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阐述了文化的功能,分析了加强文化建设,化解社会“精神空虚”的必要性,提出了加强文化建设,满足人民的精神需求,重塑社会道德基础的措施.要重温传统文化,重塑社会道德基础,实现公民的道德提升;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借助于有效载体,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满足人民的精神需求.  相似文献   

2.
贾慧 《魅力中国》2014,(23):41-41
群众文化,是人民群众自我进行的,以满足的精神生活和知识需求为目的,以文艺娱乐为主要内容的自我完善的需求及其表现。在社会生活中,群众文化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她是人民群众自我娱乐、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掌握文化和创造文化艺术的活动,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广泛性。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灵魂,加强文化建设是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基础,也是维护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全面提升群众文化素质,加快建设小康社会,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党中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和要求后,各级政府以建设文明和谐新农村为目标,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为出发点,不断加大了新农村建设力度。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满足基层群众多层次精神需求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广大群众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4.
刘斌贺  攀谢明 《魅力中国》2014,(24):213-213
文化馆的主要职能是:“提供基本的公共文化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的公共文化需求,承担一定的社会教育功能,组织和引导反映主流文化精神的公共文化活动,整理和保护民间优秀文化遗产。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基础,在基层文化普及、活跃和丰富群众文化生活、陶冶人们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与科技知识,弘扬先进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毛新宇 《西部大开发》2010,(8):142-142,144
建设和谐社会是我国的基本目标。作为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丰富群众生活、提高人民群众文化品位、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的图书馆,如何在新形势下加强自身文化建设,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的进程,已成为当前图书馆管理者、工作者认真面临的问题。本文论述了图书馆的文化内涵,图书馆文化建设的意义以及如何加强图书馆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6.
李曜 《老区建设》2013,(16):30-33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改革发展的成果,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目标和方向。公共文化服务要实现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必须以终端为王,眼睛向下,重心下移,大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品质,切实保障公共文化有效供给,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立足中国国情、扎根人民群众和传承中华文化,围绕国家和党的伟大使命与历史任务,对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作出了重要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毛泽东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在"十四五"期间,重温毛泽东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的理论光芒,对于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具有重要启示,即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核心和以扩大中外文化交流为革新等路径,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相似文献   

8.
火照文 《发展》2010,(10):75-75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农村物质文明、  相似文献   

9.
锁蕾 《改革与开放》2016,(23):95-96
南京是中国六大古都之一,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文化遗存众多,有深厚的文化积淀.红色纪念馆是新时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工程,是彰显民族精神与民族历史的文化符号,而社会教育是当前红色纪念馆的重要职责.南京渡江胜利纪念馆围绕红色精神的传承与发展,面向不同社会群体,结合当前社会形势不断探索创新、多方位发展,充分发挥红色纪念馆的社会教育功能,以满足和平年代人民对文化生活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黑土地域文化的精神层面建设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强魂工程,这是该项建设的核心所在.有了"地域魂",才能显露黑土地域文化崇高精神本色;"魂"字当头,黑土地域文化精神层面建设才能全面启动.二是社会转型期呼唤着黑土地域崇高精神,人们需要精神归位,而黑土地域精神也需要加以重塑.  相似文献   

11.
《中国报道》2011,(3):66-69
“十二五”规划如是说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弘扬中华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12.
杨国志 《黑河学刊》2014,(10):26-27
和谐社会,就是让人民享受丰富的文化生活,丰富人民的精神内容,提升人民的精神境界,不断增加社会生活中和谐因素。当前,文化生产力相对落后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之间的矛盾,依然是我国文化建设面临的主要矛盾。要从"政府主导,民间辅助"、"重视文化下乡,培植本土文化"、"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等方面对促进农村基层文化大繁荣大发展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的提出,奠定了这一具有中国新时代特色的文艺工作指导方针的重要地位。其思想内涵有三方面:一是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是习近平文艺思想的美学基石;二是以人民为文艺表现主体是习近平文艺思想的核心要求;三是确立人民艺术标准是习近平文艺思想的政治本色。  相似文献   

14.
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解决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谷 《发展》2009,(7):43-44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了深入学习贯彻国家人口计生委《关于加强人口文化建设的意见》文件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开创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的新局面,大力倡导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文章从新源县的人口基本情况入手,提出了几个方面的具体思考,以期待从以下角度为抓手,促进新源县人口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促进农民农村物质和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乡风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乡风文明作为乡村振兴的保障和灵魂,在扎实推动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阶段,被赋予了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满足农民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激发和增强农民的内生动力的时代要求。但当前的乡风文明建设还存在不良社会风气滋长、优秀传统文化衰落、公共文化建设滞后、乡风文明建设主体缺位等问题。在扎实推动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总体视域下,乡风文明建设需要强魂、传承、创新和集智,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传统文化,加强公共文化建设丰富精神生活,培育农民参与的主体意识和能力,从而促进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7.
杨春丽 《魅力中国》2014,(21):252-252
群众文化,是人民群众自我进行的,以满足的精神生活和知识需求为目的,以文艺娱乐为主要内容的自我完善的需求及其表现。在社会生活中,群众文化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她是人民群众自我娱乐、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掌握文化和创造文化艺术的活动,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广泛性。  相似文献   

18.
李小杰 《黑河学刊》2014,(10):29-30
精神富有是人们满足其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内在诉求,也是国家现代化转型的现实需要。当前,通过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推进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增强文化软实力,是我们建设精神富有的社会的重要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9.
胡仲 《魅力中国》2011,(2):90-90
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基础,是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实现广大农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方面。农村文化工作水平的高低、质量的好坏,是衡量一个民族文化素质的重要标志。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不仅是提高群众文化素质、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的客观要求,也是构建和谐农村,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社区文化是基层群众最便捷、最可及、最易接受和最具吸引力的满足精神文化需求的一种常态化方式,多年来宁波社区文化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存在"接地气"不足、"铺摊子"不匀、"顶梁柱"过少、"粘合力"过弱等问题,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仍有差距。进一步推进宁波社区文化建设,要深化管理体制创新,化"被动"为"主动";强化文化资源整合,化"零头"为"巨头";积极引导各方参与,化"单体"为"多体";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化"兼职"为"专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