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浅谈中心城市的品牌营销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彭杰 《经济师》2001,(9):25-27
中心城市的品牌形象 ,关系到中心城市的对外知名度、吸纳能力、辐射能力、竞争能力和交换能力。中心城市品牌营销关系到城市化的趋势。文章从中心城市品牌营销的角度分析了中心城市品牌的效应 :提出了中心城市品牌应从政治、经济、交通、旅游、文化、宗教等方面进行定位 ;指出了中心城市品牌塑造的途径是构造知识城市、经济强市、生态城市和文化城市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2.
“十二五”期间无锡城市品牌创建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是工业化的延伸和升华,是现代化的重要载体。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是世界城市竞争的世纪。城市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成为以城市品牌为导向、为标志的竞争。城市品牌就是在城市化过程中城市之间竞争加剧的背景下产生的。  相似文献   

3.
关于我国城市品牌塑造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红 《经济师》2008,(9):64-65
伴随我国城市化进程和缄市间日益激烈的竞争,塑造城市品牌已成为我国各城市提升城市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文章分析了城市品牌塑造的必要性,以及现阶段我国城市品牌塑造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从城市形象定位、合理规划城市自然景观、处理好城市建设与保护以及充分发挥市政府作用等方面进行城市品牌塑造,提升城市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论中国城市品牌的发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我国城市品牌的发展势头强劲,但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关于城市品牌的发展对策,我们建议,城市经营者要准确定位,以诚信为本打造城市品牌,着眼于多方位宣传,要制定和实施城市品牌发展的非均衡发展战略,要挖掘和丰富城市品牌的内涵。  相似文献   

5.
城市是实施创新战略的集合载体。一个城市的品牌创新能力如何,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城市的经济发展后劲,也决定该城市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地位。新时期的城市建设、城市发展的途径在于坚持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城市品牌创新,城市品牌既包括城市所属的产业品牌、企业品牌,也包括城市自身的品牌。品牌战略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座城市、一个企业不可缺少的重要战略,尤其是在我国目前品牌缺失的情况下,品牌创新战略更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河北省城市经济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亚欣 《经济地理》1998,18(2):26-31
城市经济是区域经济的主体和重要标志、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实力的集中体现。改革开放以来、河北省的城市得到了快速发展、城市经济在全省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高.但是与沿海发达省份相比、经济发展水平仍比较低。经济实力比较弱、特别是随着华南、华东地区经济的迅速崛起.河北省与沿海发达省间的差距有日益扩大的趋势。本文试图从河北城市发展的研究入手、探求加快河北省经济发展的战略对策。l城市化和城市体系特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尤其是实行撤县改市以来、河北省城市以年均增加2个的速度发展;小城市数量猛增、大…  相似文献   

