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阚大学 《技术经济》2012,31(4):38-44,125
利用2000—2010年我国省级制造业行业动态面板数据,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实证研究了我国东、中和西部地区的出口和进口对制造业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东部地区的出口与资源密集型行业和劳动密集型行业的"行业产值与制造业总产值的比值"存在负相关关系,与资本密集型行业和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的"行业产值与制造业总产值的比值"存在正相关关系;东部地区的出口促进了制造业产业结构的升级,中、西部地区的情况与之相反;三大区域的进口均促进了制造业产业结构的升级;促进三大区域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因素是国内投资和技术进步;东部地区的FDI、居民收入水平和金融发展水平促进了其制造业产业结构的升级,而中、西部地区的FDI没有促进其制造业产业结构的升级,中、西部地区的居民收入水平和金融发展水平对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运用主因子分析法(PFA),对我国制造业29个行业的经济效益水平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的经济效益水平严重落后于资源劳动密集型行业,制造业经济效益的提升与产业结构转型未能同步。在此基础上,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 (DEA)分别对资本技术密集型和资源劳动密集型行业2007—2010年间的相对生产效率、全要素生产率(以Malmquist指数衡量)及其构成情况进行了经验研究,结果发现两类行业的相对生产效率具有显著差异,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的技术效率水平高于资源劳动密集型行业,但规模效率大大落后于资源劳动密集型行业;两类行业全要素生产率总体均处于上升态势,但增长速度及其动因存在差异。最后针对分析结果,对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国制造业各行业融入东亚生产网络的程度存在差异,劳动密集型行业的融入程度较低,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融入程度较高.融入东亚生产网络,对中国制造业产业间升级与制造业整体内部升级均有显著的正向促进效应.不同类型的要素密集型产业,其内部升级效果却存在明显差异.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和资本密集型制造业融入东亚生产网络的内部升级效应显著,而资本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却不显著.在继续发挥传统要素比较优势的基础上,需尽快寻找具有高端要素竞争优势的产业融入东亚生产网络新的途径.对不具有技术优势的产业,应努力提升其技术吸收和再创造能力,推动中端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发展,高端制造业向全面扩散发展.  相似文献   

4.
产能合作是当前和未来促进中哈两国"共同发展",构筑命运共同体的重要途径.文章从行业层面测度了中国和哈萨克斯坦产业竞争力差异,测度了两国产业比较优势的变动情况,并以此为基础研究中哈产能合作的领域及模式.结果 表明:哈萨克斯坦仅有资源密集型行业和部分资本密集型行业具有很强竞争力,其他行业竞争力虽然低但多数行业的比较优势呈上升趋势;中国的资本密集型行业和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竞争力较强且有进一步上升趋势,劳动密集型行业竞争力很强但呈下降趋势.深化中哈产能合作应该巩固并优化中哈两国资源密集型行业的产能合作,积极推进资本密集型行业的产业链合作,加强劳动密集型行业的产能合作水平,继续扩大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与投资.  相似文献   

5.
比较优势理论与梯级产业转移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依据比较优势理论,我国许多学者在80年代中后期提出了梯级产业转移的构想。但我国目前区域优势产业的现状表明,相对于东部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在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上并不具有人们想象中的比较优势。在我国,根据资源禀赋判定的地区优势与市场竞争形成的地区优势之间出现了矛盾。矛盾的原因在于,决定地区比较优势的因素除了各地区的要素禀赋外,地区制度环境的差别对地区比较优势有决定性影响;同时,要素的自由流动,使要素的丰缺程度对国内不同地区比较优势的影响度大为下降。中西部地区在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上要取得对东部沿海地区的比较优势,关键不是如何发挥其要素丰裕之所长,而是尽快弥补其制度环境之所短。  相似文献   

