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0年7-8月在陕西眉县对随机抽取的493个小额信贷农户进行调查,其中纯农户202户,Ⅰ兼农户120户,Ⅱ兼农户91户,纯非农户80户,针对四种不同兼业类型农户,利用二元Logit模型分析农户还贷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兼业会影响农户小额信贷的还贷行为,并且农户兼业程度与农户的还贷行为呈正向关系.农户兼业类型对农户还贷因素影响具有差异,且这种差异的变化趋势具有一定的次序性.具体体现在:在不同兼业程度中,年总收入、农户专业技能、农户信用等级、贷款利率、贷款用途会对农户还贷产生正向作用,但是这种正向作用呈现依次减弱的趋势;农户文化程度、贷款额度同样会对农户还贷产生正向作用,但却表现出依次增强趋势.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1997-2017年我国30个省市的省际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回归和分位数回归分析了基础设施、外商直接投资与农民增收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农村基础设施可以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外商直接投资在通过基础设施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方面,因区域差异具有异质性,其中东部地区对农户的收入增长效应最大;随着分位数的提高,东部和东北地区的外商直接投资对基础设施以及农户收入水平的影响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特征,呈现倒U型变化,全国和中部地区呈U型变化,西部地区呈横S型变化。为了促进农民增收,本文的对策建议为:提升农村基础设施的数量和质量;提高外资的规模和利用率;坚持“城市反哺农村”的原则;充分发挥政府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3.
张博  郭方  孙璐 《南方金融》2023,(4):19-32
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运用再中心化影响函数(RIF)等回归方法,检验作为正式制度的数字普惠金融、作为非正式制度的社会网络以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对农户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数字普惠金融和社会网络均能显著缓解农户收入差距矛盾,总体效应明显,但对于高收入和低收入农户群体的结构效应不显著;第二,农户家庭的社会网络在农村金融和收入分配中发挥的作用具有两面性,其信息传递和风险分担功能有助于缓解农村信贷约束,缩小农户收入差距,但信贷资金分配向社会网络资源丰富的高收入农户群体倾斜,会弱化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家庭收入差距矛盾改善的缓解作用。上述研究结论带来的启示: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服务要增强对不同层次收入农户群体的针对性和可及性,着重服务农村低收入群体;农村普惠金融在数字化进程中要注意保持“乡土”特色;数字普惠金融在善用农村社会资本和避免村民社会网络的逆向影响中需要仔细权衡,力求达到最优效果。  相似文献   

4.
利用1990-2018年安徽省相关数据,以城乡居民收入多元化为基本前提,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就安徽省城镇化水平与城乡居民收入结构之间的关联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化水平与居民收入结构之间存在关联性,且农村居民收入结构与城镇化的关联度略高于城镇,但不同类型收入的关联性有所不同,安徽省城镇化对城镇居民收入来源的影响为:转移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对农村居民收入来源的影响为:财产性收入>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为:财产性收入差距>经营性收入差距>转移性收入差距>工资性收入差距.城乡相比,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与城镇化的关联度为:农村略高于城镇,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与城镇化的关联度呈现城镇高于农村,城镇化与城乡收入结构存在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新冠肺炎疫情对国民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使农村居民增收难度加大。论文通过网络问卷形式对全国4621户农村居民进行了调查。根据样本户预估,大部分农村居民户全年收入会受疫情影响增速放缓或减少,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和非农经营收入均不同程度地受到冲击。从事第三产业的外出务工和就近务工农户的工资性收入受到的影响较大,农民工工资收入存在不稳定性和脆弱性。农业经营性收入与耕作周期相关,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受影响程度高于小农户。农村非农产业经营活动带来的收入也受到了影响,其中经营餐饮、零售、住宿、乡村旅游等生活性服务业的农村居民户经营收入减收风险较大。对此,论文提出了减轻疫情影响、确保农村居民持续稳定增收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1990-2009年长三角城镇居民不同收入来源和消费支出的面板数据,分两个时间段1990-2001年间和2002-2009年间计算分析了各收入对居民消费支出水平的贡献.结果表明:大长三角城镇居民自发性消费水平存在差异,上海市最高,江苏省最低.工资性收入对消费支出水平的贡献最大但呈下降趋势,家庭经营收入、转移性收入对提高大长三角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贡献显著提高且潜力很大.最后给出了提高大长三角城镇居民消费支出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回顾以往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借鉴前人的研究方法,构建了一个不同于基尼系数的新的指标用于衡量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并把这一指标引入模型,用以分析不同收入来源对安徽省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并从实证分析当中得出一些缩小安徽省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启示。实证结果显示,农民的工资性收入、生产经营性收入以及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会对收入差距产生影响,前两者的影响是正向的,且工资性收入对收入差距的影响更为可观。  相似文献   

