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简·奥斯汀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以婚恋为主题,剖析了五种不同婚姻观念:建立在美色和情欲基础之上的婚姻,建立在好感和般配之上的婚姻,建立在在爱情和财富共同基础上的婚姻,建立在金钱和利益之上的、以牺牲高尚感情而屈从于世俗利益的不幸婚姻观念.倡导财富与爱情兼得的"黄金模式"婚姻观,对当代青年启示较大: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方能持久,结婚是需要以一定的物质为基础或保障的,好的婚姻也是要讲"门当户对"的,恋爱双方要能做到情投意合,只有理智的态度才能维护长久的婚姻.  相似文献   

2.
奥斯丁的作品《傲慢与偏见》创作于英国摄政时期,当时的英国正由资本主义初期向资本主义工业化过渡。特定的历史时期决定了那个时期的人们特别看重金钱,影响波及婚姻观念。本文通过对《傲慢与偏见》中各种婚姻关系的分析,证实金钱体现资产阶级的婚姻价值取向,以期读者对资产阶级婚姻观有进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3.
王爽 《黑河学刊》2014,(11):134-135
中英两国的婚姻观有着较大的文化差异。与英国人的"爱情至上"相比较,中国人的婚姻以家族事业和传宗接代为主要目的;门第观念较深地影响了两国人民的婚姻观,但在中国要深入持久的多;英国人在择偶上有较多的自主权,而中国人恪守"父母之命";婚姻中女性的地位多数处于劣势,但英国人仍拥有较大的自由。  相似文献   

4.
文章认为,简·奥斯汀通过她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反映了她的婚姻观以及对社会的反思。对当时的女性而言,婚姻能够保障自己的尊严、自己的财产权和社会地位;美好的婚姻需要建立在爱情基础之上,没有爱情的婚姻注定是苦涩的;完美的婚姻没有物质财富做保障也是不行的;理想中的婚姻不仅需要有平等的意识,女性还要在婚姻中确保指导地位,只有这样,他们才能获得幸福美满的婚姻生活。  相似文献   

5.
Lisa 《走向世界》2011,(26):51-51
近日,一部反应80后爱情现状的电视剧《裸婚》在全国热映,引发几代人关于爱情、婚姻与家庭的广泛讨论。这一现象也体现了现代社会对婚姻观念以及物质观念的转变。其实,裸婚并不少见,现在很多新婚夫妇都选择自己打拼去博取未来的幸福,但高强度的工作让他们无暇享受生活,更无暇顾及健康。  相似文献   

6.
《傲慢与偏见》的作者简·奥斯汀通过对五对人物婚姻关系的分析入手,来阐述19世纪英国中上层道德价值观、婚姻观以及男性的婚姻观。强调把男女双方感情作为缔结理想婚姻的基石,即爱情是美满婚姻的先决条件,但婚姻的产生又往往受人的性格、财产和门第等级等诸多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7.
王友华 《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9(2):118-119,166
在《傲慢与偏见》中,简.奥斯丁在人物塑造、主题、语言和情节等方面娴熟地、全方位地运用了各种讽刺手法,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贝内特太太、柯林斯先生、凯瑟琳夫人、威克姆和宾利小姐等。通过人物形象的讽刺,作者描绘了当时社会的历史画卷,揭露了以金钱为轴心的爱情与婚姻,抨击了腐朽的旧爱情的婚姻观,宣扬了作者进步的爱情与婚姻道德观。文章拟探讨《傲慢与偏见》中塑造柯林斯先生的形象时所运用的讽刺艺术。  相似文献   

8.
"门当户对,才子佳人",这句古话流传了千年,至今还对人们的婚配观念有所影响。剖析中国古代爱情传说,其悲喜结局主要是以经济学为根源的,从而得出结论:只有门当户对的爱情才符合帕累托最优,才能够实现婚姻效用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9.
郭芳 《新西部(上)》2014,(1):79-79,81
本文解读了十九世纪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小说家简·奥斯丁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通过分析小说中五种不同类型的婚姻,探讨金钱与爱情在婚姻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得出作者的婚姻观:财产、门第和爱情是婚姻中必不可少的三个要素,为了金钱和地位而结婚是错误的,没有男女双方感情做基石的婚姻注定会失败;婚姻应以爱情为基础,财产为保障。奥斯丁的婚姻观强调爱情和经济条件之间的关系,但爱情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这一点在她所处的时代以及现代社会都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爱情与婚姻     
爱情同婚姻是什么关系?我经过一千次梳理,结论如下:一、婚姻是爱情的终场哨音。特指相爱之后终未成婚,所谓没有结果的爱情。二、因爱而结婚,婚后不再相爱了。对此祖先们早有说法——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三、因相爱而结婚,婚后渐渐“感觉不到什么爱情了”。这种情况最多,因此也最  相似文献   

