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方雪 《时代金融》2015,(2):113-114,118
金融危机后,银行系统性风险得到监管当局和学术界的普遍重视。目前关于银行系统性风险的文献研究众多,但缺乏统一的认识和标准。本文梳理了国内外相关文献,对系统性风险的定义、成因和度量方法的研究进行了系统的回顾和评述,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金融危机后,银行系统性风险得到监管当局和学术界的普遍重视。目前关于银行系统性风险的文献研究众多,但缺乏统一的认识和标准。本文梳理了国内外相关文献,对系统性风险的定义、成因和度量方法的研究进行了系统的回顾和评述,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金融危机引起的机构间风险传染、溢出和反馈效应,促使人们开始关注系统性风险。以Gray、Merton和Bodie为代表提出的或有权益分析方法,考察了以资产负债表为基础的微观经济扭曲是如何在经济部门间传导、扩散,并引致宏观危机发生的。在此基础上,结合极值分布理论和机构间违约相依关系的SCCA方法,可用于评估极端风险时期金融机构违约时债权人的预期损失,以及政府部门的偿债能力和维持金融稳定的能力。本文从或有权益分析方法的理论来源出发,介绍了SCCA方法的基本模型及其对金融机构相关风险指标的度量,同时对如何运用该模型度量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和宏观经济风险进行了总结和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分析了或有权益分析方法的优缺点,指出了该方法在实践中需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本轮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如何评估、防范与化解金融系统性风险,成为全球范围内广受关注的学术性与政策性问题,而全面、系统与准确地度量金融系统性风险,则是评估、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风险的逻辑起点。本文首先系统介绍了近年来关于金融系统性风险度量研究的最新进展,并重点对各种度量方法的优劣势和有效性进行了详细评价;其次,全面梳理了我国金融系统性风险度量研究的现状,并指出我国相关研究的两大不足:缺乏针对中国具体国情的研究,未能充分考虑国内外系统性风险的联动;最后,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总结性述评的基础上,提出未来研究宜沿着两个方向展开:一是强化与完善系统性风险度量研究的理论基础,二是建立系统性风险度量方法有效性的评判标准。  相似文献   

5.
田军  李雅丽  申辰 《征信》2021,39(6):55-63
基于金融科技发展对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分析,通过选取金融机构、资本市场、货币市场、房地产市场和金融科技发展五个维度的若干基础指标,合成了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综合指数(CISFR).该指数反映了2014-2019年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走势和主要影响因素,并识别了不同时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大小.最后考察2019年2月到201...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Copula函数的CoVaR方法,度量了我国14家上市银行和整个银行业间的风险溢出效应,通过比较在欧债危机发生前后各上市银行对整个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贡献度以及受整个银行业危机的影响程度,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单个银行对整个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贡献度和受整个银行业危机的影响程度取决于银行的性质、资产规模,以及经济周期等因素.基于以上结论对监管部门在宏微观审慎监管、系统性重要银行监管、逆周期管理方面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中国银行业和宏观金融风险的实际情况出发,构建了多层次、多维度的宏观系统性风险度量指标框架,以反映我国金融体系和社会整体的信用融资水平,以此作为逆周期缓冲资本的指导变量;在识别系统性风险状态和判断逆周期资本工具的应用时点方面,引入Markov机制转移模型对周期转变和风险状态的阶段性变迁进行识别,为风险判别和逆周期监管建立系统性的定量分析方法作为支撑。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金融正在逐步深入发展,随着发展进程的不断推进其规范性也需要得到更多约束.互联网金融具有普惠以及便于操作等优势,与此同时由于互联网的特殊性使其具有道德风险、网络安全风险等不利于其发展的因素,相关部门需要制定严密的监管体系来降低这些系统性风险.本文通过对互联网金融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9.
王璜 《金融纵横》2012,(4):25-28
金融活动的自由化和全球化增加了金融机构之间、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之间跨区域、跨币种和跨市场的关联性。系统性风险正是人们对这种复杂的关联活动的描述。传染性是系统性风险的本质特征。本文阐述了系统性风险的内涵,分析了其内在的传染机制以及评估系统性风险的主要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金融安全网的目标就是防范系统性风险,但目前很大程度上都是在金融处置方面发挥作用,并不能杜绝金融危机的发生。这主要是由于目前各国金融安全网的设计或改进都是系统性风险爆发后的教训总结,缺少前瞻性的设计。金融深化与金融创新最大程度上是改变了金融结构,而金融结构变化引起了系统性风险点的变化。因此,要找到金融安全网合理设计的根本性因素就要分析金融结构的变化。本文将从我国金融结构的角度探讨金融安全网的再造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今经济社会中,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提高金融业抗风险能力,受到了国内外政府机构和学者的空前关注.本文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成因、度量、监管三个角度,对国内外文献进行了分析整理.其中,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成因有溢出效应、金融业的过度创新、信息不对称和金融市场的高杠杆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度量办法主要有指标法和模型法;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监管措施则主要包括监管主体、监管手段和宏观审慎监管三个方面.最后,就系统性金融风险成因的识别、度量和监管的优化以及宏观审慎框架的建立健全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杨艳竹 《云南金融》2012,(6X):86-87
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国际金融界普遍把这次危机爆发的原因归结为系统性风险的积累和宏观审慎监管的缺失。危机过后,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已成为国际金融管理体系改革的核心。本文将从宏观审慎监管的历史产生入手,分析我国金融系统性风险的来源,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宏观审慎监管措施。  相似文献   

