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进行,我国的各项经济政策也处于不断调整状态下,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农业的发展备受关注。长期以来,我国农业都是依靠传统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进行发展,但这对于当前这种新形势下农业发展的实际要求也具有较大的不适用性,所以为了实现农业高效的发展,则需要加快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利用多元化的投资体系、高新农业种值技术和管先进的管理理念来努力提高农业经济水平,加快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文中从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现状入手,对新形势下发展农业经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对新形势下发展农业经济的有效途径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2.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支柱性产业,而农业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其不仅是国民经济全面发展的重要支撑,而且是国民经济得以进步的源泉。当前我国农业在发展过程中还呈现出一种不稳定的状态,所以要想对当前农业经济现状进行改善,则需要通过宏观政策及微观的方法和技术来进行解决,需要依靠一种全新的农业发展思路,使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更好的与当前国际潮流相适应,走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从而将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问题更好的解决。文中对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对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3.
关于发展我国品牌农业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品牌农业的发展已有一定成效,品牌农业发展大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目前农产品品牌优势并不明显,农业经济相对来说发展速度较慢,因此需要采取措施大力发展地方品牌农业,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农业经济发展体制是我国在建设经济产业模式、进行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一项重要举措。在社会发展技术不断优化变革的今天,农业作为我国传统的支柱型产业结构在国家的发展建设中依旧具有重要的经济发展战略地位。有效的推动我国农场经济的发展,运用先进的数字化农业技术管理手段,优化管理过程中的管理技术,大量使用先进科学的管理设备,培养素质过硬的农业技术管理人才。将有效的推动我国农场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与数字化农业技术的有效结合。  相似文献   

5.
二元经济转轨过程中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正处于从二元经济向一元经济的转变过程中,由于农业在中国国民经济中的特殊地位,农村发展道路的选择对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至关重要,根据二元经济结构和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理论模型和各地实际情况,我国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农村可以分别采取发展农村民营经济和小城镇,城市化和发展城镇群的战略措施,调整城乡社会结构,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农业强国的内涵与特征为切入点,从理论上阐释了建设农业强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并基于我国农业强国的发展现状,从产业结构升级、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提升农村人力资本、扩大内需四个方面分析了农业强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制,并从对内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对外提升我国农业全球影响力两方面提出推进农业强国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强化农业发展顶层设计与统筹规划、推动要素统一大市场建设、推动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可以有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快速的发展,农业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也占有了一定的位置。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同步的,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也需要市场经济的带动发展。要想发展农村经济,针对于市场采取相关的解决的措施,并且通过农业经济的发展,实现农村经济快速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大多数人口生活在农村,廉价的农业劳动力是维持农业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世界经济的变革,依靠低效率的劳动,把农民束缚在相对有限的土地上,终不是长久之计我国农业的发展要借鉴各国的经验和教训,农业发展不能走传统的滞后于工业的路子,农业发展也不能依赖于其缓慢的自我积累。我国农业发展的方向只能是:规模化经营;把农业发展与农村工贸经济的发展紧密结合。我们要认清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严峻形势,它主要表现在如下三方面。1.农业部门的低效益与其大量资金投人需求之间的矛盾没有解决…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的农业发展战略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农业经济理论,对我国20多年来农村经济改革的经验进行了科学总结和理论概括,论述了我国农业发展的战略目标、途径、动力、重点、基础等问题,形成了其农业发展战略思想。研究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发展战略思想,对全面理解邓小平理论和加速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一、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内涵所谓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促进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整个农业经济发展战略的核心和关键,实现国家或地区人口、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全面发展,有效地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实现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积极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深化农村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加大农业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使我国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者达到高度统一和相互之间的功能辐射和放大,使我国农业经济不仅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  相似文献   

11.
试析政府在农业风险投资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大伟 《经济论坛》2008,(10):118-120
农业经济的发展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农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推动,而农业科技成果的研发、转化、推广和应用则直接影响着农业经济的发展。从目前情况看,我国发展高科技产业的关键是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而要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首要任务是要建立风险投资的金融体系,并创造有利于风险投资的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12.
孙长学  白宏 《经济问题》2001,(12):44-45
经济国际化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全球性潮流,随着我国加入WTO进程逐步完成,我国农业的国际化程度将临大幅度的调整,这对我国农业政策性金融的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我国农业政策性金融应采取对策应对农业国际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叶堂林 《经济经纬》2004,(5):95-98,147
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农业如何发展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对我国农业国内外竞争环境的公平性的定量分析说明,我国农业与国外农业及非农产业之间的竞争具有不公平性。我们应尽快采取相应的对策,改善我国农业的竞争环境,促进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与世界农业发展的关联度日益增强,农业正处在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口。福建省必须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的要求,在日趋激烈的国内外竞争中,走出一条具有福建特色的外向型农业发展路子。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加入WTO使我国经济置身于全球经济大背景之下,这对我国农业发展必将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面对入世,分析我国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追赶世界农业的潮流,实现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农业面临的首要问题。 一、入世对农业产业结构的影响 1.入世给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更大的余地和空间。在经济快速增长的时期,产业结构调整趋向于扩大那些集约利用积累最迅速的要素的行业,在我国人口不断增长而耕地和自然资源相对减少的情况下,有利于资本密集的制造业,特别是资本和劳力相对密集的…  相似文献   

16.
陈丽 《时代经贸》2007,(4Z):4-5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农业作为我国的第一产业,在我国经济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是人口众多,但土地等农业资源相对紧缺的发展中国家,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农民,农业资源和环境,因此,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农民,农业资源和环境。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正由传统资源型农业向现代科技型农业转变,尤其是入世后我国农业面临国内外竞争的双重制约,农业的发展将更依赖科技企业的创新活动。本文探讨了WTO框架下,我国农业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及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外向型农业以获取相对更大的经济利益为驱动.以广阔的国际大市场为依托.在农业经济中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我国的外向型农业.经过近十几年来改革开放的推动.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据农业部统计,1982年以来的10年中,我国农业引用外资达80亿美元。外向型农业的起步和发展.对促进我国农业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始终高度重视我国的农业发展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有关我国农业发展的政策,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发展战略思想,主要内容是:坚持把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增加农业投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条件;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积极推广农业先进适用技术;调整,优化受精和农村经济结构,实行产业化经营,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增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活力。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市场农业经济的发展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怎样去培育市场农业经济,把农村的经济带动起来,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做了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