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推进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国防动员体系建设,是我国国防动员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其本质核心是"融合",根本目的是"强潜力、提速度",基本平台是"市场",实践重点是"四个融合"。从健全融合式国防动员组织领导制度、推进国防动员和应急管理体制的融合、促进国防动员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结合、完善融合式国防动员体系的运行机制和评估体系4个方面,探讨了构建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国防动员体系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张坤  马柯  王华 《时代经贸》2010,(18):125-126
本文的研究围绕当前工业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工作,在全面梳理相关信息化和工业化两化融合建设内容以及建设的技术要求上,系统地提出两化融合政府服务系统的建设设计思路,探究具有产业特点,宏观指导的两化融合政府信息化公共服务系统建设思路,覆盖了重点行业的两化融合关键环节,满足两化融合不同的发展阶段、发展内容和需求。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两化融合迎来深度融合、全面推进的攻坚阶段。立足产业视角,通过构建我国两化深度融合的三链动态模型,结合两化深度融合的战略方向,深刻阐释并揭示了我国两化深度融合发展内在、本质的三大规律,最后提出了两化深度融合的三大战略举措,构成了我国两化深度融合发展战略体系。该体系动态演示了我国从“产业大国”向“产业强国”迈进的科学规律和生动蓝图,对推动我国产业优化升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全面推进"两化"融合是沈阳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构建以信息化为支撑、高新技术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实现建设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文章以发展工业软件为切入点,对沈阳市两化融合的发展现状和主要问题进行深入剖析。针对工业软件发展滞后、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较低等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的研究围绕当前工业企业两亿融合发展水平评估工作,在全面梳理相关信息化和工业化两化融合建设内客以及建设的技术要求上,系统地提出两化融合政府服务系统的建设设计思路,探究具有产业特点,宏观指导的两化融合政府信息化公共服务系统建设思路,覆盖了重点行业的两化融合关键环节,满足两化融合不同的发展阶段,发展内容和需求.  相似文献   

6.
加快推进两化融合,是新疆贯彻落实国家战略的客观要求,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优势资源转化战略和产业升级、全面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战略举措.对于增强全区综合实力、提高新疆各族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11月12日召开的全省经信工作思路座谈会上,省经信委主任谢力群要求全省经信系统以十八大精神统领工业强省建设,科学筹划明年的各项目工作,以“加快工业由大到强转变,加快推进两化深度融合”为主线,稳增长、调结构、增后劲,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逐步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和智能制造,为实现“两富”目标服务。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工程机械行业转型升级坚持改革创新,探索出促使企业转型升级的内外动力、推动力、拉动力和支撑力。对其他制造业的启示是:应加强和完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加快推进企业"两化"融合、加速企业组织变革、促进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发展、鼓励企业间的兼并重组、多渠道开拓国际市场等,从而推动其他制造业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其时代背景是当代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和新军事变革的迅猛发展,根本目的是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根本方法是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根本动力是不断推进改革创新,主要任务是建立和完善四大体系,基本要求是实现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的融合。为了破解我国军民融合发展的难题,推动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不断深入,要更新思想观念,加强战略规划,完善体制机制,依靠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深入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进程,分析各地区"两化融合"的社会环境基础,构建了较为客观的"两化融合"社会环境的评估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2007、2008年各省"两化融合"社会环境进行了综合评价,明确了陕西在全国两化融合进程中的地位及差距。结果表明,陕西处于两化融合第三梯队,与第一梯队相比,在信息设施基础建设、信息产业发展规模及对地区经济增长贡献、高新技术产业带动工业发展上,明显滞后于全国平均水平。深入分析了陕西两化融合的动因,指出陕西应立足资源比较优势,利用信息化加快资源的深度转化,推动装备制造业再创辉煌,带动新兴产业迅速起步。  相似文献   

11.
今年以来,文安县委从全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实际出发,确定把推进中间状态支部上档升级为主攻方向,实施重点突破。通过下真功,用实劲,有效地推进了基层组织建设。一是分包帮扶。以乡镇为主、县直部门为辅,确定专人对每个中间状态支部进行重点帮扶。其中,县、乡两...  相似文献   

12.
做好今年的经济和信息化工作,必须围绕推进转型升级主线,突出调结构、技术创新、“两化”融合、开拓市场、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等五个方面重点,在此基础上主抓七项工作。  相似文献   

