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清刚  陈曦 《财会通讯》2021,(21):39-43
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对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文章以中国A股2010—2018年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管理层能力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并检验了股权激励、产权性质、行业竞争对两者关系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管理层能力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促进作用,当企业进行股权激励、为国有企业、所处行业竞争更强时,管理层能力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更显著.研究结果为如何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2.
马点圆  孙慧  秦颖 《财会通讯》2021,(16):74-78
文章基于2012—2018年地级市层面环境规制、环境监管数据与企业层面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数据相结合,通过构建固定效应模型,从正式环境规制与非正式环境规制的角度探讨环境规制对重污染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以及政府监管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正式环境规制与重污染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呈现显著的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关系;非正式环境规制与重污染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呈现显著的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关系;政府监管在其中起到了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进一步区分企业环境管理能力后发现,双重环境规制以及政府环境监管的有效实施也需要企业积极提升环境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经济步入新发展阶段的背景下,如何通过提振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促进企业创新发展,进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深入探寻中国经济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抓手。本文从微观视角出发,采用2016—2018年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指数与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财务数据进行匹配,探究中国城市营商环境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本文将城市营商环境指数划分为营商硬环境指数与营商软环境指数,依次论证分指数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在稳健性检验中使用工具变量法解决核心解释变量存在的内生性问题,进一步验证城市营商环境、营商硬环境及营商软环境的优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显著促进作用。在影响机制分析方面,探讨优化营商环境通过推动市场化进程、推进法治化发展和提升经济开放度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机制。基于异质性分析的结果表明,企业所有制结构、行业类别、所属区域以及城市规模的差异对通过优化营商环境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效应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基于2007-2016年间城市单元的面板数据,考察高校科研创新产出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和作用方向。研究结果表明:(1)科技经费投入对全要素生产率有正向的促进作用。(2)高校科研产出存在异质性,不同类别的科研产出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不一样:论文发表数量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显著为正;技术成果转让收入对全要素生产率有正向的促进作用;专著数量不利于提高城市全要素生产率。(3)高校科研产出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城市层面,或者主要集中在地市的非农产业,高校科研产出对于广大农村地区和农业的发展作用有限,甚至是消极的抑制作用。(4)在所有高等院校当中,本科层次的科研产出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中国省际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和经济增长方式绿色转型进行了测算,并运用两阶段估计方法 (2SLS)实证检验了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经济增长方式绿色转型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正影响,对经济增长方式绿色转型却有显著负影响,影响方向相反可能是由于中国的环境规制较为宽松,且以命令控制型政策为主。  相似文献   

6.
基于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准自然实验,运用2014—2019年280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显著提升了全要素生产率,这一结论在经过多种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中介效应检验表明,数字经济通过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促进技术创新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对低资源禀赋城市、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城市以及智慧城市的全要素生产率具有促进作用,抑制高资源禀赋、高数字经济城市的全要素生产率,而对非智慧城市的作用则不明显。因此,应基于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深度挖掘数字经济的直接作用与间接作用,同时采取差异化发展战略,培育壮大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新动能。  相似文献   

7.
以2002—2016年我国30个省区市的数据为研究样本,基于SBM方向性距离函数的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方法测算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选取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贸易开放和FDI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贸易开放有利于促进技术进步,进而对我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FDI对我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验证了“污染避难所”假说,且这种影响存在一定的区域异质性,贸易开放对东部沿海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更显著,而FDI对中西部内陆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贸易开放与FDI的交互作用有利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说明贸易开放和FDI的良性作用机制已形成;科技投入、物质资本水平和人力资本水平均有利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但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存在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作为证券市场主导力量,机构投资者在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在理论推演了二者关系的基础上,运用2009—2017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进行数据检验,研究发现:机构持股者对被投资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明显促进作用,且稳定型机构投资者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明显强于交易型机构投资者。进一步研究发现,稳定型机构投资者能够通过影响财务冗余与内部控制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而交易型机构投资者对全要素生产率并无直接影响,但可以通过影响企业内部控制水平促进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9.
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关键措施。论文利用全局DEA数学统计方法,重点实证分析了科技金融对区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认为:科技金融对区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东部地区科技金融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应大于中部地区,且中部地区的科技金融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应大于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推动绿色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从土地财政的角度为财政纵向失衡如何影响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供一种新的理论阐释,并进一步量化分析异质性环境规制情境下影响机制的适用范围。具体而言,本文在利用网络爬虫技术手工整理匹配百万条土地交易信息以及使用两期前沿技术下的曼奎斯特-卢恩伯格指数测度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基础上,基于2007—2019年的城市面板数据,运用双重机器学习模型、倾向得分匹配方法等进行了多维检验。研究发现,财政纵向失衡推动了土地财政规模的扩张,阻碍了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且土地财政是重要影响渠道。进一步分析发现,传导渠道会受到环境规制的调节影响,在低环境规制情境下,作用机制的适用性更强。考虑城市异质性特征发现,财政纵向失衡对三线以下城市、非资源型城市以及内陆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阻碍作用更强。由此,本文提出完善纵向转移支付体系,降低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过度依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企业经济》2016,(12):13-18
本文通过SBM模型测算非期望产出下的全要素生产率,基于中国面板数据构建Tobit回归模型,并就环境规制方式及其强度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命令控制型规制方式与全要素生产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且在当期和近几期内都有明显的积极作用。目前,经济激励型规制方式与全要素生产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但达到一定强度后将呈现出显著正相关关系,即U型关系。基于上述结论,提出以下建议:在充分把握信息的前提下合理制定规章,增强环保机构的建设和执法力度;调整排污费的征收范围和水平,以解决征收面窄、标准偏低的问题;同时,完善碳交易的投标定价制度,并由试点逐步推广至其他省市区、行业和品种。  相似文献   

