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笔者分析了我国各地区的政府干预、法治和金融发展对地方政府控制的国有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地区的政府干预越多,国有上市公司过度投资问题越严重,而地区的法治和金融发展水平越高,国有上市公司过度投资问题会得到缓解。进一步研究表明,与法治和金融发展相比,政府干预是影响国有上市公司投资行为的更为基本的因素。这里的研究结果为正在兴起的"法与金融"文献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2.
《经济评论》2014,(3)
本文以2007-2012年中国境内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区分国有上市公司及民营上市公司两种所有制不同的公司过度投资行为,研究了地方政府干预对国有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的影响,并考虑了国有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的多元化表现形式。研究结果表明,地方政府会干预国有上市公司,在政府干预程度较高的地区,国有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行为越显著;多元化经营是国有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的一种重要方式,与民营上市公司相比,国有上市公司过度投资与多元化经营的相关程度更大,国有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行为更容易导致多元化经营。在控制了过度投资与多元化经营之间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后,上述结论仍然成立。本文的研究结论解释了经济转轨期间我国国有企业的过度投资及盲目多元化经营现象,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4.
我国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的识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郑玲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8,(4)
由于股东和经理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代理成本问题,使得经理有过度投资的倾向,但是原有过度投资的检验方法并未能准确地界定过度投资行为。本文在综合考虑项目投资的期限、投资的行业差异和投资收益情况因素后确定了过度投资行为的判断标准,在此基础上进行过度投资的识别可以更好地发现存在过度投资的企业,并为进一步研究过度投资的治理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过度投资上市公司在负债比例、投资年度的收益以及是否处于战略扩张阶段等方面和其他上市公司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6.
7.
本文以2004-2010年沪深两市上市的国有公司为样本,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实证研究了政府干预和公司治理结构对于公司过度投资的影响.结果发现:政府干预程度对于公司过度投资有显著的正影响;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和国有公司过度投资呈U型关系,说明有大股东的股权制衡结构有利于减少公司的过度投资行为;具有较高独立性董事会的公司过度投资较低,说明国有公司独立董事对于制约管理层的过度投资行为有显著的作用;董事薪酬和公司过度投资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说明薪酬激励对于减少公司非效率投资的重要性.此外,本文也发现负债对于公司过度投资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我国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的动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现象是当今许多国家所面临的同题,以往国外的文献普遍将过度投资视为机会主义行为,而从最近的研究以及中国特殊的经济背景来看,转轨经济中的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的动机具有多样性和特殊性. 相似文献
9.
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是企业债权人与股东财务冲突最常见的两种类型。笔者以2004年~2006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发现,中国企业债权人与股东之间的财务冲突既具有一般性又具有特殊性。一般性在于债权冲突类型与企业投资项目的风险水平相关。而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冲突类型与企业所有权性质相关:即相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民营控股上市公司存在投资不足的债权冲突;相对民营控股上市公司,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长期债务存在过度投资的债权冲突。 相似文献
10.
目前国有企业的投资非效率问题一直普遍存在,过度投资现象比较严重。本文将结合我国文化和制度背景,研究国有企业高管个人特征与过度投资行为之间的内在关联,并特别引入了公司治理机制变量,寻求公司治理机制对国有企业高管个人特征与过度投资之间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资本市场上,大股东侵害小股东利益的事例时有发生,而大股东控制下的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是最为常见的,本文试图从大股东的动机、公司的股权结构等方面对这种过度投资行为进行分析,指出其危害性,并提出了优化股权结构、减少政府直接行政干预、加快资本市场发展、完善独立董事制度等抑制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经济评论》2014,(4)
中小板上市公司在融资约束和代理成本问题上与主板公司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两种效应影响下的我国中小板上市公司究竟是投资不足还是投资过度?本文在有效控制企业最优投资水平的前提下,运用双边随机边界模型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结论显示:第一,融资约束对我国中小板上市公司投资行为有显著的影响,且其影响效应大于代理成本,两者净效应整体上表现出投资不足的特征。第二,分位分析进一步发现,大多数中小板上市公司存在投资不足的情况,但也有小部分公司会过度投资。第三,融资约束效应、代理成本效应以及两者净效应在年度与地区层面具有异质性特征。其中,年度差异方面,2010年、2011年两年的融资难问题已略有缓解,但仍有进一步的政策空间;而对地区异质性与直观感受相矛盾的结论,本文则从融资需求规模和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支持政策等方面进行了必要的解释。 相似文献
13.
文章基于中国民营企业控制权结构下的地方政府干预动机,利用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系统研究了政府干预对民营上市公司雇佣行为的影响和控股股东控制权对政府这种干预行为的影响及其经济后果.结果发现:(1)控股股东的控制权会调节政府干预与民营企业雇员规模之间的关系,在控股股东控制权较大的民营企业中,交易成本或谈判成本更低,政府干预能够显著提高企业的雇员规模.(2)这种干预行为降低了民营企业雇员的配置效率,导致了企业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也提高了雇员冗余的程度.文章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为进一步了解地方政府对企业的干预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4.
15.
过度投资或投资不足时的可转换债券融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娥平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6,(1):102-106
本文对过度投资或投资不足情况下可转换债券相比普通债券或普通股票融资的优势进行了研究。结论显示,公司使用可转换债券可以依据其可转换性调整公司的债务水平,在抑制过度投资的同时又避免投资不足,因而有利于控制经理人的机会主义行为。 相似文献
16.
17.
文章在代理理论框架下,基于中国国有企业薪酬管制的制度背景,就经理薪酬对投资过度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并以我国国有上市公司2003-2007年的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了经理薪酬在企业资本投资决策方面的治理效应。结果发现,当薪酬契约无法对经理的工作努力和经营才能作出补偿和激励时,有更多的证据表明,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存在着因薪酬契约失效导致的投资过度现象。上述研究发现,对理解中国国有企业经理薪酬管制的经济后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我国过度投资约占GDP的10%。这一问题需要引起我国政府和企业的高度重视。本文将从政府干预、治理环境和财务杠杆等三个视角透析我国目前过度投资行为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思考:(1)做到政府干预有的放矢;(2)不断完善企业的外部治理环境,推进内外部治理的良性互动;(3)利用财务杠杆的积极作用抑制过度投资。 相似文献
19.
风险投资对上市公司投融资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研究风险投资机构对上市公司投融资行为的影响机制和作用效果,结果发现:风险投资的加入不仅可以抑制公司对自由现金流的过度投资,而且可以增加公司的短期有息债务融资和外部权益融资,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因现金流短缺所导致的投资不足问题。进一步研究还发现不同特征的风险投资机构均可起到抑制自由现金流过度投资的作用,但只有高持股比例、高声誉、联合投资或非国有背景的风险投资机构才能够显著地改善外部融资环境,缓解现金短缺公司的投资不足问题。综合本文研究结果,作者认为企业上市后仍然可以利用风险投资机构的监督职能、声誉资源和融资关系网络来解决代理问题和信息不对称问题,进而促进企业投融资行为的规范化和理性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