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般来讲,银行贷后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信贷业务发生后银行对客户账户和资金的监管、客户资料的收集、贷后的检查、贷款风险的分类、风险的预警、贷款的回收和客户评价等。与贷前、贷中管理相比,贷后管理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信息不对称使银行对信贷资金的控制难度加大。信贷业务发生后,银  相似文献   

2.
中国加入WTO,预示着我国金融业面临全面竞争,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笔认为,只有提高资金运营效益、防化和控制贷款风险,确保银行资金正常运转,才能提高自身竞争力。在整个贷款过程中。贷前管理是主动地预测和评估风险,最终通过贷与不贷来回避风险,而贷后管理则是处于较被动的地位,由于贷款已经放出,且经历较长时间,所以贷后管理能不能跟上,能不能充分把握和分析预测各种风险因素的动态变化并加以合理处置,是十分重要的环节,贷后风险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银行信贷结构的优化调整,大型客户已成为银行信贷客户的主体。由于大型企业内外经营环境不确定性因素日趋复杂,银行贷后管理面临的问题日益增多,以集团企业为主的大客户风险控制难度进一步加大,加强对大型客户的信贷风险管理已成为当今银行信贷管理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本拟就大型客户贷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做粗浅思考。  相似文献   

4.
近两年来,我行牢固树立"抓管理,促发展"的经营理念,在积极拓展房地产信贷业务的同时,狠抓贷后管理工作,完善风险防范管理机制,促进了房地产信贷业务健康有效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信贷资产系统管理中,贷后管理是确保信贷资产安全回收并实现预期收益的重要环节,它包括信贷资产检查、贷款回收和不良贷款管理等内容,与贷前决策相比,发放贷款后,银行失去了对资金的直接控制,在与客户的博弈中往往处于被动地位,信息不对称及市场不确定因素多,能否及时地发现和处理信贷风险,对保证信贷资金安全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贷后管理是信贷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是指从贷款发放至回收的贷款管理,是负责对贷款用途的监督,掌握贷款客户的动态信息,补充完善贷款档案资料,落实还款来源,保全信贷资产,确保贷款本息回收的全过程。贷后管理作为银行信贷管理的末端环节,对防范风险、提高信贷资产质量作用重大。长期以来,银行为控制信贷风险建立起了严格的“贷前调查、贷中审查、贷后检查”的三查制度,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贷后管理却成了信贷管理“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笔者认为商业银行可以考虑通过设置专职机构来强化贷后管理。  相似文献   

7.
8.
银行信贷,是资金使用权转移的活动。贷前,资金使用权掌握在银行手中,银行居于主动地位;贷后,资金使用权掌握在借款人手中,银行居于被动地位。居于被动地位的银行,唯有做好贷后管理工作,通过预见性、前瞻性的风险预警和风险监管以及切实可行的退出措施,才能防范信贷风险,保证信贷资产质量。  相似文献   

9.
贾善耕 《济南金融》2005,(11):54-54
商业银行信贷资金发放后,资金的使用权就让渡给了客户,虽然这种让渡是有条件的(如约定贷款用途),但由于银行和企业分属于不同的市场主体.信息不对称是客观存在的。对民营企业贷款主体.笔认为贷后管理的重点应集中在市场风险、管理风险和道德风险上。在异地客户不断增加、民营经济发展迅猛的社会背景下.这种风险必须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贷后管理是指贷款发放或其它信贷业务发生后直到收回或信用结束全过程管理行为的总和。贷后管理工作的成效,直接关系到信贷产品销售出去以后能否实现二次归流。为了实现二次归流,我们必须关注第二次支付、第一次归流,从而最大程度地实现客户价值。因此,要构建一个和谐的贷后管理体系,保证整个信贷资金运动始终处于可控状态。  相似文献   

