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章在分析资源禀赋理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一般原理的基础上,研究了青海省海西州经济增长现状,特别是经济增长与资源禀赋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国内外相关的研究结论,对资源禀赋和"资源诅咒"进行了理论反思。 相似文献
2.
自然禀赋与经济增长:对“资源诅咒”命题的再检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以1970~2000年世界各国的经济增长差异为研究对象,对自然禀赋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和检验。计量分析的结果表明,在控制了制度、人力资本、投资、开放度、价格变化等因素后,自然资源的丰裕度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性,“资源诅咒”的命题确实成立。在此基础上,本文对丰裕的自然资源阻滞经济增长的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制度落后、排挤人力资本、“荷兰病”是资源阻滞经济增长的主要作用渠道。 相似文献
3.
4.
金融中介部门发展与经济增长——基于转型国家的实证检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利用25个转型国家1993-2003年的面板数据,对转型国家金融中介部门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检验后发现:存贷款利差与实际GDP增长率互为因果关系;对私人部门信贷的相对增加不仅没有加速经济增长,相反在有些国家还阻碍了经济的长期增长。广义货币量的相对增加对转型国家的经济增长没有促进作用,甚至在CEE和波罗的海国家,M2占GDP的比重与实际GDP增长率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实证结果表明,在软约束盛行的转型国家,提高金融中介部门的效率比其增加其对私人部门的信贷更有利于加速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5.
自然资源富集与经济增长——一个基于“资源诅咒”命题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Auty首次提出“资源诅咒”命题后,“资源诅咒”就成为解释国家间经济增长差异,阐述为何国穷国富的一个重要纬度。本文回顾和梳理了“资源诅咒”命题的众多研究成果,从命题相关争论、作用机制、传导渠道、对策研究以及在未来面临的挑战等多方面进行了综述性讨论,以图对“资源诅咒”命题能有更准确的理解。总体看,自然资源同优越的地理区位一样,是大自然赋予的财富,本身并不应被责备,应诅咒的是利用这些财富的方式。 相似文献
6.
Auty首次提出"资源诅咒"命题后,"资源诅咒"就成为解释国家间经济增长差异,阐述为何国穷国富的一个重要纬度.本文回顾和梳理了"资源诅咒"命题的众多研究成果,从命题相关争论、作用机制、传导渠道、对策研究以及在未来面临的挑战等多方面进行了综述性讨论,以图对"资源诅咒"命题能有更准确的理解.总体看,自然资源同优越的地理区位一样,是大自然赋予的财富,本身并不应被责备,应诅咒的是利用这些财富的方式.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自然资源、资本投入、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等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逐步被发现。其中,自然资源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赖以发展的源泉。关于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西方学者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探讨较早,也引起国内学术界的关注,并很快成为了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8.
《世界经济研究》2013,(12)
文章将自然资源引入Romer(1990)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中,建立了一个包括四部门的封闭经济系统,通过理论模型推导得到,资源消费对地区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资源生产对地区经济增长具有阻碍作用,"资源诅咒"的传导机制主要表现为资源型经济对人力资本的挤出效应。此外,文章基于OECD和BRICS 37个国家的跨国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估计方法实证检验了资源生产(开发)和资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回归结果进一步表明,资源生产和资源消费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对于资源开发地区(资源供给者)而言,自然资源是"诅咒";对于资源需求者而言,自然资源是"福音","资源生产诅咒"和"资源消费福音"命题在跨国层面显著成立,摆脱"资源陷阱"依然是资源丰裕国家(地区)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9.
10.
文章将自然资源引入Romer(1990)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中,建立了一个包括四部门的封闭经济系统,通过理论模型推导得到,资源消费对地区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资源生产对地区经济增长具有阻碍作用,"资源诅咒"的传导机制主要表现为资源型经济对人力资本的挤出效应。此外,文章基于OECD和BRICS 37个国家的跨国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估计方法实证检验了资源生产(开发)和资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回归结果进一步表明,资源生产和资源消费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对于资源开发地区(资源供给者)而言,自然资源是"诅咒";对于资源需求者而言,自然资源是"福音","资源生产诅咒"和"资源消费福音"命题在跨国层面显著成立,摆脱"资源陷阱"依然是资源丰裕国家(地区)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1.
