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合安高速铁路是连接环鄱阳湖、珠三角、京津冀等重点经济区域的重要纽带,其引入合肥铁路枢纽,将改变合肥铁路枢纽总图格局。基于合安高速铁路功能定位、线路走向与合肥铁路枢纽运营现状,从车站能力、列车运行径路、城市规划等方面,分析合安高速铁路引入合肥铁路枢纽存在的问题。根据近、远期行车量预测结果,提出应将合安高速铁路引入新建客运站,以缓解既有客运站的作业压力。结合新建客运站选址原则,提出清溪路站址和高新区站址2个方案。从协调性、可达性、经济性、可实施性等方面综合比选,合安高速铁路引入合肥铁路枢纽采用清溪路站址方案。在此基础上,设计清溪路站址方案平面布置图及联络线方案,为高速铁路引入大型铁路枢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在阐述京沪高速铁路京津联络线开通运营后北京南—唐山间开行高速动车组列车运行径路和站场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主要区段区间通过能力、主要车站(场)能力、动车组检修能力等运输能力适应情况,提出运行径路方面的建议,并且从增加动车组列车检修能力、启用北京南高速场尾部折返线、唐山站存车线补强3个方面进行能力补强以提高区段运输能力。  相似文献   

3.
环形铁路枢纽车流组织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浦东铁路建成后,上海地区将形成环形铁路枢纽,枢纽内车流组织和小运转列车的开行都将发生变化。在分析编组站分工原则及小运转列车开行方案基础上,研究枢纽内主要到发站的车流径路,并对不同小运转列车开行方案进行比选。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家高速铁路建设的推进,武广高速铁路衔接通达的线路不断增加,行车量也逐步增加。长沙南站和衡阳东站作为多方向接入车站,分别与沪昆高速铁路和湘桂铁路交汇,长沙—衡阳区段行车量达到143.5对/d,运输能力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旅客运输需求。在阐述武广高速铁路长沙南站列车开行情况的基础上,分析研究车站间隔时间、列车开行方案、设备设施布局、到发线运用等影响长沙南站通过能力的主要因素,提出采用分段解锁方式、调整列车开行方案、改造完善车站设施、优化到发线运用等措施,为进一步提高长沙南站的通过能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根据列车开行方案的有关研究,提出编制武广高速铁路2011年非节假日期间列车开行方案要在继承传统列车开行方案的基础上,吸收节拍式列车开行方案、合并式列车开行方案、周期性运行图列车开行方案的优点。通过调查武广高速铁路沿线客流情况,预测2011年非节假日期间上行各区段客流数据,提出武广高速铁路2011年非节假日期间的列车开行建议方案。  相似文献   

6.
为实现高速铁路夕发朝至列车日常化开行的需求,在阐述列车开行方案现状、天窗设置现状、客流特征及需求分析、卧铺动车组运用现状等高速铁路夕发朝至列车开行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天窗内各专业工作项目及天窗需求数量,论证车站隔日开设天窗的理论可行性,提出等天窗模式下的列车开行原则及保障条件,并以高速铁路夕发朝至列车运行时长为优化目标,以到发时间域、沿线车站到发线数量为约束条件,建立数学优化模型,最后以京广高速铁路夕发朝至列车开行需求为实例分析求得可行性方案。  相似文献   

7.
呼和浩特铁路局堡子湾站是我国第一个在既有客货混跑线路上开行两万吨重载列车的车站。研究堡子湾站两万吨列车组合能力,分析两万吨列车实际开行效果,以期达到组织好既有客货列车运行,提高区段输送能力和效率,确保完成大秦线运量任务目标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针对京沪高速铁路列车开行需求日益增长的现状,如何提高通过能力紧张区段的列车开行数量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京沪高速铁路当前列车周期化开行结构,利用区段通过能力与列车停站的紧密关系,考虑区间运行时间、停站时间、车站安全间隔时间、列车和车站停站次数等约束,构建列车停站方案与运行图协同编制模型,通过列车停站方案和到发时刻的协同优化满足京沪高速铁路开行更多列车的实际需求。以京沪高速铁路下行方向列车运行图为例验证模型的可行性,优化列车的停站结构、不同速度等级列车间的待避位置和列车在途经车站的到发时刻,得到了具有更高通过能力运用水平的列车停站方案及运行图,研究结果为更好满足京沪高速铁路列车开行数量需求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因地制宜地研究城际铁路引入铁路枢纽方案,以西安—法门寺—机场城际铁路引入西安铁路枢纽为例,首先阐述西法机城际铁路及西安铁路枢纽概况,分析西安铁路枢纽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从城际铁路自成体系和充分利用国铁线网资源2方面考虑,重点研究新建城际铁路方案和部分利用高速铁路2个方案。经过技术经济比较,采用部分利用高速铁路方案,即新建乾县—法门寺—新西安南城际铁路,机场(西安北)—乾县段利用银西高速铁路。最后进一步探讨西法机城际铁路引入新西安南站方案,采用高铁场南侧并场布置方案。  相似文献   

