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燕山地区青白口纪宏观藻类》是我国第一本系统论述晚前寒武纪炭质大型化石(carbonaceous megafossils),即本书所称“宏观藻类”化石的专著。杜汝霖和田立富著,全书约16万字,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年出版。前寒武纪古生物学是古生物学中的一个崭新的分支学科,也是当前古生物学中最活跃的分支学科之一。炭质大型化石或“宏观藻类”化石是前寒武纪古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对探讨地球上早期生命的演化和解决晚前期寒武纪地层对比等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自60年代初在安徽淮南地区青白口纪刘老碑组发现炭质大型化石Chuaria以来,现已在许多地方的晚前寒武纪地层中找到这类化石,而且层位也比较稳定。最近几年,河北地质学院杜汝霖同志和他领导的课题组对燕山地区青白口系的“宏观藻类”化  相似文献   

2.
我国北部(华北地台区)晚前寒武纪地层中宏观藻类化石分布广泛,己在十个省区二十多个化石点都有发现。计有3个科(或类),16个属和31个种。根据其垂直分布和共生组合关系,可划分为六个生物群组合,即:长城纪高于庄期桑树鞍生物群;蓟县纪洪水庄期下花园生物群;青白口纪早期(下马岭期)赵家山生物群;青白口纪中期(长龙山期)龙凤山生物群;青白口纪晚期(景儿峪期)至震旦纪早期淮南生物群(刘老碑生物群)及震旦纪晚期文德带藻生物群。这些生物群特征的不同及其在地层层序上的变化,可以作为晚前寒装纪地层划分和对比的参考依据。某些特殊分子可能成为潜在的标志化石。目前对宏观藻类的生物分类尚有争议,己初步证明与蓝绿藻和褐藻似乎有较密切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3.
杜汝霖教授,汉族,中共党员,1930年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1954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地质系。曾任河北地质学院地质系副主任、主任、名誉主任、前寒武纪地质与矿产研究室主任。 现为中国地质学会35届理事,全国地层委员会晚前寒武纪专业组组员,全国藻类化石专业委员会领导小组成员,国际合作研究项目(ICCP)261项和344项中国专家组组员,地质矿产部地史学课程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地质学史研究会委员,国际叠层石专业组组员,中国地质科学院地层古生物论文集编委,中国科学院南京古生物研究所客座研究员。  相似文献   

4.
震旦亚界在我国分布广泛,发育齐全,层序清楚,并含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各种类型的化石层位;其时限约在815±20百万年到1950±50百万年之间。现据生物地层、岩石地层和放射性年龄等方面资料,可由下而上分成长城、蓟县、青白口和震旦四个系(详见表1)。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鲁西地区寒武纪—奥陶纪地层发育,但由于晚寒武世—早奥陶世地层发生了强烈的白云岩化作用,大化石很难保存,对地层的划分和对比带来困难。笔者在曲阜牛郎山地区进行地质调查过程中,实测了晚寒武世—早奥陶世的地层剖面,对晚寒武世—早奥陶世地层进行了划分,划分出炒米店组和三山子组。在剖面测制过程中,在剖面上系统的采集了牙形石样品,依据微体古生物牙形石的种属及其在地层中的分布,划分出2个牙形石带,分别为Proconodntus带和Cordylodus lindstromi带,并与国内的生物地层进行了对比,该两带分别属于区域上的4带和6带。根据牙形石"Cordylodus lindstromi"的首出现,准确确定了寒武系—奥陶系的界线。  相似文献   

6.
赵家庄组是笔者研究太行山中南段长城系时提出并建议命名的一个新的地层单位。该层在河北赞皇县赵家庄地区出露最好;距区域代表性的郭万井剖面仅十七公里,为蓟县剖面所没有。建组的主要依据是:①剖面连续,层序完整。岩性以紫红色页(泥)岩夹白云岩为主,属半咸化泻湖或海湾相沉积;②上、下限清楚。与上覆常州沟组或串岭沟组大都成明显平行不整合接触,与下伏滹沱群成明显角度不整合按触;③分布广泛,层位稳定。在太行山五台山,中条山地区均有出露,沉积于古地形低凹处,并始终位于长城系底部:④富含多层以Gruneria——Xiaλingella组合为主的迭层石。该组(段)的建立为区域地层对比提供了最好证据。综上所述,笔名认为:太行——五台山区长城系与滹沱群,不论从地层层序,岩性,接触关系,迭层石组合,构造特征,变质程度,含矿性以及同位素年令等方面,均说明二者纯属上下关系。  相似文献   

