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河北省大学生村官发展状况调查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中国的发展首先需要农业大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始终是"重中之重"。选聘大学生到农村工作,既是国家"三农"政策的有力补充,是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新鲜血液,同时也是党和国家培养、发展人才的另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为什么要利用水利服务"三农"?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快速推进和社会各行业的迅猛发展,国务院对"三农"政策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水利事业必然成为服务"三农"的一枝奇葩。水利事业与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三农"政策是一脉相承、环环相扣、紧密联系的有机结合体,因此,我们有责任在水利事业中勇挑重担,辛勤奉献,尽最大力量最大限度服务好"三农"。  相似文献   

3.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选择,是解决"三农"问题,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要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自然资源,加强农业循环经济技术支撑体系建设,构建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资金支持体系,制定有利于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加强宣传,提高全社会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意识。  相似文献   

4.
林琦 《商》2014,(15):87-88
"三农"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随着农村产业升级、结构调整以及生产方式的转变,"三农"对金融需求的种类和数量也发生了变化。本文以江苏省常州市为研究对象,从供给和需求角度分析金融支农惠农现存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5.
发展节约型农业是破解"三农"问题的重要路径,农村物流是节约型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对苏北地区农村物流业发展状况分析,农村物流发展对苏北农业生产效益、农产品及农资市场环境及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影响,提出加快苏北农村公路网建设、优化农村市场环境、培养农村物流人才、鼓励城市物流企业参与农村物流建设,促进苏北农村物流市场有序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6.
农业是我国的基础,如果没有深入了解农业现状,也就无法了解中国的现状,无法深入探究中国的特色。农业中的三大要素是农村、农业和农民,只有将这些要素充分报道宣传,才能逐步提高农业效益、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的稳步发展。对于我国新闻事业而言,学习"三农"、体会"三农"、宣传"三农",是一项艰巨使命。本文就从广大农民话语权入手,探索对农电视节目的现状和重要性,从新闻传媒的角度阐述电视节目对农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黄鹤 《商》2013,(1):136-136
近年来,社会对于"三农"问题已经形成关注,同时在国家各项工作也以其为中心展开。而如何增加农民收入,成为了如何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只有依靠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的收入才能有效增长,而这也离不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完善、建设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农村经济的核心是农村金融,农村金融的基础是农村经济,二者有着紧密联系。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历经数次变革,目前已基本形成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和其他金融组织相结合的金融体系,有效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三农"领域的资金缺口依然巨大,农村正规金融正在远离实体经济。如何深化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改革,修正农村金融发展方向,成为当前农村金融制度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曹菁  高芳 《中国市场》2013,(40):89-90
随着城镇化速度的不断加快,农村精英人才的大量流失致使农村村级领导综合素质偏低,"三农"政策执行方面不能很好的贯彻,不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实施有利于改变这一现状,但是,由于大学生村官适应能力不高,缺乏实践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差,严重影响了大学生村官在村级事务中的工作效率。本文在分析大学生村官能力缺陷的同时,试图探索大学生村官能力培养的路径,以期进一步完善大学生村官政策。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三农"问题一直是党和国家关注的重点,"三农"问题关系到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关系到党的工作全局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大学生农村就业"成为我国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三农"问题解决的一项重要举措,就大学生在农村建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和可能存在的问题做一下相关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杨芳 《农机市场》2010,(11):29-30
小四轮拖拉机作为"三农"建设中的一种传统机械产品,长期以来,为我国农业机械化做出了自身应有的贡献,受到农民用户的好评。在国家夯实"三农"基础建设的战略机遇下,仍然面临着较好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1.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需要大量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目前江苏农业人力资本短缺影响了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急需一批掌握现代农业技术,具有敏锐市场意识,懂得现代农业经营管理理念的人才。为此,建议应适时加强涉农院校建设,完善农村人才培养机制,加强乡村基础教育,创新大学生村官制度。  相似文献   

12.
农村职业教育是一种直接与农村经济和农业产业化紧密结合的,为农村培养特色的实用技术人才,为“三农”服务,为农业经济和农业产业化的职业教育。随着我国加入WTO,将对我国农村和农业经济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也必将带来对农村职业技术人才的旺盛需求。  相似文献   

13.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方针政策的指引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已经随着“十一五规划”的开局而起步。它的基本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相逢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透过这言简意赅的20个字,我们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根本是“三农”问题,而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农村人才问题。通过对我省农村的调研,通过对我省农村人才的现状的分析,发现一些问题,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人才为本,加强农村人才建设,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政府应加大力度发展农村基础教育,引进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相似文献   

14.
陈炎辉 《中国品牌》2013,(12):102-103
以"三农"为根本、为"三农"开公司中国有八亿农民,农民--农村--农业、祖祖辈辈、两条腿、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日三餐最苦的莫过于农民了。为了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劳力负担、带领农村奔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广西开元机器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坚持不懈地在农业机械产业化之路上奋斗着。广西开元机器制造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以机械制造为主业,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民营企业。该公司现已建成年产收割机一万台、微耕机一万台的农业机  相似文献   

15.
中国实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根基在“三农”,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基础在“三农”。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三农”工作做出一系列战略部署。本文梳理党的十八大以来农业强国建设的成就:深化农村体制机制改革,乡村发展释放新动能;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夯实国家粮食安全基础;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实现农业稳产增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对新时代农业强国建设提出前景展望:新时代农业强国建设需要在全面提升粮食和农产品供给能力、全面提高农业科技发展水平、全面完善农业经营体系、全面推进农业产业融合、全面提高农业竞争能力五个方面做出更大努力。  相似文献   

16.
张玉先 《商业科技》2010,(21):78-79
"三农"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政府和学者们关注的问题,而城乡差别的增大也是我们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就从马克思关于农业、农民、农村的基本观点着手来寻求如何根据我国的国情逐步减小最终消除城乡差别问题。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采取一系列措施,为大学生生就业创造条件,并相继出台了各项政策,如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鼓励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鼓励骨干企业和科研项目单位积极吸纳和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等。文章就其中的"村官"政策进行分析,找出其中需要改进的地方,提出一些建议,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一个更好的平台,也能更好的加快"三农"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18.
李婧 《对外经贸》2022,(8):116-118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的总抓手,需要大量的电商人才。高职院校是培养农村电商人才的重要阵地之一,在培养人才过程中,在培养目标定位、专业课程设置、教材建设、师资队伍结构和实训操作能力训练等方面。应当提升高职院校农村电商人才培养的质量,如注重农村电商人才的过程性实践培养、注重农村电商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注重提高课程内容和知识的教学效果、注重建设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和注重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等。  相似文献   

19.
和谐社会目标下的农村“三化”建设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三化”指农村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的产业化。由于我国目前“三农”问题的严重存在,因此,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就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农村“三化”建设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统筹、最终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也是实现小康社会的关键目标。立足于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方山乡的实际状况,作者提出应积极发展农业生态旅游,开发石雕工业旅游,实现农村劳动力向国外转移,发展房地产业,促进方山乡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