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蓉  李娜 《财贸经济》2022,43(1):27-43
各国政府均会面临日益频繁出现的社会供需总量有悖于货币流通和金融稳定的诸多问题,为此财政与金融当局综合运用各种政策工具力求实现经济的稳定和协调发展。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之一,地方政府举债如何避免政策冲突并最大化政策组合效力,是当前亟待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构建包含金融摩擦、多期债券和举债规则等要素在内的NK-DSGE模型,深入剖析地方政府举债的货币效应和传导机制,并探讨其与货币政策协同配合的最佳模式。研究发现:(1)1%的地方政府举债冲击(债券久期=5年)会推动货币乘数上升0.39%,产生货币扩张效应,且债券久期越长,该扩张效应越大;(2)面对实体冲击和金融冲击,货币政策对地方政府举债采取适度从紧的反向协同配合,能有效抑制其货币扩张效应,更好地实现经济稳定和复苏;(3)对于久期较长的债券,提高地方政府举债规则的风险反应敏感度有利于增进福利。  相似文献   

2.
林赛燕 《财经论丛》2020,(12):33-39
本文以财政收入预测数据、土地出让收入预算、GDP预测数据、当前债务余额期限结构为输入变量,流动性约束和债务风险指标约束为约束条件,构建出以遗传算法为核心的微观现金流模型以估算未来总体举债规模区间,并形成不同期限的发债策略组合。实证结果表明,该微观现金流模型有助于地方政府在约束条件下合理规划举债规模,从而帮助地方政府有效地进行债务管理。  相似文献   

3.
《四川物价》2008,(12):41-42
阅读:据《21世纪经济报道》消息:一份由财政部牵头起草的有关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方案,已多方征求过意见,并提交到网务院等待批复。财政部也已在预算司下新设立了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处,专门负责地方政府债务的管理,人员已初步到位。这意味着,学界多年关注的所谓“开前门、堵后门”,开放并加强地方政府发债管理的改革大思路.正在被官方采纳并逐渐浮出水面。允许地方政府举债正在成为世界潮流。据统计,目前世界53个主要国家中,有37个允许地方政府举债。而一直以来,我国对地方政府举债采取了相当谨慎的态度。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2010 ~2015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对地方政府举债对工业经济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地方政府举债对工业经济水平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地方政府通过对国有建设用地的差异化配给,压低工业建设用地价格,并将大部分债务收入用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招商引资,对工业经济发展产生了杠杆效果,这一结论是稳健的.以债务推动工业经济发展的模式面临潜在风险、不可持续,应遵从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同时,应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所引发的实体经济风险,以及财政风险.  相似文献   

5.
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已经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解决地方财政资金不足,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行为,就要赋予地方政府自主发债权。本文分析了地方政府自主发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对我国地方政府自主发债的制度设计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目前,世界上无论是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还是以金砖国家及G20为代表的转型期国家,普遍都会通过政府举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欧盟、美国、日本及巴西四个国家或地区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控制的共同点是:明确赋予地方政府举债主体地位;严格控制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及限定资金用途;设立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专门机构;高度重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防范。我国应结合国情,借鉴不同国家的有益做法,明确赋予地方政府举债主体地位,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和符合本国国情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制,设立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专门机构,完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控制机制,从而控制和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券发行主体制度存在主体地位不明、权力机关功能缺位、各地政府发债权不公、主体法律障碍尚未清除等一系列问题.为进一步完善我国地方政府债券发行主体制度,应借鉴国外地方政府债券发行主体制度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按照循序渐进原则,采取两步走战略,逐步建立实施.从近期看,要修改<预算法>,适度扩大有举债权的地方政府范围;借鉴国内外有关经验,完善发债主体的资格条件;围绕法治国家的目标,实现由政府许可向人大审议发展.从远期看,要制定<地方政府债券法>,规定各级地方政府均有举债权;进一步总结实际发行经验,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主体条件;发挥地方人大的决定性作用,实行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政府备案制.  相似文献   

8.
吴其福 《经贸导刊》2000,(12):23-23
我区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高、变现难度大、政府财力又十分有限,而“两个买断”的相关政策已是家喻户晓,因此,改革的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但我认为,即使举债来买断困难企业职工身份,也是必要且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祝志伟  倪筱楠 《现代商业》2020,(12):176-177
在我国政府的财政体制内,预算会计核算制度发挥着制约地方政府举债行为的作用,也是约束与监管地方政府性债务行为的重要有效方式。因此,本文通过研究现行预算会计核算流程中产生的问题,提出优化地方政府债务会计核算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我国地方政府自行发债问题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恒 《现代商贸工业》2012,24(2):248-249
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意味着地方政府需要获得举债权。然而《预算法》中却明确规定地方预算不列赤字,地方政府不得举债。而此前国务院批准2011年上海市、浙江省、广东省和深圳市开展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试点这一举措是否说明我国地方政府已具备发行债券的条件?因此,首先简要分析了我国地方债务融资的必要性和合理性,然后是我国地方政府发行债券需具备的条件。经过实证角度的对比分析发现其中仍然存在的问题,我国地方公债体系仍不完善,对此提出了相关可行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不断蔓延的欧洲债务危机,加重了世界各国对政府债务问题的担忧,世界各国政府都开始调整政府债务水平及时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近期中国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同样引人关注,尽管我国法律法规对地方政府举债限制比较严格,但这并不意味着地方政府债务没有风险。随着我国GDP快速增长的同时,地方政府债务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事关我国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事实上我国地方政府通过公开或隐蔽渠道,直接或间接地举借了大量债务。未来一年将是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偿还的高峰期,在某些局部地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已经显现。通过分析中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和现状,提出建设性化解我国地方债务风险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式分权背景下,分析财政分权和地方政府竞争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影响,并利用中国西部D省的县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地方政府债务的产生源于分权体制下财权和事权不匹配,以及分权激励下的地方政府竞争。但二者对地方政府债务的影响存在差异:对欠发达地区的县级政府而言,分权体制下的财政支出压力是驱动地方政府举债的重要因素。财政支出分权程度越高,地方承担的支出责任越大,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越大。在财政收入有限性和支出刚性的综合约束下,地方政府竞争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3.
李丽辉 《华商》2014,(11):46-47
经国务院批准,2014年地方政府债券自发自还试点工作,将在上海、浙江、广东、深圳、江苏、山东、北京、江西、宁夏、青岛启动。为加强对工作的指导,财政部制定了《2014年地方政府债券自发自还试点办法》。试点对于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有什么意义和作用?债券风险如何控制?记者采访了有关部门和专家。  相似文献   

