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青 《发展研究》2011,(5):43-47
2010年我国乘用车市场保持较快增长,多项刺激政策起到关键的支撑作用。随着刺激政策的逐步退出,预计乘用车市场在2011年将进入调整期,需求将保持较低的增速,供大于求的市场矛盾将更加突出。在新的形势下,我国乘用车消费的相关政策须进行适当调整,将短期政策与长期政策相结合,具体目标与多元目标相结合,合理限制与鼓励发展相结合,从而降低市场运行的风险,促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我国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收入差距的变化是城镇居民家庭乘用车生产规模扩张的主要影响因素。2000年以来,我国经济进入上升期最长、年均增速最高的新一轮增长周期。其中,家庭乘用车的快速发展是最重要的内需基础。目前,城镇居民家庭乘用车已进入增速下降的成熟期,预计在2016年左右达到乘用车产量规模极大值。应鼓励更新需求、开拓新市场、缩小居民收入差距,以刺激现阶段国内乘用车需求,发挥汽车工业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2011年上半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85833亿元,同比增长16.8%,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7.5%,国内消费品市场规模继续增长,增速回落,汽车、房地产相关商品销售增速放缓。下半年,抑制通胀的政策导向将有利于提升消费者信心,促进消费品市场增长。应着力促进城乡居民增收,完善市场秩序,保证农产品供给,稳定价格,创新鼓励消费政策。多渠道促进消费品市场平稳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4.
主要观点 2004年第三季度乘用车产量继续下调,8月、9月已低于2003年同期水平;需求增幅继续回落,销量略高于2003年同期水平。 乘用车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依然突出,供求差增速较二季度大幅降低,9月末供求差为27.2万辆。 乘用车市场价格继续降低,综合价格指数9月末为89.05,比2004年年初下降11.95%,价格下降表现在各价位车型。 预计2004年全年乘用车累计产量将达到46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15%;累计销售将达到345万辆,同比增长10%;供求差将维持在30万辆左右。 年末乘用车市场价格将继续下降1.5%左右,综合价格指数将跌至88。  相似文献   

5.
该文从全球视角分析了金融风暴通过心理和预期、资本流动和收入增长等渠道对中国房地产业产生的负面影响。提出在宏观经济周期性下行时期,由于市场预期悲观和房地产市场的特殊性,房地产市场难免出现房地产投资增长放缓、房地产交易萎缩、房价波动或下跌、商业性房地产贷款增速减慢等周期性市场调整现象,以及收缩性的羊群行为。因此,政府要对上一轮的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政策做一次全面的梳理,彻底调整抑制房地产市场的政策,选择合宜的土地政策、金融政策、税收政策、产业政策,降低房地产市场的交易成本,以扩大住房消费为突破口,刺激消费需求,从而扩大内需和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6.
未来五年我国对外贸易预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鹏  闫敏 《发展研究》2010,(11):40-43
未来五年,世界经济将稳步复苏,国内经济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速。这为我国外贸增长创造了有利的内外环境。预计未来五年出口年均增速为14.6%,进口年均增速为16.5%,均保持平稳快速增长态势。由于进口增速快于出口,外贸顺差将有所缩小。预计进出口的国别结构、贸易方式结构和产品结构将有很大改善。在政策方面,未来五年应结合国内产业结构和需求结构的调整,积极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保持进出口平稳发展。  相似文献   

7.
2008年,在云南经济增速减缓的情况下,消费品零售额增势强劲.成为经济运行中的一大亮点.2009年在周期性与结构性调整的双重压力下,云南消费需求继续保持较高增速的困难加大,但在国家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消费的政策作用下,消费仍有望保持平稳较快的增长态势,增速有所回落.  相似文献   

8.
祝宝良 《发展研究》2010,(11):44-46
2010年,我国的宏观调控政策逐步从应对危机状态回归正常,同时把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放在重要位置。这一政策转变,虽然带来经济增速的一定回调,但为未来五年经济平稳发展奠定了基础。根据潜在增长能力的测算,综合考虑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的影响,预计2011-2015年我国GDP年均实际增速为9%左右。未来五年应把注意力聚焦在改革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上来,适度提高对经济增速放缓的容忍度。  相似文献   

9.
江苏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思路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江苏宏观经济运行中显现五大比较优势:经济增速领先,消费需求领先,投资环境领先,自主创新势头领先,投资增长进入合理区间。但江苏宏观经济运行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出口增速回落幅度较大,房价反弹压力与房地产市场风险增大等。2007年江苏经济工作的主题是“又好又快”发展。经济工作的基本思路,是采取“一稳一扩”的需求管理政策和“一调一长”的产业管理政策,保持投资适度规模与平稳增长,投资由政府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转变,优先发展服务业,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强刺激消费的政策设计,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10.
《经济研究》2017,(10):4-20
本文围绕长期经济增长的需求制约,引入政治经济学的分析视角,对现代增长理论的缺失问题和增长阶段转变的国际经验进行分析,进而探讨中国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和政策选择。现代增长理论忽略需求因素的制约,对经济现实缺乏解释力和应用性,面临实践过程日益突出的挑战。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经济发展阶段变化后长期增速大幅回落,主要是受到内需增长尤其是投资增速下行的影响。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高速增长主要是由需求扩张拉动的,经济进入新常态之后的长期增长趋势主要取决于内需增速的变化,影响需求长期增速的因素既有供给结构问题也有需求结构问题,长期增长政策应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需求侧结构性改革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1.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总需求分析与增长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受次贷危机影响,我国经济增长内在调整周期与外部调整周期出现重叠,保持国民经济平稳增长遇到了严峻挑战,客观分析当前经济形势是提振信心、采取行动的基础。本文以支出法国民收入恒等式为依据,在深入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总需求变动趋势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宏观经济政策和对外贸易环境,对2009年中国宏观经济总需求的变动作了分析展望,以此为基础,对2008年及以后一段时期的经济增长作了预测。本文预计,2008年中国GDP增速将保持在9.6%左右,2009~2010年能够保持在8%以上。从中长期看,只要宏观经济政策得当,我国经济具备保持平稳增长的坚实基础,但增速和波动幅度将比过去30年有所放缓。最后,本文对如何保证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的投资效率、增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国出口及经济增长将在2012年探底回升,CPI涨幅将回落到3%左右。2013年以后经济增速及物价涨幅走势取决于国内宏观调控政策取向,在国内宏观调控政策保持相对稳定、美欧日进口适度增长的情况下,2013年一季度以后我国经济增速将可能较快增长,CPI涨幅也将回升到4%以上。人民币持续升值会有效降低CPI和PPI涨幅,但也会导致投资、消费和出口及经济增速出现较大幅度下降。2012年宏观调控政策的重点应是防止经济增速深度下滑。  相似文献   

