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恒科 《商业研究》2020,(4):139-145
现行法律和政策关于家庭承包经营制下农户享有完整收益权的规定,以维护农户土地利益和提升农地经营效率为目标。集体所有权的价值功能在于为集体成员提供平等的土地保障,但是,承包关系长久不变,使得农户分享土地利益代际代内不均等;集体不得参与家庭经营收益分配,加剧集体公共服务的供给不足和家庭承包经营的低效率。从集体所有权的成员受益权能有效实现的视角出发,需要更新立法理念和制度设计,确认农民集体基于农户公平分享集体土地利益而行使的农地利益调节权,以及农民集体基于农户共享集体公共服务利益而行使的必要收益权。  相似文献   

2.
农地征用过程中地方政府与各利益主体博弈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经济学的均衡分析方法,探讨了农地征用过程中,地方政府与农民及其组织、地方政府及开发商利益博弈的过程及结果.土地征用中的与民争利正是地方政府"经济人"利益本位化的直接表现.在公共利益无法清晰界定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和土地开发商的行为会加剧了城市用地的外延式扩张,扩张的速度越快,农民损失的利益越大.  相似文献   

3.
随着土地流转政策的出台,西部地区的土地流转存在着试点县与非试点县出现两极化,农民作为土地流转的主体无法参加价格机制的形成,这导致了失地农民将来缺乏生活的切实保障.市场的最优发展是要求达到利益平衡,而平衡是需要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协商,满足多方利益.在实地调研中笔者发现,"单方中介"的试行方式缺乏可行性,只有在合作共赢的理念下,通过"合作式中介"协调各方利益,使其彼此制约、彼此依赖、共同发展,促使土地流转政策的广泛推行.  相似文献   

4.
郭晓 《中国市场》2014,(12):120-121
随着我国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的不断发展,用地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增加,不可避免的就是要征用部分农地。征地补偿过程涉及多方的利益主体,各方利益主体为追求自身的利益最大化,就会采取不同的策略,从而形成博弈。本文从博弈论的角度分析征地过程中的利益主体,通过博弈的结果分析征地补偿机制的不合理性,提出合理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赵振军 《财贸研究》2007,18(4):23-33
综观国内20年来关于农地制度的研究,意识形态限制和国情把握始终是制约研究进展的瓶颈。按照"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逐步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的思想,实行国家与个体农民共同所有的农地股份制,不仅可以有效克服当前农地集体所有制的弊端,而且兼顾了主流意识形态要求和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下农地制度承载的多重社会功能,对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保障国家土地安全,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吉林市农村土地流转的障碍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产权制度残缺,产权关系混乱;农村土地市场不完善,监督机制不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严重滞后、土地流转费用高以及开发资金短缺,是制约农地流转、农业现代化进程缓慢的主要障碍。推进土地流转,应完善农村土地产权关系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明确土地流转利益主体,完善土地流转市场,规范农村土地流转行为。同时,应改革相关制度。增加对农民教育和培训的投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以保障农民利益。  相似文献   

7.
土地保障对农村社会保障替代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我国农村的社会保障,土地的经济保障性弱,风险分摊性差,缺乏强制积累财富化解风险的机制,其效用外溢全社会但却没有建立起与受益边界相匹配的供给制度-组织边界,不具备社会保障四方面的基本特征,不具有对社会保障的替代作用。土地不胜农村社会保障之重,却因被动承载保障功能而损失土地效率和农业绩效,首重保障功能的农地产权制度安排实际上带给农民的是负效用。政府需在土地之外提供社会保障公共品,以剥离土地的保障功能,释放土地的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8.
农地规模经营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关联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何宏莲  王威武 《商业研究》2011,(12):207-211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政策导向是在利用土地保障功能的前提下形成的,健全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实现农地规模经营的前提条件之一。目前,农地承载的社会保障功能限制了农地的自由交易,阻碍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由于农地制度改革与农村社会保障建设的推进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是农村土地流转与规模经营难以实现的实质因素,只有通过土地资本化运作弱化土地的保障功能,同时进行与农地制度改革互动的农村社会保障建设,才能实现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的整体发展,进而推进农地流转与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9.
集体土地所有权是一种极其重要的财产权,但由于其主体的概念内涵不清、运行中的缺位和利益虚化,致使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在实践中未能发挥预期的功能。针对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制度的缺陷,应以民事主体的理念对其改进和建构,使其概念内涵明晰,并设计其获取土地所有权利益的法律方式,以引领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制度走出现实困境。  相似文献   

