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欧班列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载体,科学预测班列开行数量,对合理规划中欧班列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欧班列涉及多国贸易与运输,班列开行受诸多因素影响,融合地区生产总值、对俄罗斯、欧盟地区进出口贸易额、运输费用、运输时间等因素指标,构建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的中欧班列开行数量与影响因素映射关系,提出一种神经网络联合遗传算法(GA-BP神经网络)的中欧班列开行数量预测方法,有效解决常规神经网络算法收敛速度慢、易陷入局部最优问题,以测算成渝中欧班列开行数量为实例,验证了方法有效性,同时分析影响因素取值变化对班列开行数量的影响,并提出对策建议,为中欧班列开行方案编制、运营管理、市场费用优化等提供决策支撑。  相似文献   

2.
基于“双循环”视角,以循环规模、循环成本、循环效率、循环安全、循环可持续为准则层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NP-CRITIC-GRA方法评价中欧班列运行质量,并提出对策建议。研究结果显示:“双循环”视角下中欧班列运行质量评价依次为中欧班列(成都) 0.865 0,中欧班列(重庆) 0.811 0,中欧班列(西安) 0.713 2,中欧班列(郑州) 0.657 9,中欧班列(乌鲁木齐) 0.591 0,中欧班列(义乌) 0.553 9;中欧班列(成都)循环可持续较好,中欧班列(义乌)循环成本较高,循环安全较差;全程运输风险、覆盖城市、开行列数、货运量、本地货源占比、城市科技创新指数和“一带一路”潜力城市指数是中欧班列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循环可持续、循环规模和循环安全对中欧班列运行质量影响较大,是未来发展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中欧班列的开通运行和快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中欧国际贸易往来。面对新形势下我国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国际贸易出现的新格局,要保持中欧班列运营规模和提升效益成为当前急需研究的课题,其中枢纽节点建设是提高中欧班列运营效率和效益的关键。兰州是中欧班列规划的重要枢纽节点,为了更好地发挥其节点集散的作用,分析兰州枢纽节点开行中欧班列的现状及发展潜力,并结合其他枢纽集结中心发展现状,分析兰州枢纽节点建设的影响因素,提出打造中欧班列重要通道节点、打造中欧班列中转集疏枢纽、建设中欧班列物流商贸交易平台、提供智慧管理服务等建设策略,为兰州打造中欧班列重要的集结、中转枢纽和分拨中心,提升中欧班列运行品质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4.
海铁联运是货运领域的重点发展方向。在中欧班列开行背景下,“中欧班列+海运”推动贸易畅通、助力“一带一路”深层次发展。为厘清“中欧班列+海运”系统内各主体间的动态互动关联、探索影响因素间的动态变化机理,通过对“中欧班列+海运”进行系统分析,构建了面向“中欧班列+海运”协同度的系统动力学模型,考虑补贴对中欧班列的重要性、运价在货主选择时的高敏感性、协同度对系统稳定运营的关键作用,以“中欧班列(成都)+宁波海运”这条代表性的海铁联运线路为例,设计了关于政府补贴、运价、协同度的仿真方案。结论表明:提高政府补贴系数、降低运价、提高主体协同度对“中欧班列+海运”系统运营起到积极效果,其中政府补贴发挥最为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欧班列开行打通了跨境物流新通道,为区域产业发展提供了新动能。为明晰中欧班列和区域产业的密切程度,在构建中欧班列物流通道效能测度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中欧班列产业粘性测度模型。测度常态化开行中欧班列的物流通道效能,并以中欧班列(重庆)为例进行了产业粘性测度。结果表明:2011—2015年中欧班列物流通道效能呈现波动发展态势,2016—2020年中欧班列物流通道效能呈现平稳增长态势,且五大集结中心开行班列物流通道效能逐渐占据领先地位。此外,相较于我国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分布为“东高西低”的态势,中欧班列物流通道效能呈现“西高东低”的态势。所测产业中,中欧班列(重庆)主要对高附加值和高时间敏感性产业产生粘性,对低附加值-低时间敏感性产业尚未产生粘性。  相似文献   