8.
李品  牛荣 《武汉金融》2023,(5):3-13
本文基于农地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区宁夏平罗县的432份农户调查数据,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测度了农户分化类型,并结合Logistic-ISM模型深入研究了不同类型农户的农地产权抵押贷款需求及影响因素的系统结构差异。研究发现,非均齐化的资源禀赋导致了农户分化,推动形成了综合资源有差异的发展领先型和发展脆弱型、单一资源有侧重的农地依赖型和人力依赖型四类农户,呈现出“金字塔”型分布特征。进一步分析发现,需求影响因素差异化的层次结构及系统性的影响路径是导致四类农户农地产权抵押贷款需求存在异质性的深层次原因。为此,相关改革政策需要坚持系统观念,总体上统筹协调农村金融资源配置,个体上瞄准不同类型农户精准施策,以促进农户增收致富,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9.
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的关键,农民增收问题是农民问题的核心。海南80%以上的土地在农村、60%以上的人口是农民,在农民收入结构视角下,研究农民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构成状况及其增长影响因素,保障和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既是维护农民切身利益、振兴乡村产业和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夯实之举,也是海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运用再中心化影响函数(RIF回归方法实证分析农业生产性服务对农户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农业生产性服务总体上有利于缓解农户收入差距,直接原因是对低收入群体的增收效应大于高收入群体。异质性分析表明,农业生产性服务对农户收入差距的缓解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和群组异质性,主要表现为对西部地区的减缓效果高于东部及中部地区,对青年组、初中及以下受教育程度组的减缓效果高于中老年组及初中以上受教育程度组。  相似文献   

11.
引起城乡收入差距的因素很多,社会保障支出即为其中之一.本文利用新疆1995-201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和协整估计方法研究新疆社会保障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论表明社会保障支出增加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然后根据新疆农村社会保障发展的成果,分析其对农民增收的影响;最后简要说明新疆社会保障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缩小城乡差距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论文基于CFPS数据中2742户贫困农户的研究样本,剖析贫困农户收支结构变化、资金流动特点和不同收入水平农户信贷活动的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农户收入和支出情况可以反映农户在贫困农村的阶层属性,也可体现他们不同的生产方式、生活状态及信贷活动。传统消费性信贷需求仍是信贷需求的构成主体,贫困农户收入水平对获批贷款机率、户均贷款金额以及贷款用途存在明显影响。应根据不同收支水平农户信贷需求特点,选择多样化的金融服务机构和设计结构、额度、期限与抵押条件更为合理的信贷产品。  相似文献   