12.
推动制造业与金融服务业深度融合,有助于制造业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利用2009—2018年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实证考察产融结合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与控制组相比,产融结合对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异质性研究表明,相对国有企业、规模较大的企业而言,非国有企业、中小企业产融结合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更为明显。进一步分析发现,产融结合增强企业投资对投资机会的敏感性程度,由此促进企业资本配置效率的提升,这表明产融结合通过资本配置效率驱动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研究结论为推动中国产融结合、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李东闯 《价值工程》2021,40(14):1-4
本文就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对于上市A股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进行研究.实证结果显示:在我国A股上市公司中,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于其全要素生产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促进效应,其中非国有企业的促进效应要显著大于国有企业;其次,企业的创新能力在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对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中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而且在非国有企业中其中介促进效应更强.  相似文献   

14.
李东闯 《价值工程》2021,40(14):1-4
本文就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对于上市A股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进行研究.实证结果显示:在我国A股上市公司中,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于其全要素生产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促进效应,其中非国有企业的促进效应要显著大于国有企业;其次,企业的创新能力在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对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中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而且在非国有企业中其中介促进效应更强.  相似文献   

15.
提高碳全要素生产率是有力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重要抓手,是城市低碳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2003—2019年中国城市数据,研究制造业集聚对城市碳排放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基准回归结果表明,制造业集聚显著抑制了城市碳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异质性分析表明,制造业集聚的抑制作用在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变得不再显著。宏观机制研究表明,制造业集聚抑制城市碳全要素生产率的原因主要在于其对碳技术效率和碳技术进步的抑制,在匹配城市土地出让数据的基础上,制造业集聚扩大了土地供给面积、提高了土地成交价格,导致集聚拥挤效应凸显,阻碍知识溢出,不利于提高城市碳全要素生产率。微观机制分析表明,在匹配企业微观数据后,制造业集聚显著抑制了企业绿色发明专利数量的增加,损害了碳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微观基础。  相似文献   

16.
惠献波 《企业经济》2023,(2):118-128
在中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智慧城市为实体经济赋能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基于2009—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以微观企业高质量发展为落脚点,运用多期DID方法评估智慧城市建设对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智慧城市建设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后,该结论依然稳健。进一步研究发现,智慧城市建设能够显著降低金融机构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在“量”上缓解样本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在“质”上提高企业信贷资源配置效率。此外,智慧城市建设对规模较大企业、非国有企业、东部地区、市场化程度低的地区的作用效果更加明显。基于此,中国应从加速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优化相关配套政策三个方面提升智慧城市对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基于2011—2019年我国280个地级市城市面板数据,分别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SBM-Malmquist指数测算我国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实证探讨数字经济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1)数字经济能够显著提升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尤其在南方城市、非资源型城市表现得更为显著;(2)数字经济能够通过提升绿色创新水平,优化产业结构间接促进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即存在数字经济—绿色创新/产业结构升级—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两条传导路径,但绿色创新表现为遮掩效应,而且这两条传导路径在南方和北方地区城市、资源型和非资源型城市呈现出显著的差异性。因而应积极推动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助力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基于2011—2019年中国282个地级市和A股3140家上市公司的数据,考察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经济的发展显著提升了当地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能够通过降低企业管理成本、增加企业人力资本投入和降低企业交易成本缓解信息不对称,从而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对国有企业、大规模企业、新企业、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影响更大;这一影响结果在东部地区和数字经济发展程度高的地区更为显著。这为发挥数字经济的微观激励效应进而促进宏观经济“提质增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乡村旅游作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是“强村富民”的绿色驱动力。本文基于2011—2019年30省区面板数据,借助DEA-Malmquist模型测算乡村旅游全要素生产率并讨论其时序特征;构建地理距离与经济地理距离矩阵后,依托空间杜宾模型考察其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乡村旅游全要素生产率呈波动态势但整体向好且由技术进步推进;乡村旅游全要素生产率空间上具有“高高”集聚或“低低”集聚特征;环境规制、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村居民固定资产投资对乡村旅游全要素生产率有正向显著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20.
将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纳入空间全要素生产率理论分析框架,基于2011~2020年我国25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与SBM方向性距离函数的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法,分别考察城市数字经济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发展情况,并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效应。研究发现:城市数字经济发展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不仅可对本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产生积极影响,同时其空间溢出效应也有助于其他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相较于经济相对发达的沿海城市群,数字经济发展对中原、长江中游等内陆城市群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推动作用更为明显。鉴于此,应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营造绿色发展环境,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的跨区溢出效应,进一步促进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