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肖贵清 《乡镇经济》2010,1(1):24-2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既相互区别,又具有内在联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这一过程的逻辑结果,二者相互依存、双向互动,统一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和中华民族优秀思想文化的结合,又使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体现出中华民族的特色。  相似文献   

2.
文章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及其发展过程,探讨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认为,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侧重点不同。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指过程,就是将马克思主义不断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这个过程中包括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指成果,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理论成果。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确立和发展,又反过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3.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构成要素包括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以及中国具体实际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各要素发挥着重要作用。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将有利于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和时代化。  相似文献   

4.
近年,理论界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文化视角的研究不断升温,研究成果大量涌现。但大都注重传统文化在马克思主义传播及其中国化中的作用,西方文化的作用很少涉及。先行的中国人并不是从一开始就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最先接触的是西方文化,经过器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的历程后才选择马克思主义的,这说明西方文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助推作用。因此,探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西方文化背景是必要的,可以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视野,也可以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5.
本文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概念及内涵,回顾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程,探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路径。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全面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时代化。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的具体实践中实现的,是为了解决中国面临的实际问题而产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在实践中被证明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的理论,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本文试图从内在动力、客观动力、根本动力三个方面来探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动力构成问题。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我们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同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则成为理论工作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8.
文章认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发展产生的影响也不断地深入,尤其是文化方面的表现更为突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应入乡随俗,与中国文化及国情相适应,和而不同;应该进一步提高马克思主义哲学文化层次上的中国化。  相似文献   

9.
要想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关键在于实现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结合。如何做到对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的正确理解,对中国具体实际的正确了解,以及如何使两者正确结合,则成为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通过文化遗传的自然机制使某些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特质得以保存,文化的变异是文化竞争的必然结果,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客观规律;社会制度的大变革,外来文化的输入,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造了社会环境和条件。而毛泽东的儒学功底,农民运动领袖,实事求是的处世原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个人条件;传统文化的习得,文化的同化、重释和转换,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式和途径: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人们树立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外来文化、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关系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开放性。其一,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个发展性的理论体系,中国具体实践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要拓展。其二,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放性出发,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需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坚持国际与国内相结合,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途径;坚持基础与发展相结合,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法。其三,结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推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项事业发展,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一步发展,需要大力培育并弘扬时代精神,发展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方法,拓展马克思主义的全球化视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2.
解决中国难题的关键所在便是要使指引中国发展、推动历史进程的马克思主义具有中国特色,唯有使之具有中国特征,在中国的具体现实中揉进马克思主义,才能处理和完善中国革命建设历程中所出现的种种问题。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有许多相通之处.中国传统的政治思想为其实现中国化提供重要资政,鲜活的民族语言风格也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实现中国化,实事求是更是赋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学风.正是马克思主义中国传统文化有机结合才使得马克思主义更好地实现中国化.  相似文献   

14.
赵铭  蒋春晓 《理论观察》2005,39(2):21-23
在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我党三代领导集体不遗余力地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就是不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并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该过程呈现出一系列特点,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的不同阶段,其主要特点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始人生前没有为其学说建立起自己的逻辑体系,因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关键是构建一个逻辑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为出发点,以本体论、认识论、实践论为基本内容的系统化结构。因此,要把握他们哲学思想的逻辑线索和基本结构,重点应放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同本体论、认识论、实践论及其之间的内在关系的把握上。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观、中国共产党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思想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准备了理论前提,而它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当代适用性。我国在深化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艰辛的实践探索和理论探索,这双重探索的成果就是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在较短的时期内就完成了其中国化的过程。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特点所决定,但更重要的是其社会价值观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有深层次的契合之处。此外,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性也是马克思主义得以中国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项神圣而崇高的历史使命。在运用马克思主义不断解决中国时代课题的过程中,一个新的时代课题出现在我们面前,那就是"建设什么样的民主,怎样建设民主"。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使命就是要回答这一新课题,这将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里程碑。  相似文献   

19.
赵凤平 《东北之窗》2012,(14):37-37
毛泽东同志当年说过,"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因此,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笔者认为应抓住以下三个着力点: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李大钊开始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共二大的召开,以及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人走上井冈山道路都不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起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起点是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