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口转变是影响人口发展的重要路径,人口转变实现之后人口计生工作战略的转轨已经提上议事日程.辽宁省辽阳市的人口转变领先于全省和全国,从2000年以来其总和生育率一直处在超低水平.根据实地调查,当地的生育观念的确发生了明显的转变,出现了意愿性的超低生育率.与此同时,独生子女家庭的风险性开始显现.作为人口转变率先实现地区,辽阳需要关注育龄妇女生育机会战略机遇的抢救问题.结合辽阳的实际提出了人口转变领先地区应该打造"服务型计生"品牌的主张和新优质服务的概念框架,"健康权保护"是核心概念,对于提升人口计生工作水平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的深入开展,生育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最近,中宣部、国家人口计生委等十二部委对第三阶段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规定了“建设新型生育文化,促进生育文明”的任务。生育文明已成为人口计生工作的一个重要命题,成为社会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本文试结合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一个县——宁波象山县的工作实践,  相似文献   

3.
大连市作为在全国较早进入低生育水平的地区,经历了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稳定人口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三个阶段,人口计生工作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在这个新的时期,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高度关注人权保障,促进以家庭为基础的两性和谐,促进以人类繁衍为使命的生育和谐,促进人与家庭、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相融,打造健康幸福和谐家庭,既是人口发展的规律性所在,也是人口计生工作现实而重大的历史选择。顺应这一时代发展要求,2004年,大连应运而生启动了“健康家庭促进计划”(以下简称“健家计划”),作为推进“和谐计生”的有效…  相似文献   

4.
为了全面贯彻与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的精神,促进中西部地区乃至全国育龄群众生育观念的根本性转变,完善现有人口控制的机制,全面构建适应新时期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特点的社会主义生育文化,中国人口学会、湖北省计生委、湖北省人口学会、中国人口报社于2000年9月7日至10日在湖北省宜昌市共同举办了“中国中西部社会主义生育文化建设研讨会”,这是国内学术界以及实际工作部门第一次系统地探讨与研究建设社会主义生育文化的盛会。来自国家计生委和湖北省的领导、中国人口学会人口…  相似文献   

5.
生育政策调整是目前敏感而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就"允许生两个,就会生三个"的思维逻辑、就业压力、人口规模、政策生育率和实际生育率、人口预测与生育政策调整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考察与分析,并就稳定现行生育政策与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以及生育政策调整与计生部门职能转变等问题展开了讨论.对人口发展中的越南与海外华人现状作了考察分析.  相似文献   

6.
1 从生育计划到生育关怀 生育计划是传统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主体,体现着政府本位.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加速了人口计生工作从生育计划向生育关怀转变.  相似文献   

7.
论当前人口计生工作的三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实行计划生育已有半个世纪,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取得了显著成绩.进入新世纪,由于我国经济社会和人口形势的深刻变化,人口计生工作产生了明显的不与时俱进情况,突出表现在思想认识僵化、生育政策完善滞后和部门职能错位三大问题上.描述了三大问题的现状,分析了三大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大力解放思想、及时完善现行生育政策、准确定位部门职能的思路和对策,以为决策者提供参谋意见,增强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的生机和活力,促进我国人口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1低生育水平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上世纪中下叶,我国人口发展的重要议题是控制人口数量的过快增长,实现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进入21世纪,我国育龄妇女生育水平长期处于更替水平以下,东部一些发达地区甚至长期处于超低生育水平。从中共中央国务  相似文献   

9.
200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指出:"在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之后,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主要任务转向稳定低生育水平".但是我们现在的低生育水平主要靠强有力的行政手段和社会制约措施实现的,随时都有可能出现生育率的反弹.因此,它是今后一个时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10.
落实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计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群众生育意愿和国家生育政策之间仍存在着较大的矛盾。如何在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消弭这一矛盾带来的不谐和,是人口计生工作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任务。几年来,宁波市牢固确立以人为本理念,积极促进人口和计划生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的两个转变,用法  相似文献   

