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几年来,互联网金融迅猛发展。在互联网金融日益渗透到生活各方面的同时,其带来的信息安全风险隐患也逐步暴露出来,特别是P2P网贷平台成为了信息安全问题爆发的重灾区。为研究互联网金融领域的信息安全问题,本文主要采用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基于互联网金融发展重要形态之一的P2P平台的视角,对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信息安全问题进行剖析,并为我国互联网金融信息安全问题管理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时代为众多领域带来了技术革新,包括传统金融行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互联网金融是伴随互联网的发展和金融行业的革新而产生的新型金融模式,在监管跟不上行业发展的情况下,互联网金融很有可能叠加金融业风险和互联网风险的双重风险。本文简单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现状,进而阐述了互联网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风险隐患,包括信息安全和技术风险,网络金融业务风险以及法制监管性风险等,基于这些风险隐患提出了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相关监管防范措施,利用网络技术加强信息安全,规范行业业务体系并加强法治体系建设,明确监管职能等。  相似文献   

3.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我国金融领域正由金融业信息化向信息化金融转变。与此同时,信息化带来的信息安全问题成为影响行业发展的关键。针对这一情况,本文对当前我国金融信息安全进行了研究,首先分析了我国金融行业信息安全现状及主要问题,其次分析了金融行业信息安全面临的新形势和挑战,最后提出了加强我国金融行业信息安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支付宝、百度金融下的白赚等进入人们的眼球,吸引了广大群众。互联网金融在我国金融行业中一枝独秀,对传统的金融行业产生了巨大冲击。相对于传统的金融服务模式,互联网金融降低了服务成本,提高了服务效率,是我国金融行业发展的方向。但是由于我国民众对于互联网安全的担心,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还不完善,有很多问题还需解决。  相似文献   

5.
个人金融信息是金融机构在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过程中积累的重要基础数据,也是涉及金融消费者信息安全的重要内容。如何收集、使用、对外提供个人金融信息,既涉及金融机构业务的正常开展,也涉及客户信息、个人隐私的保护。随着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等技术在金融行业的广泛应用,个人金融信息呈爆发式增长,海量汇聚,一方面通过海量数据的搜集、整理以及分析。  相似文献   

6.
目前国内互联网金融行业风险事件高发,从根本上是由于国内互联网金融企业无法提高风险控制水平降低信用风险事件发生;互联网金融特有的商业模式尚未形成,仍然以传统金融业模式经营各类金融业务,不能有效提高金融市场效率,服务实体经济.本文试图从金融业本质出发,探究影响国内互联网金融健康可持续发展问题和障碍,解释国内互联网金融行业风险事件高发的原因,探索互联网金融行业未来发展路径,以求对互联网金融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7.
如何对互联网金融行业进行产品与服务方面的创新,从而实现互联网金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促进我国的经济建设,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首先阐述了大数据时代下互联网金融发展存在的主要特征,然后探讨了大数据时代下互联网金融创新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正>一、金融行业信息安全系列管理标准概述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是国家在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一项基本制度,人民银行根据国家关于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相关制度和标准,制定了金融行业信息系统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系列标准,2012年以由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金融行业标准对外发布。即:《金融行业信息系统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指引》(JR/T0071-2012)、《金融行业信息系统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测评指南》(JR/T0072-2012)、《金融行业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测评服务安全指引》(JR/T0073-2012)。其中:第一,《金融行业信息系统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指引》(JR/T  相似文献   

9.
王晓 《中国财政》2014,(3):68-69
互联网金融是信息科技与金融的结合,不但传承了互联网的思想,更加突破了传统金融领域,成为金融行业徐徐升起的新星。互联网金融覆盖了所有以网络为基础的金融活动,包括网上银行、网上支付、网上保险、网上投融资、网上证券服务、互联网资讯及其他延伸服务。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互联网金融活动主要围绕在网上银行、网络第三方支付、保险产品网上销售、互联网小额信贷等。  相似文献   

