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大能力铁路客运通道为单位,协同预测相关线路客运指标,可以提升铁路资源利用效率和路网整体效益。以兰州至合作、西宁至成都为例,结合线路吸引区域内人口分布及客货运特征,比较相关线路旅客运输径路,确定项目在西北至西南区际通道中的合理分工,考虑各自优势范围协同预测客运需求,为项目主要技术标准、建设时序及方案的研究提供决策支撑。基于通道合理分工的铁路客运需求协同预测以市场驱动为基础,由"线"及"面"研究通道分工及客运需求,对区域乃至全国路网合理高效运营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
西南铁路客运发展趋势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南铁路客运发展总趋势是增长的,但由于铁路能力不足,线路条件差,服务质量差,加上公路竞争,影响了运量增长。从西南铁路旅客运输的特点和今后运量发展的趋势,提出了加快西南铁路建设、提高列车放行速度、形成主要城市通往区外的快运通道、开发城市及市郊旅客运输等项对策,以充分发挥铁路中长途客运骨干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当客运专线引入铁路枢纽时,为满足运量不断增长的需求,铁路枢纽内需新建客运站或扩建既有客运站,以提高铁路枢纽的客运能力。以枢纽内旅客支付费用和铁路投资建设费用加权最小为目标,考虑旅客运输需求、客运站始发能力、线路通过能力和投资建设资金等约束,建立铁路枢纽内客运站选址的集计模型。该模型为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可利用LINGO软件进行求解。通过对实际算例的计算分析,说明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已经从单一趋向多元,铁路客运需求将呈现多样化、差异化和个性化,对铁路客运产品在速度、价格和服务质量等方面都提出更高的要求。以铁路大提速运输市场份额提升和高速铁路列车客运量增长为切入点,分析列车速度与市场份额、旅客运量之间的关系,剖析高速铁路列车市场竞争力影响,构建Logit离散数学模型。以京沪高速铁路为例,探讨400km/h高速铁路列车运量预测,研究提出400km/h高速铁路列车可以扩大客流吸引范围,增加铁路客运量,提升高速铁路旅客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基于PLS的铁路行包运量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阐述基于偏最小二乘回归法(PLS)的建模原理与求解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对铁路行包运量影响因素的分析,利用2004年有关生产统计数据及影响因素的统计数据,建立了铁路行包运量预测PLS回归模型。实证结果表明:所建立的预测模型精度基本符合实际要求。该模型已应用于铁路行包运输“十一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中。  相似文献   

6.
基于山西中南铁路通道项目的功能定位,采用综合分析、产销平衡等方法,对山西省和山西中南地区的煤炭产运销进行分析。根据沿线各省份不同行业对煤炭的需求,分析煤炭品种储量与流向,研究得到在不同运输线路的煤炭运量分配结果,为合理预测项目运量水平提供参考,为项目建设方案的优化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铁路中短途旅客发送量和周转量下降,高郊旅客运量下降幅度更大,客运收入的增加主要是靠客票单价的提高。哈尔滨铁路局管内旅客运输的投入产出比为100:55,故对严重亏损或扭亏无望的旅客列车要坚决停开,并应以方便、快捷、及时的原则设计旅客运输方案,增加铁路在中短管客运市场的份额。  相似文献   

8.
西安铁路客运系统由于长期未与引入枢纽相关线路同步改造 ,能力严重不足 ,制约了西安乃至路网相关线路旅客运输的发展。目前扩能改造迫在眉睫 ,但改造方案不仅是某个点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用长远的眼光分析 ,准确定位 ,从路网点线协调和现代化城市对旅客运输的需求 ,系统策划客运发展思路 ,逐步实施。  相似文献   

