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也带动了互联网金融业务量的不断提升。但基于目前我国现行的金融体制下,在立法与监管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与缺失。因此产生了监管滞后、监管真空、监管重叠的现象,进而加大了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安全风险。如何有效规制互联网金融风险,并找寻新的发展途径,是当前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及相关风险类型,并对产生这些风险的原因进行了研究,进而对规制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发展路径进行了探讨。以期能够保障互联网金融消费者的基本权益,营造良好的互联网金融环境。  相似文献   

2.
目前,互联网金融业务量在我国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也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但在当前金融体制下,在互联网金融业务监管及立法方面还存在缺失,出现了监管重叠、真空及滞后等现象,导致互联网金融存在安全风险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是我国互联网金融在当前发展形势下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针对互联网金融风险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互联网金融风险规制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现阶段,由于互联网正在进行着飞速的发展,再加上互联网金融的安全、高效以及实时性之间的冲突,使得互联网金融所存在的风险逐渐增多,因此我们只有重视互联网金融风险所带来的相关不良影响,才能够制定出对互联网金融风险予以有效防范的对策,进而让互联网金融能够在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下发展。基于此,本文以互联网金融风险为出发点,对几类风险进行了分析,并指出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以期为促进互联网金融更好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随着现阶段互联网与金融行业的结合发展,金融网贷业务开展的如火如荼,在这种形势下,问题不断的涌现出了。例如校园裸贷以及互联网金融跑路等问题不断的出现。可以说现如今的金融网贷行业良莠不齐,虽然发展趋势良好,但是挑战和问题不断。本文就基于金融网贷对金融风险管理进行研究和论述,旨在通过本文章的研究为推动我国金融风险管理建设和发展提供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面对各种互联网金融业态争相涌现,政府采取了较为积极的态度,但在2014年“两会”后则加强了对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监管,以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本文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互联网金融的监管问题,指出如果放任互联网巨头开展互联网金融,可能会导致互联网超额利润和金融超额利润的叠加,从而引起新的社会不公。因此,政府需要加强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鼓励有序竞争,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以及科技的高速发展,近几年来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势头越来越猛。在我国目前的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的情景下,本文从现如今互联网金融的现状出发,并对其中存在的风险进行一一描述,并与传统金融风险进行一个比较,尽管在发展的过程中有风险有挑战,但也需积极面对,因此笔者借鉴发达国家对互联网金融的一些监管政策,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应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对策,期以能对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大环境进行一个净化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简单介绍了互联网金融的相关定义和特点,对互联网金融风险进行了分析,并根据互联网金融风险的规避和监管问题,结合我国当前的具体情况,提出了我国如果加强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的相关监管方式和政策建议,具有一定的探讨意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互联网金融交易规模的不断壮大,经营模式不断创新,产品日益丰富,对国家经济的影响也日益深刻。对待互联网金融创新在保持积极的态度,更需要注重监管,严防金融风险。本文对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及监管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同时借鉴美国和欧洲等发展国家的监管模式,对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和监管给予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金融作为金融和互联网融合发展的产物,依托云计算、社交网络、大数据和搜索引擎等先进技术,对推动普惠金融的发展、构建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起到了巨大作用。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许多风险开始逐渐显现,爆发了很多风险事件。本文在对互联网金融风险已有研究文献梳理的基础上,通过对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的研究,分析了隐藏在其中的风险并结合层次分析方法,以P2P网络借贷平台为测度对象,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提出了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金融飞速发展,但其蕴含的互联网和金融双重风险问题不容忽视。本文首先分析了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特性,进而介绍了四类互联网金融的主要风险,包括信用风险、操作性风险、信息安全风险、法律法规风险等。最后为促进我国互联网金融健康、有序、可持续地发展。提出如下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及监督的对策:一是建立全面信用风险管理体系,二是多层面多角度控制操作风险,三是大力完善互联网金融的法律体系,四是完善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我国的互联网金融业务量呈井喷式发展,多种形式的互联网金融业务竞相发展,但在现有金融监管体制下,立法和监管滞后,监管真空或监管重叠并存,使得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不断积聚,改善和加强对其的监管已是当务之急。本文对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和监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在借鉴欧美发达国家互联网金融立法和监管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我国互联网金融法律规制的有效建议,完善互联网金融相关法律制度规定,健全监管体制,加强互联网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切实防范洗钱风险等,以支持互联网金融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金融在我国发展非常迅速,比如余额宝,从它涉及到的资金规模来说,现在已经超过4000亿,快到5000亿了,这对于许多商业银行来说都是难以企及的,但随之而来的互联网金融安全问题也迫切加大了对风险管理的要求。本文从互联网金融的风险点、风险特点及成因分析入手,提出了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和金融产品迅速进行融合,产生了互联网金融.通过对互联网金融特殊风险进行分析,探讨互联网金融风险应对策略,以期提高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速度过快,而且没有明确的定义和制度规范,导致在互联网金融监管问题上面临巨大的困难。网络的开放性和固有的缺陷也决定了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将更加复杂多样,难以防控。本文分析了我国互联网金融存在的信用、法律、技术、操作风险,并对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提出了建议,以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规范发展。  相似文献   

15.
王长松 《青海金融》2013,(12):36-38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移动支付、社交网络、搜索引擎和云计算等,将对金融模式产生根本影响.本文从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出发,分析了互联网金融风险的表现形式,并提出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大量暴露,研究并实施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刻不容缓。通过分析互联网金融的概念、特征和业态模式,探究互联网金融风险的概念、判断和主要类型,研究互联网金融风险的诱发成因,借鉴国外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的经验,给出了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的监管主体、监管目标和监管思路,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大量暴露,研究并实施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刻不容缓。通过分析互联网金融的概念、特征和业态模式,探究互联网金融风险的概念、判断和主要类型,研究互联网金融风险的诱发成因,借鉴国外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的经验,给出了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的监管主体、监管目标和监管思路,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迅猛,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本文分析了国内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风险及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研究,认为互联网金融存在系统性风险、法律风险、操作风险、政策风险、流动性风险等。我国需要采取的风险防范措施有完善互联网金融的法律法规、构建多层次的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增加互联网金融的安全体系建设、加强互联网金融机构的信息披露和加强国际间合作治理风险等。  相似文献   

19.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网络信息化发展水平的提升,我国的互联网金融领域也不断地发展壮大,在全面化的互联网局域体系下,互联网金融格局的形成给我国的邮政金融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其不仅在金融形势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更是基于互联网的角度对传统的金融领域产生了全面化的影响,其体系的构成不仅仅是对传统实业化金融格局的颠覆更是影响了现代互联网的格局,既给人们的金融生活提供了便利同时也增强了互联网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20.
当下正处于互联网金融迅速发展的时代,各行各业或多或少都已受到互联网金融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对其进行创新。但是,由于互联网金融本身具有一定的不可控性和不确定性,互联网金融企业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和困难。所以本文针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特征,分析了当下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风险类型,对目前的互联网金融风险进行了深刻思考,提出了应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几点有效策略,以降低企业运营风险,为企业争取更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从而促进经济的平稳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