府支持力度和其他利益相关者行为与集群绩效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正向调节效应,而在企业能力、消费者市场需求的调节效应不显著;(3)在探究主体行为对集群绩效的影响时要考虑到区域文化对主体行为选择的影响。管理启示是区域在产业链和集群治理方面,要注意显性的和隐性的区域文化环境的营造,通过鼓励创新创业、尊重诚信共生的区域文化,激发产业的进一步集聚和产业链内、外多元主体积极的行为选择。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伴随着产业集群的发展,集群知识网络的作用日益突显。在对知识网络系统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知识网络的构筑对产业集群技术学习的推动作用和作用机理。并以柳市低压电器产业集群为例,剖析了基于集群知识网络的技术学习路径,从而为产业集群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2.
蔡彬清  陈国宏 《经济地理》2012,32(10):83-88
由集群网络和供应链网络耦合而形成的基于供应链的产业集群(链式产业集群)成为值得深入研究的集群类型。结合相关理论,分析链式产业集群的形成、内涵和网络特征以及链式集群网络的竞争优势。研究表明,链式产业集群网络具有平均路径短,度分布不均匀,聚集系数高的网络结构特征,在生产、创新和抗风险等方面具有强大的竞争优势。促进供应链内及链间组织的紧密联系,保持链式产业集群网络的开放性、培育和保护网络集散节点是增强其竞争优势的关键。最后,以温州柳市低压电器产业集群发展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3.
从复杂系统理论、制度理论和组织学习理论等多个理论视角,讨论了集群创新网络形成与演进的动因,提出了集群创新环境因素和集群创新主体因素两类动因,并讨论了各动因间的相互关系。认为:集群创新环境因素通过影响集群创新主体因素中的经济理性动因和企业家动因进而影响其创新合作行为,从而导致不同形态特征的集群创新网络形成;集群创新环境的演进也是通过借助集群创新主体因素中的经济理性动因和企业家动因的传导进而使集群创新网络发生演进的。以绍兴纺织产业集群的创新网络为例,对其特性和结构进行了质性研究。研究结果进一步佐证了正式制度对集群创新网络形成与演进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影响经济理性动因中的创新合作利益来实现的,非正式制度主要是通过影响企业家动因中的企业家精神和企业家认知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4.
基于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扩散绩效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一般研究创新扩散主要集中在企业、产业和国家角度,从产业集群这个新的领域来研究创新扩散在产业集群的情况,包括理论绩效研究和实证研究,揭示产业集群的创新扩散作用。  相似文献   

15.
产业集群与创新扩散绩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创新已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旋律,以区域产业集群为依托,创建区域集群创新网络显得迫切重要。本文从产业集群角度研究集群条件下的创新扩散情况,以我国绍兴纺织产业集群为主要研究对象,揭示产业集群的创新扩散方式和作用。  相似文献   

16.
广东省番禺的珠宝加工业在国内外一直享有盛名,有着中国珠宝城的美誉。20世纪八十年代香港制造业的外迁、番禺本地的资源优势以及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扶持共同促成了番禺珠宝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如今番禺的珠宝产业集群虽已形成一定规模,但其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如何摆脱价值链低端锁定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如何更好地发挥集群的规模经济效益,是番禺珠宝产业集群亟待解决的难题。基于上述背景,论文归纳出影响番禺珠宝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内外部因素,提出番禺珠宝产业集群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产业集群为企业和区域提供了强大的竞争力,但产业集群本身面临着升级的问题。在全球化背景下,产业集群应在全球价值链中从低往高爬升。文章通过实证方法,以浙江省慈溪小家电、义乌小商品、桐乡毛衫三个典型产业集群为例,分析了我国产业集群在全球价值链中从制造、设计到自创品牌的动态升级过程。  相似文献   

18.
基于杭州软件产业集群升级的案例研究,分析了产业集群升级进程中的企业网络演化形态.研究发现:网络演化可抽象为ERK模型,即“创业网络→R&D网络→知识网络”,与集群升级阶段“萌芽期→扩张期→提升期”相对应.  相似文献   

19.
我国产业集群的形成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市场创造模式,即传统的产业集群;另一种是政府引导模式。本文以义乌和昆山为例,对产业集群与城市化发展进行了实证研究,结论是城市化的发展主要是产业集群的发展。市场创造模式而形成产业集群的义乌,其小商品市场的发展推动了义乌城市化的快速提升;而昆山以大量吸引FDI,形成了基于FDI的产业集群,同样推动了昆山城市化的快速提升。  相似文献   

20.
为提升OECD国家的创业活力,2012年OECD开展了集群记分牌(Cluster Scoreboard)研究。基于学习借鉴的角度,介绍了记分牌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及相关定量结论,重点分析了记分牌数据分析背后的重要发现,并借鉴记分牌的绩效评价思路,对中国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提出了构建协同创新网络、提升集群弹性能力、加强知识密集型集群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