7.
一、前言北方有没有南方震旦系存在,以及南方震旦系与北方震旦系如何衔接等等,这是我国晚前寒武系研究中一个重要的、急待解决的问题。笔者根据近几年来在辽东半岛南部晚前寒武纪地层中开展专题研究所取得的实际资料以及到河北蓟县、湖北三峡、吉林浑江、安徽淮南和山东等地进行实际考察证明,北方不但有南方震旦系存在,而且分布相当广泛,南方震且系与北方震且系的衔接也都有完整的剖面控制。在地层露头极好的一个剖面上,二者呈直接接触关系。然而人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至今还没有取得一致的意见。本文将以辽东半岛南部  相似文献   

8.
周口店地区晚第三纪和第四纪地层的研究,已有50余年的历史。1978—1979年中国科学院组织并主持了“北京猿人遗址综合研究”工作。主要目的是:建立完整的晚新生代地层层序;恢复第三纪第四纪古地理环境和古气候发展序列;划分第三纪与第四纪的界限;重建北京猿人生活时期的自然环境、沉积环境及沉积物成因。为此,我们对上新世地层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分析,得出了一些粗浅认识。本文承杨子赓同志作了详细修改,兰州大学牟昀智等同志参加了野外工作,井对此文提出宝贵意见,在此表示谢意。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近年来区调新资料分析研究,初步证实了印支运动在燕山西段下花园地区的客观存在。该运动发生在晚三叠世杏石口组形成之前,运动方向是来自南北方向的强烈挤压,致使本区中新元古代─古生代寒武纪地层发生明显褶皱和断裂,并伴有中基性岩脉侵入。该构造运动对后期侏罗纪煤系地层的发育、分布和构造变化起着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孙云铸教授是著名的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他在前寒武纪地层研究的贡献是:①发现和命名蓟县运动,正确解决了华北震旦系与寒武系的分界问题;②坚持震旦系与寒武系的不同,确定了震旦系及青白口群的元古代归属;③较早发现南北震旦系的差异,最早指出南北不同标准剖面;④坚持震旦系的重要地位,最早提出震旦系为震旦界。  相似文献   

11.
从宏观角度分析,哈尔滨市区地层具有上部为杂填土,中部为粉质黏土、黏土、砂土,下部为泥岩的分层特征。其中,市区地层中部土、砂物性差异较大、分界明显。因地震横波在不同介质内传播波速有差异,土、砂分界面会产生不同反射信号。通过分析地震横波在不同深度地层内传播特征,研究不同层位、不同岩性反射信号共性,利用钻探资料与地震时间剖面进行对比,确定地震时间剖面反射波同相轴对应的层位和深度,得到目标层的地下形态,进而论证横波法在哈尔滨地铁勘察中岩土分层的可行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
杜汝霖教授是国内外著名的古生物学及地史学家,《前寒武纪古生物学及地史学》是他继《燕山地区青白口纪宏观藻类》后,最近的又一新作,是作者长期从事前寒武纪古生物学,地史学教学和科研成果的总结,也是我国出版的有关前寒武纪古生物学和地史学的第一部系统的教材。前寒武纪的时限占了地球全部历史的六分之五,地史时期漫长,地质构造复杂,许多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下花园地区第四纪地层典型剖面,运用岩石学、古生物孢粉学、矿物学、古地磁学及年代学等综合分析方法,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确立了该区第四纪更新世地层层序,并分析了其沉积环境及地质演化史。  相似文献   

14.
中国北部寒武纪的叠层石,过去很少有人进行研究,一般的初步印象是叠层石发育不好而相对贫乏。通过初步工作发现在有些地区,其分布还是较广泛的,在局部地区多数组段中,都含有非常丰富的叠层石。目前除馒头组,毛庄组、徐庄组尚未发现叠层石外,三个统其余的五个组中都含有叠层石,共有七个主要层位,十几个不同的类型。中国北部寒武纪叠层石的特征是:一般个体较大,多数形态简单,类型较少,以层状,层柱状、柱状和球状叠层石为主。多数含有机质并具明显的生物结构,有的还见有生物扰动的痕迹并与三叶虫共生。  相似文献   