11.
从有效防范信贷风险的目的出发,全方位贷后管理应包括客户行为控制和自我行为控制两大系统,现阶段账户监管、贷后检查、风险预警、风险分类、有问题贷款处理、贷款收回和总结等属于客户行为控制。自我行为控制是指银行为保障贷款的流动性、安全性和效益性对银行自身行为实施控制并由此影响或控制客户行为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贷后管理包括贷款发放或其他信贷业务发生后的账户监管、贷后检查、风险预警、贷款风险分类、客户维护、有问题贷款处理以及贷款回收和总结评价等。从信贷发生到收回必须建立严格、规范、科学的管理程序,明确各环节管理内容和要求,建立考核制度,确保贷后管理程序明确、内容规范、要求具体。  相似文献   

13.
王峰 《黑龙江金融》2005,(12):37-37
长期以来,在企业融资上一直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资金短缺制约着市域经济的发展,企业融资难,贷款难;另一方面,银行选择好项目难,收贷难,贷后管理难。因此,作为银行来说,在加大信贷投入的同时,加强贷后管理,提高信贷资金的使用效益,同样是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做好融资工作的重要方面。本文仅就这一问题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4.
李冰  王涓 《国际金融》2013,(5):16-19
近年来,国内商业银行对贷后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断提高,持续强调并采取了大量措施加强贷后管理工作。但从实践看,商业银行对贷后管理作用的认识仍然不到位,改进贷后管理工作的各项措施没有实现系统化、常态化。一些商业银行虽然痛定思痛,运动式地加强贷后管理,并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但往往时过境迁,未能进一步巩固取得的成果,贷后管理流于形式的表述仍不时见诸各项分  相似文献   

15.
2000年以来,全省农行以落实信贷新规则为契机,进一步重视和加强信贷风险管理工作,信贷业务逐步走上稳健发展的道路,贷后管理工作也出现了新格局。但是,综合几年来内外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看,贷后管理工作仍然是当前信贷风险控制中最突出、最薄弱的环节。客观地讲,现阶段全省农行贷后管理缺位的成园有很多,致使信贷风险控制工作面临的环境十分严峻,对此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  相似文献   

16.
信贷全过程风险控制的三大环节包括营销过程风险控制、决策过程风险控制和贷后管理风险控制,也就是我们熟知的贷前调查、贷中审查和贷后检查。近年来农业银行狠抓信贷制度创新,规范决策行为,防范道德风险,信贷风险控制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贷款发放前的道德风险和能力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当前,在信贷客户结构发生较大变化,国家宏观调控和外部监管力度加大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如何适应市场变化,提高贷款发放后的风险防范和控制的能力,彻底改变贷后管理薄弱现状,有效防范风险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银行业务中最主要、最多的是资产业务,影响银行资产业务好坏的主要因素是信贷风险管理水平,而如何加强贷后管理则是银行提高信贷风险管理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石。但在信贷经营管理过程中,由于增量与存量的关系被长期忽视,导致商业银行将主要精力放在市场营销、贷前决策等增量信贷业务上,在存量信贷业务上投入的精力较少,加上贷后管理制度建设薄弱、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突出的问题是不良贷款数量仍然较大,贷款潜在风险较高。把好贷款准入“门槛”,是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的一环,但这只能将风险信贷客户挡在门外。对于客户踏进“门槛”后形成的现实风险或潜在风险,只有通过积极而有效的贷后管理去防范和化解。  相似文献   

19.
我国银行业不良贷款形成的因素比较复杂,比如一些贷款项目,贷前看起来不错,贷后不久就变成了不良贷款;很多贷款在贷前并无瑕疵,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问题逐一暴露,最终还是变成了不良贷款。银行往往将不良贷款形成的责任归罪于企业,而对自身贷后管理的问题却很少提及。我国商业银行经营发展的经验表明,如果贷后管理跟不上,不良贷款不但难以下降,反而会越积越多。对此,银行只有充分重视贷后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勇于揭示问题和解决问题,逐步提高贷后管理水平,才能不断促进信贷质量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20.
管理就是效益,强化管理才能扼制风险。河池分行围绕建立信贷管理长效机制,自去年以来推出了一系列强化贷后管理的新举措,在艰难的信贷外部环境下取得了不易的成果:今年3月末,五级分类不良贷款余额占比比上年同期下降7.94个百分点,分别比今年年初下降4.55个百分点;到期贷款收回率87.89%,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6.28个百分点。从调查的情况了解到,该行贷后管理重点是强化“一个意识”,突出“三个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