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产品内贸易的定义、计量及比较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田文 《财贸经济》2005,(5):77-79
本文将产品的生产过程分布到不同国家的现象称为产品内分工,由此引起的中间投入品贸易称为产品内贸易,并明确提出产品内贸易的范围与计量方法,从而将一国进口的中间投入品作为产品内贸易的统一口径,并通过比较,指出产品内贸易与产业内贸易、公司内贸易都是交集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文章基于Ngo Van Long等(2005)的分析框架,分析了生产性服务贸易影响中间产品贸易的内在机理。然后,运用中国中间产品贸易1998~2009年的分行业面板数据进行回归,结果显示:生产性服务的进口能促进中间产品的出口,对中间产品进口影响不显著;生产性服务进口对中、低技术密集型中间产品出口的影响较为明显;生产性服务贸易自由化程度的提高使低技术密集型中间产品的出口增加,高技术密集型中间产品的出口减少。  相似文献   

3.
作为出口大项,装备制造业对进口中间产品的依赖程度关系到产业安全。双循环背景下如何协调国内国外两个市场,补齐产业供应链短板,是亟须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总贸易核算法,从进口中间产品的来源、流向及细分产业分析我国装备制造业出口对进口中间产品的依赖程度。结果表明:我国装备制造业出口数量和质量不断提高,参与全球价值链深度和广度得到提升;装备制造业向不同国家出口的进口中间产品占比有所区别,但整体上呈现先下降后上升趋势;细分产业中光学和电气设备制造业对进口中间产品依赖最为严重,并且技术含量越高的产业对进口中间产品的依赖程度越高;欧美日韩是我国装备制造业进口中间产品来源和流向较高的国家和地区,我国容易受到这些国家和地区中间产品断供和进口需求萎缩的影响。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增加核心技术研发投入、“解放”科研人员、加强区域合作以及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东盟在全球产品内分工的地位与跨国公司FDI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国公司FDI在全球的生产布局极大地促进了东盟国家产品内分工的发展。本文分析了东盟国家近年来FDI和中间产品贸易的现状,发现随着世界FDI流动的不断恢复,在产品内分工处于价值链中后端位置的东盟国家,虽然位置没有明显提升,但在引入FDI增加的同时其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的程度却在不断加深;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跨国公司FDI与产品内分工的程度可能存在良性互动关系的假设,并建立数量模型对东盟五国十多年来FDI与中间产品贸易的数据进行进一步分析,发现长期内跨国公司FDI与中间产品贸易即产品内分工之间存在着双重的因果关系,而短期内只有中间产品进出口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FDI与中间产品进出口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5.
霍杰 《商业时代》2012,(13):45-46
本文使用双寡头模型研究贸易自由化对企业中间产品海外生产组织形式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当关税税率较高时,直接投资优于国际外包,企业建立子公司自己生产中间产品,然后从事企业内贸易进口中间产品;当关税税率降低到一定程度时,国际外包优于直接投资,企业采取国际外包形式生产中间产品,然后通过企业间贸易进口中间产品。  相似文献   

6.
蒲华林  张捷 《财贸研究》2012,23(1):70-76
中国巨大的贸易顺差引致贸易伙伴的诘难,国内外学者的实证分析却表明中国从产品内国际分工与贸易中获取的国内价值增值非常有限。产品内国际分工与贸易主要表现为零部件等中间产品的进出口,这一特征在机械运输设备和自动数据处理产业表现得尤其明显。通过计算1994—2007年零部件进出口的单位价值比率,发现中国出口零部件的单位价值远远低于相同编码进口零部件的单位价值。这意味着中国在进口大量高价值零部件从事终端产品低附加值出口加工的同时,也在制造并大量出口低价值零部件。中国激增的贸易顺差是产品内国际分工的副产品,掩盖了产品价值真实的国际分配。中国要成为真正的制造业强国并获得更大的国际分工利益,必须从提高国产零部件的价值开始。  相似文献   

7.
《商》2015,(27)
国际产品内贸易,作为一个新近出现的国际贸易方式,它是如何通过中间介质的传播,从而影响到参与此种贸易形式的国家,进而造成其城乡与不同行业收入不平等。本文通过对中间介质因素的分析,通过比较不同因素对一国城乡及不同行业收入的影响,进而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以期减小收入鸿沟。  相似文献   

8.
马涛 《国际贸易问题》2008,3(6):109-115
在产品内国际分工的条件下,中间产品贸易在全部贸易中的比重日益提高,尤其我国工业行业的中间产品贸易更是发展迅速。基于中间产品贸易,国际生产体系的新格局导致了生产向垂直专业化方向发展,依据Hummels等(2001)对垂直专业化比率的计算方法,测算到工业行业出口贸易的垂直专业化程度。本文检验了外国直接投资与垂直专业化生产和中间产品贸易之间的关系,得出外国直接投资分别与垂直专业化生产和中间产品贸易具有单向的因果关系,并且三者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  相似文献   

9.
产品内分工与贸易的迅猛发展是当前经济全球化最显著的特征之一。而对产品内贸易程度的准确测度是深入分析相关问题的基础。本文就国际上有关产品内贸易的测度方法进行了系统梳理,以期对国内产品内分工与贸易的研究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0.
我国中间产品贸易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中间产品贸易发展迅速,中间产品贸易已成为我国进出口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比较优势、垂直专业化、价值链及市场内部化等角度阐述了中间产品贸易产生的理论基础,客观地分析了中间产品贸易产生的现实条件和近年来我国中间产品贸易的发展状况,在此基础上提出中间产品贸易的发展将对我国经济及对外贸易发展所产生的具体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在寡头垄断市场条件下,"厂商的策略性行为"与"厂商范围不经济效应较大",而最终产品内的中间产品种类数较多,这两者共同构成产业内的国际产品内贸易的基础。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生产率较高的厂商不仅能扩大各种中间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并提高最大化的总利润,而且能够出口更多种类的中间产品;而生产率较低的厂商其市场需求会受到排挤,生产率最低层次的厂商将因亏损而被迫退出市场。这些结论表明自由贸易能够在世界范围内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这同当前异质企业贸易模型的结论是完全一致的。  相似文献   