15.
本文回顾了我国的寒武纪地层中“滹沱”与“震旦”关系这一重大问题的研究历史和现状。阐述了半个多世纪以来,对此问题研究取得的进展。现在的认识主要有两点:一、华北地台内部“滹沱”与“震旦”地层关系可初步肯定为上下关系。二、华北地台边缘及以外地层,随着对其“震旦”地层的厘定,下伏滹沱群的基底变质岩系的全部或一部可能相当长城系和蓟县系。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山西偏关地区中奥陶统地层进行了牙形石动物群的系统研究,根据牙形石动物群的发展演化、垂直分布、形态特征及组合面貌,将区内中奥陶统地层由老至新划分为四个牙形石组合(带):1、Scolopodus flexilis带 (Basilicus (Basileilla)—Eoisotelus组合);2、Tangshanodus tangshanesis带;3、Scolopdus mandalensis—Belodella rigida-A(?)rilobodus simplex组合;4、Paraozarkodina asymmetricus—Microcoelodus asymmetricus—badoud(?)s badouensis带。结合中奥陶统地层的岩性岩相、沉积旋回及地层接触关系,并与国内外同期同层位牙形石动物群对比,将该套碳酸盐岩沉积地层,划分为下马家沟组(1—2化石带)、上马家沟组(3化石组合)及上马家沟组上部(4化石带)。从上马家沟组上部所含牙形石动物群组合特征的分析,显然与下伏上马家沟组牙形石组合面貌不同,独具特色,而与邻区峰峰组牙形石组合面貌相似。为此,笔者将上马家沟组上部层位首次建立一独立地层单位一峰峰组。  相似文献   

17.
山西各个山区五台群及其相当地层,早期部经历了平卧褶皱作用,而如今地质图上却已看不到早期平卧褶皱的形态与走向,所看到的只是反映后期轴面陡立褶皱的一系列地质界线。平卧褶皱若未经后来构造变动,其图面特征与水平地层区完全一样,除了褶皱转折端以外,只是一系列平行等高线的地质界线。当平卧褶皱后期发生倾斜或剥蚀面是倾斜时,它的图面特征与单斜地层一样(除了转折端以外),将是一系列平行的地质界线。当平卧褶皱受到后期轴面陡峻的褶皱迭加时,随着迭加褶皱轴向与轴面的不同,将出现一系列复杂的图案,早朝平卧褶皱的特征已无法在图面上保存。故我们把平卧褶皱称为“隐性褶皱”,而轴面陡峻的褶皱,因为在地质图上可明显地看出它们的特征而称之为“显性褶皱”。由此可见凡早期是“隐性褶皱”的褶皱区,其地质图只显示后期轴面陡峻的“显性褶皱”。对几经褶皱—剥蚀—再沉积的早前寒武纪复杂构造区,要识别早期是否存在平卧褶皱需通过将已褶皱的不整合面展平的方法才能求得。因为经过变位与变形的平卧褶皱,现在已经以轴面倾向与倾角不等的平厅褶皱面貌出现了。在这些地区由于研究程度及客观保留程度不同,早期平卧褶皱被忽视的可能性是相当大的。  相似文献   

18.
“龙凤山生物群”是我国晚前寒武纪后期发现的三个生物群中最早的一个生物群,它是早于伊迪卡拉(Ediacara)期的具多门类的海相宏观后生生物群落。该生物群落不仅有以龙凤山藻(Longfengshania)为代农分子等大量独特的宏观藻类,而且这些宏观藻类还具有组织器官分化,可以作为具多细胞生物和宏观底栖藻类化石的重要证据。最近,在龙凤山和下花园地区还找到了明显的蠕虫类遗迹化石,因此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利用Inpefa技术对鄂尔多斯盆地北缘下石盒子组盒1段陆相冲积扇GR曲线进行频谱分析,其结果更好地再现了基准面旋回的级次及变化规律,从而为三级层序内部进行多级次基准面旋回的划分提供可靠的依据,由此建立了研究区盒1段高分辨率冲积扇层序地层格架,继而进行垂向沉积序列短期旋回及其叠加样式的识别与划分,并以冲积扇沉积模式及沉积特征为基础,采用高分辨率层序研究方法,结合露头模式、岩芯精细描述及测井资料综合应用,针对研究区高分辨率层序格架下,冲积扇沉积体系的分布模式及展布特征进行研究,并总结出受基准面影响的冲积扇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20.
在华北震旦亚界中能否找到肉眼清晰可见的藻类化石,一直是地质界和古生物界长期关注的问题。最近蓟县井儿峪组 Chuaria 的发现和笔者等在怀来长龙山组 Chuaria 等多种藻类实体化石的发现,都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资料。怀来发现的化石的是目前所知我国时代最老、层位低、个体最大、种类较多、演化较快、而且保存完好,产最较丰富的藻类化石,有着重要的生物演化和地层意义。现仅就初步成果作一报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