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作为一国或地区参与国际经济活动的重大创新,金融自由是自由贸易区的重要制度要件,自由贸易区内的金融市场和金融业务必然带有离岸金融的性质和特征。作为必要的金融基础设施,区内应当建立离岸金融市场,并根据自由贸易区所在地的条件选择符合自身特征的离岸金融模式。我国在自由贸易区内开展离岸业务,发展离岸金融市场存在一定的障碍。通过对"境内关外"的再认识,解决制约离岸金融业务的贸易自由的问题,以及改革外汇管理体制,在制度建设上处理好金融机构准入和金融自由化的问题,助推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目前,贸易自由化席卷全球,世界各国都在积极与贸易伙伴谈判缔结FTA/EPA。我国在自由贸易区建设方面起步较晚,而且伙伴国主要在东亚地区。我国在东亚地区的自由贸易区建设面临两难困境: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会给国内部分产业带来冲击和影响;放慢自由贸易区建设又会遭遇日本以及东盟自由贸易发展的竞争和挑战。我国的策略应该是积极应对竞争和挑战,提高相关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制定明确的自由贸易区战略,争取东亚贸易自由化和东亚一体化的主导权。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保税区建立十几年来,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入世后其优势将不复存在,因此向自由贸易区的转型势在必行,转型后可以更好地促进本地区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也可以加快与国际经济接轨,还可以发挥本地区的经济特长和比较优势,有利于建立国际绿色通道:未来保税区的经济功能应从创新机制入手,重在创新投资环境,尤其应重视和发展保税区物流业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相对于财务会计而言,管理会计更加适应现代企业发展所需,能够从企业财务管理风险防控等方面,为企业的效益增长、成本缩减等方面提供较大的助益,为企业最终决策提供数据支持。但是,全面贯彻这一转型对于已经成型的企业管理而言具有一定难度。有鉴于此,文章针对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路径进行探究,以期为相关从业人员的实践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5.
论中华自由贸易区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一个国家框架内,充分利用WTO机制,建立中国内地、香港、澳门、台湾两岸四地自由贸易区,是两岸四地经济繁荣与发展的需要,是顺应历史潮流的举措。  相似文献   

6.
自由贸易区是为投资者提供离岸区域和先进商业基础设施,拥有灵活弹性商业政策,具有吸引力的税收和低投资、低运营成本的商业区.本文在对现有的自贸区评价体系分析基础上,在法治层面,对新加坡自由港、迪拜港自由贸易区、伊基克自由贸易区三大先进自由贸易区的监管模式进行了横向比较,并研究了三大自由贸易区在管理体制、监管制度、功能定位、政策优惠等方面的异同.通过对比我们发现,自由贸易区成果的关键是通过统筹经营、放松管制,加快货物进出、人员往来、资金流动、信息传递,以期对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发展有所启示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面对数字经济的冲击,传统财务面对智能化、信息化的经济体制较为吃力,传统财务必须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如今数字经济已然成为影响世界经济的重要因素。传统的财务以人力资源进行数据细化的计算处理,时至今日财务形式、理念、职能都有所提升和转变,当然财务人员更应该提升自我促进发展。在大数据时代中发展网络化、信息化、人本化是传统从资金的控制管理到文化数字的管理。从单纯管理资金、财物转化为人员管理,直接转化为企业管理理念、企业文化素养的管理提升。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致使企业联系逐渐紧密,市场透明化增加,产业区间结合。改革发展刻不容缓,实际展开财务转型,保持在资本市场进程的有效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的签署,海峡两岸经济贸易合作步伐将加快。漳州应积极探索设立海峡西岸(漳州)自由贸易区,主要任务是推动漳州设立台商投资区,推动经济开发区扩区升格,推动漳州设立若干个特殊贸易区。对此,建议在海峡西岸(漳州)自由贸易区内推进民间先行先试,降低台资准入门槛,放宽台商投资领域,取消对台贸易限制。  相似文献   

9.
在当前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下,众多企业都面临着一定机遇,也面临着挑战,尤其是证券公司.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内容,财会工作必须适应时代发展,及时完成向管理会计的转型.对此,这就必须在明确转型意义的基础上对转型路径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0.
今年是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20周年.自1988年以来,海南省实现了从一个比较封闭落后的边陲岛屿向初步繁荣的经济特区重大转变,走出了一条具有海南特色经济结构和更具活力体制机制的新路子,令世人瞩目.2008年4月24日,即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20周年庆典之际,海南省委书记卫留成在海南改革开放发展高层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明确提出进一步解放思想,扩大开放,争取在海南建设自由贸易区Hainan?Free? Trade? Area(HFTA).  相似文献   

