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钢铁行业能源消费的分解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Laspeyres指数分解模型把我国钢铁行业能源消耗总量的变动分解为钢铁行业的经济增长效应和钢铁行业能源强度效应。计算结果显示:1978-2007年间钢铁行业能耗强度年均下降率为4.87%,钢铁行业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为0.56,钢铁行业经济增长和与能源消耗总量实现相对脱钩;如果钢铁产业在2020达到产能峰值,产能为9亿吨钢铁;只要保持钢铁能耗年均下降幅度在4.8%的水平上,可以实现将钢铁行业能源消费总量的零增长,将钢铁行业能耗总量保持在2007年的水平上。钢铁行业能耗强度的下降将主要依赖于各经济区先进生产技术的扩散和产能结构在各经济区之间的调整。  相似文献   

2.
从能源消费总量和能源消费强度两个指标入手,分析能源消费与甘肃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像源消费总量与经济增长之闻存在协整关系或长期的均衡关系;而能源消费强度呈理逐年下降的趋势,与经济增长之阍呈负相关,能源消费强度降低1%,经济会相应增长约1.5%。甘肃省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具有很强的依校性,近年来能源的利用效率在逐年提高,但总体的消耗强度仍旧较高。随着未来经济的增长。这种高消耗、高污染、粗放型的能源消费必然会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迫切需要推行资源节约型的经济体系。  相似文献   

3.
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结构战略化调整的重要内容,其目的是要确保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化石能源过度利用所引发的能源安全、能源资源约束和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也是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的主要目标。因此,根据多目标优化的原则,通过确保区域能源供需平衡保障能源安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新能源替代缓解能源资源约束、完善保障机制遏制生态环境恶化,是当前我国实现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的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4.
本报告总结了碳排放占全球总量近80%的18个国家的经验,并结合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展望,预测了未来十年我国碳排放总量.碳排放总量决定于经济增长、能源强度的变化以及单位能源消耗的碳排放强度变化等三方面因素.本研究表明未来十年我国经济增速虽然会比以往降低,但仍将保持在年均7.1%的水平.与发达国家可比发展阶段的情形相比,我国目前能源强度水平并不高;我国制定的节能减排行动计划的力度,也丝毫不逊于发达国家在可比发展阶段上的实际轨迹;未来在优化能源结构降低单位能源消费碳排放强度方面,我国尚有可观潜力.综合看,我国能源强度和单位能源消费碳排放强度的降低,将带动碳排放总量增速放缓,但未来十年总排放量尚不会出现峰值.  相似文献   

5.
刘小敏 《金融评论》2012,(5):58-69,124
在中国的国家“十二五”规划中,能源强度与碳排放强度均被当作是节能减排的约束性目标。两者在约束要求上具有一定近似性,如在规划中同时起作用的话.可能会使国家相应节能减排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出现冲突而增加操作难度。本文采用情景分析法,就能源强度目标与碳排放强度目标作如下分析:首先以“十一五”期间的实际能源消费数据来估算这两个指标变化差别,并探索成因。然后,在设计国家“十二五”产业发展情景的基础上,构造这两个目标的实现途径,并结合国家的能源发展规划要求.分析两个目标内在要求的不一致性。分析结果表明,两个目标在执行时可能产生9%~10%能源消费总量或者碳排放总量的约束值的差别,不利于相应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就目前的发展阶段而言,应该放弃能源强度目标,而只需一个碳排放强度目标即可。  相似文献   

6.
中国政府将加快发展能源产业、坚持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作为一项基本国策。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能源消费总量虽然在逐年增加,但能源利用效率却在不断提高。在中央政府政策的推动下,能源强度虽然呈下降趋势,但近年来下降的速度明显趋于平缓,低于改革开放初期。在分析总结我国能源利用效率变化的趋势和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对能源强度系数进行分解,发现能源强度变化的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都有减弱的趋势,尤其是结构效应。在此基础上从经济发展和社会因素两方面,进一步探讨了阻碍我国能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升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中国政府将加快发展能源产业、坚持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作为一项基本国策。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能源消费总量虽然在逐年增加,但能源利用效率却在不断提高。在中央政府政策的推动下,能源强度虽然呈下降趋势,但近年来下降的速度明显趋于平缓,低于改革开放初期。在分析总结我国能源利用效率变化的趋势和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对能源强度系数进行分解,发现能源强度变化的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都有减弱的趋势,尤其是结构效应。在此基础上从经济发展和社会因素两方面,进一步探讨了阻碍我国能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升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国家能源局近日表示,为推进"十二五"期间能源优化工作,首先要大力发展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到"十二五"末期,天然气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预计从目前的3.9%提高到8.3%左右,提高4.4个百分点。这将极大地优化我国传统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也极大地促进了"十二五"环保规划中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的总量控制指标的实现,对于改善我国目前依然严峻的大气污染形势、提高大气环境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Laspeyres分解模型,对1985-2003年间中国工业部门28个行业能源消费量的变化进行分解,分析收入效应、强度效应和结构效应对中国工业部门能源消费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技术进步等因素所导致的能源效率的提高和能源强度下降是中国能源消费量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从各阶段我国工业部门能源消费的分解来看,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的波动主要是由结构效应的不稳定造成的。  相似文献   

10.
申万  张广军 《发展研究》2014,(12):67-71
本文利用弹性系数模型,预测我国国民经济在保持现有7.5%的增速时煤炭消费总量将保持平稳增长势头,到2020年消费总量约为42亿吨。在治理雾霾的大背景下,按煤炭占我国能源消费总量比重的年下降速度预设不同情境,模拟2014-2020年我国的煤炭消费情况。模型结果显示不断降低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中的占比将直接影响煤炭消费总量,且该控制强度决定了煤炭消费总量的增长或递减趋势。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强度的分水岭为3.5%,即控制强度大于或等于3.5%时,中国煤炭消费总量将不断减少,当该参数小于3.5%时,消费总量会继续增加。雾霾治理将会导致能源缺口,天然气将是弥补削减煤炭消费造成的能源缺口的主要替代能源,而其他能源形式是有益的补充。  相似文献   