11.
农村妇女孩子数量与质量偏好转化现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 2 0 0 1年“中国农村妇女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调查”河南省数据 ,既考证了现有的孩子数量与质量转变理论在河南农村地区的适用性 ,也为研究中国农村人口转变现状及其进程提供了实证依据。研究指出 ,妇女对孩子数量与质量偏好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替代关系 ,这一关系总体上较为稳定、普遍和独立 ;被调查的农村地区人口转变已经具备了较为稳定的微观基础  相似文献   

12.
关于生育政策调整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生育政策调整是目前敏感而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就"允许生两个,就会生三个"的思维逻辑、就业压力、人口规模、政策生育率和实际生育率、人口预测与生育政策调整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考察与分析,并就稳定现行生育政策与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以及生育政策调整与计生部门职能转变等问题展开了讨论.对人口发展中的越南与海外华人现状作了考察分析.  相似文献   

13.
把解决人口过多的问题放在破解“三农”问题战略的首位,即是把计划生育放在首位。为此,必须认清计划生育的基本矛盾———群众的生育意愿与生育政策的矛盾。搞好计划生育,生育政策是关键,而“治本”措施,即开展工作,促进群众生育意愿贴近生育政策的措施是根本,计划生育的“治本”应以社会养老保险为主体的社会保障制度为主要内容。应对生育政策实行变革,同时强化“治本”的各项举措。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号召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3 月12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强调: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要积极探索创新开展工作的思路和方式。温家宝总理同时强调:要围绕稳定低生育水平,创新工作思路和机制。创新工作思路和机制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口计生系统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提高执政能力建设的有效载体,是实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转变的有效手段。人口计生系统作为关系着人口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职能部门,肩负着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发布实施,中国进入了后计划生育时代.虽然计划生育作为国策的政策基调未变,但鉴于目前人们普遍的生育意愿也仅止于二孩,计生工作最主要的矛盾集中于二孩,因而放开二孩政策后,原来计生工作的那种“一把手负总责”,“一票否决”等等轰轰烈烈的局面是一去不复返了.这种新的、后计划生育的时代背景和政策环境下人口工作还能否有所作为?答案是肯定的,但必须尽快转型,由人口计划生育向家庭发展及其相关社会支持和服务转型.  相似文献   

16.
李克强副总理在2010年9月指出,在新的形势下进一步做好人口计生工作,要按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调整经济结构的要求,在稳定适度低生育水平的基础上,更加重视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  相似文献   

17.
从人口转变角度审视和分析当前中国人口发展的形势,提出中国的人口转变有一个独特的阶段,即低生育稳定期。分析了低生育稳定期的阶段性特征。这个时期问题复杂,趋向明朗,是主要矛盾转换期和生育政策调整期。还分析了这一时期中国人口发展战略目标的转换及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和谐管理”是一种新的管理理论,其两条主线是“优化——谐则——谐,不确定性消减——和则——和”。和谐计生作为一种实践探索,已经寓有一定的“和谐管理”理念。和谐计生的实践探索呼唤人口计生管理模式的创新。计划生育和谐管理的“谐则”主要体现于通过制度化的依法行政来规范人们的生育行为,“和则”主要体现于通过人性化的生育关怀来引导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本文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和谐管理作了初步探索,并分析了计生服务供需关系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9.
从人口转变角度审视和分析当前中国人口发展的形势,提出中国的人口转变有一个独特的阶段,即低生育稳定期.分析了低生育稳定期的阶段性特征.这个时期问题复杂,趋向明朗,是主要矛盾转换期和生育政策调整期.还分析了这一时期中国人口发展战略目标的转换及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口低生育水平的日趋稳定和流动人口数量的与日俱增,我国人口计生工作的重点、难点和矛盾的焦点逐步向流动人口方面转移,围绕流动人口计生管理与服务内容的弄虚作假现象也日显突出。因此,在创新机制、构建和谐计生的新形势下,积极采取措施,及时有效地开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查假治假工作,应引起各级领导和人口计生部门的高度重视。1现象与后果近年来,在各级领导重视和人口计生部门努力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水平明显提高。但是,由于流动人口流动变化的特殊性和人口计生部门管理力量及服务手段的局限性,使流动人口方面存在的问题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