9.
根据当前铁路旅客运输中的现状,提出了要重新确定铁路客运工作的目标。为此,论述了目标确定的二点依据;铁路旅客运输行业的企业性质,满足旅客需求是参与旅客运输市场竞争的基础条件。同时从安全,快速,便利及经济四个方面,对铁路旅客运输市场的竞争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用灰色模型预测铁路旅客运输量发趋势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预测旅客运量对正确制定铁路旅客运输发展规划和决策极为重要由于客运量的受多种因素影响,用线性预测方法误差较大,用灰色模型预测方法较为准确,尤其适用于近期运量的预测。灰色预测的基本模型为GM(1,1)相应的微分方程为dx(1)(t)/dt+ax^(1)(t)=u并通过实测对1996年-2000年的铁路客运量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1.
梧广铁路是川渝云贵大部分地区及桂中地区与粤港澳大湾区货运交流的主通道,也是川渝云贵大部分地区及桂中地区与粤港澳大湾区客运交流的区域性便捷普速客运通道,功能定位、分流替代方案、建设方案与主要技术标准相互耦合,需进行统筹研究。结合路网规划,在研究年度路网分工和运量预测的基础上,分析得出利用南广铁路、“梧州—岑溪—罗定—春湾—永基—广州”铁路通道分流不可行;进而结合运量特点以及是否利用南广铁路,从工程投资、运输组织、运输质量及能力适应性等方面综合比选一次新建双线客货共线铁路和近单远双客货共线铁路两大建设方案;最终推荐近远期工程投资省、运输组织灵活、运输质量高、能力适应性优的一次新建双线客货共线铁路方案。研究思路和方法可为类似项目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为合理分配路网运能,保证港口和内陆腹地间铁路通道顺畅,以上海—西安段铁路运输为研究对象,研究沿海港口和内陆腹地城市间的铁路运输配流问题。基于2005—2015年的运量数据,运用指数平滑法对上海—西安运量进行预测,分析上海—西安铁路运量的发展趋势。结合西安铁路枢纽,以及上海—西安铁路运输网络现状,运用Dial算法对上海—西安运输通道进行合理配流,得出不考虑线路拥堵等问题的配流方式,以平衡运输网络流量,并给出不同线路列车开行数量,可以为港口和腹地城市间多式联运组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石太客运专线客流预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改进的重力模型和灰色理论模型,从石太客运专线的本线客流、跨线客流和诱增客流3个方面,分别以客运通道周边城市的GDP和人口分布密度、石太客运通道既有线的旅客运输量、城市间的加权运行时间为影响因子,对石太客运专线的旅客运输量进行预测分析。预测结果为客运专线合理制定运输组织方案、设计车站规模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道路运输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三十六条规定:“客运经营者、危险货物运输经营者应当分别为旅客或者危险货物投保承运人责任险。”《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客运经营者在运输过程中造成旅客人身伤亡,行李毁损、灭失,当事人对赔偿数额有约定的,依照其约定;没有约定的,参照国家有关港口间海上旅客运输和铁路旅客运输赔偿责任限额的规定办理。”目前,国家有关港口间海上旅客运输和铁路旅客运输赔偿责任限额赔付标准为4万元。  相似文献   

15.
高速铁路兰州至张掖三四线运输需求是确定其建设方案、投融资模式、主要技术标准、运输组织和运营管理方案的决策依据,更是确定铁路经济效益和修建可行性的关键指标。通过对旅客运输径路比较分析,结合区域路网构成确定高速铁路兰州至张掖三四线可能的功能定位,包括"城际功能为主"、"城际、通道功能并重"和"通道功能为主"3种情景。再基于"情景分析"的基本原理,利用"四阶段法"预测高速铁路兰州至张掖三四线处于3种不同情景下的运输需求,即远期客流密度分别为805万人/a、1426万人/a和1852万人/a。  相似文献   

16.
铁路行包运量预测是以运输需求和内部供给为导向,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对行包运量现状和发展的正确把握.探讨利用人工神经网络结合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建立铁路行包运量预测模型,解释并预测行包专列开行后铁路行包运量的增长趋势.实例分析的仿真结果表明,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的广义回归神经网络模型结构简洁、预测精度高、收敛速度快,对相关铁路部门和企业的决策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2012年5月以来,铁路部门积极克服施工、天气及设备故障对旅客运输带来的影响,加强客运组织,有针对性地开展客运营销,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同比依然稳定保持较大增长。截至2012年5月27日,全国铁路当月日均发送旅客506.3万人,同比增加22.6万人。其中,5月中旬全路日均发送旅客490.3万人,同比增  相似文献   

18.
阐述修建粤闽沿海铁路的意义,着重从资源,产业结构,效能环境,经济增长趋势等因素,分析物资产销,货流方向,运输径路与其它运输方式的分流作用;动用综合分析法,预测目标年度线路运量,提出设计线路等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9.
弹性需求条件下旅客列车客流分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铁路客运路网及列车开行方案,构造了列车运行网络,将旅客的出行方案转化为列车运行网络上的路径,并根据列车运行网络,计算网络中不同路径旅客的出行广义费用,结合铁路旅客运输的特点,提出路段拥挤费用的计算公式.根据运输方式客流分担的Logit模型,推导出铁路运输客运需求函数,分析客运需求函数的合理性.最后,建立弹性需求条件下旅客列车的客流分配模型,并给出模型的求解算法.  相似文献   

20.
铁路票价制定策略是旅客运输组织的核心问题,在详细调研老挝运输市场的基础上,结合中老铁路磨万段运输组织简单、委托运营过渡、财务自负盈亏等运营特点,从铁路运营成本和运输市场竞争关系2个层面,对中老铁路磨万段客票定价进行分析,采用基于广义费用的Logit模型拟合出不同运输距离下同通道内航空、公路和铁路3种运输方式随铁路定价调整时的客运分担率变化情况,从而得出中老铁路磨万段分担率优势定价区间,并比较老挝相邻国家铁路票价,进行定价合理性分析,在此基础上,从基准票价与执行票价相结合、多币种收费防范金融风险、建立健全票价调整机制3个角度,提出中老铁路票价执行方案和调整对策,为“一带一路”境外铁路项目客票定价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