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运用基尼系数(GINI)、对数离差均值(GE0)和秦尔指数(GE1)对1978-2010年我国省际城乡金融非均衡发展水平、东中西部城乡金融非均衡发展水平和八大经济区城乡金融非均衡发展水平进行了全面测度,并运用R/S分析方法对我国区域城乡金融非均衡发展的长期变动趋势进行了预测.研究发现,我国城乡金融非均衡发展问题在省际、东中西部和八大经济区之间都是表现得极为明显的,而且在未来一段时期内,这种非均衡状态还会继续存在.在此基础上,文末就实现城乡金融均衡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困境:一个新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有商业银行具有商业和政策双重性质,而政策性金融的存在是造成国有商业银行巨额不良贷款最主要的原因。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导致政府对金融剩余控制力的下降,将造成政策性金融融资困难,而目前政策性金融的必要性和不可承接性,导致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陷入困境。因此,要从政策性金融不可承接性的角度,重新审视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方向和思路以及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3.
基于非均衡发展理论的区域协调内涵诠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松 《经济经纬》2008,13(1):70-72
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非常强的非均衡依赖性,或者说区域发展的非均衡性是一种客观存在.区域协调的本质是在产业关联紧密的基础上,通过区域经济要素的自由流动,促进区域经济有序发展,达到市场机会公平的过程.非均衡发展一般受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市场作用和政府干预三种力量的影响.无论非均衡发展效应的好坏是三者综合作用的结果还是哪一方面的作用,任何忽视区域协调内涵问题,而直接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的措施,最终可能导致更坏的结果出现.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经济快速持续扩张的背景下,区域经济发展的非均衡状态不断加剧和放大,成为当今经济发展的重要表征,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和问题.为此,如何缩小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促进我国经济的协调与和谐发展与进步,成为当前思考的热点议题.要探索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的路径,要从制度方面加以分析和研究,建构高效率的制度,以更好地促进区域经济的集聚,使之与转型经济的改革内在逻辑相吻合,更好地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5.
非均衡经济中区域中央银行金融调控与监管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从我国区域经济、金融发展不平衡和地域特殊性较强的现实出发,分析了区域中央银行宏观金融调控和金融监管的尴尬境地,提出了应加强中央银行各级分支行,尤其是大区分行的相对独立性,充分调动其调控与监管的积极主动性,以适应我国的现实国情,在“掌握精神,灵活处理”的原则指导下积极监管、适当调控,全面提高金融调控与监管的效率。  相似文献   

6.
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性与制度发展的非均衡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曹阳 《经济学家》2001,3(4):67-71
制度非均衡发展是形成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众多因素中最为重要的因素;区域政府作为执行正式制度规则的组织,对区域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但区域政策规模过大反而会阻碍区域经济发展;非正规制度可统称为“社会资本”,它对区域经济发展有潜移默化的深层影响。  相似文献   

7.
我国电信业区域非均衡发展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电信业发展呈现出区域非均衡特征,主要是由电信业在不同区域的特定供求关系决定的。逐步缩小区域间电信业发展的差距,不仅有利于加快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而且有利于缩小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  相似文献   

8.
我国电信业区域非均衡发展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电信业发展呈现出区域非均衡特征,主要是由电信业在不同区域的特定供求关系决定的。逐步缩小区域间电信业发展的差距,不仅有利于加快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而且有利于缩小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  相似文献   

9.
我国缩小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非均衡现实进行分析,在深入探求非均衡现实形成的政策因素基础上,提出缩小区域发展非均衡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区域非均衡增长与协调发展的新思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以区域发展梯度规律为主线,以生态环境为主要限制因子,论述了区域可持续发展是公平、效率和环境统一体。区域可持续发展是非均衡增长与协调发展的时空和谐,严格保护限制环境,揭示区域发展共有的特性与规律,探索实现区域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11.
我国商业银行规模经济问题与金融改革策略透析   总被引:94,自引:2,他引:94  
本文通过对中国商业银行 1 994— 2 0 0 0年的经营情况的实证分析 ,估算出了各大银行的成本 -规模弹性。在此基础上 ,本文指出 :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长期存在的不良贷款沉淀以及放款上的所有制偏好等问题已成为现阶段影响我国金融机构成本 -规模弹性的重要因素 ,而隐藏于它们背后的产权制度安排上的缺陷、金融领域的长期垄断 ,以及民营银行的“国民待遇”等问题则应成为下一步改革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将资产收益率作为衡量指标和被解释变量,资源配置能力(贷存比)、资产费用率、资产利用率、人员增长率等作为解释变量.将贷存比、资产费用率、人员增长率等多项统计指标作为解释变量,选取了我国12家银行机构的时序与截面混合数据,利用Panel Data计量方法,对商业银行运营效率及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3.
国有商业银行经营中的机会主义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会主义行为导致了国有商业银行的过度涉险、欺诈、贷款冲动以及信贷寻租,其影响和危害不仅造成了银行大面积的不良资产以及银行经营过程中严重的贫困化现象,严重影响了公众对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信心.为此,尽快制定遏制国有商业银行机会主义行为的对策,并严格进行实施是当前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4.
国有商业银行风险与效率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有商业银行改革进程中出现共有产权的模糊性,由此积累了较大的金融风险,阻碍了向现代商业银行转制以及效率激励机制的形成。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在于重新划定公共领域的产权界限,真正取消政府通过模糊产权设租,优化银行剩余控制权与索取权的配置结构,根据专有性理论引入银行家创新激励机制,明确政府权威的监督功能。  相似文献   

15.
作为金融机构的一种自律行为,内部控制在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中,其制度完备性和执行的有效性决定了商业银行经营的稳健性和盈利性。为了降低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实现其经营目标,以风险为导向建立有序严密的内控体系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经济与金融结构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金融市场的竞争、金融体系的完善都迫切需求开放和发展民营银行。另一方面,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众多城市商业银行原有的模式已不适应其发展,银行问题突出,改革势在必行。而民营化改革因为其独特的优点应成为城市商业银行较好的改革途径,这同时又为民营银行发展创造了条件。因此,发展民营银行的一个重要之源便是城市商业银行民营化,与此同时,做好民营化改革相应的配套工作也是极为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作为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重要途径之一,自2005年6月起,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截止到目前为止,四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除中国农业银行外均已完成了战略投费者的引进工作.但从战略引资的现实情况来看,由于受制于多种制度因素的制约,无论从引赘对象、引资目标还是引赘过程上看,笔者认为,我国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引进战略投资者的行为都是有所偏失的.因此在对这一问题进行剖析的基础上,对固有商业银行的引责行为进行矫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商业银行通过上市融资和跨区域拓展业务,一方面为处于困境中的城市商业银行带来了发展机遇,另一方面如火如荼改革的背后却隐藏着诸多问题:改革是对城市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能力的考验,并不适合所有城市商业银行;对区域经济也有不利影响.金融是经济的核心,城市商业银行改革应立足本地、挖掘潜力,打造有特色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在缓解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方面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9.
吴琦 《经济与管理》2005,19(6):58-60
资产证券化是20世纪70年代末崛起的一种商业银行业务创新形式。资产证券化将相对呆滞的债权转变为流动性资产,使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和盈利性得到增强,安全性也得到提高。这些优点对促进中国经济金融发展和提升商业银行竞争力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之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楠 《经济经纬》2003,(2):77-79
在全面开放的环境中,我国金融业面临着更为激烈的竞争。为保证我国“十五”计划的顺利实施,金融体制改革需进一步深化:首先,对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成立金融控股公司;然后,分拆择优上市,反向收购,最终实现国有商业银行整体上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