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会对输出地的农村经济发展产生影响。资本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本文从农村金融资本的视角出发,分析出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带来了输出地农村金融资本的整体增加,并且通过资金在农业生产要素、教育、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和农村民间金融市场资金注入等途径,从而促进输出地的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
完善农村金融机构,建立广覆盖、多层次的农村金融体系,不仅有利于进一步规范农村金融市场,而且有助于解决农村资金流失问题。目前中国已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时期,而农业的高风险性使农业投资不足,再加上农村基础设施差、经济发展水平低,资本的逐利性使农村积累的资金通过金融机构流失到城市,成为阻碍农村经济快速均衡发展的最大障碍。作为农村资金流入和流出的主渠道,中国农村金融机构目前存在层次划分不清、覆盖率较低,农村金融服务需求难以满足的问题。有统计数据显示,非正规金融满足农户需求的贷款量是正规金融机构的约4倍。  相似文献   

3.
对农村年青劳动力流失的现状分析及财政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农村大量年青劳动力的转移,懂经营、善管理、具有一定科技头脑的乡土人才也大量流失,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人力资源流失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当务之急。从财政支农的角度来说,依据"多予、少取、放活"方针,提高财政支农工作整体水平,是留住农村年青优秀劳动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农业发展银行作为我国政策性银行体系的三大主力之一,它的建立和运作解决了1985年以来农副产品收购资金供应、资金流失、企业挂账等影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大大加强了农副产品收购资金的供应与管理,并在资金集中封闭管理、减少信贷资金在循环过程中流失、防止企业挤占挪用资金、防止政策性资金地方化和商业化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  相似文献   

5.
<正> 近年来,我国农村资金供求矛盾十分突出。资金短缺问题农村经济发展后劲不足,发展极为缓慢,危及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本文拟从探讨造成当前农村资金短缺的原因入手,寻求缓解农村资金短缺矛盾的对策。一、农村资金短缺原因1、高需求与低投入的并存是造成农村资金短缺的原因。我国农村经济基础差、底子薄、生产力水平低,急需投入更多的资金促其发展;稳固和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发展非农产业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双重目标也需大量的资金,各地经济发展高期望也形成了对资金的巨大需求。但近几年来忽视了社会资金对农业的投入,  相似文献   

6.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对人口流动具有显著影响。经济发展迅速的地区易吸引外来人口流入,带来劳动力增加等积极影响;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会面临人口流出的问题,导致劳动力短缺和人才流失。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对人口流动的影响体现在技术水平、区域资源、消费水平、产业发展等方面。本研究主要探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对人口流动的影响,并提出吸引人才流入、减少人口流失的措施,以期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推动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内蒙古随着城镇化进程和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加快推进,对提高农牧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这种只是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并无人口的迁徙特别是非家庭整体迁移制度缺失,加重了农牧区人口的老龄化和高素质劳力的流失,在城镇化过程中如不能及时有效地处理好高素质劳动力的保留和农牧区剩余劳动力转移关系,将对农牧业生产和农牧区经济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应采取应对措施,避免因劳动力的转移流失造成城市对农牧区人才资源的二次剥夺.  相似文献   

8.
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资金回流问题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农村信贷资金由农村向城市流动,由经济落后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动,形成"三农"旺盛的资金需求与农村资金大量外流呈反差的现象,致使全面提高农村综合生产能力缺乏充足的资金支持,经济发展非均衡矛盾进一步加大.本文就巴彦淖尔市地区农村资金外流的特征、渠道、原因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对促使农村资金回流提出金融服务创新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9.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财政补助资金(以下简称“培训补助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特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10.
文章运用1986--2007年的实际数据实证研究了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之间的相关性关系及影响机制。研究表明,农村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农村人力资本、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与农民收入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性;农村金融规模和农村金融结构与农村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农村人力资本和农村劳动力转移都是正相关的。但是农村金融效率与农村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农村人力资本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却呈负向关系。文章认为,农村金融资金由于种种原因导致的配置低效率是阻碍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正>一、中国面临刘易斯拐点与人口老龄化的双重挑战刘易斯等人认为,发展中国家存在"传统经济部门"和"现代经济部门",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是工业部门相对农业部门的扩张过程,农业部门的劳动力向工业部门转移的不同阶段决定了工业企业的边际劳动力成本,并由此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农业部门劳动力大量过剩,现代工业部门可以用最低工资水平获得劳动力无限制供给,工人工资取决于维持  相似文献   