12.
国际分工由产业间深入到产业内并进一步深入到产品内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尤其是在汽车、电子、服装等制造业产业。经典贸易理论以整体终端产品作为潜在的分析假设,因此难以担负解释国际贸易现状的重任。那么,什么是产品内分工和产品内贸易,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如何,怎样分析产品内分工的组织或权力结构?本文将以汽车为例,针对以上问题作出初步的回答。  相似文献   

13.
加工贸易带动的提升--我国产业内贸易实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宋全成 《国际贸易》2003,(12):10-13
产业内贸易是指一个国家既 出口又进口同一产业内产品的现象。产业内贸易有水平产业内贸易和垂直产业内贸易之分。水平产业内贸易主要源于各国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和市场的不完全竞争性,如档次和价格相近的不同品牌的汽车之间的进出口贸易。垂直产业内贸易的产生,既有各国收入水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国际产品内贸易可分为产业间的产品内贸易和产业内的产品内贸易,比较优势理论能解释产业间的产品内贸易,但还没有理论能解释产业内的产品内贸易。文章提出的国际贸易新基础,即由厂商管理约束所导致的范围不经济系数较大而最终产品内的中间产品种类数较多是国际产业内的产品内贸易的基础,比较彻底地解释了产业内的产品内贸易,实现了国际贸易理论的创新。同时文章指出,厂商发挥规模经济效应与实现产品内贸易的决策是被"孪生"地决定的,即理性厂商既不能为了发挥规模经济效应而不合理地减少中间产品种类数,也不能不合理地通过增加中间产品种类数来增加总利润,否则总利润就会减少;交易成本较小是国际产品内分工与贸易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第三次科技革命是最终产品国际贸易向中间产品国际贸易发展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5.
中国对欧盟出口趋势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涛 《北方经贸》2003,(5):113-114
自我国同欧共体各国建交以来 ,双方经贸合作不断扩大 ,但也存在问题。当今世界产业内贸易盛行 ,我国对欧盟的出口也逐渐表现出这一趋势 ,高新技术产品及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将成为中欧贸易的主流。对此 ,文章分析中国对欧盟出口的趋势并提出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利用2011-2020年文化产品贸易的相关数据,实证研究中国与RCEP国家文化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贸易竞争力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中国与RCEP国家文化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存在较大差异,既有产业内贸易又有产业间贸易,但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产业内贸易结构呈现水平型和垂直型混合兼具的特点,但以垂直型为主;中国与RCEP国家文化产品贸易主要以设计类和工艺品类等劳动密集型产品贸易为主,视听类、新媒体类等具有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特征的产品贸易额较少。在与RCEP国家文化产品贸易中,我国需要依靠现有优势资源,优化文化产业结构,鼓励创新,打造自主品牌,同时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增强我国文化产品贸易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随着国际贸易形式不断由产业间贸易向产业内贸易方式转变,产业内贸易逐渐成为各国参与国际贸易的主要方式。产业内贸易产生的主要动因有规模经济、产品差异,消费偏好,需求层次重叠以及要素禀赋。产业内贸易使得产业结构由初级产品向中间产品发展,不断推动贸易技术革新,促使国家经济增长。中间产品的垂直专业化及调整成本问题仍将是未来产业内贸易研究的方向。本文将对产业内贸易理论发展进行梳理,探究产业内贸易的形成动因,对当前产业内贸易模型进行理论研究,同时探讨产业内贸易对国家经济效应影响,最后对其未来研究趋势进行初步推断。  相似文献   

18.
陈秀莲  卢铭春 《大经贸》2007,(10):85-87
同一产业内的产品在国家间进行贸易的现象被称之为产业内贸易,即一个国家在出口的同时又进口某种同类产品.外国学者对产业内贸易的传统计量,通常是指以SITC三位数或四位数贸易数据为基础计算产业内贸易指数,即至少属于同类、同章、同组的商品,既出现在一国的进口项目中,又出现在该国的出口项目中,中国和东盟的汽车产业内贸易就是基于上述的理论进行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内贸易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凌冬梅 《江苏商论》2006,(10):37-39
随着分工的深化和细化,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内贸易整体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不过在产业内不同领域、不同国家间产业内贸易水平存在不平衡问题。在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内贸易特点的深入研究中,发现高新技术产业内贸易大多建立在加工贸易和中间产品基础上,对外资依赖性强。针对这些问题和特点,文章最后思考了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内贸易良性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美高技术产品产业贸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伟 《商场现代化》2007,(28):34-236
近年来,中国对美国高技术产品的出口比例不断上升,并且出现了对美国高技术产品的巨额顺差,这是否说明中国在高新技术上已经赶上美国?中美在高技术产品领域的贸易互补的结构是否发生实质改变?本文借助合理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分析中美高技术产品产业内贸易,并分析中美高科技产品双边贸易的分工性质,得出的结论是:虽然中国对美国高技术产品贸易存在巨额顺差,但是中美高技术产品产业内贸易指数还较低,中美高技术产品贸易分工正向产业间分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