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明轩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2):23-24
世俗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经历的必然过程,是社会的“祛魅”化。宗教作为亚社会系统建制,在世俗社会的“包围”中。自身也出现世俗化倾向。世俗化社会与宗教世俗化两者诠释了宗教和社会的张力关系,因此两者的契合需要正确的解读。而宗教伦理的基本结构因其自身的神本性和人本性的二重性特点,能够为两者的契合解读提供一个合理有效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刘旭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10):139-140
童话对于小说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可以追溯到千百年前童话里众多的原型;“儿童小说”的崛起见证了小说对童话体裁的借用和发展。本文从原型、体裁这两个方面出发,分析了欧美小说对童话的借鉴和超越,从一个新视角肯定了童话的意义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3.
孙跃纲 《陕西省行政学院陕西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1):72-76
发展哲学必然能够扬弃和超越实践哲学,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化、中国化的合理形式,准确地反映时代精神。发展哲学的核心内容和基本矛盾是发展主体与发展客体、发展理想与生存现实、发展理论与发展实践的相互作用。只有发展哲学才能实现当代哲学的转型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试从传统义利观贬视“利”的追求、把“利”的追求与“义”的追求绝对对立及其阶级局限性等三方面入手,论述毛泽东如何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成功地实现对传统义利观的全面改造,并由此出发指出毛泽东义利观念是实现传统义利观的现代转型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典范例。以此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和传统文化相结合问题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论超越的荣辱观及其文化创新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阳举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7,20(1):5-12
荣辱观有创新的荣辱观,有非创新的荣辱观。文章通过马斯洛的超越理论和道家批判的荣辱观,来揭示超越的荣辱观的内涵、性质。超越的荣辱观是创造性的荣辱观,对我国建设创新型社会具有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6.
论济慈的死亡意识与诗歌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培君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6(2):111-112
济慈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几乎全被死亡的阴影所笼罩,对于死亡济慈既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经验。也有着清醒的理性认识。由于总要面对死亡,所以,济慈深感生命脆弱与人生短暂。为此,他努力地去超越世俗的价值,努力地去发现美和欣赏美,努力地去追寻睡与死的精神境界,努力地去创造不朽的诗歌篇章。 相似文献
7.
吴午东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8(3):73-76
医院见死不救不仅是道德问题,还与相应法律制度的缺失有关。运用合同法理论,对近几年来屡屡发生的医院见死不救问题进行分析,指出这是社会转型期间传统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而新的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建立完善的结果,医院见死不救恰恰是制度残缺的不良结果。在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我国医院死亡救助制度的设想,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在于建立一套完整的医院死亡救助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8.
死亡赔偿金是对死者的近亲属或受害人进行经济补偿的一种重要的制度。本文从死亡赔偿金的含义、性质及其完善等方面做出规定,对正确认识侵权责任法中的死亡赔偿有更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论现代诗派知性诗对五四哲理诗的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锋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1):93-95
以冰心、宗白华的哲理小诗为主要代表的五四哲理诗创作是中国新诗向知性世界探索的第一步,而30年代现代诗派的主知诗则实现了对前者的超越。这种超越可以从各自的创作理念与传统、情理内蕴构成、意象与诗境等方面比较得出,从中能看出新诗在主知一路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0.
石黎 《武汉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3):91-93
"多余人"是十九世纪上半叶俄国文学中独特的文学现象。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塑造的奥涅金开启了占据俄国文学重要地位的"多余人"形象。本论文将从"超越"的角度分析这个"多余人"鼻祖奥涅金的悲剧性。悲剧精神是一种超越精神,没有超越就没有悲剧。论文从奥涅金超越的动因和超越最终失败的原因两个方面分析"多余人"奥涅金悲剧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1.
世界技术和经济中心的转移无不是依靠技术创新实现技术跨越的结果。尽管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是,几十年社会主义建设为技术跨越既奠定了物质基础,又奠定了技术基础;改革开放和新技术革命为实现跨越式技术创新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和难得的机遇;同时,我国还可以从高起点介入新技术领域,具有发展的后发优势。 相似文献
12.
产业集群及其对西安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娟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5,18(1):22-25
产业集群是一种世界性的经济现象,它在我国沿海地区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但是在西安区域经济发展中仍然存在着诸多困难。本文试图从集群经济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强大的生命力角度来阐明产业集群对于促进西安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较强的加速作用,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白雪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9(3):102-103,150
杰克·伦敦的半自传体小说<马丁·伊登>的故事结尾历来是人们争论的焦点.运用"进化论"和"超人"学说的观点,结合主人公马丁·伊登的人生历程和思想变化过程,可以分析主人公最后选择的本质,从而揭示主人公悲剧性结局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4.
王瑞娟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3(1):51-53
邓小平理论博大精深,其中在人口理论上有独特的建树。他从严重困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制约和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人口问题出发,提出人口国情论、人口发展论、人口压力论、人口素质论、人口国策论等思想。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实现了对毛泽东人口理论的超越,为正确解决我国人口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方向。 相似文献
15.
死亡赔偿制度可借助补偿性赔偿和惩罚性赔偿进行分层构建,从而实现填补损害和预防侵权的双重功能.补偿性赔偿宜采固有损害主义,并基于福利水平维持说评估赔偿额的大小.在故意逃逸以逃避责任和故意侵权致人死亡案件中,应该适用惩罚性赔偿,以产生威慑和预防效应,惩罚性赔偿数额的确定要根据逃逸概率、收入水平和侵权人财富等来加以确定. 相似文献
16.
张长虹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1):23-25
阿Q的性格包括国民劣根性与自我超越性两个层面,后者是对前者的否定。本文从自我超越性的角度重读阿Q,使读者看到在激烈动荡的社会大环境中,阿Q自身已开始解体、衍变,并流露出弱者的生命意识,显示着自我的尊严与价值。如果说把阿Q作为国民劣根性的典型来批判是为了反思中国文化传统,那么,提出阿Q性格中的自我超越性便是为了引发我们思考中华民族超越停滞、重新树立民族信心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黄佳佳 《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1):52-55
<拟挽歌辞>三首是陶渊明感于自身身世,吟咏死亡之作.陶渊明在这三首诗中将对死亡的思考上升到哲学层面,从而表达出一种"委运任化"的死亡观.本文结合魏晋文人创作挽歌诗的风气和传统,分析<拟挽歌辞>在写作手法和内容上对前人的继承和发展,并试图阐发三首诗所体现的死亡观与陶渊明生平思想的契合之处. 相似文献
18.
王新春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122-124
唯美主义作为一种文艺思潮,在十九世纪末遽然兴起,然而它的衰亡也极其迅速,在文艺界有如昙花一现.而它的发起人之一奥斯卡·王尔德历来深受评论界的关注.王尔德的名作《道连·葛雷的画像》和《莎乐美》分别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作家的唯美主义观念.两篇作品的主人公均是唯美主义的典型,唯美主义的死亡从他们的死亡过程中可见一斑.而王尔德本人更是对自己信奉的唯美主义身体力行,他的一些行为被当时的道德观所唾弃,最终客死异乡. 相似文献
19.
想做出优秀的具有文学价值的译文,应从对源语言材料的深刻解读和审美开始。完全把握原文的“美”的精髓,对于译者是否能更好诠释出原文的“美”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莫言的作品《生死疲劳》证明了审美客体在翻译中的重要性。译者应领悟原作的美学特征,提高自身文化素养,丰富审美经验,再现原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