12.
农村劳动力转移为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加快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水平、构建和谐新农村等问题提供了有益思路。虽然近年来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受阻,但随着经济的复苏,今年各地"用工紧"、"招工难"现象此起彼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的全面回暖。面对日益发展的"用工紧"、"招工难",如何破解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阻滞,加快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本文从金融的视角给出了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农村资金的大量流失,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乃至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为了截止农村资金流失,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笔者对如何把农村资金稳定在农村作些思考。一、确立农业银行、信用社筹集和融通农业发展资金的主渠道地位农业银行、信用社一直担负着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14.
重构政策性收购资金管理机制初探杨祖辉,冯国范确保农副产品收购既不打“白条”,又防止资金流失,是农副产品收购资金供应与管理必须达到的双重目标。然而,由于现行农副产品收购资金供应与管理机制很不完善,收购资金流失渠道不清,某些认识及管理责任模糊,主要是有些...  相似文献   

15.
从农村资金外流看邮政储蓄制度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姜长云 《中国金融》2003,(23):38-39
近年来,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 整的深入推进,农户和乡镇企业对资金的需求规模迅速扩大,农村资金的需求总量持续增长。但是,农村资金却通过各种途径大量流失,邮政储蓄成为农村资金向城市流失的重要通道之一。因此,积极推动邮政储蓄制度的改革,是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6.
农村金融发展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1986-2007年的数据实证研究了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之间的相关性关系及影响机制.本文的研究表明,农村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农村人力资本、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与农民收入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性;农村金融规模和农村金融结构与农村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农村人力资本和农村劳动力转移都是正相关的,但是农村金融效率与农村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农村人力资本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却呈负向关系;我们认为,农村金融资金由于种种原因导致的配置低效率是阻碍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农业劳动力资源利用与开发始终是世界各国理论研究并冲击社会与经济的重要问题。在经济还不发达的我国更是个突出的问题。在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发展条件下,到本世纪末完成农村发展战略任务,农业劳动力资源利用开发如何是至关重要的。充分合理地利用农业劳动力资源,需要有党和政府正确的方针政策指路,要有先进的科学技术指导,要有市场信息指挥,还要有农业资金的支持。这对于发展农村经济,建立新型城乡关系,实现四个现代化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研究我国的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要从农村的基本现实情况出发,在我国现行的农村土地分配制度下,部分农村地区的剩余劳动力转移是一个不完全转移,应与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下的预期收入差距决定的劳动力转移区别开来。本文从农村家庭收入结构研究出发,探究我国部分农村地区的劳动力转移问题,对劳动力转移趋势进行分析,揭示在现阶段,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是一个必然和持续的过程,劳动力转移趋势程度受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西部农村牧区经济发展中资金匮乏的成因有:国家投入不足;利用外资比例极低;农村牧区自我积累乏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滞后,农村资金流失严重.要解决农村金融资金短缺的困境,应强化西部农业的基础地位,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支持农村牧区向商品化、市场化发展;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利用外资,发展西部农(牧)业.  相似文献   

20.
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是一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如何建立完善产业转移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互动机制,加快产业转移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步伐?广东省结合当地实际,积极探索推动产业转移与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一、广东省产业转移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与成效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凭借其区位优势,吸引着大量外来淘汰产业的资本进入,为广东省初期的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但长期以劳动密集型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