10.
程鑫 《福建金融》2015,(2):51-54
伴随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各种金融产品和准金融产品层出不穷,消费者参与金融活动的广度、深度与频度不断扩展,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也备受关注。本文阐述互联网金融领域消费者权益保护的主要内容和当前制度存在的缺陷,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正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是国家在信息安全保障工作中的一项基本制度,人民银行根据国家关于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相关制度和标准,制订了金融行业信息系统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系列标准。2012年以由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金融行业标准对外发布。即《金融行业信息系统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指引》《、金融行业信息系统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测评指南》、《金融行业  相似文献   

12.
正一、金融行业信息安全系列管理标准概述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是国家在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一项基本制度。人民银行根据国家关于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相关制度和标准,制定了金融行业信息系统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系列标准,由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金融行业标准对外发布,即《金融行业信息系统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指引》(JR/T0071—2012)、《金融行业信息系统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测评指南》(JR/T 0072—2012)、《金融行业信息安全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金融是将金融行业和互联网行业实现充分的结合,其涵盖了比较广泛的内容,比如网络支付、网络投资等内容。通过借助互联网,使传统金融行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境地。但是,其在带来要一定的活力的同时,也会产生一些不利的因素,比如,金融风险的产生。本文对互联网金融进行了概述,并分析了互联网金融的特殊风险,最后提出了防范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李一凡 《时代金融》2014,(30):52+54
互联网金融是将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技术进行结合,其涵盖内容十分宽泛,包含网络支付、网络融资以及网络投资方面的内容。互联网金融将传统的金融行业带入一个更具发展潜力的境界。但是,事物的发展是具有两面性的,互联网在带给人们便利的同时,也促使了一些金融风险产生。我国互联网金融业仍旧处于发展初期阶段,存在较多不足。本文就我国互联网金融的特殊风险进行了一些分析,希望能够寻找到一些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5.
如何有效认知互联网金融信息在储存、交易、传播等过程中的窃取、盗用等各种风险;如何防止恶意垃圾金融信息对百姓生活的干扰,为当代金融市场提供一个高效、便捷、低成本的开放交互式平台,是互联网界、学术界和政府长时间完善互联网金融信息安全问题的重要课题。文章从互联网金融服务对传统金融行业的拓展出发,通过分析互联网金融信息存在风险的现状、主要体现形式、危害及事件,说明互联网金融信息风险的损害性和解决的必要性,并针对我国新近立法对风险预防方面存在的问题予以分析,故而提出应对互联网金融信息风险的建议,以期有助于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提高大众风险防范意识。  相似文献   

16.
魏冬整理 《理财》2013,(12):24-25
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精神相结合的新兴领域,目前中国存在的互联网金融模式有第三方支付以及所衍生金融信贷服务、P2P行业、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众筹模式、数据征信、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科学技术水平也得到了良好的发展,这正因为如此,互联网充斥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之中。同时网络的发展和进步也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了便捷。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现阶段其已经延伸到金融行业之中,因此互联网金融也成为人们比较关注的焦点。在互联网金融飞速发展的阶段,这一类型的即溶企业也成为我国金融行业体系在进步中非常重要的内容。目前为止,互联网金融行业也成为全世界所关注的焦点问题,因此本文针对互联网金融监管原则进行分析,重点探索新金融的监管模式,探讨和分析互联网金融的内容和本质,为互联网金融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依托云计算、大数据和搜索引擎等新一代高新技术,率先在支付服务、网络信贷领域赢得创新亮点的互联网金融得到了飞速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整个金融体系资源配置的变化,对传统金融行业的经营管理模式产生了直接冲击。本文在对互联网金融产生背景进行概述的基础上,归纳了互联网金融的典型模式及其优势,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行业的冲击和影响,最后探讨了互联网金融背景下传统金融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金融日新月益的发展改变着现代社会的工作、生活、思维方式等,对传统金融行业是一个冲击,本文主要分析了互联金融的产生背景、发展现状着重对传统金融行业影响的分析探讨了互联网金融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金融电子化》2004,(6):38-38
2004年5月初,计世资讯(CCWR esearch)对目前国内行业用户的信息安全产品应用和需求状况进行了调查。此次调查主要涉及政府、金融、电信、电力、制造等行业。调查结果表明,在金融行业,防火墙和防病毒软件仍然是用户建设信息安全系统时的首要选择,也是未来两年内金融行业信息安全市场的主流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