10.
付立杰 《北方经贸》2014,(12):69+71-69
由于目前的城乡结合部已经很少存在农用地,因此集体建设性用地的管理问题是解决好城乡结合部问题的关键所在。这其中就涉及到本地村民土地的征收补偿拆迁以及流动人口的住房保障问题。应通过引入非营利组织来调和利益分配中各主体间的矛盾,切实保障农民的利益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参与矿产资源利益分配的主体并非是全部应然主体,这就导致许多应当参与到利益分配中的主体未参与到利益分配中,侵害着这些主体利益的同时也在损害着社会公平。后代人缺位、资源地居民利益保障弱势以及公共利益保障的空白均是现有分配制度下存在的主体保障缺陷,通过构建一系列法律制度保障这些和应然主体的应得利益,实现矿产资源利益的公平分配。  相似文献   

12.
赵树业 《商业会计》2012,(2):123-124
日常财务管理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利益冲突,为平衡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保障企业效益最大化,我公司积极推行"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管理新理念,在日常工作中注重加强"全面预算、成本核算、财务监督"三重管理,降低企业成本,控制财务风险,实现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管理目标。  相似文献   

13.
由于土地权能分散、主体多元,导致农民土地流转受阻、农地征用利益流失,限制了土地财产价值的充分实现。合理界定国家、集体、农户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解除土地权利之间的不当约束,促进土地使用的灵活性,公正性是完善农村土地制度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城乡二元结构使农民进城但不愿意放弃土地承包权,耕地细碎化和农业劳动力老龄化是目前农业生产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对湖北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与规模经营分析发现,三类新型经营主体的规模化经营使农业机械替代劳动的趋势明显,适应了农村劳动力不断转移的要求和劳动力老龄化的现实。目前农地流转和规模经营能阻止耕地细碎的恶化,但没有改变农地细碎化特征。为了从根本上破解耕地细碎化,需要设立足够的替代性社会保障,逐步让进城的农民永久退出农业耕地。要通过降低农地流转交易成本、重点培育土地股份合作等新型经营主体,进一步发展规模经营,进而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孙莹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13):78-79
现阶段"三农问题"的核心仍然是土地问题,集中于农村土地承包权流转问题.将农村土地流转与农民利益保障结合起来,创造性地从农户决策行为影响因素入手,找寻建立相应利益保障机制的途径,为促进土地合理流转、保障农民利益开拓新视野.  相似文献   

16.
赵宁 《商业时代》2015,(6):99-102
作为农村土地流转的重要参与主体,农民、政府、土地受让方三者的利益关系及其行为选择直接影响农村土地流转的顺利进行。鉴于三方主体的利益诉求不同而导致农村土地流转中产生诸多纠纷和矛盾,必须理顺农村土地流转中各主体之间的关系,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创新。本文采用规范分析的研究方法,针对当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中三方主体之间的矛盾和问题,提出农村土地流转的主体联动机制,以期推动我国农村土地流转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7.
农村土地问题始终是中国共产党关注的首要的基本的问题.面对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环境,中国共产党对农地产权变革进行了艰辛探索,先后变革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再把农地个人所有制推向农地产权集体化,最后对农地集体产权进行分割并使农民获取最大化的农地产权利益,曲折的变迁路径使中国农地产权制度变革逐步走出传统社会对农地产权变革认识的误区,逐步摆脱传统社会主义农地产权制度的束缚,进而趋向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地产权制度.变迁的经验与教训给予启示,确权于农或权益归农是中国农地产权制度变革的必然方向.  相似文献   

18.
农村土地流转是当前农地制度创新的一种有效形式,但在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保障农民的权益却往往受到侵害。笔者分析了土地流转过程中侵害农民权益的现象,就如何合理规范土地流转,保障农民权益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要确保国家基本的耕地面积,必须落实到保护每个农户经营农地的权益。但现行农地制度土地权属含混、所有权主体模糊甚至虚置的状况,很难抵御对农地和农民经营权益的侵犯。建议由宪法授予并保障农户对农地比较完整的永久使用权,搁置已陷于困境的现行农地集体所有制度,支持农民在自愿的基础上建立互助互利的农业经济合作组织,实行真正农有农用的信用合作、供销合作和生产互助合作。  相似文献   

20.
向雪漫  周晓婷  王春雨 《商》2013,(14):235-235
农民的土地财产权益是农民平等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现行农地制度的不完善使得农民的平等权益未得到有效保障。本文从农民平等权理论入手,介绍了当前我国农民平等权的保障现状,并从农民的农地所有权、使用权、处分权、收益权的权能缺失,农民平等权保护机制不健全和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缺乏六个方面具体分析了我国当前农地制度的缺陷及其对农民平等权益的影响。最后从创新农地制度的角度提出了保障农民平等权益的具体途径,以期为农民平等权保障和农地制度改革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