6.
采用一个测度要素错配对总生产率效应的核算框架,使用中国工业1994~2011年两位数行业的数据,在行业层面上研究了要素错配对产出、生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行业间的生产率增长和要素配置扭曲程度均存在很大差异,2009~2011年要素错配引起的产出缺口约为29%,通过优化要素配置提升中国工业增长效率的潜力很大。分行业来看,资源垄断性行业存在严重的资本和劳动错配;劳动配置效应比较大的行业主要是劳动力不足的技术密集型行业和劳动力过剩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分要素来看,资本错配程度更高,资本投入和资本配置效应对产出增长的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开始出现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而与此同时,在东部地区又出现了严重的“民工荒”现象,表明我国区域间的生产要素流动呈现出新的趋势,劳动力要素成本的比较优势在区域间发生动态转化.本文从劳动力流动和产业区际转移的角度着重分析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历程.在新一轮产业转移和我国区域格局发生变化的趋势下,解决“民工荒”问题就要协调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一是东部地区应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升级;二是中西部地区应发挥资源优势,改善投资环境;三是合理引导产业区际转移,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比较优势原理对发展中国家的误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军 《经济论坛》2005,(15):7-9
发展中国家的比较优势主要体现在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上,科学技术的落后使发展中国家发展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力量有限,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结构提升缓慢,在国际分工中处于劣势,也因此在多边贸易协定中受到更大的制约。例如反倾销措施在很大程度上瓦解了发展中国家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成本优势,发展中国家过分依赖成本优势和科技水平的局限性难以逾越技术性贸易壁垒。和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资源丰富,根据要素禀赋理论,适宜出口资源和劳动密集型成品,进口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品。要素禀赋理论建立在比较优势原理之上。  相似文献   

9.
汪浩瀚  徐建军  吕博 《经济地理》2019,39(9):129-137
以中国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为例,首先测算资本要素、劳动力要素和研发劳动力要素价格扭曲程度,进而构建空间面板模型检验不同要素价格扭曲对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影响并比较其地区差异。结果发现:①资源错配导致的要素价格扭曲程度客观存在,东部资本要素和研发人员要素价格扭曲程度远远高于中西部地区,中西部劳动力要素价格扭曲程度高于东部。②中国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TFP增长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各类要素市场扭曲对该行业TFP增长呈现显著的抑制作用,抑制作用最大的是劳动力要素市场的扭曲。③不同地区要素市场扭曲对该行业TFP增长的影响差异明显。其中,资本要素扭曲对三大区域TFP增长均呈现显著的抑制作用,劳动力要素仅对东部地区TFP的抑制作用具有统计显著性,研发劳动力要素扭曲能提升东部和中部该行业的TFP,而抑制西部地区该行业的TFP。  相似文献   

10.
魏莹莹 《经济师》2009,(12):9-11
为了体现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不同要素密集型工业的溢出效应,文章在充分学习和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我国工业中35类行业数据,分为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资本一技术密集型、劳动一技术密集型及劳动一资本密集型工业。分别研究了外商直接投资对这五类工业的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生产工序国际分工和生产制造外包为主要特征的全球生产分工体系逐渐发展起来.中国制造业凭借低成本制造优势以及比较强的产业配套能力吸引了大批跨国公司将其生产制造环节转移到中国.用投入产业法对中国制造业垂直专门化程度进行测算,并将15类产业按照产业要素密集程度分为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资本技术密集型四大类别,结果表明VS比率增长最快的是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其次为资本密集型产业,第三位为资源密集型产业,最低为劳动密集型产业.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研究出口退税、出口补贴、出口信贷这三大出口鼓励财政政策对于出口商品结构的影响。通过分析得出三种政策对于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都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经过检验三种政策对不同要素密集度产品出口影响的实际所产生的效应,得出以下结论:(1)出口退税政策对于中国出口商品结构中资源密集型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和资本及技术密集产品出口的影响均十分显著;(2)出口补贴政策(研发性)对提高中国资本及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比重呈显著正相关,与资源密集型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相关性不明确;(3)出口卖方信贷政策对于中国出口商品结构中资源密集型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影响不显著,对增加中国资本及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比重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07—2017年专利密集型产业面板数据,运用GML指数模型测度专利密集型产业8个行业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对其进行收敛性分析。研究发现,专利密集型产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整体水平较高,与传统全要素生产率相比,“波特假说”初步显现;总体上,专利密集型产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上升趋势,技术进步贡献最大,不同行业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水平和动态趋势不尽相同;整体行业、强专利密集型行业和弱专利密集型行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内部差距仍然较大,整体行业与强专利密集型行业趋向共同稳态和自身稳态收敛,弱专利密集型行业仅趋向自身稳态收敛;行业集中度、行业规模对行业整体和弱专利密集型行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正向作用,研发投入对强专利密集型行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动态比较优势演进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中国要素禀赋结构变动的趋势,利用净出口比率指数(NTR)和各类商品出口比重考察了中国出口商品动态比较优势的演变轨迹,发现中国出口商品比较优势的结构变动基本符合动态比较优势发展的规律,但是,中国当前的比较优势主要体现在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品上。因此,中国出口贸易发展面临着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的艰巨任务。对此,本文提出了中国贸易发展方式转变的相应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5.
我国东部制造业企业迁移的趋势及其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着眼于我国东部发达地区的制造业企业向中西部地区迁移的现象,探讨了东部制造业企业迁移的趋势、特征及其发生机理。研究表明,东部发达地区的劳动密集型和原材料密集型制造业企业正加速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资本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企业仍在向东部集中;产业因素和地区因素的变动是东部制造业企业向中西部迁移的直接动因。相应地,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国家区域政策有必要根据这种趋势进行调整和跟进。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产业和要素向东部地区持续集聚,沿海发达地区面临的资源约束日趋加剧,要素成本持续上升,出现传统劳动密集型企业生存压力显著加大的局面.中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劳动力要素优势和市场潜力正吸引越来越多的沿海劳动密集型企业,开始出现产业区域转移趋向.  相似文献   

