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高频度的运营为乘客提供了灵活的出行方案,制订多种快慢车停站方案,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乘客的乘车偏好,实现更大选择空间,提高运营效能。阐述乘客的反向换乘行为,采用广义出行费用和Logit模型量化计算乘客多样化出行意愿,建立可体现乘客反向换乘情况的快慢车停站方案模型,利用计算机仿真求解模型。结果显示,全线乘客的总旅行时间比仅考虑同向换乘与"站站停"方案分别减少0.34%和4.45%,表明兼顾乘客反向换乘行为制订的快慢车停站方案能够提升轨道交通的运营效率。  相似文献   

2.
吴涛 《铁道运输与经济》2011,33(9):83-85,90
随着经济和城市人口的增长,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在整条线路上分布不均衡,在分析共线运营模式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列车开行比例为1∶1时的列车开行间隔、车底运用和运行图周期之间的关系,推演出共线运行图不同行车间隔时间条件下的运行图周期和车底运用列数的计算方法,并结合实例进行了计算验证,最后对研究结果进行了分析,得到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3.
线网列车运行图协同编制是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组织的核心问题,其编图质量直接影响系统服务水平。现有列车运行图编制系统多是针对单一线路,缺乏对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的适应性。通过分析国内外线网列车运行图编制系统的功能特征,结合我国协同、智慧的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理念,探讨城市轨道交通成网条件下列车运行图编制的实际功能需求,并对数据管理、自动编图与调整、应急运行图编制、运行图协同接续优化、列车群运行仿真、线网运输计划评估以及乘客行程规划等关键功能进行设计,实现全网范围内各线路列车运行图的智能化编制、各线路间的运力协调和合理高效运输,有效满足运营单位与乘客的实际需求,为成网线路列车运行图编制系统的开发提供平台和工具。  相似文献   

4.
用户画像广泛应用于个性化推荐、广告精准投放等领域,但目前轨道交通领域的相关研究尚不完善,存在乘客画像的信息少、维度单一、指标设计和挖掘不充分等问题。通过从运营管理者和乘客服务多角度系统梳理互联网+城市轨道交通乘客画像的新需求,进而结合AFC和土地等多源数据,构建满足新需求下的轨道交通乘客画像指标体系,并给出关键性指标的计算和推断方法。以北京地铁为例,构建并验证轨道交通乘客画像构建方法的有效性,分析了乘客画像在辅助精细化客流预测方面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将反映乘客个体出行特征的返程客流加入到S-ARIMA模型中,相比S-ARIMA模型均方根误差(RMSE)下降9.02,对称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SMAPE)下降0.16%,有效提高客流预测精度。乘客画像未来还能应用在更多的场景,支撑轨道交通的智慧化、一体化出行服务。  相似文献   

5.
李健 《交通企业管理》2009,24(12):58-59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不断发展,运营线路和运营里程的不断增加,城市轨道交通由单线运营逐步迈入网络化运营的过程中,事故发生率也在相应地增加。近年来,上海、北京、广州等城市的地方法院先后受理了多起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赔偿纠纷案件。其争议的焦点,  相似文献   

6.
7.
城市轨道交通乘客服务相关系统和设施设备是提升乘客出行满意度的关键要素。以挖掘数据潜能、释放资源价值为切入点,整合相关系统业务流程,在研究国内城市轨道交通乘客服务智能化发展的基础上,从提升服务体验、优化运营管理、挖掘商业价值3个维度分析乘客服务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中台技术的智慧乘客综合服务平台方案。基于信息资源整合和业务能力抽取,设计乘客画像、出行支持、客流特征、场景模型4大业务中台模块,满足乘客购票、站内引导、资讯获取等方面的服务需求,实现乘客服务与车站信息的协同共享能力。通过设计智能票务、无人客服中心、智能导向、精准营销等典型场景应用,提升服务体验与运营管理水平,促进商业资源开发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乘客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8.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城市综合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站间距的设置与客流吸引能力、旅客出行时间、列车运行效率等因素密切相关。通过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站间距设置的影响因素,提出合理站间距的设置方法及优化模型,结合实例计算并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推荐城市中心区车站的合理站间距以1050~1 150 m为最优,郊区车站的合理站间距以1 800 m左右为优。  相似文献   