印度经济增长因素实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印度和中国经济增长因素的比较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主要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从实证角度对印度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并根据结论提出保持经济稳定性增长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发展中国家的知识产权保护与经济增长——基于跨国数据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使用85个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面板数据对知识产权保护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知识产权保护的增长效应取决于一国技术水平与世界技术前沿之间的差距。当一国技术水平接近技术前沿时,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有利于经济增长,相反则会阻碍经济增长;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符合本国经济利益的知识产权保护程度是不一样的;在发展中国家相关工作不断取得进展的前提下,评价其知识产权状况应该采取相对较低的标准。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60年代以来,东盟国家持续快速的经济增长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在对这些国家经济增长来源的研究中,前人的研究着重考察了私人投资的重要性。本文运用生产函数法对东盟五国公共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①。实证分析结果显示,除了菲律宾之外,其余4个东盟国家公共资本产出弹性显著为正值,表明公共投资对其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菲律宾的公共资本对经济增长则没有显著的影响,公共投资效率低下是造成菲律宾公共资本非生产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转型与经济增长--对中东欧国家(CEEC)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中东欧国家(CEEC)十几年来经济转型与增长的实践进行了论证和检验。文章第一部分通过分析一组宏观经济增长率指标,对CEEC转型历程进行总体把握;第二部分考察这些国家实际GDP增长率指标,并提出转型期三个阶段的划分;第三部分运用索洛模型对CEEC经济增长进行总体和分阶段检验;文章最后部分分析和论证了CEEC转型和增长过程中出现的资本、贸易和劳动力缺口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5.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中国的经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采用GMM估计量,把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变量(投资、出口、进口、人力资本、制度质量和通货膨胀)作为条件信息集,对金融发展(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和银行发展)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实证研究。文章发现:债券市场规模发展、银行对私人信贷扩张和股票市场流动性提高显著地促进经济增长,而股票市场规模发展和波动性扩大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金融发展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促进投资规模扩张,进而驱动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6.
17.
贸易开放与经济增长:基于政策协调效果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我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贸易开放是否与其他配套性政策形成有效协调,从而共同作用于我国的经济增长。第一类配套性政策指标包括人力资本、金融发展水平、物价稳定、基础设施建设与研发投入等5种宏观经济因素;第二类配套性指标包括政府与市场关系、产品市场发育度、要素市场发育度、法制环境等5种市场化进程指数。结果发现,物价稳定、市场化进程与我国贸易开放形成了较好的政策互补,同时人力资本、金融发展等其他指标并未与贸易开放形成有效结合。 相似文献
18.
经济自由与经济增长:来自各国的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美国传统基金会发布的经济自由度指数与各国经济增长水平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控制了劳动力人口、资本存量以及人力资本等变量后,经济自由度与经济增长水平之间存在非常密切的关系,从而为自亚当·斯密以来的自由经济理论提供了新的证据.本文利用工具变量法,证明了经济自由是经济增长的原因,为这方面的实证研究做出了新的贡献.希望通过上述工作能够更好地理解制度因素(特别是自由经济制度)在推动经济增长中的关键作用以及导致各国之间经济差距的根源. 相似文献
19.
依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13年发布的Article IV报告中所阐述的中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风险来源,以2010—2016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为样本,利用面板数据回归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了产能过剩、企业效益下降、房地产泡沫、金融机构资产质量恶化等四类风险因素对我国省级地区实体经济增长的影响,发现这四类风险的出现都会对实体经济增长产生显著负面影响,而且在东、中、西部地区的影响程度呈现出差异性。结果表明,对于地区经济风险进行有效识别、控制和预防具有现实必要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