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以慢就业"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和"怎么办"等问题为研究逻辑思路。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群体的基本状况,概括慢就业群体的基本特征,分析形成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现象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慢就业现象的影响,并从政府、家庭、高校和毕业生自身四个层面提出相关措施建议,以期达到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强化毕业生就业指导等目的。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深化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就业市场服务高校毕业生就业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但用人单位"招聘难"和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现象依然长期并存。文章通过对一般经贸类高校就业质量进行分析,发现该类高校毕业生就业中的行业性结构性特征显著,就业专业相关度有待提高,就业市场服务细节不"细"。针对就业市场服务中的问题,提出了以"供—服—需"为轴线,以就业市场服务为核心,以信息分析、市场开拓、调研反馈、目标调整为手段的毕业生就业市场服务体系生态建设对策,以期为行业性高校就业服务工作提供借鉴,促进高校就业工作良性发展,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3.
工业4.0时代经济管理类本科毕业生就业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管理类人员的工作水平决定了一个企业的发展水平和发展前景,每年经济管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也是大众关心的话题。目前,"工业4.0"时代呼之欲出,蓄势待发,在这样一个时代,不同专业的毕业生未来的就业前景都会受到很大的挑战,经济管理类毕业生也不例外,如何在"工业4.0"时代保证并促使经济管理类本科毕业生的顺利就业也成为一项紧迫的问题。文章就"工业4.0"时代对经济管理类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和趋势进行了探讨,希望经济管理类大学毕业生能够应对新的工业时代带来的挑战,实现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4.
大学毕业生就业信息获得机制过程中的心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权 《消费导刊》2009,(1):118-119
本文主要从大学毕业生在就业信息获得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着手,采用追踪调查和电话访问的手段,并且提出了关于就业心理的4条假设,分别是:假设一:大学毕业生对整个就业形势感到迷茫和缺乏信心。假设二:大学毕业生对个人能力和努力缺乏信心。假设三:大学毕业生中普遍存在"读书无用论"。假设四:大学毕业生对自己就业相关的个人因素认识不足。(兴趣爱好、性格、气质、能力、素质)。得出以下结论:结论一:大学毕业生对自己就业相关的个人因素认识不足。(兴趣爱好、性格、气质、能力)结论二:大学毕业生对职业稳定性不足,大多数赞同"先就业再择业"。  相似文献   

5.
中职学校是对接企业的需求,实施专业核心技能和职业核心能力的"双核"培养,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毕业生的职业状况也就是就业质量的高低与到职业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目前职业学校应以就业为重,逐步引导学生就业意识,以服务学生,服务家长为目的,建立人才培养就业安置工作的网格化,一路绿灯保障学生的就业;多方位宣传倡导教育学生及家长改变落后的就业观。采取服务模式多样化、长期化,去除学生就业后顾之忧;加大学校的知名度宣传;优秀毕业生宣传以就业促招生。  相似文献   

6.
探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和高等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高校毕业生的数量迅速增加,就业难的问题日益突出。按照教育部公布的数据计算,我国高校毕业生的数量由2001年的103.4万增加到2007年的495万,人数增加了4倍多。按照教育部高校学生司主持的"中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分析与预测"课题组的划分标准,就业率在90%以上表示毕业生供不应求;就业率在70%-90%之间表示供求基本平衡;就业率在50%-70%之间表示就业有一定压力;就业率在30%-50%之间表示就业有一定困难;就业率在30%以下表示可能产生就业危机。从2001年到200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始终只有70%左右,显而易见,毕业生在毕业离校前的就业压力已经越来越大。作为处于学生工作第一线的辅导员深深的感到了身上责任的重大。从学生的内因入手,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才能使他们在就业这条路上走的更好。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在毕业生人数逐渐增加、就业工作难度不断增大的形势下高职院校应高度重视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始终把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办学的"生命线",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新途径,加强就业创业教育指导,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扎实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有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高校毕业生未就业即待业,待业分为理性选择和无奈选择两种类型,他们的待业选择有着家庭的、心理的、经济的、社会的因素。高校要切实引导学生形成新的职业理念,不断地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政府相关部门要完善相关政策,落实好城乡发展均衡化,社会保障同等化,不断完善就业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人才储备制度,建立"顶岗实习"、"就业缓冲港"、"预就业驿站";社会保障部门要建立对未就业毕业生的跟踪服务体系。继续对未就业毕业生提供政策咨询、心理辅导、就业信息发布,推荐就业岗位,全社会应逐步形成劳动不分贵贱,树立劳动光荣的良好社会大环境。  相似文献   

9.
罗科 《中国市场》2008,(37):24-24
<正>国家发改委就业和收入分配司副司长胡德巧直言,今年的就业任务比往年更加艰巨。就业还是失业,成为目前中国高校毕业生们的最大"考题"。"现在来看,今年就业形势不比去年好。"北京工业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党处长表示。  相似文献   

