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稳定、健康、可持续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要义.本文运用ESDA方法分析四川省地市以及区县两个层级经济发展时空格局演变特征、空间关联机制与原因机理.研究发现:—是四川省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增长率具有阶段性波动特征.二是从地市级来看,空间集聚趋势不明显,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主要位于中东部地区.而区县级经济发展规模和水平俱乐部趋同趋势明显,呈现出“多中心”高值与低值集聚区,并有两极分化现象存在.三是从趋势分析来看,四川各区县人均GDP东西向和南北向的拟合曲线均呈现“中间高、四周低”的分布趋势.  相似文献   

2.
基于地统计分析的安徽县域经济空间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安徽省各县域人均GDP为研究指标,综合运用空间自相关、克里格空间插值、空间变异函数等方法,结合ArcGIS9.3及GeoDA软件对安徽省县域经济的空间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县域经济自2002年开始出现微弱的空间集聚态势,人均GDP自西向东有逐渐增加,从北向南有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发现,HH区主要位于皖江城市带中个别县域,LL区主要位于西北地区,LH区与HL区大部分交错分布在中部地区.皖江城市带地区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西北地区逐渐沦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洼地”.冷点地区主要分布在皖西北地区,热点地区分布在皖中及中部偏东地区.空间变异分析发现安徽省县域经济的发展受区域中心地区影响力度逐渐增大.总体上县域经济发展差异增大,区域资源禀赋与交通区位、发展政策、中心城市发展状况是引起空间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水务市场化是水务行业发展的必经之路,文章以浙江省为例,首次从时间和空间二维角度,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水务市场化对区域经济影响的时空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省县域经济发展呈现出明显的空间相关性,而且这种集聚发展的程度不断增强;另外,2005年浙江省的水务市场化对区域经济增长产生负空间溢出效应,而2013年为正;水务市场化对区域经济的空间效应是有界限的,随着距离的增加,其削减速度很快。  相似文献   

4.
本文阐述了中原经济区建设中郑州市县域经济“三化”协调发展的现状,并就“三化”协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郑州县城经济“三化”协调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经济全球化,区域协调发展及江苏新一轮的沿海大开发的背景下,连云港的发展已经引起了中央到地方的高度重视,并很有可能纳入国家战略的层面。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视察连云港时指出:“搞好连云港的规划和建设,加快连云港的建设步伐。从而使连云港成为连接沿海地带包括环渤海湾、长三角以及浙江、福建的一个中间环节,  相似文献   

6.
基于新经济增长理论,采用空间计量模型、R软件和Moran指数对云南省各县域的经济增长的空间相关性进行了检验,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对各县域经济增长的差异进行了空间计量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省各县域的经济发展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影响云南省经济发展差异的主要因素有城镇化率、工业化、财政支出等。  相似文献   

7.
以鄂豫皖赣省际边缘区为研究视角,运用AHP-熵值组合赋权、模糊聚类、ESDA以及GIS可视化等方法对边缘区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格局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①鄂豫皖赣省际边缘区总体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相对发展率均较低,区域差异逐渐缩小,经济发展陷入低水平的恶性循环;县(市)经济发展水平在空间上有低聚高散的特征,格局相对稳定;低水平县(市)以边界线为轴线向左右扩展,边界效应日益明显;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具有空间集聚性,但整体空间集聚性较弱,低水平俱乐部趋同效应明显。②在自然区位、经济条件、政府导向、空间作用及边界阻隔的影响作用下,产生的"桥梁效应"远远小于"切变效应",形成了边缘区区域经济格局。  相似文献   

8.
用频率统计分析和专家调查等方法筛选循环经济发展经济、环境、社会、资源四个子系统的具体指标,建立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熵的可靠性分析提高评价指标体系的可靠性,并利用相对熵集结模型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对“京津冀”经济区循环经济发展现状进行评价,得出影响“京津冀”经济区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污水处理能力、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资源回收率、能源综合利用率、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等.  相似文献   

9.
赵伟光  敬莉 《财经科学》2015,(3):131-140
本文在外部性理论、经济地理理论和空间经济学理论框架下,通过采用空间分析技术对1995年以来新疆14地州全域和局域两个层面上的区域关联进行研究,并通引入表征区域关联的新经济地理变量“市场潜能”,对区域联系效应和空间外溢对于新疆区域经济的影响程度进行计量分析.结论表明,新疆区域关联性逐渐加深.市场潜能提高1%,区域经济提高0.29个百分点,同时在忽视区域关联效应,会造成过度高估资本投资对于新疆经济增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山东省17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构建工业化与生态环境系统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各地级市工业化与生态环境系统的综合得分及分析二者的耦合协调关系演变,最后采用空间自相关模型分析各地级市间的空间联系。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山东省各地级市工业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均呈增强趋势,由过渡型向耦合协调型转变;(2)各地级市工业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具有显著的地域空间分异,鲁东地区整体高于鲁中和鲁西地区;(3)两系统在空间上存在空间正相关性,烟台等市主要表现为"高—高"集聚,济南主要表现为"低—低"集聚,部分地级市在空间效应上随机分布。最后据此提出促进山东省各地级市两系统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政府公信力反映了公众对政府行为的满意程度,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政府公信力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空间向度。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空间经济建模技术,显著具有空间差异性的政府公信力完全可以纳入到空间经济增长理论模型当中,这不仅可以深入探究政府公信力在区域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机制,而且通过理论分析和模型推演还可以进一步揭示出,政府公信力在区域经济增长的路径选择上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区域经济差异化的重要推进力量。  相似文献   

