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020年2月14日,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再融资制度的修订规则(简称“再融资新规”),放松创业板再融资的条件,优化定向增发的发行及退出机制,延长再融资批文有效期、再融资政策进入宽松周期,再融资市场将进入折价高、锁定期短、减持限制少的“黄金时间”,因而有望开启再融资新一轮的繁荣期。此次再融资新规重点从四个方面调整再融资规定,既支持上市公司再融资,也规范了再融资行为。  相似文献   

2.
《中国证券期货》2014,(9):32-34
一、定增市场发展新趋势定向增发作为上市公司再融资的主要手段,经过多年发展,由于其便利性和针对性,逐渐成为资本市场主流的资本运作形式。当前定增市场呈现新趋势,定增数量及规模快速上升、资本运作类定增行为增多且收益显著、定向增发逐步向中小板、新兴产业扩展。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股权分置改革存在的"大小非"问题,证监会于2008年10月提出可交换债券(EB),几经酝酿,2013年第一只私募可交换债产生。因私募可交换债在低息融资、收购兼并、股票减持等方面的优势,近两年私募EB迅速发展。截至2016年12月31日,私募EB已发行100只,募资总额度770.87亿元。2017年2月,再融资新规出台,定增大幅缩水,可交换债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本文结合2013-2016年整个私募EB市场现状进行梳理分析,通过详实的数据分析及典型案例分析,提出私募可交换债井喷发展的同时,要进一步完善私募EB的发行审核、信息披露、信用评级等,以加强风险防范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数据·分析     
《证券导刊》2013,(25):6-6
7月首周四大行存款降7200亿元新增信贷高达1680亿元;截至6月底全国保障房开工率达69%;上半年定增市场井喷125家企业再融资2112亿元;  相似文献   

5.
张程  曾庆生  贺惠宇 《金融研究》2020,477(3):189-206
"事前披露"能否降低董监高交易的信息优势?中国证监会于2017年5月修订并实施的"减持新规"首次为上述命题的检验提供了独特的研究场景。通过"事件研究法",本文对"减持新规"颁布前后的董监高减持行为进行研究,考察事前披露减持计划是否会削弱董监高减持时的信息优势。实证结果表明,"减持新规"实施后董监高减持的短期超常回报显著低于"减持新规"实施前,这说明事前披露会抑制董监高交易的择时能力。进一步研究发现,当公司信息质量较差、所处地区的市场化程度较低、成长性较高、减持规模较大时,事前披露对董监高减持获利能力的削弱作用更强;"减持新规"实施对董监高减持超常回报的削弱主要体现在交易日与减持计划披露日间隔短的减持样本中。本文不仅在实证层面上验证了"事前披露"可以降低董监高交易的信息优势,丰富了内部人交易研究文献,也为我国"减持新规"的实施效果提供了证据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朱茶芬  陈俊  郑柳 《会计研究》2021,(6):104-118
如何有效规制大股东股份减持是我国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重大议题.2016年1月,证监会发布"减持规定",强制大股东披露减持计划,在全球范围内首次实现内部人交易"预披露"的重大创新.研究发现,大股东减持计划具有显著信息含量,其市场反应是减持公告市场反应的4倍.减持计划新规全面降低了非控股股东的减持获利能力,不过对控股股东的影响仅限于削弱了事先高位减持能力,事后的长短期获利能力并无显著改变.该规定也诱发了大股东更为偏爱预披露后的紧急减持以实现高位套利目标.本研究填补了"交易预披露"理论构想的实证空白,为政策效果评价进而完善我国大股东减持监管提供了经验证据,同时也为全球市场加强内幕交易监管提供了政策借鉴.  相似文献   

7.
2019年是资本市场的破冰年,政策方向明确,新政频频出台,科创板推出、创业板重组新规、再融资新规、新三板改革、证券法的修订等,资本市场全面改革正式铺开。2020年将是市场改革的收获年。  相似文献   

8.
全文从影响企业融资方式的因素、中美两国的再融资现状中美两国的再融资原因分析、对我国再融资的监管的建议四个方面作为基本立足点,详细分析了中国与美国两国融资方式差异化的原因;特别分析了中国市场偏好的融资方式形成的原因,其现状,并通过一例实证分析说明了其导致的不良影响;并在最后提出了针对中国再融资市场现状的建议,以期能对中国的资本市场的产生些许借鉴之用。  相似文献   

9.
非公开发行(定增)是支持上市公司持续发展的重要融资手段之一。2017年2月定增新规2发布之前,定增定价机制允许上市公司在董事会决议公告日、股东大会决议公告日和发行期首日中选择定价基准日,且多数上市公司选择董事会决议公告日作为定价基准日,容易引发价差陷阱。本文通过对2012年至2015年期间的1714例定增的样本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发现了定增中存在的资源错配问题以及控股股东的掏空行为,并从定价机制、审批流程以及事中事后监管方面提出了进一步改革定增制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定增如虎     
冯一凡 《新理财》2013,(9):28-29
460亿元的定向增发预案一经爆出,市场一片哗然。
  7月25日,京东方发布公告称,拟增发95亿~224亿股,募集资金净额不超过460亿元。
  一轮“圈钱”的指控尚未平息,房地产企业再融资开闸的传言再度风生水起。
  8月2日,停牌良久的新湖中宝和海印股份双双抛出了定增预案。其中新湖中宝拟融资55亿元用于棚户区改造项目,海印股份则拟融资8.34亿元主要用于旗下的商业地产项目。尽管证监会并未就房企再融资给出明确回应,但市场分析人士判断,房地产公司再融资将会有条件开启。  相似文献   

