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李超 《经济管理》2007,(11):46-49
创业企业集群是企业家的聚集区域,创业者是推动创业企业集群“点-线-面-群”成长和升级的关键因素。本文应用组织社会学中的新制度学派观点,从“组织域”层面解释创业企业集群的发育机理,对以高科技园区为代表的创业企业集群、群内企业以及集群环境进行分析,并提出了高科技园区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李超 《中大管理研究》2007,2(3):108-120
创业企业集群是企业家的聚集区域,创业者是推动创业企业集群“点——线——面——群”成长和升级的关键因素。文章应用组织社会学中的新制度学派观点,从“组织域”层面解释创业企业集群的发育机理,对以高科技园区为代表的创业企业集群、群内企业以及集群环境进行分析,并提出高科技园区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主流科技园区大都处于产业主导状态,为了充分放大科技园区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实现以"创新极"支撑"增长极",必须促使科技园区从产业主导向创新突破转变。为此,应该特别重视:以制度创新强化科技园区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借助产业集群汇聚科技园区的持续竞争优势;充分利用跨国公司对科技园区的外溢效应;最大限度发挥社会资本对科技园区创新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全球科技园区正出现向第三代科技园区发展的动向。第三代科技园区是在继承前两代科技园区优点的基础上,顺应内外部环境的变革趋势,基于知识生态理念,以人才为引领、以创造力为核心,强调社区和城市融合,突出网络创新的新科技园区发展模式。通过比较分析认为,与第一代科技园突出科技推动,第二代科技园区强调市场拉动不同,第三代科技园区是在区域融合背景下进行创新发展的。以此为基础,从规划布局、人才发展、基础设施、知识生态、环境建设及政府角色等方面,对我国发展第三代科技园区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基于大学科技园区创新网络的我国大学创业环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对我国大学创业环境的优势和劣势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对大学科技园和创新网络相关理论进行整合,提出了大学科技园区创新网络的概念,最后结合我国大学创业环境的建设,提出大学科技园区创新网络是高校产学研合作创新的一种模式,是影响我国大学创业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其对大学创业环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从20年前的电子一条街到如今全国最大的高科技园区,中关村早已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一面旗帜.2009年3月13日,国务院批复同意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相似文献   

7.
全球知名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吸引了众多从事产业经济研究和地理经济学研究的学者的注意;各国政府也纷纷通过经济和产业发展政策扶持和创造了众多的产业集群和高科技园区,但是,实际上大多数政府创造的高科技园区并没有真正形成有效的集群技术创新体系,并获得快速的经济发展,而只是一种简单的地理空间上的企业集中,并没有发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企业集群。  相似文献   

8.
高科技园区是我国创新人才培养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科技园区人才培养直接关系园区的竞争力提升及可持续发展。高科技园区人才培养的关键要素包括战略定位、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管理和组织学习4个方面,在此基础上探索以科技项目为平台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高科技园区人才培养问题提供新思路和系统性对策。  相似文献   

9.
科技园区的创新链、价值链及创新支持体系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创新链的角度对科技园区的技术创新过程和知识转化过程进行了分析。以创新链为基础,结合科技园区的创新支持体系,提出科技园区价值链的概念,价值链代表了科技园区创新活动的价值属性,反映着创新过程中价值的转移和创造,并从基础支持、发展支持、环境支持和智力支持4个方面对科技园区的创新支持体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创新作为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基本属性,创新质量决定了中关村科技园区发展质量。科技园区促进区域产业集聚,集聚显著影响科技园区创新,但缺乏对“一区多园”创新质量的综合集聚效应研究。由此,建立中关村科技园区创新质量指标体系,在分析中关村科技园区3种集聚模式的基础上,建立集聚模式对创新质量影响的动态空间面板模型;以2006—2017年中关村科技园区等相关数据为基础,研究不同集聚模式与创新质量的时空效应并对其进行分解分析。结果表明,中关村科技园区创新质量呈现显著时间循环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各园区创新质量空间集聚存在高-高、低-低等模式并随着时间推移发生跃迁。所有园区受到正向显著的专业化集聚影响,大兴-亦庄园受到负向显著的多样化集聚影响,而房山园、密云园和延庆园受到的多样化集聚影响不显著,海淀园、朝阳园、大兴-亦庄园、东城园、西城园、通州园、门头沟园和顺义园受到市场竞争集聚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科技园区地方协同发展影响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科技园区地方协同发展的内涵,分析了区域因素、园区因素、产业因素、企业因素和资源流动因素对科技园区地方协同发展的影响。建立结构方程,运用AMOSv17.0软件就5个方面因素对科技园区地方协同发展的影响程度进行实证分析,证明了5个方面因素对科技园区地方协同发展具有推动作用。结果表明:区域因素、园区因素、产业因素、企业因素和资源流动因素与普陀区科技园区协同发展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对科技园区协同发展均具有较高贡献度。较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是普陀区科技园区协同发展的前提,良好的区域文化环境是普陀区科技园区协同发展的助力,较强企业创新能力是普陀区科技园区协同发展的支撑。  相似文献   