10.
根据国内外学者研究高速铁路开行高速快运列车的现状,总结德国、法国和欧洲快捷铁路物流协会的高速快运列车开行经验,从车站设施配置、线路设施、车型设计、运输组织、运输安全、规章制度体系等方面分析我国在高速线路上开行高速快运列车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结合我国目前利用确认车开展小规模物流运输的现状,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高速快运列车的开行对策。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现有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逐渐难以满足城区与市郊之间的出行需求,市域铁路成为城市群轨道交通发展的新方向,但我国尚缺乏成熟的市域铁路不同等级列车运行组织模式。在分析国内外市域铁路运行组织及不同等级列车开行现状基础上,提出市域铁路开行不同等级列车的运输组织优化方案,优化市域铁路列车等级设置原则、开行方案、换乘模式,以北京城市副中心线(良乡—乔庄东)为例,提出副中心线运行组织优化建议,为实现都市圈城市轨道交通一体化,促进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协调发展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2.
高速铁路网列车运行径路搜索是列车运行组织、计划编制、应急指挥工作中的重要基础,提升径路搜索的精细化程度有着重要意义。目前有关径路搜索的研究主要以车站或车场作为节点,在枢纽等连通关系复杂的地区径路搜索更容易产生误差,径路搜索精细化程度有待提升。针对大规模复杂高速铁路网,根据线路区间信息、车站站场结构以及站内列车进路信息,构建基于车站进出口的复杂拓扑网络及多维度路径信息表示方法,设计基于启发式A*算法的考虑精细化站场结构的多径路搜索算法。实例验证表明,该方法可以实现复杂路网条件下高速铁路列车网运行径路的精细化求解,且相比中观路网的径路搜索精细程度更高,可以为高速铁路列车运输组织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分析日本和欧洲等国家高速铁路的周期化列车开行方案,指出其列车运行组织的实质和特点,并以此为基础,提出首先将运行图进行简化,构建周期化列车开行方案模型,将方案编制过程分为制订轮廓方案、铺画周期方案线、格式化编排3个阶段。为合理铺画周期方案线,结合我国高速铁路实际条件,分析论述了实现周期化运输组织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4.
京石客运专线将于2012年下半年进入运行试验阶段。在分析北京枢纽主要车站及动车组检修能力现状和运行试验期间北京枢纽能力适应性的基础上,提出对北京南站普速场上水设施进行补强,对枢纽客运站分工进行统筹调整,利用枢纽联络线对旅客列车径路进行优化,合理安排试验列车开行及检修方案等运输调整及能力补强方案。  相似文献   

15.
在概述呼和浩特铁路枢纽总图规划及客流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呼和浩特铁路枢纽旅客列车开行方案,根据研究年度(近期2020年、远期2030年)枢纽客运站作业量预测,针对枢纽内顺列布置2个大型客运站的车站分工设计,对枢纽旅客列车开行方案与车站规模进行适应性分析。通过细化枢纽内各站分工,完善枢纽旅客列车开行方案,验证了枢纽内各客运站、各车场的设计规模,得出呼和浩特铁路枢纽各站分工合理,旅客列车开行方案与车站设计规模匹配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旅游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交通运输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支撑和先决条件。近年来,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不断完善,铁路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已经成为现代旅游业转型发展的新趋势。利用既有呼准鄂铁路、东乌线、海拉线、包兰铁路等线路和规划的乌巴铁路开行特色旅游专列能够有效盘活旅游资源,充分发挥铁路运输能力。在对呼和浩特至巴彦浩特开行旅游列车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旅游列车产品方案,进而对车辆升级、车站改造等配套工程进行了研究,表明研究年度铁路通道运输能力可满足开行旅游列车需求;财务测算结果显示项目全部投资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为10.6%,财务指标可行。研究结论有力地支撑了呼和浩特至巴彦浩特开行旅游列车。  相似文献   

17.
为改善西安市鄠邑区及西户铁路沿线居民交通出行方式,促进铁路参与城市交通建设,在分析西安市域城镇空间布局、客流出行特点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各种服务于市域客流的轨道交通发展模式,提出基于西户铁路开行市域列车是解决目前鄠邑区及沿线居民出行问题的良好方案。针对基于西户铁路开行市域列车提出3种建设方案,即:直接利用既有西户铁路开行市域列车,对既有西户铁路进行适应性改造,修建外部环线置换城市内部铁路资源。依据项目客货运量的预测结果,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后推荐采用新建货运外迁线、既有西户铁路改造为市域铁路的建设方案。研究基于西户铁路开行市域列车的工程建设的系统性解决方案,有助于充分利用西安既有铁路资源。  相似文献   

18.
基于客运专线列车开行方案的客流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旅客列车开行方案对客流量的影响因素,建立列车开行方案和客流分担率的关系模型,通过采用满意度值作为中间变量,反映列车开行方案对客流量的影响,计算社会各消费人群对已有列车开行方案的满意度,预测客流可能出现的变化。建立客流量对于列车开行方案的函数模型,并以合肥—蚌埠客运专线为例,分析列车开行方案改进后对旅客满意度及客流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合安高速铁路作为连接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城市群的客运通道,是皖江城市带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在分析合安高速铁路引入合肥铁路枢纽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保守方案(方案Ⅰ)和竞争方案(方案Ⅱ) 2种合安高速铁路引入合肥铁路枢纽过渡方案。经综合比选,选择保守方案作为合安高速铁路引入合肥铁路枢纽的推荐过渡方案,有助于补充合肥铁路枢纽的运输能力,缓解合肥站和合肥南站的客运压力,为合安高速铁路早日接入我国铁路网络,响应大别山革命老区连片开发战略,完善长江经济带区域路网布局,带动沿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我国高速铁路的运输模式是高中速混跑,以济南枢纽为例,重点从行车组织角度分析了这种模式在高、中及普速旅客列车进入枢纽后,在枢纽内的运行径路、开行方案情况。最后分析了高速铁路引入对枢纽客货运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