7.
支军 《当代经济》2006,(20):20-21
城市是实施创新战略的集合载体.一个城市的品牌创新能力如何,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城市的经济发展后劲,也决定该城市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地位.新时期的城市建设、城市发展的途径在于坚持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城市品牌创新,城市品牌既包括城市所属的产业品牌、企业品牌,也包括城市自身的品牌.品牌战略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座城市、一个企业不可缺少的重要战略,尤其是在我国目前品牌缺失的情况下,品牌创新战略更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城市品牌是城市的重要资产。加强城市品牌的培育,提升城市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对于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中国城市的发展现状,运用品牌价值“五要素”(有形资产、无形资产、质量、服务和技术创新)模型,设计了城市品牌评价的指标体系(包括5个一级指标和37个二级指标),研究了城市品牌的定量化评价方法,为城市品牌国家标准的建立和中国城市品牌的评价工作提供了理论分析框架,并提出了提升城市品牌影响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城市文化品牌的塑造,是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是促进城市现代化的现实要求。当前,加大城市文化品牌建设的力度,全力打造富有深厚内涵和鲜明特色的城市文化品牌,已上升为各地新一轮城市建设的战略目标和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0.
买慧 《经济师》2008,(12):37-38
区域经济发展是经济学关注的重要课题,也是目前研究中国改革和发展的切入点之一。文章对城市区域经济发展的国际国内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并将其分成四类:都市圈域经济理论、城市发展不均衡模式、城市竞争与合作理论以及城市间和区域相互作用的理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步入快速发展时期,城市化水平已从改革开放初期的不到18%提高到目前的约45%。尽管如此,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仍处于滞后的状态。研究有关城市化的相关理论,并积极地加以借鉴,对于中国未来经济发展和区域规划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浅论城市品牌与企业品牌的协同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城市品牌是21世纪城市建设、规划和发展的新概念、新理论、新动力。城市品牌与企业品牌相辅相成,城市品牌的提升离不开名牌企业的烘托,企业品牌离开了城市品牌的光环顿觉黯淡。对城市品牌与企业品牌协同效应的认知,有助于推动城市品牌和企业品牌的共同提升,以及城市与企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城市品牌相关研究回顾的基础上,从城市目标受众(旅游者、居民、投资者等)感知而非资源禀赋优势的角度出发寻找城市品牌定位的依据。由于旅游地品牌研究较多,本文将选取长三角地区8个城市为实证样本,以潜在投资者为例给出从目标受众角度进行城市品牌定位研究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全域城市化:大连面向未来的新支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嘉 《经济研究导刊》2011,(5):51-53,57
大连市长李万才在2010年1月12日的市第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连全域城市化"这一发展战略。这一战略的提出对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大连发展意义重大。报告分析了大连城市化现状及其实施全域城市化的条件,对大连如何全面顺利地展开这一发展新框架作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构建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对京津冀13个城市的新型城镇化水平进行测算,并运用耦合研究探析城市间及各城市"三生"空间协调发展水平,结果表明:京津冀各城市新型城镇化水平总体稳定;新型城镇化水平两极分化比较严重,优势城市对周边城市的带动作用不足;"三生"空间协调发展度偏低。因此,为实现"三生"空间协调发展,应加强城市间的互动联系,提升重点城市的带动作用,合理评估各城市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产业和人口承载水平。  相似文献   

15.
刘艳军  李诚固  孙迪 《经济地理》2006,26(2):225-229
城市化是人口、经济、社会、生态等多种因素综合发展的过程,单一的指标难以全面、准确地反映城市或区域的城市化发展状况。文章强调对城市化水平的评价应建立综合的指标体系。并以我国15个副省级城市①为例,对各城市的城市化综合水平进行评价并排序,准确的反映各城市及所在区域城市化发展水平及优劣势,提出了各城市未来城市化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我国目前正处于城市化的加速时期,城市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中国城市普遍存在着显著的聚集经济效应,本文从城市聚集经济的角度出发,首先分析了聚集经济效应的交互作用,由于城市化经济与地方化经济的交互作用导致了城市化过程.其次,对城市化运行的根本动力进行了分析,分别从产业推动力、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制度与政策三个层面进行详尽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体现在就业问题、农民利益保障问题、社会公共服务问题、公共安全管理问题以及资源环境问题五个方面,最后,针对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我国未来城市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设性意见,并希望能为今后城市的发展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7.
城市区域化与武汉城市空间布局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殷毅  曾文 《经济地理》2006,26(1):83-87
文章论述了城市区域化是目前中国经济发达地区大城市发展出现的特有现象,它有别于传统的城市—区域生成关系,也有别于传统的城市郊区化现象,是中国特定工业化和城市化背景下,应对资源短缺压力而产生的城市功能、人口、空间扩散方式,其经济、社会、空间特征决定了城市区域化是中国“大城市化”进程中特有现象。运用城市区域化相关理念,指导新时期武汉市城市区域化进程中城市空间结构的创新,提出了城市发展区概念,并在此基础上选择了中心城区———城市廊道———组群的多中心网络化空间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18.
从城市的定义角度来提出自己的城市品牌的定义,然后分析城市品牌的基本构成因素,最后谈到如何打造城市品牌。同时,对昆山城市提出了一些自己所独到的见解。希望对全国城市品牌建设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我国2004年制造业企业普查数据,检验了不同规模的企业在不同规模的城市中得益于何种类型的集聚经济。结果表明,在控制了人力资本的外部性和城市人口规模效应后,小型企业在中等城市和大城市中显著得益于马歇尔外部经济(行业内集聚经济),在超大和特大城市中显著得益于雅各布斯外部经济(跨行业集聚经济);中型企业在大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中显著得益于马歇尔外部经济,但只在特大城市中显著得益于雅各布斯外部经济;大型企业即使在特大和超大城市中也很少得益于雅各布斯外部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