13.
籍志坚 《金融研究》2008,(4):I0047-I0051
一、受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的带动,农户的信贷需求呈现“三级分化” 近年来,四平市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加快,农民收入逐年增加,.但农户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拉大,层次越来越明显。根据该市民政、农业部门提供的标准,大致可将农户分为富裕农户、一般农户和贫困农户三个不同层次。富裕农户整体收入较高,2007年人均年收入约6000元以上,占农户总数的39.8%,比2003年上升2.1个百分点;一般农户收入状况处于农村平均水平,2007年人均年收入约1000元至6000元,占农户总数的51%,比2003年增加2.6个百分点;贫困农户收入状况较差,2007年人均年收入低于1000元.占农户总数的9.2%.比2003年下降4.7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4.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而缩小贫富差距是推动共同富裕的关键核心。基于2006—2021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微观数据的测度结果表明,我国家庭收入差距呈扩大态势;对于工薪群体而言,提高工资性收入是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当前缩小收入差距政策仍然存在“重补偿、轻预防”的逻辑缺陷。基于以上结论,研究认为,要进一步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提升劳动收入份额;提升重点群体人力资本,增强其增收能力;运用政策和金融手段鼓励群众投资、创业,拓宽增收渠道,加强数字金融与普惠金融建设,下沉金融服务;各地方政府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结合地域特征打造精准扶贫行动升级版,持续加大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相关投入的力度。  相似文献   

15.
对我国农村金融发展收入分配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的结果显示,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显著地扩大了农村内部收入分配差距,两者存在倒U型关系;提高农村金融中介效率能够有效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但在统计上不显著;我国农村内部收入差距与农村经济增长之间也存在倒U型关系;中西部地区提高财政支农支出水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缩小农村内部收入分配差距;中西部地区的农村教育水平对收入差距反而有扩大作用,但是东部地区的农村教育水平能够有效缩小农村内部收入差距。其政策含义是:构建多层次的农村金融体系,提高农村金融效率,促进农村和农业经济全面发展,加大财政支农支出力度,加快城乡教育均等化进程。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启动农村消费市场以扩大内需这一现实背景出发,利用2005年全国31省市的截面数据实证了影响农村居民各种主要消费支出的各种收入因素及其影响程度。结果发现: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以及转移性收入对农村居民各种消费支出的影响各不相同,要启动农村消费市场需要加大农村居民的转移支付水平。  相似文献   

17.
利用分位数回归技术时中国城镇和农村按收入等级划分的居民消费状况进行分析,对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及其对居民消费的影响进行阐述,重点考察中国低收入群体消资对扩大内需的影响,结果表明:收入差距的确是制约中国居民消费的重要因素,不同收入阶层其边际消费倾向大不相同,并估算出这种消费倾向的具体值.从收入差距的视角提出了提高中国低收入群体消费水平以便扩大内需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利用分位数回归技术对中国城镇和农村按收入等级划分的居民消费状况进行分析,对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及其对居民消费的影响进行阐述,重点考察中国低收入群体消费对扩大内需的影响,结果表明:收入差距的确是制约中国居民消费的重要因素,不同收入阶层其边际消费倾向大不相同,并估算出这种消费倾向的具体值。从收入差距的视角提出了提高中国低收入群体消费水平以便扩大内需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张琛  张郁杨  马彪  郭军 《财政研究》2023,(8):114-129
本文采用2003—2017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微观个体数据,分析了机会不平等对农民工工资性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并基于Shapley值分解模型探究了各类环境因素在农民工机会不平等中的贡献度。研究结论表明:机会不平等在农民工工资性收入不平等中的占比平均约为35.70%,且存在较为明显的下降趋势;区域是机会不平等最重要的环境因素,家庭背景对机会不平等的贡献度明显下降,而性别的影响却在逐步增强。基于“偏环境效应”的机制分析表明,近年来以教育为代表的人力资本配置公平性的提升大大缓解了农民工工资性收入分配中的机会不平等。农民工就业区域的机会不平等虽然减弱,但就业行业的机会不平等在不同出生组别农民工群体间仍然明显,农民工平等就业仍有待进一步加强。因此,要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在推动社会收入分配公平的调节功能,推进教育公平、就业公平和性别平等。  相似文献   

20.
观点摘编     
宋洪远:农民增收需多措并举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洪远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农民收入快速增长是2011年农业农村发展的一大亮点,而农民收入快速增长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农民出售农产品数量增加与农产品价格上涨拉动了家庭经营性收入较快增长;其次,农民外出务工数量增加与工资水平提高带动了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第三,强农惠农政策含金量高,中央财政支出1406亿元用于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