6.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推进,东部通道中欧班列作为深化我国对俄、对欧经贸合作的重要载体和抓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阐述东部通道中欧班列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针对东部通道中欧班列存在的俄铁口岸运输效率不适应、本地货源不足以支撑班列开行、回程班列货源组织比较困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有待健全等问题,提出提高俄方通关便利性、多措并举开好中欧班列、加大回程班列组织力度、建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发展对策,为东部通道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为分析已开行中欧班列的经济性,以7条中欧班列为研究对象,在阐述其概况的基础上,从区位条件、运输费用、运输时间与服务水平4个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价值量模型,分别计算班列线路的价值成本量,对不同中欧班列线路的价值成本量进行比较分析,筛选出最优班列线路方案。在此基础上,提出出台相关政策解决货源问题、统一对外运价、完善班列物流服务体系、加强信息化建设等改善中欧班列经济性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中欧班列作为连接“一带一路”的重要纽带、欧亚走廊的主要组成部分,成为了国际物流通道的新动力。面对欧亚地区货运需求的持续增长,中欧班列的稳固健康发展成为急需研究的课题,其中集结中心的选址是保障中欧班列运输时效性和稳定性的关键。以中欧班列西通道为视角建立一个上层考虑节点城市竞争力水平,下层考虑运输成本和环境因素的双层规划模型,利用熵权-TOPSIS法和混合整数规划模型选出可作为中欧班列西通道集结中心的节点城市,进而优化运输网络。研究发现:乌鲁木齐、重庆、郑州、武汉、东莞和合肥为中欧班列西通道货源吸引区的集结中心节点城市,非集结中心节点城市可以选择最优的运输方式将货物运至集结中心,以提高运输效率,降低碳排放量,并为中欧班列的日常运输计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中欧班列对推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新格局具有重要作用,日益成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载体。在对广东省开行中欧班列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广东省开行中欧班列制约因素,即整体规划滞后、协调机制不畅,政府引导不足、平台亟待升级,参与主体众多、资源配置低效,园区发展缓慢、难以形成支撑,提出加强政府统筹、加快业务创新、增强辐射带动、完善基础设施、强化服务支持等广东省开行中欧班列对策,以实现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欧盟一直是我国最重要的贸易合作伙伴之一,荷兰则是我国在欧盟的前三大贸易伙伴之一,中荷贸易关系是中欧贸易关系中重要的一环,中欧班列的区域货源结构对中欧班列功能定位和发展规划意义重大。为明确中荷贸易背景下货源结构动态演化过程、特征及机制,在模糊C均值基础上,结合邻接矩阵对聚类分析结果进行修正,将各离散点货源数据进行合并聚类,剖析其时间和空间层面的演变及原因,探究货源结构时空演化趋势。结果表明:2014—2018年,中荷之间货源数量整体呈上升趋势,货源时空布局呈现空间集聚效应,表现为“由整到散”“西高东低”的演化态势。最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下,铁路是实现国际合作、联动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提升铁路国际运输通道的影响力是进一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打造全面开放新格局、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培育铁路引领国际竞争新优势的重要保证。在梳理国际铁路运输通道、中欧班列开行现状的基础上,结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情况,分析我国铁路国际运输的优势特点及面临形势。结合铁路网国际影响因子的提炼,在全面提高路网质量、提升互联互通水平、优化中欧班列运输组织方案、加强铁路规划对接、构建信息化服务平台几个方面提出具体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2.
<正>1.引言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快速推进,我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截至目前,开行“中欧班列”的城市已有一百多个,在班列开行的热潮下,也出现了货源不足、信息不通畅、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了中欧班列开行城市物流效率不同程度的降低,所以对于开行城市物流业效率进行评价并提出改善措施是解决以上问题的重要途径。2.研究方法及指标的构建2.1研究方法本文采用Deap2.1软件,BCC模型与Malmquist指数模型对“中欧班列”枢纽城市中的10个代表城市的物流业总体效率、  相似文献   

