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毕军 《中国就业》2008,(4):49-49
近年来,安徽省黄山市就业服务局紧密围绕公共就业服务事业发展大局,积极推进就业服务制度化、专业化、社会化建设,改善服务环境,提高服务质量,有力地促进了公共就业服务各项工作的开展,赢得群众的广泛赞誉。2007年3月,被安徽省妇女“巾帼建功”活动领导小组授予“巾帼文明岗”称号;2007年12月20日,获“全国劳动保障系统2006-2007年度优质服务窗口单位”称号;2008年1月4日,获“全省劳动保障系统2006-2007年度优质服务窗口单位”称号,实现了公共就业服务工作的大跨越。  相似文献   

2.
他们,以促进就业为天职,以服务用工为己任,积极为合肥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服务;他们,关注民生,真情帮助每一个求职者实现就业和再就业;他们,在就业服务岗位上,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诚信为本,有诺必践,恪尽职守,率先垂范”的青年文明号精神;他们就是全国“青年文明号”——合肥市就业服务管理中心的青年团队。他们立足于就业服务窗口的特点,严格贯彻“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服务宗旨,以人为本,勤奋务实、锐意进取,有力地推动了就业服务工作的全面发展。他们以骄人的业绩获得了一个又一个殊荣:安徽省暨合肥市“青年文明号”、安徽省先进职业介绍机构、合肥市先进单位、全国劳动保障系统“三优”文明窗口、原国家劳动保障部记集体一等功、全国劳动保障系统“优质服务窗口”、全国青年文明号……  相似文献   

3.
2010年以来,宜昌市夷陵区就业局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不断创新工作措施,开拓就业服务的新路子,大力开展就业服务“直通车”活动。  相似文献   

4.
席静 《中国就业》2008,(7):56-57
“零就业家庭”就业解困工作是再就业救助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做好对“零就业家庭”的就业解困工作就必须强化“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切实加强就业指导,以引导并帮助他们实现就业。  相似文献   

5.
刘丹华 《中国就业》2006,(12):10-12
2004年,根据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实现就业服务体系制度化、专业化、社会化的要求,劳动保障部下发了《关于加强就业服务制度化、专业化、社会化工作的通知》,并在同年于南昌召开的就业服务工作座谈会上,提出“以人本服务为旗帜,全面推进就业服务新三化”的任务。两年多来,结合落实关于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中央12号文件、国务院36号文件以及关于农民工问题的国务院5号文件,各地的就业服务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6.
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促进就业服务发展,是摆在就业服务机构工作人员面前的一个新课题。实践证明,要全面提高就业服务水平,必须按照“以人为本、科学指导、突出实效、注重细节”的精细化服务理念要求,通过创新服务模式和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全方位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从而丰富服务内涵,延伸服务领域,全面提升就业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7.
《中国就业》2010,(8):25-27
信息化时代,各项工作离不开信息网络;要把就业再就业工作做细、做实,更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近年来,南通市将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纳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化工作总体安排,按照“金保工程”统一要求,以“社保卡”发放为契机,以完善功能、规范流程、强化服务、高效管理为目标,进行整体规划和建设,基本实现了就业服务和就业管理各项业务的全程信息化。  相似文献   

8.
我国开展就业服务的历史可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的劳动服务公司。而1993年的再就业工程,以及1998年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制度,把公共就业服务作为促进就业工作的重要手段,为政府和企业排忧,为下岗职工解难。特别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时期,我国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在稳定就业、扩大就业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阐述了公共就业服务对促进就业工作所起到的作用和其发展趋势,并对今后如何进一步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人本服务理念,简单地说就是“以人为本”施以全方位服务的理念。是一个系统的服务工程行为。它其实是一种本性化、标准化、系统化服务的行为。又是劳动保障平台建设中人本管理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为了让社会成员中例如下岗的、失业的、残疾的等弱势群体获得就业或再就业,  相似文献   

10.
作为全国首批统筹城乡就业试点城市,烟台市本着“真情、和谐、优质、高效”的理念,通过创新信息化就业模式、推行精细化就业服务、建立健全信息化就业机制、强化就业服务队伍建设等新举措,打造了“烟台e路通——e网传真情,服务促就业”这一信息化就业服务品牌,有力推动了全市城乡统筹就业和再就业。本文介绍了该市做法,供广大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1.
张永生 《中国就业》2011,(10):34-35
江苏省宿迁市就业工作坚持以“服务经济、改善民生”为宗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为用人单位和广大劳动者提供便捷、高效服务,通过服务企业用工、狠抓优惠政策落实、强化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就业援助、推进城乡统筹就业等措施,有效地实现了经济发展与促进就业的良性互动,促进了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严红梅 《中国就业》2009,(4):47-47,49
日前,南通市劳动保障局下发了《关于在全市实施“五项工程”促进就业的通知》,全面启动“政策帮扶”、“牵手创业”、“技能提升”、“岗位储备”、“平台强化”五项就业服务工程,切实做好企业职工稳定就业、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帮扶就业、失业人员再就业和农民工转移就业工作,  相似文献   

13.
《中国就业》2010,(6):61-61
今年。为做好服务用工就业工作,盐城市建湖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创新工作方式,开展“三化”服务,取得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4.
宁波市江北区就业管理服务处现有职工31人,平均年龄32岁,其中本科以上学历14人,党员15人。该处以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作为凝聚青年、团结青年、带领青年建功立业的有效形式,确立了“创新型”、“学习型”、“服务型”的创建思路,以青春和智慧让“青年文明号”在就业服务工作中大放异彩,提升青年就业服务工作者的文明水平,弘扬了就业服务工作的文明新风尚。先后被授予全国“巾帼文明岗”、宁波市“文明单位”、“群众满意办事窗口”示范单位称号。  相似文献   

15.
为加强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工作,2011年9月8日,由杭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主办的首届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研讨会在杭州山台山庄召开。会议以“校园公共就业服务模式创新”为主题,共同交流探讨了新时期如何进一步做好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进一步推动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工作发展。  相似文献   

16.
柴玉文 《中国就业》2006,(11):19-20
根据市场就业的需要,按照专业化、制度化、社会化“新三化”的要求,调整工作思路,拓展服务功能,搭建服务平台,是做好就业服务工作的重要基础。从实践来看,把原来简单的单项服务,逐步建立功能多元化的一体化的就业服务平台,对推动就业服务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河北省石家庄市劳动力市场建设的经验,谈谈如何进一步提高就业服务平台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17.
就业是民生之本,做好就业工作是构建社的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191”是“要就业”。江苏省如皋市政府一直把推行“191”就业服务承诺制度列入为民办实事的重大举措之一,专门下发《关于“191”就业服务承诺制度的实施意见》,就建立、实施、规范“191”就业服务承诺制度的组织领导、运作程序、管理方法、优惠政策等方面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和要求。  相似文献   

18.
刘辉 《中国就业》2012,(11):61-61
为认真做好城乡统筹就业工作,将新一轮就业扶持政策落到实处,龙马潭区就业局采取“四个强化”有力举措,推进当地就业服务工作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为更好的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促进葫芦岛市就业工作再上新台阶,葫芦岛市城乡就业管理局精心组织,为全市就业服务工作人员集中“充电”。  相似文献   

20.
<正>去年以来,甘肃省酒泉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稳就业、保就业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纵深推进省、市“百千万”创业引领工程,率先研发上线“码上就业”“码上创业”公共服务平台,以数字化手段赋能精准就业服务,实时为招聘企业和求职者搭建“面对面”交流平台,最大限度满足群众求职需要和企业用工需求,持续释放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