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2 毫秒
1.
城市化与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关系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政府追求居民福利最大化的目标分为近期和长期两部分。近期福利提高可直接提高居民社会保障水平,增加公共性支出等达到;而长期福利水平提高只能通过发展经济,为长期福利水平提高提供保障,目前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载体就是城市化。政府的目标体现在政府财政支出结构上。本文就城市化发展与土地资源间的关系、城市化与土地财政收入间的关系及城市化与财政支出结构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中国各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计量模型可知,城市化率对公共财政支出比重存在着显著性的影响;经济水平的提高对公共财政支出比重产生正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消费率与投资率对我国城市化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需求角度出发,运用协整、格兰杰因果检验和向量自回归模型,采用1978—2009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分析居民消费率、政府消费率及投资率对我国城市化的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居民消费率、政府消费率和投资率与城市化率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居民消费率对城市化率具有单向因果关系,居民消费率、政府消费率和投资率对城市化率均有正向效应。  相似文献   

3.
在具有中国特色的财政分权制度环境下,影响政府会计体系建设和政府会计准则制定的因素错综复杂。作为利益相关者之一的地方政府,其行为必然影响政府财务信息需求及其披露。研究发现,地方政府举债的影响和债务风险管理的规范,基于解除公共受托责任目标的政府绩效评价体系构建,政府审计制度的约束和审计职能的发挥,都会对政府财务信息需求和政府会计准则的制定起到积极推动作用。我国政府会计准则的制定应选择以原则为主、规则为辅的导向;由财政部主导、多机构共同参与的制定主体既能保证准则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又能降低准则制定成本;以概念框架法构建政府会计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能促进准则体系的协调优化;遵循严谨、完整的允当程序,会提升政府会计准则制定的质量和反馈效率。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住房需求的增长,地方政府会根据自身的目标制定和完善一系列政策,这对规划区域甚至是整个城区的土地市场以及房地产市场产生了重要影响.文章在界定地方政府行为的基础上,以杭州市为例,探讨了政府政策性行为与城市规划行为对杭州房产市场的影响,进而得出结论:地方政府行为在带来房地产积极效应的同时,必须加强政策的执行力和有效性,合理制定城市规划,提高城市用地的经济效益,从而实现房地产市场健康、持续、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作为行政改革中受到高度重视的政府绩效管理,其有效性在一定程度上是基于其内部信息的可靠性的。制定绩效目标和指标作为政府绩效管理流程中的关键一环,关系到能否顺利实现推进绩效评估、进行绩效反馈、实现绩效改进。作为单一制国家,我国政府绩效管理的推进路径是自上而下的,地方政府处于推进链条的终端,直接关系人民福祉。通过描绘和分析我国地方政府在制定和实现目标中的各种博弈行为,进而在此作用机理中寻求改进策略,具有一定的普适性。然而,绩效管理作为一套系统性的管理工具,其逻辑链条的上端是绩效目标的制定,其逻辑链条的下端是政府绩效的评估。"增量绩效目标"和"公民满意度"分别在以上2个环节的学术讨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文章通过对二者进行情景讨论和对比分析,得出了若干改进策略,以期为地方政府绩效管理的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可资借鉴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贫困群体社会救助中,涉及到的利益主体有受助人、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而受助人、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三者的利益目标是各不相同的。三者目标的不一致性决定了在贫困群体社会救助的诸多环节上存在着利益主体之间的各种博弈。文章主要通过分析和探讨贫困群体社会救助过程中贫困群体与政府之间的博弈问题,以期为我国政府贫困群体社会救助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董驰  郑嘉涵 《企业研究》2012,(8):136+141
本文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把地方政府界定为一个特殊的利益主体,分析地方政府的行为,以地方政府作为制度因子,探讨地方政府的制度创新,揭示地方政府在园区经济中发挥作用的内在机制,以及园区经济政策制订实施的内在机制,为地方政府制定适当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8.
运用公共政策系统分析模型中的政策环境、政策结构、政策目标三方面内容来检测地方政府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出现的问题,借此来提高公共政策制定的科学性、规范性。  相似文献   

9.
地方政府土地出让目标取向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立彦 《城市问题》2007,(11):97-101
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在土地出让中,以土地收益极大化和招商引资作为双元目标取向,对地方财政、土地资源配置和社会稳定等造成不利影响.借鉴国际经验以及按照政府的双重身份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地方政府土地出让的目标应为促进城市土地合理利用和适度土地收益,应采取相应政策措施消除地方政府土地出让目标扭曲的客观基础,促进土地出让目标和行为的合理化.  相似文献   