13.
中欧班列是促进中欧及沿线国家贸易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以良好的时效性、经济性、安全性、环保性等优势逐步成为"一带一路"倡议运力保障。为提高中欧班列的竞争力,在阐述中欧班列开行现状的基础上,从运输能力紧张、按图行车难度大、技术站作业时间长、专用车辆保有量不足等方面,分析影响中欧班列运行速度的主要因素,提出提升铁路中欧班列运行速度对策,即:组织按图行车,提高技术站作业效率,提高技术站作业效率,加强运输服务全程盯控,提高铁路口岸站能力,增加专用车辆的保有量,强化中欧班列质量考核,为进一步压缩中欧班列全程运行时间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4.
<正>中欧班列"长安号"是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下往来于中国和欧洲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五定"货运集装箱班列。中欧班列的发展带动了亚欧大陆的物流和经济贸易的合作,拉动了沿线地方经济,同时促进了中国铁路集装箱货运和多式联运的发展。但是,在国际多式联运的发展光环下,也暴露出无序市场竞争、回程货源难组织等问题。笔者分析中欧班列发展现状,找出运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升铁路物流基地网络化运营组织效率,阐述铁路物流基地网络化运营组织现状,分析铁路物流基地网络化运营组织优化方法,以全网全程运营成本最小为目标,构建铁路物流基地网络化运营组织优化模型,以27个一级铁路物流基地运行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研究模型的科学有效性。结果显示:运用铁路物流基地网络化运营组织优化模型,能够快速生成铁路物流基地跨局班列开行方案,为提升成网条件下铁路物流基地班列开行质量、优化铁路物流基地网络化运营组织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撑。  相似文献   

16.
中欧班列的快速发展是推动“一带一路”倡议高质量建设的重要抓手。以2007—2019年中国277个地级市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多时点DID模型、中介效应模型、空间DID模型探究中欧班列开通对区域环境的影响效应。研究显示:中欧班列开通显著促进区域环境友好发展,在安慰剂、PSM-DID、工具变量检验后结论依然稳健。机理分析表明:提升城市创新水平和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是中欧班列环境效应实现的重要路径,同时,该影响还存在明显的城市区位、类型、产业集聚水平异质性。拓展研究发现:中欧班列的环境友好作用存在显著空间溢出效应,且开通城市间的溢出效应大于组间传导效应。研究为推动中欧班列高质量建设和“一带一路”绿色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为了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总体战略需要,充分发挥陆桥运输的比较优势,优化区域铁路平衡运输组织,迫切需要开行阿拉山口—连云港集装箱班列。利用贸易结合度分析的思想方法,引入站与站之间发到结合度的概念,通过分析我国境内阿拉山口与连云港等主要沿海港口集装箱铁路运输到、发运量关系,测算出阿拉山口与沿海主要港口站之间的发到结合度,并从货源基础、点线能力、服务配套3个方面,分析了阿拉山口—连云港集装箱班列的开行条件。  相似文献   

18.
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经济格局下,挖掘中老铁路国际联运潜能是当下重点研究的问题。通过阐述中老铁路开通运营以来,国际联运货物列车开行、货源结构和国际联运口岸站情况等国际联运货物运输现状,结合SWOT-PEST分析法,从中老铁路内外部环境入手,围绕政治、经济、社会、技术方面,分析现有优势与机遇,剖析影响中老铁路国际货物联运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中老铁路国际联运货物运输优化对策,即:提高通关便利化能力、推动“一地两检”通关模式,优化中老铁路货运组织、打造“澜湄”品牌班列,加强货物联运基础管理、建立行业监管体系,扩大联运班列辐射范围、提升通道影响力,完善国际联运信息平台建设、创新信息互联互通模式,优化国际铁路货物运输通道格局。  相似文献   

19.
《中国储运》2017,(2):109-109
2016年12月6日上午,载有41车集装箱的国际货运班列从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开往7423公里以外的俄罗斯莫斯科,标志着西安至莫斯科的中欧班列正式开行。这是继中欧班列“西安-华沙”“西安-汉堡”开行以来,  相似文献   

20.
为推动中欧班列由高速增长转入高质量发展,运用调查研究和文献分析等方法,在分析中欧班列运行状况及特征后,针对中欧班列发展面临的“国家重视、自身优势、双碳目标导向、恶性竞争、补贴减少”等机遇和挑战,研究提出多元化提升通道枢纽能力,积极拓展国际国内市场,整合资源实现合作共赢,完善相关政策、标准和规范,注重提高通关效率,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