13.
康永亮 《时代金融》2012,(18):140+143-87
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国际金融界普遍把这次危机爆发的原因归结为系统性风险的积累和宏观审慎监管的缺失。危机过后,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已成为国际金融管理体系改革的核心。本文将从宏观审慎监管的历史产生入手,分析我国金融系统性风险的来源,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宏观审慎监管措施。  相似文献   

14.
金融科技应用于金融基础设施提升基础设施服务质效、催生新型金融基础设施,也使平台型金融科技公司具备了部分金融基础设施功能。金融科技应用具有扩大和缓释金融基础设施系统性风险的双重作用。金融基础设施系统性风险面临监管资源压力、动机缺陷和数据局限三重考验,需以高效信息协同为基础,实施全面性、前瞻性的风险识别监管,并通过科技监管工具“以技术应对技术”实现革新。应建立“金融基础设施—关键参与者—金融科技公司”的全面监管框架,高效管理金融基础设施中的金融科技应用风险,并以监管科技推进监管机构引导风险协同共治、监测整体风险发展,重塑金融基础设施系统性风险的监管逻辑。  相似文献   

15.
资产不透明的金融机构过度依赖批发性融资进行监管套利不利于系统性风险的防控。在此背景下,本文首先在经典银行道德风险模型的基础上引入关联性,从资产透明度和监管套利的视角分析银行系统性风险累积的内在机理。而后利用2007-2018年中国上市银行微观数据,构建资产透明度指标和系统性风险指标(SRISKMES),对理论推论进行实证检验。主要结论有:(1)资产不透明、监管套利会提高银行的系统性风险。(2)监管套利弱化了资产透明度和资本监管机制对银行系统性风险承担的约束作用,资产透明度与资本监管机制在约束系统性风险承担中的协调作用不明显。(3)以大银行为主的债权银行受监管套利的影响相较于受资产透明度的影响更明显。在此基础上,我们对完善金融风险防范体系以及监管机制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6.
陶玲  朱迎 《金融研究》2016,432(6):18-36
国际实践表明,系统性金融风险不仅危及金融稳定,更会给宏观经济和社会财富造成巨大损失。在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外部风险输入和我国转轨阶段自身周期性和结构性问题叠加的背景下,我国实体经济与金融体系面临的风险上升并逐步显现。如何构建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监测和度量方法,从而有效地识别、防范和化解风险成为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课题。本论文借鉴国内外最新的研究和实践成果,在国内外现有研究尚不成熟的方面深入探索。论文将系统性金融风险产生的原因归纳为内部和外部两大因素,将传导机制归纳为内部传导和跨境传导,将扩散机制归纳为信贷紧缩机制、流动性紧缩机制和资产价格波动机制。立足我国转轨体制特点和当前系统性金融风险状况,论文提出了包含7个维度的系统性金融风险综合指数,在采用马尔科夫状态转换方法对综合指数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识别和判断风险指标的状态和拐点,并度量和预警综合指数状态转移的信息,由此有效衔接宏观审慎和微观审慎,构建一个既可以综合分析整体风险,又可以分解进行局部研究的系统性金融风险监测和度量方法。综合指数模型还引入了指数修正机制以更好地适应中国金融市场的动态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2007—2018年间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财务数据和基于尾部依赖度量的系统性风险,分析了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对系统性风险的影响。结果显示:第一,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在经济上行时期会降低系统性风险,在经济下行时期会增加系统性风险;第二,按照不同类型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来看,在经济下行时期,商业银行衍生金融负债业务、理财及代理业务创新会增加系统性风险,而衍生金融资产业务和信贷业务创新会降低系统性风险。本文对实证结果提供了可能的经济学解释,并基于实证结果及原因,进一步提出了相应的监管措施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金融安全网的目标就是防范系统性风险,但目前很大程度上都是在金融处置方面发挥作用,并不能杜绝金融危机的发生。这主要是由于目前各国金融安全网的设计或改进都是系统性风险爆发后的教训总结,缺少前瞻性的设计。金融深化与金融创新最大程度上是改变了金融结构,而金融结构变化引起了系统性风险点的变化。因此,要找到金融安全网合理设计的根本性因素就要分析金融结构的变化。本文将从我国金融结构的角度探讨金融安全网的再造问题。  相似文献   

19.
杠杆化与系统性风险的监管反思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宋彤 《新金融》2010,(5):17-22
企业、居民、金融机构和中央银行的经济行为改变着自身的资产负债情况,主动或被动地影响着彼此的杠杆程度。金融体系过度杠杆具有增加脆弱性、放大复杂性、顺周期等特点,直接引致系统性风险增加。与此同时,由于企业、居民、金融机构和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相互关联,金融体系杠杆程度加深,意味着与之相联的经济部门关联度扩大,内在依赖性增强,从而进一步放大系统性风险。危机爆发后,为帮助降低金融机构杠杆程度,美联储运用多种创新工具,快速膨胀了自身资产负债规模,前所未有地增加了自身杠杆程度,形成新的系统性风险隐患。有鉴于此,我们应协调宏观经济政策和宏观审慎监管政策,引导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相互平衡,确保各经济部门负债和杠杆水平维持在健康、合理的区间。  相似文献   

20.
系统性风险、金融稳定与中央银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般认为(Bandt and Hartmann,2000),系统性金融风险指金融机构的不利消息、金融机构倒闭、金融市场崩溃等事件对其他金融机构或金融市场带来的严重冲击。在上述概念中,包含两个基本因素:冲击(Shock)与危机传染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