12.
陈宇  杨征 《生产力研究》2013,(12):103-106
文章从分析临空经济区现状与存在问题入手,在把握大都市临空经济区发展规律和借鉴国际经验基础上,根据建设世界城市国际门户的目标要求,提出首都临空经济区发展的四大对策措施:构建创新发展平台,增强城市国际机能,培育特色临空产业集群,建设总部型高科技园区。  相似文献   

13.
世界主要科技园区成功经验探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舜尧 《经济地理》2000,20(5):13-16
科技园区是世界许多国家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发展高科技及其产业的重要模式。本文以世界主要科技园区的成功经验为范例,分别从区位环境和地理位置、服务体系以及孵化器与创业中心功能等三个角度阐述了其成功的要素。旨在为我国高新技术开发区向科技园区的二次创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128公路是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市的一条高速公路,长90公里,距市区16公里,环绕波士顿呈半圆形。目前该公路两侧聚集了数以千计的研究机构和技术型企业,呈线状分布,并与麻省理工学院等大学相连。128公路高科技园区,是美国政府全力扶持发展的高科技园区。但是令人遗憾的是,128公路发展迟缓,日显僵化。与已成为当今高新技术产业的象征的硅谷迥然不同。128公路高科技园区之所以远远落后于硅谷,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科技园区行业协会的发展具有前沿性和突出性的特点.本文以中关村科技园区为例,认为行业协会具有以下发展特征:科技园区行政性行业协会的急剧转型;行业协会组织业态的不断创新;行业协会自身功能的扩展与提升;组织作用空间和范围不断扩展.同时,针对科技园区行业协会发展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王伟  刘春鑫 《时代经贸》2012,(16):89-89,92
科技园区行业协会的发展具有前沿性和突出性的特点。本文以中关村科技园区为例,认为行业协会具有以下发展特征:科技园区行政性行业协会的急剧转型;行业协会组织业态的不断创新;行业协会自身功能的扩展与提升;组织作用空间和范围不断扩展。同时,针对科技园区行业协会发展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农业科技园区作为一种新的农业模式,不同区域特点、不同阶段的发展模式与运行机制对园区的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现状的分析,总结出一些发展对策,以期对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拷贝硅谷”,能否成为中国高科技园区的发展之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知识经济是以高科技产业为支撑 ,并以高科技园区为依托的。发展知识经济必须重视高科技园区的建设。毗邻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硅谷创造了 2 0世纪高科技园区的奇迹 ,硅谷的成功能够拷贝吗 ?不少地区和国家都试图仿制硅谷 ,包括日本、英国、韩国……。本文拟探讨硅谷成功的原因 ,结合对我国高科技园区现状的分析 ,指出创建一个富有活力的高科技园区并不能仅仅将各种必要要素简单加总 ,而是需要合理的机制。  相似文献   

19.
针对当前高新技术成果转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产学研发展的趋势,对高校创办大学科技园区的可行性与必要性进行分析,探讨大学科技园区创办的必要条件和发展思路,并对目前大学科技园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于怀彬 《经济论坛》2004,(23):152-153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发展越来越依靠科学技术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而高科技园区作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基地,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高科技园区也是高新技术及其产品向传统产业扩散的辐射源,是实现主导产业高技术化及产业结构升级的必要手段。因此,高科技园区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着区域乃至整体经济的发展。所以,对高科技园区进行研究并进而对我国的高科技园区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