11.
正从我国的能源结构来看,可以用"富煤、贫油、少气"来形容。以2013年为例,化石能源消费占整体能源结构的86.2%,其中高排放、高污染的煤炭占了58.5%,石油占17.7%,天然气仅占4.7%,而低污染的水电、核电、风电仅占9.1%。1.我国能源消耗总量伴随经济总量扩张而呈现出不断增长的态势,表现出一定的正相关性。2013年,一次能源生产总量比2012年增长2.4%。同时我国的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7%。从能源消耗总量上看,我国排在世界前  相似文献   

12.
能源问题是全球关注的焦点,我国作为能源消费大国,应该主动承担起节能减排的责任。文章在杰文斯悖论的基础上,构建IPAT模型分析我国能源消费的反弹效应,利用GARCH(1,1)考察我国在1980—2014年能源消费增长与能源强度、人口、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分解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人口增加是能源消费增长的最主要推动因素,反弹效应的存在使得尽管能源效率提高,能源强度下降,但能源消费总量仍然不断增加,经济增长及其分解因素最终消费与投资、进出口贸易都增加了能源消费量。为了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仅仅依靠技术进步还不够,还需要能源价格、税收政策等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13.
足够的能源供应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1952~2004年中国能源强度值在经历了长期而波动的高值状态后,从1977年开始逐年下降,能源强度值在1991年降至0.30tce/103yuan水平以下,到2004年仅为0.16tce/103yuan。作者分析了影响中国能源消费总量、GDP、能源强度值变化的因素,通过对各产业能源强度、中外能源强度、中外能源消费结构、中外产业结构对比,揭示了第二产业能源强度值过高及其过半的产业比重、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都是中国能源强度值过高的根本原因。但是通过对各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发现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强度要强于第三产业。因此,作者指出,在以经济目标为首要任务的现阶段,解决能源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应放在第二产业能源强度值的降低,以及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的适当转移。  相似文献   

14.
足够的能源供应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1952~2004年中国能源强度值在经历了长期而波动的高值状态后,从1977年开始逐年下降,能源强度值在1991年降至0.30tce/103yuan水平以下,到2004年仅为0.16tce/103yuan.作者分析了影响中国能源消费总量、GDP、能源强度值变化的因素,通过对各产业能源强度、中外能源强度、中外能源消费结构、中外产业结构对比,揭示了第二产业能源强度值过高及其过半的产业比重、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都是中国能源强度值过高的根本原因.但是通过对各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发现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强度要强于第三产业.因此,作者指出,在以经济目标为首要任务的现阶段,解决能源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应放在第二产业能源强度值的降低,以及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的适当转移.  相似文献   

15.
能源是关系到人类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增长的最基本的要素之一。随着全球化资源问题的出现,探讨能源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从能源消费角度来看,其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存在从经济增长到能源消费总量单向因果关系,通过以上这些方法的实证分析,以期更加全面地反映出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为优化产业和经济结构、调整产业政策、实现低碳排放等提供现实的依据和支撑。  相似文献   

16.
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直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与此同时,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的能源消费增长却长期出现相反的情况,主要表现为到2002年之前的能源消费强度持续下降。但是,从2003年开始能源强度不降反升,于2005年达到1.43吨标准煤,万元GDP,提高9%。随后国家通过下达“十一五”期间能源强度下降20%的约束性指标等一系列政策,能源效率下降的趋势才得以扭转。  相似文献   

17.
滕飞 《环境经济》2015,(Z1):24-25
能源是经济的血液。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生产和消费也在快速增加。2001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为15亿吨标煤,到2013年,已经增长到36.2亿吨标煤,年均增速高达8%。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巨大,生产与利用方式粗放,能源结构不合理,由能源生产和消费带来的环境和生态问题日趋严重。消费成本:模拟结果显示,2012年煤炭消费对全国PM25、SO2、NO2的贡献均在一半以上。从2012年的统计数据来看。电厂锅炉是第一用煤大户,占全国煤炭消费总量的半壁江  相似文献   

18.
文章采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分解法(LMDI)研究了甘肃省1990—2009年能源消费增长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显示:在研究期内甘肃省能源消费总量持续增长的情况下,生产效应是促使其能源消费总量增长的主导因素,强度效应表现为抑制其能源消费增长的主导因素。就行业的总效应而言,其影响主要来自工业部门。  相似文献   

19.
能源是国家的战略性资源,煤炭是中国重要的能源之一,煤炭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研究能源消费、煤炭消费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对于发展经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运用我国GDP总量、能源消费总量和煤炭消费总量的数据,首先,得到我国煤炭消费收入弹性系数依然过高的结论;其次,建立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并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得出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煤炭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长期是均衡的,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煤炭消费与经济增长存在着协整与双向因果关系。最后,根据分析结论提出对策建议,即政府需要提供相关政策支持,建设国家煤炭储备体系,实施煤炭供应国际化战略,以保证能源供应安全,保证我国经济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20.
能源短缺的问题日渐突出,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一直是热点问题。在其他学者研究成果基础上,以1991~2010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和GDP的数据进行了研究,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我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在短期内存在着波动关系;从长期看,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能源消费到经济增长的单向因果的均衡稳定关系,并且经济增长能够带动能源消费的增加,而反之则不然。国家政策增强能提升能源利用的创新能力和进一步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实现能源利用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