13.
2003年以来,随着我国煤炭需求的较快增长和国际国内煤炭市场形势的变化,我国煤炭进口量开始快速增加,并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煤炭进口国。未来5~10年,我国经济增速虽会有所回落,但总体仍处于较快增长阶段,能源需求仍将保持持续增长。煤炭是我国最主要的能源消费产品,由于能源结构调整是一个长期过程,预计"十二五"期间煤炭需求仍将呈持续增长趋势,"十三五"时期受能源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速进一步回落影响,预计煤炭需求增速将会进一步放缓。由于我国主要煤炭消费地资源不足,新增煤炭需求将全部依靠外运,预计2020年前我国煤炭进口将保持持续增长态势。由于目前主要的煤炭进口国资源储量和国内政策等方面的差异,预计来自印尼和越南的进口量将持续下降,而来自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的进口量将逐渐上升。  相似文献   

14.
一、当前我国外贸运行特点(一)进出口恢复性增长1.进口增速高位回稳2010年1-11月,在国内需求旺盛、鼓励进口政策显效、价格指数回升等因素影响下,我国进口呈现出强劲增长态势,  相似文献   

15.
一、当前我国外贸运行特点(一)进出口恢复性增长1.进口增速高位回稳2010年1-11月,在国内需求旺盛、鼓励进口政策显效、价格指数回升等因素影响下,我国进口呈现出强劲增长态势,进口总  相似文献   

16.
我国经济增速深度回调的影响因素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速大幅度回调主要是由出口增速大幅度下降引致。目前,我国经济仍有较强的内在增长动力,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有望改善,在国内政策相对稳定的情况下,2012年GDP增速将回升到8.3%~8.6%,物价涨幅将回落到2.2%,2013年一季度以后GDP增速回升到9.1%左右的适度增长状态,物价涨幅将回升到2%~4%的适度上涨区间。财政支出增速提高会大幅度提高经济增速和物价回升幅度,人民币持续升值会导致经济增速深度下滑。2012年下半年宏观调控政策应适度宽松。  相似文献   

17.
经过几年的调整,在经济增长基本平稳的情况下,我国经济运行质量有所改善,企业经济效益出现回升,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企业脱困取得重大成效,一些亏损严重的行业实现了减亏或扭亏的目标,但三大需求变动趋势各异。在三大需求因素中,国内市场的销售保持了相对平稳,但农村消费受农民收入增长较慢的限制,增速仍明显慢于城市。外贸出口则出现了强劲回升的势头,从1999年7月开始结束持续下降的局面,出现了增速不断攀升势头,成为经济中最为重要的回升因素。 作为经济增长最重要的支撑因素的投资出现了明显回落,回落主要是由基本建…  相似文献   

18.
2008年下半年我国经济增速出现深度回调,主要原因是我国经济增速已进入中长期回调阶段,经济运行自身存在较强的下行压力,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负面冲击扩大,加大了GDP增速的回调幅度。同时,2008年8月份以后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急剧下滑,前期初级产品价格大幅度上涨造成的国内经济利益损失迅速显现以及企业为应对外部需求收缩采取的去库存化措施,也加大了2008年四季度和2009年一季度经济增速的回调幅度。目前经济回暖迹象仅仅是政策性反弹,尚未转化为真正的经济复苏。  相似文献   

19.
2008年一季度以来GDP增速持续大幅度下滑,有内在的周期性回调因素,但根本原因是美国金融危机负面影响扩大,导致我国出口增速大幅度回调。从产业角度看,GDP增速的回调90%以上是由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大幅度回调引致的。从需求角度看,出口增速大幅度下滑是第二产业增加值和GDP增速回调的主要原因。特别是2009年一季度,出口增速的大幅度下滑对我国经济增长产生了巨大负面冲击。如果没有投资和消费实际增迷提高弥补了出口增速下滑产生的需求缺口,2009年一季度我国GDP增速将不足1%,第二产业增加值将出现超过1%的负增长。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产出逐年增长,但增速起伏非常大。从长期来看,其增长与农业从业人员、化肥施用量、农业机械总动力的增长存在协整关系;在短期内,其增速的变化主要取决于前推第三年农业机械总动力增长的变化,而且与自身上一年对长期均衡水平的偏离有关。农作物播种面积和财政科技三项费用的农业产出弹性不明显。加快农业富余人员彻底转移、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加强科学种田与合理施肥引导、推动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合理配置农业R&D公共投入,是我国实现农业产出持续、稳定和快速增长的政策必需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