11.
杨雪 《会计师》2021,(14):40-41
再融资新规发布后,证监会明确规定了实施定向增发时战略投资者必须符合的条件,股市迎来定增热潮.2020年7月中联重科发布定增预案,将引入包括基石资本在内的四名战略投资者,募资约六十六亿元.然而时隔不久,中联重科于9月宣布采用修改后的"A+H"综合定增方案.本文以中联重科转变定增策略为起点,描述中联重科自准备引入战略投资者到很快重新确立"A+H"股询价定增方案的详细情况,并对其中的缘由及价值进行分析探讨,希望为其他上市公司进行非公开发行募资提供一定的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2.
<正>可转债作为金融衍生品,具有股票、债券、期权的多重优势,是上市公司重要的再融资工具。2017年,再融资新规发布后,可转债市场迎来了发展的高潮,发行规模呈现爆发式的增长,2019-2021年连续三年发行规模均超过2500亿元,2021年A股市场可转债发行规模达到了2771.67亿元,一级市场热度不减,二级市场持续追捧,中证转债指数涨幅达到17.32%。本文通过选取2019-2021年间发行的可转债A股上市公司(不含银行、证券等金融类)作为实证分析的研究对象,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相似文献   

13.
大蓝筹再融资、大小非减持解禁等,仿佛成了市场利空的放大器,使沪深股指几度跌破年线.投资境内的新基金自2007年8月底停止审批后,最近两个月有所松动,新基金得以放行.  相似文献   

14.
<正>5月27日,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封堵了"过桥减持""精准减持""恶意减持"等漏洞,旨在提高资本游戏的成本。在顶层设计上,与遏制炒房的政策思路如出一辙,一个"限减",一个"限售",本质上都是增加投机者的运作成本和不确定性。此次减持新规出台前,密不透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鸣锣落地,而且"限减"时间又很紧迫,新规适用时间以股份转让行为发生时间为准,即5月31日前已经解禁但未售出  相似文献   

15.
我国上市公司具有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增发、配股和可转换债券主导了再融资市场。监管政策的变迁带来了股权再融资偏好的何种变化?不同的再融资方式对再融资效率及公司绩效等有何影响?本文结合我国监管政策的变迁历程,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当前的再融资状况及各种再融资方式的影响,并给出了规范再融资市场、提高再融资效率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刘超 《海南金融》2015,(4):39-43
本文通过因子分解,推导出定增项目总收益率与溢价率、持有期内复权价涨幅的关系式,并对定增项目收益率成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定增项目溢价率的"项目质地假说",并用中国定增市场数据进行了检验。最后用“项目质地假说”发现并解释了定增市场的一些现象。  相似文献   

17.
<正>境外上市新规能够支持企业依法合规赴境外上市,促进企业利用境外资本市场规范健康发展,防范规避境内监管的套利行为,形成促进境外融资的制度红利中国企业境外上市情况A股市场一度实施审批制和审核制,带来了上市门槛较高、股票发行审核周期较长、审核过程不确定性高、再融资程序复杂等问题。相比之下,境外成熟资本市场上市注册制度更为灵活,  相似文献   

18.
上市银行的再融资行为对整个证券市场的影响是巨大的,这其中不仅是由于其自身的规模大往往都是权重股I同时也因为银行股更是一种信心股是市场信心的风向标。奉文主要通过对2003年至2009年期间我国上市银行再融资所产生的市场效应的分析,进而分析出影响上市银行再融资市场效应的因素,旨在为提升再融资效率的以度降低再融资带来的市场波动找出一些相应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9.
<正>相较于其他再融资方式,定向增发发行方式灵活、门槛要求低,可有效配置资本市场资源。但具体操作时,如何选择定增项目,控制好风险,提高收益,是各界关注的要点。据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的统计数据,截至2023年底,我国国内股票市场的上市公司数量达到5346家。当上市公司资金周转困难时,股权再融资是常用的融资方法,其中定向增发采用非公开的方式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具有发行方式灵活、门槛要求低的优点,可有效配置资本市场资源。近年来,私募股权定向增发得到进一步推广,尤其得到个人投资者的青睐。具体操作时,如何选择定增项目、控制风险因素、提高定增收益率,成为相关人员的关注要点。  相似文献   

20.
洪曦 《中国外汇》2015,(2):65-66
国内资产配置策略应加大对冲基金比例、减持境内房地产配置比例、增加海外投放。国内的高净值人群在前些年享受了房地产信托、股权投资基金带来的高收益;2014年,又迎来了定增盛宴、PE加市值管理的事件驱动带来的丰厚的回报。2015年是否可以继续配置该类资产,收益可否持续,金融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