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展生态农业、低碳农业和现代农业是现阶段我国农业的重要发展战略,农业生态资源是制约生态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文章对黑龙江省土地、水、森林、能源等农业生态资源的现状、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为发展黑龙江省生态农业提出了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2.
生态农业作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模式,在追求农业生产力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对于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农产品质量的提高,中国生态理论明显滞后。学习西方先进生态农业理论,科学实践生态农业,实现中国生态农业的跨越式发展,已经成为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3.
刘翔 《重庆与世界》2011,28(3):36-38
生态农业作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模式,在追求农业生产力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对于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农产品质量的提高,中国生态理论明显滞后。学习西方先进生态农业理论,科学实践生态农业,实现中国生态农业的跨越式发展,已经成为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农业面源污染的概念,以及农业面源污染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以黑龙江省为例阐述了农业面源污染产生的原因,认为,化肥和农药的大量施用、农用薄膜使用量增加、畜禽粪便未完全资源化利用等是农业面源污染对水质产生影响的主要原因。分析认为,通过宣传促进思想转变、加快生态农业建设步伐、加快禽畜粪便的污染治理步伐、合理有效利用废弃农膜等方式,可以减少面源污染对水体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农村经济的新亮点:生态农业与农业生态旅游的互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生态农业与农业生态旅游相结合的实践案例的研究分析,我们可从中获得启示:生态农业的建设是对农业生态旅游资源的创新构筑,农业生态旅游理念影响着生态农业村落的社区建设,农业生态旅游节事活动的策划有效地促进了生态农业经济效益的回收,生态农业与农业生态旅游的结合存在新的创收增长点。  相似文献   

6.
生态农业产业化以其融合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优势,逐渐成为世界农业生产的发展方向。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发展长期以来存在一个悖论:已经实现产业化的农业急需向生态化的方向升级,否则会对生态环境带来难以修复的损害;而现有的生态农业又缺乏完备的产业系统支撑,缺乏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导致产业发展动力不足。生态农业产业化是化解上述悖论的关键点,生态农业产业化的经营模式则是解决生态农业发展与市场对接的有效抓手。文章在分析宣城市生态农业产业化现状和经营模式的基础上,分析制约因素,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推动了新型农业现代化形式的出现,生态农业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形式和主要特征之一,它的发展对推动农业经济的进步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然而,当前生态农业在实践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对于中国未来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将会非常有利。本文以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生态农业发展为例,探讨了现代生态农业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发展现代生态农业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四川省生态农业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省是历史悠久的农业大省,研究其生态农业建设具有重大意义。文章立足于生态文明的视角,结合四川省农业的发展现状,从生态农业的本质出发,对四川省建设生态农业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农业主体经营意识生态化"、"农业技术生态化"和"农业经济生态化"三方面的措施,以推动四川省走出一条经济、社会、生态协调统一发展的"绿色农业崛起"之路。  相似文献   

9.
发展生态农业是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选择。生态农业的正外部性及风险性等决定了政府必须利用财税政策给予强有力的支持。为有效发挥财税政策引导农民发展生态农业的作用,必须适时开征农业生态税,实现农业补贴政策逐步向生态农业倾斜和优化支农财政支出结构。  相似文献   

10.
大数据背景下,信息化与生态农业的综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它们相辅相成,协同发展,共同推进农业的现代化进程,农业信息化生态农业的发展前景广阔,仍将面临许多机遇和挑战。文章以我国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为例,浅析农业信息化生态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生态农业将成为农业的主流和发展方向生态农业是指在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原则下,总结吸收各种农业生产方式的成功经验,结合本地资源结构,着眼于人、动物、植物及土壤之间的有机  相似文献   

12.
生态农业是根据生态学和经济学原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并结合传统的农业经验,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三方效益协调发展的现代农业体系。文章主要以唐山市为例,简述唐山市生态农业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具有综合性、多样性和高效性的作用,剖析了生态农业在发展阶段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对策。  相似文献   

13.
熊军 《中国经贸》2015,(15):37-37
生态农业是根据生态学、系统理论和生态经济学原理,通过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利用农业生产与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按照自然规律发展起来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态农业是解决我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它实现了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随着世界范围内对于能源危机问题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和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普及和增强,生态农业乃至生态经济也必将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而贵州对生态农业产业化有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本文将对结合贵州的实际情况,谈谈对贵州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小农户融入生态农业产业链是推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重要途径,是促进生态农业发展和农业产业化的重要方式,是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实现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是国家政策的重要导向。基于“大国小农”的基本国情,在加快农业强国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新时期,将数以亿计的小农户引入生态农业产业链当中恰逢其时。生态农业产业链主要依托于合作社、龙头企业或网络平台等整合相关资源而成,小农户融入生态农业产业链,实现与生态农业产业链的衔接也需要通过与这些核心主体的合作得以实现。因此,小农户通过“小农户+生态农业合作社”“小农户+生态农业龙头企业”“小农户+电商平台”等路径融入生态农业产业链。  相似文献   

15.
一、因地制宜,创新发展生态农业模式生态农业是指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规律,因地制宜地设计、组织、调整和管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系统工程体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多年来,崇左市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积极发展生态农业,推广的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逐步形成,取得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丰收。  相似文献   

16.
生态农业是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以系统工程的方法来指导、组织和经营管理农业生产和建设,把传统农业的精华和现代科学技术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农业.生态农业绝不是回到传统农业或者回归自然,它使农业发展向生态合理的方向转化,是一种农业发展新模式.狭义的生态农业经济是指遵循发展农村经济与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相协调、自然资源开发及其增值和保护与实现可持续利用相协调的原则,以生态系统承载能力为前提,充分发挥当地生态优势,在生态良性循环的基础上开发优质、营养、安全、无公害农产品,实现高经济环境效益的现代化农业产业.  相似文献   

17.
农业是我国保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保障粮食安全的重点体现在耕地数量、耕地质量、粮食数量和粮食质量四个方面,积极推广生态农业是确保粮食安全的必然趋势,应该重点考虑包括创造条件规划实施绿色农业研产销战略,创造条件发展循环经济型生态农业,依靠科技提升生态农业产品质量,建立粮食质量安全信息管理系统等几个方面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孙会东 《发展》2005,(12):30-31
一、生态农业的内涵及发展现状 "生态农业"(Ecological Agriculture)的概念最初是由美国土壤学家W·Albreche于1970年提出的.Jackson和Benolen将生态农业定义为:生态农业在尽量减少人工管理的条件下进行农业生产,保护土壤肥力和生物种群的多样性,控制土壤侵蚀,少用或不用化肥、农药,减少环境压力,实现持久性发展.国外常把生态农业归入可持续农业,是可持续农业中的一种模式或一种生产系统,是一种以完全有机物系统生产,不投入人工合成物的有机农业模式,所生产的食品被称为有机食品或生态食品.  相似文献   

19.
中国西部地区生态农业的产业化发展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斌  袁靖 《特区经济》2007,221(6):191-193
本文从农业生态化的生产过程阐述了生态农业产业化的实现机制。通过结合宁夏彭阳县生态农业发展的案例,描述了该地区生态农业发展的产业化路径,并结合这一路径为彭阳县和类似地区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正进入21世纪以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得到全球的共同响应,可持续农业的地位也得以确立,生态农业作为可持续农业发展的一种实践模式和一支重要力量,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无论是在规模、速度还是在水平上都有了质的飞跃。全球生态农业由单一、分散、自发的民间活动转向政府自觉倡导的全球性生产运动。各国大都制定了专门的政策鼓励生态农业的发展规划。而作为农业大国的中国,更是在农业产业结构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