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1 毫秒
1.
<正> 一、对山西化学工业发展的回顾党的十二大提出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还确定了从1981年到本世纪末,实现工农业生产总值翻两番的宏伟战略任务。当时中央领导指出,实现这一宏伟战略任务的关键,是如何解决能源和交通问题。为此,从邡时起中央就开始酝酿,把山西建设成为全国的能源基地。后来薄一波同志来山西调查后向国务院提出了这一建议。为了贯彻这一重大使命,省委、省政府从  相似文献   

2.
把山西建设成能源重化工基地,是党中央和国务院为实现十二大战略目标而采取的一个重大决策。这个决策意味着山西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居有重要的地位,意味着山西对全国在本世纪末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将起重大作用。很显然,建设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与党的总任务、总目标是一致的,应该成为我省经济建设的中心任务。  相似文献   

3.
尹玉青 《经济师》2009,(9):253-254
山西是全国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长期以来形成了以能源、原材料为主的产业结构,目前已越来越制约着山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主线,积极培育和发展战略产业,加强技术创新,变革产业组织结构。从而推动山西产业结构的全面升级,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
当美国正处于海湾战争的中期、并面临着不稳定的石油价格时,布什政府发表了其“国家能源战略”,并称其是“一个更清洁、更有效和更安全的能源未来之综合性基础。”但是许多能源分析家担心布什的这一能源战略难以避免能源危机,因为它过多地向促进现存能源  相似文献   

5.
我这次主要是来参加山西省煤炭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科学论证会的。煤炭能源重化工基地的建设,对山西影响很大,想就这方面谈一些想法。 山西煤炭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对于山西  相似文献   

6.
山西是我国最大的能源重化工基地的主体。山西的工业发展和布局展开的状况,对整个能源重化工基地的建设起着关键性作用。而晋西沿黄工业带的建设,又是山西工业布局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建设晋西沿黄工业带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一)是调整山西工业布局的战略步骤 山西工业发展到现在已具有相当规模。其工业总产值占全国2.4%、占“基地”有关五省区工业总产值1/5以上。  相似文献   

7.
张慧敏  暴丽艳 《经济师》2014,(2):146-147
面对当前严重的全球环境问题、资源压力问题,世界各国政府均在积极探索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方式,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等,都已成为世界各个国家的战略发展之首。山西作为我国最大的能源重化工基地、中部重镇,其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走势对"十二五"期间国家战略的全面实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也基于此,2010年12月,国务院批准山西成为全国最大的全省域、全方位、系统性进行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国家级试验区。结合山西实际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协调措施。不仅为山西资源经济转型制度创新奠定重要的参考基础和实际价值,更对国内其他省份的经济转型发展制度创新与战略研究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8.
搞好山西煤炭能源基地的建设,是为了满足国家四化建设对煤炭能源的需求。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进行技术、经济论证,确定适当的开发规模、速度,搞好矿井布局,是十分必要的。但这还不够,我们还应考虑提高煤炭质量,合理加工利用同时还应注重煤炭的节约。这样,既能解决四化建设对煤炭能源的急需,又能加快能源基地建设的资金积累,还能改变山西煤炭工业的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因此在山西能源基地的建设中,应当采取开采与节约并重,提高产量与提高质量并重的方针,搞好整个煤炭工业的生产力布局,以求用最少的投资和消耗,为国家提供数量多、质量高的煤炭。  相似文献   

9.
煤炭是我国重要的能源,约占总能源耗量的70%。因此煤炭生产能否上去,流通是否畅通,这是国民经济是否能保证持续迅速发展至关重要的问题。在党的第十一届全会上,把发展能源和交通提高到重要的战略地位。实践证明,中央的这个战略决策是非常正确的。煤炭工业生产布局经过多年的探索、研究,取得了经验,也吸取了教训,从而作出了“建立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包括山西省、河南省西部、内蒙西部、陕西北部)的  相似文献   