17.
中国制造业各行业大类的区域转移特征与聚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依据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对2001年和2009年制造业各行业大类在八大区域尺度上的份额变化进行对比讨论和聚类分析,初步得到以下结论:1研究时段内的制造业产业转移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行业为主体;2主要转移路径表现为自东向西、自沿海向内陆的特征,特别是劳动和资本密集型行业均由制造业原本发达地区向次发达地区转移,已经进入产业优势的分散化阶段,而技术密集型行业仍处在自西向东、由次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的集聚发展阶段;3自东向西的区域转移路径是研究时段内制造业转移的主要趋势,主导着制造业整体的区域转移过程。因此,总体而言,当前的制造业正在由现有发展高地逐步转向发展水平次优地区进行梯度转移,实质上是制造业优势在空间上渐次分散化和均等化的过程,并且涉及近距离的扩散式转移和跨越式转移等多个空间层面。  相似文献   

18.
资源禀赋、比较优势与中部崛起的产业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涛 《生产力研究》2007,(18):109-110
中部崛起问题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文章基于比较优势的理论分析表明:目前中部地区相对于东部而言,其劳动力资源、自然资源相对丰富而资本相对稀缺,因而中部应基于要素禀赋结构选择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其他类型产业的劳动力密集型生产环节以及自然资源型产业,以充分发挥其比较优势,提高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只有如此才能提高其资本积累速度;随着要素禀赋结构的相对变化,中部地区逐渐增加资本密集型产业以及技术密集型产业,以最终实现中部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及技术升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郭雯  何劲 《经济研究导刊》2012,(13):197-198
随着中国东部地区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竞争优势的逐渐消失,中西部地区发挥资源丰富、要素成本低、市场潜力大等优势逐渐凸显,中国进入了产业结构优化的集中调整期。提出并分析了影响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五个基本要素,包括劳动力成本、环境成本、资源禀赋、交通运输、产业基础等,指出了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应避免的三个误区,建议中西部地区科学承接产业转移,杜绝一哄而上。  相似文献   

20.
丁珏 《生产力研究》2011,(2):147-148,181
文章以要素密集型逆转为研究的切入点,以纺织产业为例,对要素密集型逆转促进产业升级的机理和路径选择作了阐释和探讨。一方面对产业内各生产要素的非均衡增长及资本、技术要素对劳动力的替代性而引致要素密集型逆转,并促进产业内升级的内在机理进行了分析;另一方面提炼了要素密集型逆转促进产业升级的两条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