14.
2008年下半年以来,中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规模明显扩大,整体信用风险逐渐增高,给宏观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系统性风险。本文从如何看待地方债务风险着手,就地方政府过度举债的体制性因素进行分析,并从完善财政体制等四个方面就如何使地方政府谨慎举债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聂晶晶 《江苏商论》2020,(1):104-106
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提出了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审计目标。地方政府性财政压力变大,地方政府举债动机更强烈,债务性风险进一步增加。因此,研究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对防范和控制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维持国家与市场的稳定有着重大意义。本文在新时代背景下对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及其审计现状进行了全面、系统地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的不足与缺陷,再围绕地方举债"借、管、用、还"四个流程,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审计管理建议,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分税制度改革以来,地方政府陷入了"财权上收,事权下放"的困境,为了有效的解决发展资金短缺的问题,各地方政府积极搭建地方性融资平台,举债运营以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随之出现了平台企业自身系统性风险过大、负债率过高等问题。同时,地方财政"软约束"与推动地方经济快速增长的强烈动机,助推了地方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债务的升级扩张。在国家监管趋紧的条件下,应采用有效风险防控系统、加强监管的规范化、促进区域范围的财政交流,以缓解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融资压力,降低债务风险。  相似文献   

17.
经济新常态下,提高工业资本等要素配置效率是实现经济向高质量增长转变的必然要求。本文在政府主导、投资驱动的工业发展模式下,结合地方债务压力和金融发展差异门限变量,在非线性框架下运用动态面板平滑转换回归模型实证检验地方债务规模与工业资本配置效率的渐进演变关系。研究发现,适度的地方债务规模有助于提高资本配置效率,但随着债务压力增加,举债对资本配置的正效应逐步减弱并产生负效应。究其原因,适度举债能补齐工业基础设施短板,压低土地成本,对工业发展产生杠杆效应,从而提高资本配置效率;但过度举债推升财政风险,占用信贷资源并强化企业融资约束,造成资本配置低效率。此外,研究发现,地方信贷规模提升,能缓解举债的融资约束,促进工业行业间的资本流动;而工业金融深化程度提高,能增强市场竞争机制在要素配置中的作用,缓解举债造成投资错配,从而增强资本配置效率。以上分析结果表明,地方政府举债应更理性、适度、规范。  相似文献   

18.
地方政府是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民众有着直接、广泛、密切的联系,对国家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安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机器正常运转的基础和保证。鉴于地方政府在国家生活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地方政府体制改革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许多国家在这方面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虽然发达国家的地方政府体制各具不同的特点,其发展也呈不同的趋势,但综观发达国家地方政府近年来的变革,我们大致可将其主要发展趋势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宋海  张红地 《全球化》2021,(6):45-53
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地方公共事业发展需求与地方政府有限的财力和举债途径之间的矛盾;直接原因是事权与财权责任不相符、部分地方政府盲目举债、投融资监管不当、缺乏风险预警机制。未来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题还将长期存在,主要风险在于债务规模超过地方经济的承载能力,隐性债务发行企业缺少主营业务,盈利能力弱,对财政拨款依赖程度高,自主还债能力较差,还款来源不稳定。当前,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财政收支矛盾凸显的背景下,我国地方政府财政的可持续状况日趋严峻。在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中,隐性债务的治理与化解无疑具有紧迫性与优先性。解决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危机首先必须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完善信息披露机制,建立地方政府信用评级体系;二是构建更有效、更可持续的新型投融资体系。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主要措施有:理顺中央和地方财权事权;完善预算管理体系;对现有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采取遏制增量、化解存量进行化解;大力推动现有融资平台转型,实现分类改革;加强政府部门和社会资本的合作;建立健全官员考核体系,正确引导官员的政绩观等。  相似文献   

20.
地方政府公债监管及方式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玮 《财贸经济》2006,(2):65-68
对地方政府发行公债进行监管是在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公债与抑制地方公债发行所带来负面效应之间寻找平衡的一个较为现实的选择.世界各国对地方公债监管的主要方式有市场约束、合作式监管、依靠既定的规则来进行监管以及行政监管等.不同的方式有着不同的适用条件,并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但是在现实中并没有一种方式在所有情况下都是最优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