10.
城市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根据联合国的估测,世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率在2050年将达到86%,中国的城市化率在2050年将达到72.9%。城市化是全球性的话题,更高的城市化水平让人类文明绽放光彩。但城市化发展进程中要面临诸多的社会和经济问题,需要地方财政的大力支持予以解决,为此,本文探讨了地方财政推动城市化进程的解难路径。  相似文献   

11.
The urban development loans of the World Bank are acquiring a regional rather than a city-specific orientation in several countries, especially in Latin America. These broader operations often dovetail national trends of decentralization in the political, administrative and fiscal structures. Given the current constraints of the central governments in meeting the growing demands of urbanization through incremental top-down grants, these operations aim at a gradual substitution of unrequited transfers with long-term loans to regional and local governments. The paper reviews the implications of this approach in terms of distribution and efficiency and suggests that it may be more suitable in countries undergoing economic adjustment. The objective is to sustain motivation in fiscal effort and resource mobilization at the city level, and possibly establish a different rationale for external credit supporting local infrastructure and service improvements.  相似文献   

12.
城中村改造中的政府角色扮演:安排者、监管者和协调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中村改造是地方政府实现彻底城市化,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首要目标。以往的政府为主体的城中村改造模式遭到了越来越多的抵制,激化了社会矛盾,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政府在城中村改造中应改变传统的主导角色,定位为公共服务的安排者、公共政策的供给者、改造过程的监管者、利益关系的协调者,为城中村改造的顺利推进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3.
牛晓东 《基建优化》2007,28(1):104-105
重新界定了综合意义上的城市化概念,建立了一套区域城市化综合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此解释复杂的城市化进程,反映城市化程度对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使用城镇化率、流动人口占比、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和房屋竣工面积4个变量指标来反映我国城镇化进程,运用随机效应面板数据模型,对比分析2005—2013年全国、较发达省份和发展中省份的城镇化进程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城镇化率提高、流动人口占比增加,对房价的影响实际非常有限;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水平的增加才是引起房价上涨的最重要因素;房屋竣工面积的扩大则引起房价的下跌。区域对比研究还发现,由于城镇化进程不同,相比较发达省份,发展中省份的外来务工人员产生了更有效的住房需求。  相似文献   

15.
综合分析东北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城市化响应的历史路径,划分四个阶段,即自然经济发展与早期城镇发育阶段、近代工业结构形成与城市兴起阶段、重工业基地建设与城镇体系发展阶段以及现代产业结构演进与城市结构调整阶段。认为资源禀赋及其地域组合、交通区位条件变化、外部势力的介入、国家计划投资以及对外贸易与外商投资等是驱动东北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城市化响应的历史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立足于中国式行政主导城镇化发展内涵,借助2002~2012年分省份面板数据展开经验检验。研究发现,省份内部和省际对城镇化差异的贡献率已经稳定在50%左右;大一统的城镇化战略是差异形成的主因,作用机制和渠道已经趋于固化;先导性战略布局的作用显著,经验上证实了区域城镇化梯度差异及格局重塑存在路径依赖的立论成立。因此,为实现全国联动的城镇化发展目标,未来东部沿海高城镇化水平省份应当深度推进城镇化战略,中西部内陆低城镇化水平省份可以继续实施城市化战略。  相似文献   

17.
我国城市化水平与区域经济增长差异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1989-2009年省级面板数据设定了协整模型,分析了我国城市化水平与区域经济增长的长期关系。结果显示,我国城市化水平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且两者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在总体上,城市化水平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在不同区域间的差距较大,城市化水平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排序依次为:东部、中部、东北部、西部。因此,在加快城市化进程中做好户籍制度改革,将有利于从根本上提高城市化水平,促进区域经济的增长,消除地区经济差距。  相似文献   

18.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异地城镇化的特征及趋势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前,我国城镇化水平仍然滞后工业化,区域城镇化发展不平衡.其中,城镇化过程中低质量的“异地城镇化”现象非常明显.在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如何保持“城镇化数量与城镇化质量”的健康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城镇化差距,提高后发地区域镇化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湖北省为例,针对“异地城镇化”的特点和问题,重点探索新时期“异地城...  相似文献   

19.
朱世英 《价值工程》2006,25(7):11-13
本文采用人口规模和产业规模来度量区域的城市规模,进而评价一个区域的绝对城市化水平;从实证的角度分析了“城市化”对区域GDP的相关性影响,认为要缩小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最有效的措施就是积极推进中西部地区的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20.
德国的城市化采用了以大城市为核心、建立互补共生的区域城市圈的模式。在城市圈内,大中小城市均衡发展,中小城市是城市体系中的主体。德国的这种城市化模式保证了低房价,减少了居民上下班通勤时间和成本,完善了中小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降低了城市居民的生活成本,保持和发展了各城市独特的城市文化,形成和发展了多样化的旅游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