10.
郭晟熙 《经济师》2023,(5):121-122+125
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石,回溯人类历次能源革命,能源的发展始终围绕降本和增效两大主题,每次能源革命都会对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产生深远影响,而当下以低碳和可再生能源为特征的新一轮能源革命正在展开。山西作为我国典型的资源型地区,是能源大省也是碳排放大省,在国家“双碳”目标约束下,山西面临着保障供应和能源产业转型的双重压力。文章基于能源革命视角,从山西能源产业发展现状和当前存在问题出发,探寻山西能源产业技术迭代和降本增效驱动力,增强山西能源产业发展韧性和稳健性,助力山西能源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1.
李丽  李中 《技术经济》2005,24(3):5-7
本文首先阐述了全球常规能源石油和煤炭对于人类文明发展所做的贡献和它们对全球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 ,分析了清洁的可再生能源研究应用技术发展的缓慢 ,并对中国 2 1世纪能源战略进行了简要介绍 ;其次在简单介绍了山西省煤炭能源特征和近两年来产销量情况的基础上 ,分析了山西煤炭产业多年来经济效益低下和环境代价太大的现实情况 ;最后提出了山西煤炭能源实施“优劣分离 ,集中治理 ,减污增效 ,净化环境”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张晓霞  赵红梅 《经济师》2001,(4):146-147
山西作为全国的老工业基地从计划经济时期起,就服从全国经济布局,根据本省的资源禀赋,形成了以能源原材料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这一产业结构曾为山西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毋庸讳言,这处产业结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却严重制约着山西的经济发展,并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山西经济发展缓慢,经济发展开始落后于东部和中部地区,面对西部大开发,如不能急起直追,有可能再落后于西部各省。因此必须从战略的高度来考虑我省产业结构调整,以重振山西雄风。  相似文献   

13.
王云珠 《经济师》2022,(9):13-15
“双碳”目标及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等宏观战略的提出,对光伏产业等可再生能源发展带来重要影响。技术创新是推动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和关键。文章基于山西光伏产业及技术创新发展现状,针对光伏技术创新中问题短板,提出加强光伏前沿技术布局、强化创新平台建设和人才支撑等加速推进光伏技术创新的对策建议,以助推山西能源转型、碳中和目标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4.
在国家能源安全和全球气候变化的新挑战下,美国近年来借助能源开发技术突破带动可再生能源产业快速发展,开始实施"能源独立"政策.这对于全球能源供求格局、价格以及地缘政治均将产生深远影响. 相比而言,作为世界能源消费太国,我国面临的资源和环境压力日益增大,统筹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的任务更加艰巨.加快发展水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产业,既是推动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有效缓解资源和环境压力的紧迫任务,也是加快能源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15.
在山西省委、省政府提出要把山西建成全国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战略决策的大背景下,运城市提出了要将运城建成新型加工制造业基地的战略构想。本文就这一战略构想提出的背景、思路、主要措施等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6.
一、山西的基本特点和经济战略目标 从经济战略上探讨山西能源基地建设问题,首先要掌握山西经济、自然和社会条件的特点。综合起来山西有如下四个基本特点。 第一、矿产丰富、特别是煤炭,蕴藏量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品种全,煤质好,埋藏浅、易开采,这是山西得天独厚的最大优势,是山西建设能源基地的物质基础,也是确定山西经济战略的出发点。 第二、山多、水缺、地贫、地势高,生态不平衡。这一特点严重影响了山西的农业生  相似文献   

17.
山西煤炭资源得天独厚,把山西建设成能源重化工基地,对解决我国能源问题,加速国民经济发展,推动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山西的粮食发展问题,是山西煤炭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的基础,是它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在研究和考虑煤炭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时,必  相似文献   

18.
《经贸实践》2004,(3):12-15
实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对能源领域提出了多方面的要求。我们在制定能源战略时,要全面了解今后能源可持续发展的任务和挑战。我国今后所面临的能源发展问题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问题,概括起来至少应包括以下十个方面的任务和挑战。  相似文献   

19.
梁四宝  张新龙 《经济问题》2007,332(4):112-114
随着山西省新型能源重化工基地发展战略的提出,以能源为主导产业的县(市)纷纷采取措施来改变过去产业结构单一、过分倚重能源的现象.对沿汾河流域16个县(市、区)的经济发展类型和水平进行科学分类,为山西调整产业结构和制定总体经济发展战略、促进煤焦铁走廊以及山西省经济协调发展提供一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0.
孙小勇 《经济问题》1992,(12):55-57
山西作为我国的一个内陆省份,发展外贸较之于沿海有许多不利因素。因此,必须正确选择外贸的战略模式,以此来促进外贸的健康发展。 一从近几年的实践经验来看,发展外贸出口的战略模式可供选择的不外以下几种: (一)传统产品出口战略模式 一般来讲,这一战略模式是发展中国家初级产品出口引导经济增长的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