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1世纪资本论》是对收入再分配之后所形成财富数据综合状况的考察,本文综合利用UNSD、BEA、RIETI和NBS的国民核算资料,从收入初次分配视角给出世界各经济体2003-2014年国民收入分行业初次分配结构概貌.研究发现,世界各经济体初次分配结构在空间上存在一定程度的"俱乐部趋同",在时间上一般满足"不变收入份额"假定;"收入份额具有长期稳定性"的经验规律在中国几乎无从考证,可能是由于我国要素价格体系严重扭曲,无法有效反映其实际贡献;此外,世界各经济体对政府介入初次分配的深度有别.  相似文献   

2.
3.
郭雅娴 《经济问题》2012,(11):41-44
从部门结构的角度对中国初次分配中劳动份额的变化进行了实证研究,在对资金流量表实物交易部分的数据进行处理的基础上,发现劳动者报酬占比上升主要得益于1993~1999年期间个体经济和农户经济的发展环境相对宽松;而在1999~2002年期间虽然整体劳动者报酬占比基本稳定,但已经出现了住户部门发展减缓的趋势,同时金融机构的劳动者报酬开始迅速增加;2002~2008年期间劳动者报酬占比迅速下降,则源于劳动力供给增加而工资议价能力相对下降、宏观政策中资源投放偏向非金融企业和金融机构部门、政府用于投资的资金快速上涨等因素。  相似文献   

4.
测算了改革以来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并利用收入来源分解基尼系数法对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收入差距的来源及其对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贡献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持续扩大的初次分配收入差距是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因素;再分配收入对城镇居民收入差距逆向调节,其中二次分配收入没有起到有效缓解居民收入差距的作用,三次分配收入扩大了居民收入差距。城镇居民收入分配机制还有较大改革空间。  相似文献   

5.
我国功能收入分配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功能收入分配格局分析向书坚一、引言近几年来,国民收入分配问题,尤其是国民收入分配向个人倾斜以及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等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迄今为止所作的研究,大多数是围绕国家、企业和个人三大收入主体各自占国民收入(国民生产总值)的份额变化而展开...  相似文献   

6.
一、中国收入分配的现实格局及其根源中国收入分配的现实格局是平均主义、分配不公与贫富差别并存。它们存在于不同的领域。工资制度改革的本来意义在于破除平均主义,强化利益激励对于生产效率的重要作用。国营企业的工资改革经历了实行企业基金(1978)、利润留成(1979)、两步利改税(1983、1984)以及工资总额与企业经济效益(利润)挂钩(1985)四个阶段。这样,国家统一规定  相似文献   

7.
8.
中国的改革开放经历了20多年,收入分配方式、结构、机制和体制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基本上走上了从平均主义过渡到向市场化分配这一漫长之路。 一、我国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 1.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基础上,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人民生活实现从温饱  相似文献   

9.
本文尝试考察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格局在工业化进程中的动态演变规律。在探讨初次分配格局测度中的各种边界和存在的问题后,分析了美国、日本、印度、中国台湾和中国大陆初次分配格局的历史演变并进行了横向对比。分析了经济增长、经济结构调整、技术革命、重大历史事件和政策变动以及就业、全球化、税制等对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影响。这对准确把握国民收入分配的阶段特点、合理调控相关影响因素以保持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
1990年代后,我国的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并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由于收入分配差距承载着人们对民生的更多期待,因此,在我们要构建和谐社会的形势下,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或扭转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成为考量政府政策的重要指标。"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在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前提下,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收入分配中的比重,这不仅需要探索具体实现的途径,而且还需要弄清楚决定初次收入分配中劳动报酬形成的机理。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全球各国半个多世纪经济社会发展历程的比较分析,根据意识形态约束、政府主导发展战略情况、计划与市场手段运用、效率与公平权衡、政府的管理和控制能力、公共决策的规范有序程度等指标情况,归纳出了全球六种主要的发展模式,并相应地分类总结了不同模式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特别是收入分配和发展潜力的情况。根据各种发展模式的优劣与得失,结合中国当前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文章对中国未来发展模式选择和政策调整提出了对策建议,强调要在保持经济效率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切实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2.
橄榄型收入分配格局,顾名思义就是两头小中间大的收入分配格局。而我国目前的收入分配格局学者们有归纳为金字塔形的,也有归纳为倒丁字形的。这两种收入分配格局都与橄榄型收入分配格局相去甚远,说明中国扩大中等收入家庭比重,形成理想的收入分配格局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这就需要我们对中等收入阶层的特征以及形成机制有一些了解,以克服急于求成的情绪。  相似文献   

13.
2010年,中国居民收入分配问题再次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该文选择了20个社会群体,测度出中国阶层收入分配格局,通过对比中国居民收入分配格局和中国阶层收入分配格局,从阶层视角,剖析了中国居民收入分配格局两次变迁过程中,阶层的分化、重组与变动,并估测出现阶段和未来中国下产阶层、中产阶层和上产阶层构成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收入分配格局的"不合理"体现在收入分配中劳动报酬和居民收入比重下降及财政支出中各项民生支出占比降低,"无序性"则体现在收入分配秩序有悖于市场规则和法律法规,两者所带来的分配格局失衡是由劳动要素丰裕且廉价、产业选择及政策偏向以及"事权"和"税权"不对等所造成的。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应构建机会平等机制,夯实制度公正平台;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实现分配结果公平;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完善市场竞争机制。  相似文献   

15.
我国收入分配格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国民收入不断增加,但收入分配格局却暴露出许多问题: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比重下降、收入差距扩大;二次分配没有发挥应有的公平作用;三次分配不透明、非法非正常收入扰乱分配秩序等。这些问题导致了社会消费不足、产业结构升级受阻、社会不公平加剧等不利影响。当前迫切需要加大国民收入分配调整力度,增强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  相似文献   

16.
基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创新要素流动对收入分配的影响。研究发现,创新要素流动能够从公平与效率两个维度优化中国收入分配格局,但在空间视角下呈现资源的“虹吸效应”,要素流出地的收入差距加大。影响机制表明,在内循环体系中,创新要素流动通过产业结构高级化来传导收入分配的优化效应;在外循环体系中,由于市场替代作用,贸易对外开放的作用受限,但随着统一大市场的构建,两者相互带动并充分传导至创新要素的收入分配效应。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我国收入分配格局是"大锅饭",平均贫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不断创新社会主义分配格局,特别是党的十七大提出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的收入分配格局,这是对社会主义收入分配格局的重大创新。文章研究和分析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主义收入分配格局的创新实践,中等收入占多数的涵义、必然性及实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19.
杨巨 《经济评论》2012,(3):11-19
生产力概念的深化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非常重要,考察初次收入分配与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可行的切入点。在税收收入占比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劳动收入占比的下降意味着资本收入占比的上升。劳动收入占比的下降缩小了消费市场规模而抑制技术进步(消费效应),资本收入占比的提高使得企业技术投资面临更少的融资约束而促进技术进步(融资效应),初次收入分配与技术进步之间可能呈现出无关、线性或者倒U型关系,其具体关系要视消费效应和融资效应的相对强弱而定。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中国初次收入分配与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呈现出倒U型关系,存在一个最有利于技术进步的初次收入分配格局,意味着当前需要同时保护劳动和资本的权利。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快速发展的同时,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各阶层间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严重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针对当前我国收入差距扩大的表现,分析了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原因,探讨了可能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