11.
正婚姻虽无价价值无限高。婚姻是爱的追求、是家庭的粘合剂、是生活的港湾,婚姻以爱情为基础以经济能力为支撑。婚姻生活占去人生70%以上的时间,极大地影响着家庭幸福、生活质量、事业发展、生命长短、子女成长与社会和谐。美满的婚姻幸福一生,般配的婚姻和谐一生,凑和的婚姻对付一生,捆绑的婚姻无奈一生,不和的婚姻苦恼一生,摩擦的婚姻折磨一生,委屈的婚姻牺牲了一生,不忠  相似文献   

12.
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衣食住行,也影响了年轻一代的婚姻观取向。婚姻选择趋向市场化,一种以商品交易的观念来看待婚姻开始兴起,在婚姻选择中重视物质而忽视爱情因素。本文通过《乱世佳人》中斯佳丽的物质婚姻观透视了中国现代年轻人的畸形婚姻观;同时又通过玫兰妮的精神婚姻观提出了幸福婚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陶陶 《西部人》2005,(2):37-39
时代发展到今天,人们的观念越来越开放。很多都市年轻人一旦相爱,首先选择的不是婚姻,而是同居。在他们眼里看重的不是形式,而是爱的结果。如果经过一段的“试婚”,觉得两个人真的相爱,或许才会选择婚姻;如果合不来,就各走各的路,来得自如,走得潇洒。大多数人已经认为同居是个人生活方式的选择,以更开放的心态对待这一个社会现象。男人和女人,女人和男人,这世界有时想想真的太简单。身边越来越多的男女选择同居,随之也就意味着越来越多的男女放弃婚姻。只同居不结婚,前提是必须有爱情,双方为了爱情而同居,又因为相互之间拥有真正纯粹的爱情,…  相似文献   

14.
表现爱情这一美好情感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新版语文教材中,以爱情为题材的作品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主题各有侧重:表现有对爱情的忠贞,有对始乱终弃、背信弃义者的控诉,追求自由的爱情与婚姻。追求志同道合、平等独立的爱情。纵观这些美文,让学生领略到人类在历史长河中对爱情的渴望、追求和礼赞,引导其形成正确的爱情观、人生观。  相似文献   

15.
1993年《家庭》第9期推出热门话题──当今的婚姻为什么这般脆弱?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以后,找国婚姻生活方式出现的新的社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是每个家庭及其成员关心的家庭生存问题,也是整个社会、特别是社会科学工作者关心的未来社会发展问题。其实,所谓“婚姻脆弱”,即婚姻不稳定,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物”。改革开放以来,阴阳大裂变已改变了一代夫妇的婚姻观念。’‘没有感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马克思语)的婚姻现已被越来越多的人称颂,爱情是婚姻的基础已成为一种时尚。如今,无论是文学作品、电影…  相似文献   

16.
《无名的裘德》是著名英国小说家托马斯·哈代的杰出作品,是他的"性格与环境"小说系列中艺术成就最高的一部作品。在《无名的裘德》中,哈代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淑·布莱赫德。布莱赫德在婚姻上既反抗又屈服、爱情上既有情又无情、宗教上既叛逆又退却、性爱上既反抗又妥协的双重性格,有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成因,对淑·布莱赫德以及裘德悲剧命运产生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呼啸山庄>的主人公希思克厉夫的性格是矛盾的,这是由于他真诚善良的人性完全被当时的资本主义社会所摧残和扭曲,原本伟大的爱情最终被毁灭所造成的.受到爱情挫折的希思克厉夫疯狂地报复,违背了正常人的感情和伦理道德观念.他的爱情和人生悲剧是社会的悲剧,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他又是无辜的.  相似文献   

18.
《占有》是英国当代女作家拜厄特的代表作之一。作品塑造了维多利亚时期三种不同的女性形象,艾伦是父权制社会下婚姻的牺牲品,兰蒙特有着渴望自由、冲破束缚的思想,布兰奇是受父权制社会的影响造成的悲剧式人物;塑造了20世纪末期的女性主义的镜像人物,与兰蒙特构成镜像的人物是莫德,表现为女性意识不断崛起;与艾伦形成镜面人物的是瓦尔,瓦尔向往自立的生活、勇于追求自我,她试图摆脱男性的束缚与控制,对爱情的态度是理智的。  相似文献   

19.
《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从许多方面反映了西周至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与民风民俗,其中不乏反映当时婚姻风俗制度的作品.从婚姻的形态看,有包办婚、自由婚、政治婚;婚姻仪式按六礼程序进行;婚姻制度是一夫一妻制掩盖下的一夫多妻制.  相似文献   

20.
《简爱》是19世纪英国的杰出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最优秀的一部作品.小说塑造了一位坚强的女性,她追求真爱,敢于抗争,是女性的楷模.简爱的爱情观对当代女性具有启示作用:作为现代社会的当代女性,在追逐美好爱情的道路上,通过自己努力获得经济地位的独立是必要的,独立的经济地位会为平等、受尊重的爱情和婚姻提供了最佳契机;人格上的自尊和尊严也是至关重要,如若想得到他人的尊重和平等的对待,自尊是第一步,所以当代女性的内在修养要从一点一滴中培养,并不断完善;成就一个“大我”与“小我”必须紧密结合,女性在自己的事业、朋友圈子、独立空间实现人生价值的同时,再通过婚恋找到爱情的完美归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