9.
孙冠卓 《交通财会》2022,(8):58-62+72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轨道交通网络日益完善,精细化成本管理和精致化运营服务成为轨道运营单位的重点关注工作。为有效管理与控制运营成本,本文梳理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成本的概念与分类、作用与影响因素,基于北京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的运营状况,测算与分析了人工成本、牵引电和动力及照明成本、设备设施维护维修成本、运营管理成本、安检和保险成本等,研究并提出了运营成本管理与控制措施,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服务质量提升和运营单位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延误引起滞留旅客较多和短期运力不足的情况,提出同时采用车站限流措施和灵活跳停策略的列车延误调整方法。通过构建多目标线性规划模型,对延误列车运行图进行优化调整,将优化目标分为延误旅客总人数最小化和线路延误总时间最小化2部分,同时引入跳停决策变量,考虑跳停对计算线路总延误时间的影响,精确调整线路延误列车运行时间。多目标线性规划模型既有效缓解因滞留旅客过多造成的站台拥挤,又快速恢复因某趟列车延误造成的大面积晚点。最后通过实际算例对模型进行验证,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相较于传统的运行时刻调整策略可有效缓解站台滞留旅客的拥挤情况,缩短线路总延误时间,快速恢复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正常运营。  相似文献   

11.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正进入加速发展期,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体系初具规模,乘客在不同营运线路间的换乘更加频繁.乘客跨线路换乘所产生的票款收入分配问题,使运营商在运输组织、票务管理、绩效考核方面面临新的挑战,也成为城市轨道交通发展中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从规制经济学的视角,对非路径计算确定票款清分原则进行探讨,并分析其背后的作用机制和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12.
城际铁路列车运行图的编制与调整是一项难度较大的铁路运输组织工作,亟需实现列车运行图编制与调整的自动化、智能化。运用强化学习方法对城际铁路列车运行图的调整问题进行建模和求解,可以自动、高效地完成运行图的调整与优化任务。选择列车区间运行时分、追踪间隔时间、停站频次、停站时间等为约束条件,建立以运行图的整体均衡性最优为目标的离散时间马尔可夫决策过程模型,设计基于图面打分函数和Sarsa算法的模型训练方法。以某城际铁路为例,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城际铁路列车运行图的调整中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还应进一步探索解决高速铁路成网条件下大量跨线列车在长大干线运行的复杂列车运行图编制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为提升演练质量与效果,阐述城市轨道交通应急演练现状,在构建大客流综合处置演练评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将层次分析法AHP与TOPSIS法两者有机结合,建立城市轨道交通应急演练评估模型,以城市轨道交通大客流综合处置演练为例,从协调指挥、信息传递、关键流程控制、运营恢复4个方面综合考虑影响演练效果的评估因素。通过层次分析法得出各指标权重值,采用TOPSIS法进行计算排序,针对参演各班组的演练情况进行排序,实现对城市轨道交通大客流演练的评估。经过实例验证表明,AHP-TOPSIS模型具有良好的适应性与合理性,对各种类型的应急演练评估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突发列车延误问题,为恢复正常行车秩序和保障总体乘客出行效率,提出基于虚拟编组技术的列车跳停调整方法。首先,分析虚拟编组技术下的列车运输组织模式,总结虚拟编组技术支持下的列车跳停调整优势,以乘客总旅行时间最小为目标构建延误条件下的列车跳停调整模型。然后,采用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最后,通过算例分析将传统跳停调整策略和基于虚拟编组技术的跳停调整策略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列车延误条件下,基于虚拟编组技术的跳停调整方案相较于传统跳停调整方案能减少15.64%的乘客总旅行时间,保障乘客的出行体验,提高总体乘客的出行效率。基于虚拟编组技术的跳停调整方案可为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延误问题提供新的方法性借鉴。  相似文献   

15.
《中国道路运输》2014,(2):25-27
北京、天津、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河南、湖北、广东、四川、重庆、云南、陕西省(市)交通运输厅(局、委)、公安厅(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为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工作,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务院领导同志批示精神,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路网的不断扩充,线路间联系更为紧密,线网运输计划作为轨道交通的核心技术文件,其评估选优是运营组织的核心问题。研究围绕轨道交通线网运输计划编制及其效率评估,分析了线网运输计划的编制目标和影响因素,从运能运量匹配性、列车运行技术性、候车客流饱和性和列车衔接协调性4个方面建立线网运输计划效率相关评估体系;对指标进行筛选并分类处理,提出基于超效率的Super-SBM模型的线网运输计划效率评估方法,考虑松弛变量求解并选择更新效率值;以某城市为例进行实例分析,对备选运输计划效率进行测算得到最优备选方案,并基于投影原理分析其投入产出效率结果表,提出方案优化调整思路,为轨道交通线网运输计划评估选优及调整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