12.
长江经济带市域经济格局演变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空间自相关和空间计量方法对长江经济带市域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总体上长江经济带市域经济差异呈现出先增大再缩小的发展趋势。长江经济带经济表现出较强的空间相关性,高值和低值集聚现象显著,"高高"集聚较稳定在长三角地区,"低低"集聚有向分散的趋势发展;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对两个阶段市域经济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对比研究,分析得出财政收入和人口密度在两阶段由第一阶段的负效应作用转变成了第二阶段的正效应作用,财政支出在第一阶段的正效应作用转变成了第二阶段的负效应作用,经济结构和固定资产投资在两阶段都起着正效应作用,两阶段中固定资产投资的正效应都为最大,第二产业比重、第三产业比重和固定资产投资正效应作用上升明显。  相似文献   

13.
中原经济区经济空间格局演化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薛宝琪 《经济地理》2013,33(1):15-20
以中原经济区30个地级市为基本分析单元,以2000-2010年人均GDP为基础数据,结合传统区域差异统计方法与ESDA空间分析技术,对中原经济区经济空间格局演化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中原经济区整体经济趋同趋势不明显,经济发展的二元结构突出且空间惯性很强,形成了以郑州、洛阳等城市为核心的发达地区和京广线以东尤其是豫皖交界区等广大落后地区,核心区的经济极化作用仍占主导,扩散作用微弱.据此提出了缩小地区差异、优化经济空间格局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研究运用引力模型、网络分析、聚类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和经济重心模型等方法剖析了长江经济带区域金融空间联系网络特征以及联系总量格局,并在多维邻近视角下采用空间杜宾模型探究了区域金融能力与金融网络规模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①"多核心"的金融空间联系网络格局较为稳定,网络复杂度持续升级,呈现"东密西疏"的空间分布特征,且在空间上形成三大层级性明显的金融辐射圈;②金融空间联系格局展现出"核心—边缘"的发展形态,空间集聚特征明显,发展重心在演进过程中呈现反"Z"形变化特征;③金融空间联系能通过信息技术发展打破传统地理空间距离壁垒,具有明显的多维邻近效应,其中城市经济规模、工业基础能力、产业升级导向和城市创新能力是区域金融能力与金融网络格局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而政府供给导向因素具有较强的空间溢出效应,区域间的政府竞合行为有利于金融要素的流转与联系。  相似文献   

15.
空间知识溢出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政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托空间知识溢出修正模型,根据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揭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知识溢出盆地”现象;同时根据区域间知识溢出效应的差异和实证结果,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技术追赶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引力模型的修正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的应用,对湖南100个区域经济的空间联系和空间组织进行测算分析。根据测算结果,发现湖南区域经济空间联系具有以下特征:湖南省经济整体网络密度偏小,经济联系总量差距大;区域经济联系的空间差异较大;区域经济联系不平衡,经济联系等级明显;省际相邻区域经济联系程度不均。进一步对空间组织结构进行圈层分析,根据凝聚子群分析结果进行经济区划,结合湖南主要经济联系通道确定主要、次要发展轴,从而得到完整的空间结构,最后对湖南经济空间联系和空间组织影响因素进行简要分析。湖南经济空间联系和空间组织的研究对湖南优化空间经济结构和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效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Furman等创新能力分析框架的基础上,引入空间经济因素,运用2009-2013年新丝绸之路经济带9省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该区域创新能力差异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区域创新能力不仅受RD规模、科技投入经费等创新投入,以及创新需求、制度环境等基础条件的影响,而且受创新要素区际互动的影响更为显著,创新要素区际互动主要表现为区域技术市场技术输入(出)的规模,以创新要素区际互动及空间报酬递增为基础的循环累积效应显著影响了区域创新能力差异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区域关联与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22  
本文使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工具研究了1988-2009年间中国各省区人均GDP的空间分布格局与特征,结果显示:一方面,存在着全域范围的正的空间自相关性,并且这种相关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增大;另一方面,局域相关也显示出中国局域性的空间集聚特征越来越明显。以一个表征市场潜能对地区经济发展影响的新经济地理学模型为基础,本文通过计量分析进一步考察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经验分析表明,空间溢出效应是中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因素,市场潜能每增长1%,地区人均GDP增长率将提高0.47%,超过了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弹性值。当然,实证分析也发现这种空间溢出效应会随着地区间距离间隔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19.
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定性分析了2000-2013年服务经济对东、中、西部三大区域的贡献差异演变。以旅游业为例,基于面板数据,运用Theil指数、混合OLS模型对区域间贡献差异进行实证测度与影响因素检验,并根据分析结果,对提升服务经济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贡献度与缩小区域间贡献差异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0.
二战后,就经济增长模式来说,从空间角度看,区域经济增长理论出现两极分化:均衡增长理论和非均衡增长理论两大类.在完全竞争和规模收益不变(或递减)的假定下,在新古典框架中,区域或空间因素只不过是额外引入的一个变量而已,这两种增长理论很难进行整合.20世纪末以来,在垄断竞争和规模收益递增的框架下,西方学者对均衡与非均衡的增长模式进行了有效整合,就区域经济增长提出了一些全新的理论解释和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