13.
数字经济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助推力量。现代化产业体系应具备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三个基本特征,数字经济可通过智能装备创新和强化共性技术供给助力产业体系智能化,通过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和推广绿色技术应用助力产业体系绿色化,通过数据开放共享和创新商业模式助力产业体系融合化。当前,我国产业体系的现代化建设仍然面临着一系列阻碍,为此,应加强数字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完善绿色低碳政策和市场体系、打造跨界融合高端数字化人才队伍、充分释放数据活力。  相似文献   

14.
处理好工业化与城镇化"两化"互动关系是未来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之一。本文在对"两化"互动机理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构建指标体系的方法对全国直辖市和副省级城市共19个城市的"两化"互动进行评价,并据以划分出"两化"互动的三种典型模式,通过分析三种模式的不同特征,总结提炼出对推进中心城市"两化"互动发展具有一定普适性的规律和启示。  相似文献   

15.
章根明 《经贸实践》2012,(10):10-11
长兴县在工业强县规划中,突出新型电池、现代纺织、特色机电三大支柱产业的战略地位,设计了“252”重点企业培育工程、“三区五园”工业平台提升工程、“三个一批”重点项目推进工程、“双推双增”创新引领工程、“两化”融合推进工程、“生态工业”建设工程等六大载体,加大对重点产品、重点企业、重点平台和重点产业的扶持力度。今年又制定出台《进一步加快建设工业强县的政策意见》,县财政将拿出工业税收的10%用于工业强县建设,未来五年切块土地指标中70%以上用于工业项目,做强支柱产业、五型企业和标志性产品。  相似文献   

16.
2020年前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战略重点是建设军民融合的国家创新体系。新形势下,在如何进一步完善军民融合的制度、搭建军民合作平台,如何促进军民科技双向转化等方面,北京市开展了积极的工作。通过重点介绍丰台区军民科技融合创新体系建设的一些实践和取得的成效,以期为军民融合的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通过系统回顾和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围绕“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展的理论探索,厘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特征的演化与脉络,指出绿色化、低碳化与生态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特征与必由之路,以“绿色化、低碳化、生态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加快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进而提出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必须遵循立足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保障能源安全,坚持多能融合,注重风险防范,坚持小步快跑等原则。最后详细阐述新型能源体系建设路径,指出必须实现低碳链、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政策链和宣传链的协同耦合。  相似文献   

18.
孙琳  林元庆 《时代经贸》2013,(16):94-95
美国成人教育体系比较完善,成人教育层次不断提高,成人教育机构多元发展,具有立法保障体系化,教育阶段终身化,质量评价科学化、规模设置合理化,学习安排弹性化等特征。我们应该借鉴美国成人教育的先进经验,一是发展多样化的成人教育教学模式,二是不断完善保障成人教育的法规体系,三是建立中央和地方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四是加强成人教育的质量评估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9.
随着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不断推进,国防科技工业协同创新成为国防科技军民融合发展的必然趋势。构建适应国防科技工业协同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既是先进国防科技工业建设的重点任务,也是推进国防科技工业协同创新的重要保证。当前,我国国防科技工业人才培养在教育教学体系、学科专业体系、产学研用对接机制和资源共享机制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必须把培养一大批国防科技创新人才摆在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战略位置,构建以国防科工教育教学体系、国防特色学科体系和协同创新科研支撑体系为基础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完善顶层设计、激励机制、评估体系及配套措施,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效益,为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创新发展提供持续的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20.
王瑞峰 《经济学家》2024,(2):120-128
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内在要求。文章以产业协同发展理论为基础,阐释了乡村产业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产业结构向着更为特色化、高级化的融合集聚方向演变,组织体系向着更为现代化、体系化的优势互补方向变革,要素资源向着更为融合化、一体化的互惠共享方向配置,进而多维协同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演变特征;识别了产业结构单一、三产融合不深,组织体系低效、产业竞争力弱,要素流动不畅、资源整合困难,农民增收乏力、利益联结缺失等关键问题;指出了多业态打造以供需驱动为核心的产业多元结构、多主体培育以集体经济为基石的组织互补体系、多渠道优化以城乡融合为关键的资源共享配置、多利益联结以合作共赢为导向的乡村产业价值取向四个重点突破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