10.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对用人单位录用毕业生的与评价高校毕业生的调查结果表明:尽管毕业生择业的竞争压力在逐步加大,但整个就业市场仍存在着巨大的潜力.学校在毕业生择业时所起的推荐作用和提供的信息偏小.需要进一步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用人单位录用毕业生时主要看重的是其素质和能力,不同层次毕业生所从事的职业岗位及其工作适应性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加强对创造能力的培养、拓宽本科生的知识面、突出专科生教育的专业技能训练、使各层次教育办出特色,应成为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所以就业指导是顺应社会时代的需要,也是一种社会生产劳动力的发展的必然结果,做好就业指导工作不仅是表现对人才的一种渴求意识,也是为社会竞争的趋势所在.就业指导就是针对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对职业选择、人生规划提供参考建议刚刚走出象牙塔大门的"天之娇子"们有的雄心勃勃,十几年的寒窗苦读终于等来了施展拳脚的时候,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似乎世界都可以任他踩在脚下;而有的同学却在畏首畏尾,惧怕竞争,消极就业,这就需要在就业指导时针对毕业生自身的性格特点,家庭环境因素及就业心态.帮助其扬善公堂,归过暗室,引导他们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业,在人生转弯的地方给他们"指南针"、"风向标".随着信息知识的迅速传播,就业信息也如狂风暴雨,向广大毕业生涌来,如何让这些初出茅庐的大学生在众多的就业信息中不迷失方向,抵住诱惑,扛住压力,选择对自己最有用的信息,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感恩父母,为社会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受经济危机和经济发展速度减缓等多重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日渐突出,毕业生中的就业困难学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如何促进他们实现充分就业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难点和瓶颈问题。本文深入分析就业困难的成因后,结合就业工作的实践,提出"四位一体"的帮扶机制,以促进就业困难学生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12.
<正>一.目前我国就业难的现状描述1.毕业生就业难来自教育部门的消息表明,今年高校就业形势严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毕业生人数创历史新高。200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预计达到338万人,比2004年增加58万人;另一方面,往年未就业毕业生与新增毕业生叠加,使2005年全国实际需要就业的普高毕业生将突破400万,就业形势非常严峻。2.结构性失业  相似文献   

13.
冯晓明  赵伟 《中国市场》2007,(52):156-157
普通高校本科毕业论文目前普遍面临着一个"两亏"的局面:一方面质量水平严重下滑;另一方面阻碍而不是在促进着毕业生就业。本文从普通高校管理类本科毕业生毕业论文质量出现的下滑现象入手,分析了原因,并据此提出了改进管理类本科毕业生毕业论文管理、提高就业能力的几点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商》2015,(31)
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进一步增加,一线城市对毕业生落户政策的紧缩。高校应届毕业生在一线城市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高校毕业生回原籍就业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究其原因,除了国家政策和社会舆论的影响,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也成为重要因素。此外,高校毕业生的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念逐渐形成;大城市意识淡化,自身定位趋于合理;就业价值取向多元化;自主创业意识逐渐增强也是大学生回原籍就业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201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69.1%,中国毕业生网使用了"就业寒流"一词来形容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为了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并顺利上岗,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国家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国际贸易专业是一种涉外性专业,通过"课证融合"可培养出大批高素质实用型人才,从而提高就业率,因此,研究国贸专业"课证融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阐述课证融合的含义和条件,以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国贸专业为样本,深入分析其在课证融合方面存在的问题,总结国外在课证融合方面的经验,以此提出着力对专业教师进行培训;建立适应辽宁省外贸发展要求的课程群;加强外贸模拟实验室建设及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把考证纳入到日常的教学中等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6.
李海波 《中国报业》2012,(12):47-48
当前,部分高校女生、贫困生、农村学生为代表的"弱势群体"在就业上体现出"优势效应",通过分析发现,"弱势群体"毕业生在意识上、行动上、结果选择与处理上以及各级政策的扶持上均表现出较强的就业"优势"。本文通过反思这一现象,认为通过加大宣传这一现象,是有效地引导和帮助各类毕业生更好地实现就业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高职毕业生就业后"闪离"现象已成为社会热点之一。毕业生"闪离"给学校、用人单位、社会都带来了许多不良影响。文章通过甘肃省三所高职院校化工类毕业生就业调查情况,从个人、社会、行业、单位、学院等因素分析了当前化工类毕业生"闪离"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徐伟  王亿 《北方经贸》2014,(2):115+117-115,117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毕业生人数不断的增加,也带来高等教育发展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高职毕业生的就业问题,特别是"人才高消费"现象的出现,使高职毕业生就业变得更加困难。为此,教育部提出毕业生就业难在高职,重点也是在高职。本文对解决我国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提高毕业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是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保障。本文在明确财会类毕业生岗位需求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如何通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施"三岗"系统工程,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适用性,进而提升财会类毕业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图评天下     
《商界》2013,(6):76-79
另一扇门"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如今这句话已成了传说。据教育部统计,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699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毕业生最多的一年。目前调查显示,2013届硕士毕业生签约率为26%,同比下降9%;本科毕业生签约率为35%,同比下降1 2%。"史上最难就业季"名不虚传。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型转向大众型多年,大学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