11.
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立为国际经济法提出了如何解释自由贸易区的问题。自由贸易区实践中有跨国区域型和境内关外型两种自由贸易区的基本类型。跨国区域型自由贸易区即FTA、RTA,是作为国际经济法主体主权国家、单独关税区、国际经济组织之间建立的国际层次的自由贸易区;境内关外型自由贸易区是在一个主权国家内划定一定区域建立的贸易、投资更加自由化的区域。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属于后者,在海关监管方面与传统的境内关外型自由贸易区无疑,但是由于采用了新的贸易概念,超越了货物贸易自由化的界限,实行服务业的开放和投资自由化,因此对于深化中国的改革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韩自由贸易区的可行性与障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韩自由贸易区作为推动中日韩乃至整个东亚地区经济合作的有效途径,它的建立十分重要.在建立中韩自由贸易区是必要的这一前提下,从中韩政界和企业界的态度、经贸文化交流、经济互补性和建立后的贸易效应四方面论证建立中韩自由贸易区是可行的;同时,指出建立中韩自由贸易区的障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自由贸易区促进经济增长的原因主要可以分为两类:即贸易量扩大、贸易品种增多的传统观点和高技术产品贸易所带来的知识外溢的内生增长理论。本文试图探讨在当今世界,哪一因素是自由贸易区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在经济发展阶段、技术水平相近的发达国家之间所组建的自由贸易区,前者是主要原因。而在技术水平相差较大的国家所组建的自由贸易区,则后者是主要原因。由此提出:高技术产品贸易壁垒的存在使得知识外溢难以在技术水平相近的国家间产生,自由贸易区应在经济发展阶段、技术水平相差较大的国家间组建;同时各国应加强对商品贸易引致的技术转移的知识产权保护,以使得知识外溢在更大程度上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4.
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区域经济合作已成为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中日韩三国之间日益紧密的经贸关系及互补性的贸易结构 ,三国地理、历史、人文等方面的紧密联系 ,为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创造了有利条件。但如不能很好地解决三国在贸易分工、贸易收支、贸易壁垒、产品竞争等方面的问题 ,则很难真正建立一个平等合作的自由贸易区  相似文献   

15.
文章借鉴世界知名港口转型升级经验,根据收集数据资料,运用定量分析法对南通港口、长三角地区港口群货物吞吐数据进行分析;运用定性分析法,深入探索南通港口发展所处的优劣势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得出港口发展需充分利用南通江港和海港的地域优势与城市规划发展同步接轨,形成港城共建模式,构建命运共同体,实现港城一体化发展的结论。根据分析结果,依托南通市经济发展“互联网+”“智能+”“区块链+”趋势,结合南通港口自身特点,从提升港口软硬件水平、搭建大数据平台、打造港口产业供应链、构建立体交通体系四个维度,为南通港口转型升级提出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我国已与多国签署自由贸易区协议,而现行贸易、投资法制尚存在不适应自由贸易区协议的问题,我国应调整国内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外资的相关法规,提高应对自由贸易区协议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台湾与中国大陆建立两岸自由贸易区有利于促进双方经济发展。建立两岸自由贸易区,能大大地促进双方的生产需要等,给台湾提高广阔发展空间的同时也满足了大陆管理、制造、资本等方面的需要,使得两岸之间形成了互惠、互利、互补以及相互依存的经济关系。本文对两岸自由贸易区建立的必要性、困难及可行性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我国企业战略转型现状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文献研究,探讨了我国企业战略转型的主要障碍,并创造性地提出了品牌升级的差异化、企业价值链上的差异化、适应国际产业转移的差异化、以多元化实现差异化等实现企业从低成本战略向价值创造战略转型的四种路径。  相似文献   

19.
矿产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决定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必然性,转型直接关系到城市及至整个区域的持续发展大局.转型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城市、产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应积极发挥其整体功能,推进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转型,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本文结合当地实际就资源型城市转型中存在的问题,对金融积极支持资源型城市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国有企业经历了由政府外部控制的治理、改制中内部人控制的治理、寻求内外主体利益平衡的治理三个阶段.而中国家族企业的治理则经历了家族创业者治理、家族治理的混沌与分化期、谋求永续发展的关键资源提供者治理三个阶段.中国企业由内部权力结构与外部制度环境共同决定的企业治理模式呈现出路径依赖与自适应的特征,并谋求治理转型过程中职能定位、资源能力与治理环境的匹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